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1130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器,特别是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起重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而缓冲器是起重机行业必备的安全保护元件之一。目前市场上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主要为传统的橡胶缓冲器,公开号为CN10375476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葫芦单、双梁起重机端梁用缓冲器,包括采用天然橡胶制成的缓冲器主体和连接螺杆,所述的连接螺杆一端连接到缓冲器主体底部的中心部位,并伸入到缓冲器主体内部,所述的缓冲器主体底部设有钢板,所述的钢板嵌入在缓冲器主体底部上。该缓冲器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起重机的稳定运行,但是传统的橡胶缓冲器不仅易老化,使用寿命短,而且易撞碎、缓冲行程短。授权公告号为CN 102730555 B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用复合型缓冲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级缓冲装置,所述一级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另一侧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出所述壳体;所述复合型缓冲器还包括二级缓冲装置,所述二级缓冲装置与所述活塞杆露出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连接。该缓冲器在二级缓冲装置中虽然引入了聚氨酯作为缓冲体材料,但是整个装置结构复杂,制备困难,不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适于推广应用的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的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该缓冲器为长方体结构,在缓冲体上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可与用于将缓冲器固定在起重机上的螺栓相配合的沉孔,沉孔的大小和深度根据起重机吨位要求确定。可以保持原有连接方式和元件尺寸不变,仅改变缓冲体上沉孔的深度,就可以满足缓冲器的各种行程要求,从而避免了工作过程中因缓冲行程过大造成的直接撞击连接螺栓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主梁等结构的重新设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体为微孔弹性体聚氨酯材料制备。作为六大合成材料之一的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优良,最大压缩行程达70%,可以迅速吸收能量,达到软着陆的效果,并且还能避免产生大的反弹冲击力,从而对设备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沉孔有两个,对称分布,同样利于对整个设备的安全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方面,增大了缓冲行程,避免了起重机工作过程中的二次撞击现象。该缓冲器可以在保持原有连接方式和元件尺寸不变的基础上,仅改变缓冲体上沉孔的深度,就可以满足缓冲器的各种行程要求,从而避免了工作过程中因缓冲行程过大造成的直接撞击连接螺栓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主梁等结构的重新设计。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缓冲器的使用寿命,该缓冲器由作为六大合成材料之一的聚氨酯弹性体制备,该材料性能优良,最大压缩行程可达70%,在使用过程中,能迅速吸收能量,达到软着陆的效果,并且还能避免产生大的反弹冲击力,从而对设备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同时,该缓冲器体积小巧,重量轻,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单梁起重机最理想的安全保护元件之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单臂吊支架,2缓冲器,3行车。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的结构主视图,图中:21缓冲体,22沉孔。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是一种单梁悬臂式起重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的缓冲器2采用螺栓通过沉孔22分别连接安装在单梁起重机主梁两个端部和电动葫芦两端;参见附图2,缓冲器为长方体结构,在该缓冲器的缓冲体21上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沉孔22,对于不同吨位的起重机,所用的缓冲器上的沉孔22的大小和深度根据起重机吨位要求确定。本实施例的缓冲体为微孔弹性体聚氨酯材料制备。在使用过程中,当电动葫芦运行到端部时,安装在主梁端部的缓冲器和安装在电动葫芦上的缓冲器相互撞击,缓冲器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工作,最大可以达到70%的缓冲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采用JB/T 10833-2008标准,根据起重机吨位,缓冲器沉孔的孔径大小也可随之变化,从而形成系列产品。

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的使用寿命,增大了缓冲行程,避免了起重机工作过程中的二次撞击现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目前国内单梁起重机最理想的安全保护元件之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