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支架驱动的粘胶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364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铰支架驱动的粘胶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抓取装置,特别涉一种铰支架驱动的粘胶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物料抓取方式有机械手、真空吸盘等,但这些常用技术存在若干缺陷。机械抓手通过对各机械零件的精确控制来实现对物件的夹持动作,要实现这一动作需要对物件接触表面进行机械“挤压”,该缺陷也限制了机械抓手对易碎、易损物件的夹持。真空吸盘在抓取物件的时候也有诸多的限制,如真空吸盘的应用要求待抓取物件表面光滑、干燥、洁净,这也限制了真空吸盘的应用。

柔性胶体是一种自粘性的硅胶,既有硅胶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强、弹性高等优点,又拥有较强自粘性,不易产生开裂、脱胶的现象。另外,亦可选择热塑性聚氨酯橡胶作为柔性胶体,该材料类似于玩具“粘粘手”的材料,具有高弹性、高韧性、高强度、高粘度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铰支架驱动的粘胶抓取装置,这种抓取装置结构合理,抓取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铰支架驱动的粘胶抓取装置,包括丝杠,丝杠上端设有连接盘,在丝杠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上螺母和下螺母,上、下螺母与驱动装置连接,两支第一铰支杆与上螺母驱动装置外壳铰接,两支第二铰支杆上端分别与第一铰支杆末端铰接,两支第二铰支杆的中部与下螺母驱动装置外壳铰接,粘胶两端与两支第二铰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杠下端固定有顶盘。

上述的铰支架驱动的粘胶抓取装置,上螺母、下螺母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蜗杆,第一蜗杆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配合,第一蜗轮的轴心处固定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配合,第二蜗轮的内端面为螺纹结构,第二蜗轮的内端面与丝杆螺纹连接。

第二蜗轮即与丝杠螺纹连接的螺母,通过第二蜗轮在丝杠进行旋转,使蜗轮在丝杠上下移动,从而第二铰支架的下端张开或收拢,进而使得粘胶对物料进行粘附或脱离。

而顶盘可对粘胶进行顶压,方便物料与粘胶的脱离。

本发明通过柔性的粘胶对物料粘结实现抓取目的,粘胶与物料之一的刚度增加1倍,需要的分离力会增加8倍。当粘胶被铰支架撑开,增加了粘胶的刚度,可实现对物体的强力粘结,使物料不会轻易掉落。当需要物体粘胶脱离时,先利用较小的力让粘胶和物体的两端部位脱开,然后利用裂纹的非稳态扩展,使粘胶和物体由两端向中间慢慢脱离,直至完全脱离。本发明粘接方便、可靠,脱离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螺母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螺母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连接盘,2丝杠,3上螺母,31电机,32第一蜗杆,33第一蜗轮,34第二蜗杆,35第二蜗轮,36第二蜗轮的螺纹内端面,37外壳上用于和铰接杆进行铰接的凸柱,4下螺母,5顶盘,6粘胶,7第二铰接杆,8第一铰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铰支架驱动的粘胶抓取装置,包括丝杠2,丝杠上端设有与连接盘1,连接盘用于和移动机械臂连接,在丝杠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上螺母和下螺母,上螺母、下螺母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蜗杆32,第一蜗杆与电机31输出轴连接,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33配合,第一蜗轮的轴心处固定有第二蜗杆34,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35配合,第二蜗轮的内端面36为螺纹结构,第二蜗轮的内端面与丝杆螺纹连接,第二蜗轮即为螺母。两支第一铰支杆8与上螺母驱动装置外壳铰接,两支第二铰支杆7上端分别与第一铰支杆末端铰接,两支第二铰支杆的中部与下螺母驱动装置外壳铰接,粘胶6两端与两支第二铰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杠下端固定有顶盘5。

当需要搬运物体时,上螺母由电机驱动后沿丝杠往下移动,下螺母因自锁保持不动,第二铰支杆下端张开,从而使得粘胶被拉伸,粘胶被拉伸后其刚度随之变大,机械臂驱动整体向下黏住物料,由于粘胶的刚度已被扩大,所以粘结力大大增加,从而使物体被黏住后不会轻易往下脱落发生事故。

当需要卸载物体时,下螺母保持不动,上螺母在电机和蜗轮蜗杆的驱动下向上移动,此时第二铰支杆下端距离变小,原本被拉伸的粘胶放松,此时物体仍粘结在粘胶上。再控制上、下两个螺母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往上移动,此时粘胶和物体的两端先脱离,在粘胶两端持续上升的过程中,由于裂纹的非稳态扩展,粘胶和物体由两端缓慢往中间脱离,直至全部脱离完毕,其中的托盘在粘胶两端往上升的过程中,顶住粘胶中间部分,使裂纹能够更好的扩展。至此,搬运机构的单次工作完毕,可根据实际需要循环往复上述搬运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