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支撑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075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具有支撑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属于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输送设备来运送太阳能电池片,而在输送设备中输送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常见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输送带大多是采用网格状条带作为输送带主体,在使用时太阳能电池片直接放置在该网格状条带上,通过电机带动网格状条带运行来实现太阳能电池片的运送。当前常见的网格状条带大多呈平面型,并在该网格状条带的两侧设置有供太阳能电池片放置的包边,该包边的高度大多与网格状条带的平面高度一致。但在实际使用此种类型的输送带时,由于网格状条带和包边的厚度基本一致,当太阳能电池片放在输送带上时,太阳能电池片的底面会完全碰触到网格状条带的表面,造成电池片的污染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包括

输送带本体,该输送带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承载面;和

硅胶条支撑件,该硅胶条支撑件定位设置于承载面上沿输送带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边处,且该硅胶条支撑件包括沿输送带本体边缘一侧向输送带本体中心处依次排布的一倾斜支撑部和一平面支撑部,所述平面支撑部的一端定位连接于倾斜支撑部高度低的一端,且所述平面支撑部的另一端定位连接于承载面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硅胶条支撑件还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连接于倾斜支撑部高度高的一端,第一定位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面上;第二定位部的一端连接于平面支撑部的另一端上,第二定位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面上。

所述第一定位部的高度小于倾斜支撑部较高一端的高度。

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高度小于平面支撑部的高度。

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以车缝方式固定于承载面上。

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还包括包覆边,所述包覆边沿输送带本体长度方向包覆于输送带本体的两侧边处。

所述硅胶条支撑件定位设置于所述包覆边上。

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以车缝方式固定于包覆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由于该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采用上述结构,在输送过程中,太阳能电池片的两个侧边是搭设在硅胶条支撑件2的倾斜支撑部21上的,且由于倾斜支撑部倾斜面的作用,太阳能电池片与倾斜面之间作用面积仅有一个点,因此仅电池片的边缘处与倾斜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被最大化的减小,电池片的底面不会接触到承载面的纹路,大大降低了电池片出现刮伤、沾胶、粘附油污的情况;此外由于硅胶条支撑件采用的是具有不粘特性且自身质地软弹的硅胶材料形成,因此在运送电池片的过程中在过炉辊时不需切沟槽即可直接上机使用;此外在该硅胶条支撑件上还设置了平面支撑部22,当电池片从倾斜支撑面上由于位移一旦出现滑落时,电池片的边缘会掉落在软弹的平面支撑面上,不会出现划伤、破损等情况。当使用该太阳能电池片进行输送时,与使用不具有硅胶条支撑件的输送带相比,电池片的产品良率能够提高0.9~1.8%。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的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测视结构之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测视结构之二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其中:

1-输送带本体; 11-承载面;

2-硅胶条支撑件; 21-倾斜支撑部;

22-平面支撑部; 23-第一定位部;

24-第二定位部; 3-包覆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和硅胶条支撑件2。

该太阳能电池片的输送带本体1的上表面形成承载面11,该输送带本体通常以玻纤网带为材料,该玻纤网带的网格大小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采用6×6mm,但输送带本体的材料和网格大小并不限于此。该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还包括硅胶条支撑件2,该硅胶条支撑件可采用耐高温的硅胶一体成型制备而得,通常采用可耐320℃或更高温的硅胶制备而成,该硅胶条支撑件2定位设置于承载面上沿输送带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边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硅胶条支撑件2包括沿输送带本体边缘一侧向输送带本体中心处依次排布的一倾斜支撑部21和一平面支撑部22。平面支撑部22的一端定位连接于倾斜支撑部21高度低的一端,且平面支撑部22的另一端定位连接于承载面11上。此外硅胶条支撑件2还可以包括有第一定位部23和第二定位部24,其中第一定位部23的一端连接于倾斜支撑部高度高的一端,第一定位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面上,且该第一定位部23的高度小于倾斜支撑部21较高一端的高度;第二定位部24的一端连接于平面支撑部22的另一端上,第二定位部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面11上,且该第二定位部23的高度小于平面支撑部22的高度。上述第一定位部23和第二定位部24可采用车缝方式固定于承载面11上,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胶粘、热熔粘连等方式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固定于承载面上。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除去包括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结构的硅胶条支撑件2外,还包括包覆边3,该包覆边3沿输送带本体长度方向包覆于输送带本体的两侧边处,以防止输送带本体两侧边出现抽死、变形等问题。则前述结构的硅胶条支撑件2定位设置于该包覆边3上,具体为硅胶条支撑件的第一定位部23和第二定位部24以车缝方式固定于包覆边3上,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胶粘、热熔粘连等方式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固定于包覆边上。

由于该太阳能电池片输送带采用上述结构,在输送过程中,太阳能电池片的两个侧边是搭设在硅胶条支撑件2的倾斜支撑部21上的,且由于倾斜支撑部倾斜面的作用,太阳能电池片与倾斜面之间作用面积仅有一个点,因此仅电池片的边缘处与倾斜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被最大化的减小,电池片的底面不会接触到承载面的纹路,大大降低了电池片出现刮伤、沾胶、粘附油污的情况;此外由于硅胶条支撑件采用的是具有不粘特性且自身质地软弹的硅胶材料形成,因此在运送电池片的过程中在过炉辊时不需切沟槽即可直接上机使用;此外在该硅胶条支撑件上还设置了平面支撑部22,当电池片从倾斜支撑面上由于位移一旦出现滑落时,电池片的边缘会掉落在软弹的平面支撑面上,不会出现划伤、破损等情况。当使用该太阳能电池片进行输送时,与使用不具有硅胶条支撑件的输送带相比,电池片的产品良率能够提高0.9~1.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