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理线束的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线筒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成捆的线束大多数是杂乱无章的,如果不对此线束进行整理而直接运用,常会出现缠绕甚至断头的状况,所以在运用线束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整理,人们通常利用自动的导线设备,此方法效率高,费用低。
现有的导线设备常包括线圈支架,机体和机架,机体内设有电机,电机的外端安装有转盘,转盘连接有转动轴,线筒直接安装在转动轴上,转动轴带动线筒的转动,进而拉动线缠绕到线筒上。但是线筒安装在转动轴上,不易于线筒的安装和卸载,在安装和卸载时,为了操作安全需要停止转动轴,这必定会影响工作效率,必定会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筒易取易放,安全性高的线筒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线筒的绕线装置,包括台架、台箱和驱动器,台架上连接有转动辊,驱动器驱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上固接有若干个等间距的大转轮,台架上铰接有“U”型支架,“U”型支架包括左支臂、右支臂以及连接左支臂和右支臂的支杆,在左支臂和右支臂上均转动连接有支撑线筒的支撑件,其中一个支撑件与大转轮抵接,另一个与“U”型支架滑移连接并且在“U”型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支撑件向线筒靠近的弹性驱动组件,线筒放置在两个支撑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器驱动转动辊转动,同时转动辊带动大转轮转动,进而带动与大转轮相抵接的支撑件转动,进而带动线筒的运动;支撑件与“U”型支架滑移连接并且在“U”型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支撑件向线筒靠近的弹性驱动组件,可以通过弹性驱动组件驱动支撑件,进而可以在支撑件上简便的取放线筒。
较佳的,支撑件包括插入线筒的支撑柱和卡在线筒外沿的限位环,支撑柱固接在限位环的中部,与大转轮相抵接的支撑件的限位环上固接有转动轮,转动轮转动连接在左支臂上,另一个支撑件的限位环转动连接在右支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包括插入线筒的支撑柱以及卡在线筒外沿的限位环,支撑柱位于限位环的中部,线筒孔与支撑柱相配合,线筒的外框与限位环相配合,这使得线筒与支撑件紧密结合,防止在线筒在运转时脱落;其中一个支撑件上固接有转动轮,转动轮与大转动相抵接,大转轮带动转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支撑件的转动。
较佳的,大转轮的表面上设置有台阶,转动轮在台阶处与大转轮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转轮的表面上设置有台阶,转动轮在台阶处与大转轮抵接,防止转动轮在高速运转时滑落。
较佳的,弹性驱动组件包括扭转弹簧、一端与“U”型支架铰接的手动杆以及与支撑件固接的拉动柱,手动杆上开设有通槽,“U”型支架上开设有拉动柱,拉动柱与支撑件固接的另一端从椭圆形槽中穿出且与手动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驱动组件包括扭转弹簧、一端与“U”型支架铰接的手动杆以及与支撑件固接的拉动柱,拉动柱穿过手动杆上的椭圆形槽与手动杆连接,可以移动手动杆带动拉动柱运动,进而拉动支撑件,这些部件的设置可以简单方便的驱动支撑件,进而在支撑件上取放线筒更加简单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较佳的,手动杆与“U”型支架铰接的另一端向远离“U”型支架一侧弯曲呈圆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杆与“U”型支架铰接的另一端向远离“U”型支架一侧弯曲呈圆弧部,可以手握住手动杆方便手动杆的左右移动。
较佳的,台架的两侧均固接有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之间固接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杆,“U”型支架铰接在固定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架上设有固定杆,“U”型支架铰接在固定杆上,这样有利于“U”型支架的固定以及方便“U”型支架上下移动。
较佳的,固定杆的表面上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两侧的边缘处固接有固定块,凸块和固定块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的上表面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与“U”型支架上的凸块铰接,这利于“U”型支架的稳固,通过转动轴使“U”型支架与固定杆铰接,这有利于“U”型支架上的绕转动轴转动。
较佳的,“U”型支架的右支臂下方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铰接在右支臂上的支撑杆、与支撑杆下端滑移连接的限位槽以及位于限位槽的下端并且与限位槽铰接的固定架,固定架与限位槽铰接的另一端固接在台架上,限位槽上设置有上卡口和下卡口,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限位槽的上卡口和下卡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支架向上运动,带动支撑杆的下端在限位槽内向上移动,并且限位槽在固定架上转动,限位块到达上卡口时,支撑架停止向上运动;“U”型支架向下运动,带动支撑杆的下端在限位槽内向下运动,限位块到达下卡口,支撑架停止运动,既可以限制“U”型支架的移动高度,又可以起到支撑固定“U”型支架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线筒易取易放,操作安全可靠,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线筒的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线筒的绕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线筒的绕线装置中“U”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线筒的绕线装置中右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线筒的绕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线筒的绕线装置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架;11、支撑板;12、安装板;2、台箱;21、电机;22、转盘;23、三角带;24、小转轮;3、转动辊;31、大转轮;32、转动轮;4、支撑件;41、限位环;42、支撑柱;5、固定杆;51、转动轴;52、固定板;53、固定块;6、“U”型支架;61、左支臂;62、支杆;621、凸块;63、右支臂;64、滑动块;641、椭圆形槽;642、滑移槽;65、固定轴;651、拉动柱;7、手动杆;71、通槽;72、螺栓;721、螺母;73、扭转弹簧;8、限位组件;81、支撑杆;82、限位槽;821、上卡口;822、下卡口;83、限位块;84、固定架;841、架板;842、架托;9、线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线筒的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台架1和台箱2,台箱2位于台架1的右侧并紧挨着台架1。台架1侧面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之间固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板11的内侧面上。
结合图2,固定杆5上固接有等间距的若干个固定板52,固定板52的外侧面上焊接有两个固定块53,固定块53位于固定板52两端的边缘处。
在固定块53上通过转动轴51铰接有“U”型支架6,结合图3,“U”型支架6包括左支臂61、右支臂63以及连接左支臂61和右支臂63的支杆62。在支杆62上设置有两个凸块621,凸块621位于支杆62的两侧,并且凸块621紧挨着固定块53,凸块621和固定块53通过转动轴51铰接。
结合图4,在右支臂63的表面上通过扭转弹簧73和螺栓72连接有类似于手动杆7,扭转弹簧73位于右支臂63与手动杆7之间,并且穿过扭转弹簧73,螺栓72的底端用螺母721固定,手动杆7与右支臂63连接的另一端设置为圆弧部。
手动杆7上设置有长方形的通槽71,右支臂63的外端垂直连接有长方形的滑动块64,沿滑动块6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642,滑动块64上表面开设有椭圆形槽641,并且滑移槽642与椭圆形槽641连通。
在滑动块64内安装有固定轴65,固定轴65插入滑移槽642内的一端固接有竖直方向的拉动柱651,拉动柱651穿过椭圆形槽641并且伸展到通槽71外。固定轴6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撑件4,支撑件4包括插入线筒9的支撑柱42以及卡在线筒9外沿的限位环41,支撑柱42固接在限位环41的中部。
在左支臂61的内侧通过转轴与支撑件4转动连接,并且支撑件一端与转动轮32固接。
结合图5、图6和图7,右支臂63的下方连接有限位组件8,限位组件8包括支撑杆81、限位槽82、限位块83和固定架84;支撑杆81的上端通过螺栓铰接在右支臂63的外侧面上,支撑杆81的下端滑移连接有长方形的限位槽82,限位槽82上设置有上卡口821和下卡口822,支撑杆81的中下端通过螺栓铰接有限位块83,并且限位块83位于限位槽82的上卡口821和下卡口822之间。
限位槽82通过转轴连接在固定架84上,固定架84包括架板841和架托842,限位槽8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在架板841上,架托842通过螺钉固接台架1上的固定杆5上。
回看图1和图2,台架1侧面的上端分别焊接有安装板12,两块安装板12在同一水平面上,安装板12上连接有转动辊3,并且转动辊3的右端延伸到台箱2内。在转动辊3上固接有若干个等间距的大转轮31,大转轮31上设置有台阶,在台阶处,大转轮31与转动轮32抵接。
转动辊3的右端固接有小转轮24,小转轮24通过三角带23连接在与电机21同轴连接的转盘22上,电机21放置在台箱2的底板上,并且转动辊3的右端、小转轮24、三角带23、电机21和转盘22均放置在台箱2内。
将线筒9安装在两个支撑件4之间,打开电机21,电机21上的转盘22带动小转轮24转动,小转轮24固定在转动辊3上,进而带动转动辊3的转动,同时固定在转动辊3上的大转轮31绕转动辊3转动,转动轮32抵接在大转轮31上,依靠大转轮31和转动轮32之间的摩擦力,大转轮31带动转动轮32转动,此时转动轮32带动支撑件4转动,同时带动卡在支撑件4上的线筒9开始转动,线筒9的转动带动线缠绕在线筒9上。
当线筒9缠满时,向上提拉手动杆7,“U”型支架6绕转轴51转动并且向上移动,此时铰接在固定架84上的限位槽82绕转动轴发生转动,同时右支臂63下方的支撑杆81沿限位槽82向上滑动,当限位块83到达上卡口821时,限位块83卡在上卡口821处,“U”型支架6停止向上运动,此时转动轮32与大转盘22脱离,线筒9停止运动,此时“U”型支架6与固定杆5所成的内夹角成钝角,同时右支臂63下方的支撑杆81上的限位块83卡在上卡口821处,支撑杆81稳固的支撑着“U”型支架6。
向右移动手动杆7,手动杆7绕着扭转弹簧73向右运动,进而推动通槽71内的拉动柱651向右移动,拉动柱651焊接固定在固定轴65上,拉动柱651带动固定轴65沿滑移槽642向右运动,同时固定在固定轴65一端的支撑件4也向右运动,线筒9脱离支撑件4,取下线筒9。
然后,取一个空的线筒9放置在两支撑件4之间,向左拉动手动杆7移动至椭圆形槽641的左端,线筒9卡在两支撑件4的之间。向下拉动手动杆7,“U”型支架6绕转动轴51转动并且向下移动,此时铰接在固定架84上的限位槽82绕转轴转动并沿“U”型支架6转动的方向发生转动,同时右支臂63下方的支撑杆81沿限位槽82向下滑动,当限位块83到达下卡口822时,限位块83卡在下卡口822处,“U”型支架6停止向下运动,此时转动轮32抵触在大转轮31的台阶处,转动的大转轮31带动转动轮32转动,进而线筒9绕转动轮32转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