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称重包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097801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称重包装机,包括进料、称量、秤壳体分、过渡斗、夹袋装置、除尘装置以及控制部分,进料部分上端进料口固定于料仓上,下端出口与秤壳体部分连接,并由控制部分的插板控制进料部分的进料量;称量部分的称重传感器固定于秤壳体上端平面,称量部分的称量斗体被称重传感器悬吊于进料部分的出口端,称量斗体下部设有由控制部分控制开闭的卸料闸门;夹袋装置部分由箍在夹袋筒外表面的两个夹紧箍和夹紧机构组成,夹紧机构铰接在夹袋筒上,过渡斗部分固定于称量部分与夹袋装置之间,除尘装置部分的除尘挂耳及除尘通道通过输送管道与外部除尘设备相连接,夹袋筒与除尘设备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成一体。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自动称重包装机,其在出料时,常采用螺旋进给的方式进行送料,这过程常用到螺旋喂料器,螺旋喂料器工作时主要由电机驱动,螺旋喂料器直接与出料口连接,电机与出料口间距较近,因此电机运转时在出料口处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振动,而出料口振动会带动固定于出料口上的包装袋振动,从而使得包装机底部的称量装置对包装袋称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称重包装机,在于减小包装机振动对包装袋称重的影响,提高称重的准确性,使得包装机出料更加精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称重包装机,包括机架、出料口、夹袋装置和包装秤,所述夹袋装置为单独设置不与机架连接;所述夹袋装置包括夹袋漏斗和设置于夹袋漏斗下侧的夹袋器;所述夹袋漏斗套接于出料口的下侧,且与出料口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包装秤设置于夹袋漏斗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包装机运行时,包装袋通过夹袋器固定于夹袋漏斗的下侧;夹袋漏斗的上侧套设于包装机的出料口的下侧,并且具有间隙,使得包装机的振动无法通过出料口传输到夹袋漏斗,而且出料口中的物料,能够进入到夹袋漏斗中;因此减小振动对包装袋称量结果的影响;当包装袋的重量到达包装机设置的重量后,包装秤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来,达到装袋重量更加准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袋装置还包括控制夹袋漏斗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夹袋漏斗的固定块、螺纹连接于固定块中的丝杆和设置于丝杆上侧的转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盘,使丝杆转动,带动夹袋漏斗上下移动,使得包装袋的底部能够与包装秤稳定地接触,来使包装秤能够准确的称出包装袋的重量;且固定块和夹袋漏斗在丝杆上移或者下移,方便的调控夹袋漏斗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袋器包括两个铰接的夹袋爪,两个夹袋爪远离夹袋漏斗一侧连接有气缸,气缸包括控制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夹袋爪铰接,气缸连接于夹袋爪远离夹袋漏斗的一侧,当按下控制开关,夹袋器启动,气缸伸长,带动夹袋爪向夹袋漏斗方向转动,两个夹袋爪将包装袋夹紧;再按下控制开关,夹袋器关闭,气缸收缩,带动夹袋爪背向夹袋漏斗的方向转动,两个夹袋爪分离,包装袋脱离夹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袋爪面向夹袋漏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气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气囊,通过固定气囊将包装袋夹紧于夹袋漏斗上,避免了夹袋爪与夹袋漏斗之间刚性的接触,既增加了夹持爪的寿命,也提高了对包装袋固定的牢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袋器包括套设于夹袋漏斗外侧的环形气囊、套接于环形气囊外侧的固定环、连接于环形气囊的气泵和控制气泵的控制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气囊套接于夹袋漏斗的下侧,固定环套接在环形气囊的外侧对环形气囊进行固定、气泵与环形气囊连接;当按下控制开关,夹带器启动,环形气囊充气、扩张,直至环形气囊内壁与夹袋漏斗抵触,将包装袋固定,环形气囊停止充气;在按下控制开关、夹带器中的环形气囊放气、缩小,包装袋脱离夹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开关为脚踏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包装袋进行固定时,一般工人的手都要对包装袋进行固定,不方便移动;通过设置脚踏开关,能够使得工人在双手将包装袋套接在夹袋漏斗上,通过脚按下脚踏开关使得夹袋器夹紧,方便工人的日常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装秤的上侧设置有滚筒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包装袋填料完毕后,通过滚筒传送带对包装袋进行传输,方便包装袋的搬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储料仓和倾斜设置的螺旋喂料器,所述储料仓通过螺旋喂料器与出料口连接,所述螺旋喂料器的低端位于储料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料仓内储存物料,螺旋喂料器将储料仓与出料口相连接,螺旋喂料器倾斜设置;因此只有在螺旋喂料器启动的情况下,出料口才会出料,方便对出料量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设置有套接于出料口的夹袋漏斗,减小了包装机上振动对包装秤称量结果的影响,使得包装机的出料更加准确;
2、夹袋器上设置有环状气囊,提高了夹持固定包装袋时的气密性,夹袋器使得固定包装袋更加稳固;
3、包装秤上设置有滚筒传送带,方便包装袋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固定气囊与夹袋爪的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1、出料口;2、螺旋喂料器;3、储料仓;4、夹袋漏斗;5、固定块;6、丝杆;7、转盘;8、包装秤;9、夹袋器;10、环形气囊;11、固定环;12、脚踏开关;13、气泵;14、滚筒传送带;15、夹袋爪;16、气缸;17、固定气囊;18、电机;19、滑移部;20、环形部;21、连接部;22、固定轴;23、夹持底座;24、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称重包装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24,机架24包括储料仓3、螺旋喂料器2和出料口1;储料仓3设置在机架24的最上侧,储料仓3的上侧为圆形的开口,用于向储料仓3中添加物料;储料仓3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的螺旋喂料器2,储料仓3连接于螺旋喂料器2的低端,螺旋喂料器2低端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8,电机18与螺旋喂料器2内部的螺旋叶轮相连接;出料口1与螺旋喂料器2高端连接,出料口1为漏斗状。
如图1、2所示,出料口1的下侧设置有夹袋漏斗4,夹袋漏斗4套设于出料口1的下侧,且夹袋漏斗4的内部与出料口1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夹袋漏斗4不与机架24连接;夹袋漏斗4面向储料仓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5,夹袋漏斗4焊接固定于固定块5上,且夹袋漏斗4与固定块5的焊接面为半圆形,使得夹袋漏斗4与固定块5之间焊接牢固;固定块5面向储料仓3一侧的下侧设置有滑移部19,滑移部19的下侧设置有夹持底座23,滑移部19滑移连接于夹持底座23中;滑移部19中螺纹连接有丝杆6,丝杆6上设置有转盘7,通过转动转盘7带动丝杆6转动,能够使得固定块5上下移动,调节夹袋漏斗4的高度。
如图1、2所示,夹袋漏斗4的下侧设置有夹袋器9,夹袋器9包括环形气囊10、固定环11、气泵13和脚踏开关12,固定环11包括连接部21和环形部20,连接部21焊接固定于固定块5的下侧,使得固定环11能够稳定固定在固定块5上;环形部20套设于夹袋漏斗4的下侧,环形气囊10固定于环形部20的内侧,当环形气囊10充气后,环形气囊10的内壁与夹袋漏斗4下侧的外壁抵触;当环形气囊10放气后,环形气囊10的内壁与夹袋漏斗4下侧的外壁上会产生空隙;环形气囊10上设置有气管,气管连接于气泵13上,脚踏开关12也连接于气泵13上;通过踩踏脚踏开关12,启停气泵13,能够控制环形气囊10的充放气。
如图1、2所示,夹袋漏斗4的下侧设置有包装秤8,包装秤8上设置有重力传感器,当包装秤8上的重量到达重力传感器的设定数值后,重力传感器就会输出电平信号,使得电机18停止转动;同时包装袋的下端落在包装秤8上;包装秤8上还设置有滚筒传送带14,在称量结束后,滚筒传送带14工作将填满物料的包装袋从夹袋漏斗4下侧送离滚筒传送带14。
包装袋填料过程如图1、2所示,先将包装袋的开口打开,再将包装袋的开口套接于夹袋漏斗4的下侧,并且从环形气囊10与夹袋漏斗4之间穿过;穿过后,踩踏脚踏开关12,使得环形气囊10充气与夹袋漏斗4相抵触,使得包装袋固定在夹袋漏斗4上;固定后,启动螺旋喂料器2上的电机18,使得出料口1开始出料;包装袋入料后,重量慢慢增加,当包装袋的重量到达包装秤8的设定重量后,重力传感器输出电平信号,关闭电机18,使得螺旋喂料器2停止运转,出料口1停止出料;之后再次踩踏脚踏开关12使得环状气囊10放气,包装袋脱离固定;工作人员会包装袋进行捆扎后,启动滚筒传送带14转动将包装袋转移。采用上述方案,包装袋在称重过程中不直接与出料口1接触,可以减少电机18振动对称重结果的影响,使得称重更准确。
实施例二:如图3、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夹袋器9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夹袋器9包括两个夹袋爪15、两个固定气囊17、两个气缸16、气泵13和脚踏开关12,两个夹袋爪15铰接于固定轴22上,固定轴22的上侧固定于固定块5的下侧;两个固定气囊17分别固定于两个夹袋爪15的内侧,且两个固定气囊17内部充有一定气体,使夹袋爪15与夹袋漏斗4抵触更加紧密;两个气缸16固定于固定块5上,两个气缸16的推杆分别与两个夹袋爪15的外侧固定连接;实施例二中,脚踏开关12用于控制气缸16的动作,当踩踏脚踏开关12,气缸16的推杆伸长,两个夹袋爪15向夹袋漏斗4处转动,固定气囊17与夹袋漏斗4外壁抵触;再踩踏脚踏开关12,气缸16的推杆回收,两个夹袋爪15向远离夹袋漏斗4处转动,固定气囊17与夹袋漏斗4外壁脱离抵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