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驱动自保护式平移进出货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43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驱动自保护式平移进出货梯,包括轿厢本体(1)和设置于轿厢本体(1)内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2)、第一底板(3)、压力传感器(4)、第二底板(5)、控制按钮(6)、报警器(8)、柔性防撞板(9)、测距传感器(10)、电机驱动电路(11)和至少两根轨道(7)和至少四个电机驱动轮;控制模块(2)分别与压力传感器(4)、控制按钮(6)、报警器(8)、测距传感器(10)相连接,同时,控制模块(2)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1)与各个电机驱动轮相连接;控制模块(2)连接电源分别为压力传感器(4)、控制按钮(6)、报警器(8)、测距传感器(10)进行供电,同时,电源经过控制模块(2)分别为各个电机驱动轮进行供电;控制模块(2)和电机驱动电路(11)设置于轿厢本体(1)内壁的夹层中,控制按钮(6)和报警器(8)设置于轿厢本体(1)内壁上;各个电机驱动轮相互并联构成电机行走装置,电机驱动电路(11)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机行走装置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2)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2)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2)相连接;将轿厢本体(1)内底面上与轿厢门底边相垂直的边定义为参考边,各根轨道(7)的长度均与参考边的长度相等,各根轨道(7)分别设置于轿厢本体(1)内底面上,各根轨道(7)分别与参考边相平行,且各根轨道(7)的两端分别与其所对应轿厢本体(1)内底面上的边相对接;第一底板(3)的形状尺寸、第二底板(5)的形状尺寸、轿厢本体(1)内底面的形状尺寸三者彼此相同;所有电机驱动轮按轨道(7)数量进行平均分组,获得各个驱动轮组,各个驱动轮组分别与各根轨道(7)一一对应;各个驱动轮组分别设置于第二底板(5)的下表面,且轿厢本体(1)内底面上各根轨道(7)的设置位置与第二底板(5)下表面各个驱动轮组的设置位置彼此一一对应,各个驱动轮组中的各电机驱动轮分别内嵌活动设置于对应轨道(7)中,且第二底板(5)与轿厢本体(1)内底面彼此位置相互对应,第二底板(5)在各电机驱动轮沿对应各根轨道(7)的移动下、经轿厢门进出轿厢本体(1);压力传感器(4)的底面设置于第二底板(5)的上表面,第一底板(3)设置于压力传感器(4)的顶面,且第一底板(3)与第二底板(5)彼此位置相互对应;柔性防撞板(9)的长度与轿厢门的宽度相等,第一底板(3)上表面与第二底板(5)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柔性防撞板(9)的宽度,柔性防撞板(9)水平设置于轿厢本体(1)内面向轿厢门的面上,且柔性防撞板(9)的设置高度与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5)的高度相适应;测距传感器(10)设置于第一底板(3)或第二底板(5)上背向轿厢门的边上,且测距传感器(10)的测距方向垂直于所设置的边,并指向柔性防撞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一种电机驱动自保护式平移进出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传感器(10)为红外测距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一种电机驱动自保护式平移进出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机驱动轮均为无刷电机驱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一种电机驱动自保护式平移进出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为微处理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机驱动自保护式平移进出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机驱动自保护式平移进出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外置电梯供电网。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