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3487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均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而实际上机器人行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其精细化程度依然较低,结构设计不合理之处依然较多。

例如,在垃圾处理领域,通过机器设备能够提高垃圾收集效率,但是目前的垃圾处理机器人结构较为单一,一些情况下使用不够方便。尤其是在家庭、厂区、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等其他公共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内部形成垃圾容纳室,所述机体具有行走系统及控制系统,行走系统包括设置在机体底部的滚轮;机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及后侧板,机体还包括左侧板,其中前侧板的长度小于左侧板的长度,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左侧板的左触控板,通过左触控板能够控制滚轮工作;在前侧板上设置有连通垃圾容纳室的前开口板,在后侧板上设置有连通垃圾容纳室的后开口板,所述前开口板及后开口板均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在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垃圾容纳室的出口板。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的底部连接有踏板,所述机体还包括右侧板,所述右侧板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端部连接有扶手杆,扶手杆位于前侧板的前方,且扶手杆平行于前侧板;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前侧板的前触控板,通过前触控板能够控制滚轮工作;所述前触控板位于所述前开口板的上方;机体的高度为1.2-1.6米。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的底部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台,所述踏板与前侧板铰接,且踏板与前侧板通过扭簧连接,所述踏板的长度为凸台长度的3-5倍;平常状态下踏板受扭簧的作用力保持与前侧板贴合,踏板受外力后能够转动并与凸台贴合;

所述连接板与右侧板铰接,所述右侧板设置有容纳连接板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板位于连接槽内,使得连接板的外侧面与右侧板的外侧面平齐;所述连接槽具有倾斜的支撑壁,使得连接板与支撑壁贴合时所述扶手杆与前侧板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上还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前侧板铰接,挡板的转动轴线为水平,挡板的外侧具有矩形的保护槽;挡板位于下方时能够遮挡所述前开口板,挡板位于上方时能够遮挡所述前触控板;当所述挡板遮挡所述前开口板时,所述前开口板关闭且不能够打开;当所述挡板遮挡所述前触控板时,所述前触控板位于所述保护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上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左侧板的一侧具有半环形的支撑台,所述扶手杆的端部能够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左侧板的部位具有凸出部,使得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左侧板分离,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圆环形的滑槽,所述支撑台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支撑台能够沿着滑槽滑动;当所述扶手杆放置于支撑台上时,所述挡板将所述前触控板遮挡且挡板与前侧板贴合,且所述扶手杆与所述挡板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连接于所述右侧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小齿轮,所述连接板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电机同轴设置,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右侧板连接,所述转轴位于机体内侧的部位套设有转套,所述转套与转轴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转轴为台阶轴,转轴的端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头,所述转套的一端与转轴的轴间贴合,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封头贴合;所述转套外侧键连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所述左触控板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容纳室的底部为倾斜结构,且所述出口板位于垃圾容纳室的低点;所述机体的底部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后侧板。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结构设计合理,容纳容积大,能够在较为狭窄的空间内活动,能够智能化控制,垃圾处理效率高,十分方便,且人员能够站立在上面,起到载人载物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厂区、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等其他公共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的主视示意图,此时各部件未打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的主视示意图,此时多各部件已打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从前侧板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中连接板及右侧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中支撑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中支撑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中电机与转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中转轴与大齿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机体11、垃圾容纳室12、滚轮13、前侧板14、后侧板15、左侧板16、左触控板17、前开口板18、后开口板19、出口板20、踏板21、右侧板22、连接板23、扶手杆24、凸台25、连接槽26、支撑壁27、挡板28、保护槽29、支撑板30、支撑台31、凸出部32、滑槽33、电机34、小齿轮35、转轴36、转套37、封头38、大齿轮39、配重块40、前触控板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1-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这种垃圾处理机器人,结构设计合理,容纳容积大,能够在较为狭窄的空间内活动,能够智能化控制,垃圾处理效率高,十分方便,且人员能够站立在上面,起到载人载物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厂区、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等其他公共场合。

如图1所示,智能化垃圾处理机器人,包括机体11,机体11内部形成垃圾容纳室12,机体11具有行走系统及控制系统,行走系统包括设置在机体11底部的滚轮13;机体11的横截面为矩形,机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14及后侧板15,机体11还包括左侧板16,其中前侧板14的长度小于左侧板16的长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左侧板16的左触控板17,通过左触控板17能够控制滚轮13工作。

行走系统用来行走,使机器人移动,控制系统的一个作用是用来控制行走系统。矩形结构且宽度较小的机体11使得机器人能够在狭窄的道路上穿行,较长的长度使其能够容纳较多的垃圾。左触控板17设置在左侧板16上,工作人员站立在机体11的侧部能够对机器人进行操控,例如是在宾馆里,工作人员在每个房间进行清理并收集垃圾,通过左触控板17控制机器人使机器人能够跟着自己行走,使垃圾处理工作更加简单、智能。

在前侧板14上设置有连通垃圾容纳室12的前开口板18,在后侧板15上设置有连通垃圾容纳室12的后开口板19,前开口板18及后开口板19均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在后侧板15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垃圾容纳室12的出口板20。

前开口板18打开后形成开口,能够将垃圾从开口处投递入垃圾容纳室12内,后开口板19打开后也能够形成开口,方便投递垃圾。出口板20打开后形成出口,能够清理垃圾容纳室12内的垃圾。这种设计使得机体11上具有两个可以投递垃圾的部位,在较为狭窄的通道上,不需要对机器人进行掉头,就可以方便地将多个部位的垃圾投递入垃圾收纳室内,使机器人能够处理更多垃圾的同时,又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可以看出,这种垃圾处理机器人容量较大,适用范围广,能够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场所,且控制简单,智能化程度高。

如图2所示,前侧板14的底部连接有踏板21,机体11还包括右侧板22,右侧板22设置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的端部连接有扶手杆24,扶手杆24位于前侧板14的前方,且扶手杆24平行于前侧板14;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前侧板14的前触控板41,通过前触控板41能够控制滚轮13工作;前触控板41位于前开口板18的上方;机体11的高度为1.2-1.6米。

如图2所示,通过在机体11上设置踏板21及扶手杆24,使工作人员能够站立在踏板21上,并操控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带动工作人员移动,使工作人员在各个工作区间内能够快速穿梭,省时省力。在平常使用时,工作人员与机体11分离,各行其道。当工作人员需要快速移动时,可以站立在踏板21上,并手扶扶手杆24,操控前触控板41,控制滚轮13滚动,可以快速地与机器人同步移动。扶手杆24通过连接板23连接在右侧板22上,使扶手杆24左侧与机体11之间具有间隙,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间隙站立在踏板21上。前触控板41设置在前开口板18的上方,使投递垃圾时垃圾不会掉落在前触控板41上,保护前开口板18。机体11的合适的高度使得工作人员在站立到踏板21上之后能够看清各个方向上的境况,能够顺利地操控机器人移动,不会产生碰撞。

如图1所示,前侧板14的底部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台25,踏板21与前侧板14铰接,且踏板21与前侧板14通过扭簧连接,踏板21的长度为凸台25长度的3-5倍;平常状态下踏板21受扭簧的作用力保持与前侧板14贴合,踏板21受外力后能够转动并与凸台25贴合;

连接板23与右侧板22铰接,右侧板22设置有容纳连接板23的连接槽26,连接板23位于连接槽26内,使得连接板23的外侧面与右侧板22的外侧面平齐;连接槽26具有倾斜的支撑壁27,使得连接板23与支撑壁27贴合时扶手杆24与前侧板14分离。

上述连接方式使得踏板21及扶手杆24在不使用时能够收起。如图1所示,凸台25的长度较短,凸台25是固定结构不能改变位置。踏板21与前侧板14通过扭簧连接,使得扭簧的弹性作用力能够带动踏板21翻转,使平常状态下踏板21向上翻转并与前侧板14贴合,使前侧板14的前端具有较小的尺寸,能够容置于更小的空间内,并且能够更容易转弯。工作人员踏在踏板21上之后受重力的作用踏板21能够向下打开,并贴合在凸台25上,受凸台25的支撑作用踏板21能够保持水平,并支撑工作人员。

连接板23也是活动连接的方式,其设置在连接槽26内使得连接板23的转动不会受到影响,使机器人的右侧板22可以贴墙放置。如图5所示,连接槽26具有倾斜的支撑壁27,当连接板23抵靠在支撑壁27上时,扶手杆24与前侧板14分离,并位于前侧板14的正前方,且扶手杆24与前侧板14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使工作人员能够站立在踏板21上,并且手扶在扶手杆24上。行人走下踏板21后,踏板21自行收起,转动连接板23使扶手杆24向内收起,使扶手杆24与前侧板14靠近或者贴合,使得整个机器人具有较小的尺寸。

如图3及图4所示,前侧板14上还连接有挡板28,挡板28与前侧板14铰接,挡板28的转动轴线为水平,挡板28的外侧具有矩形的保护槽29;挡板28位于下方时能够遮挡前开口板18,挡板28位于上方时能够遮挡前触控板41;当挡板28遮挡前开口板18时,前开口板18关闭且不能够打开;当挡板28遮挡前触控板41时,前触控板41位于保护槽29内。

通过挡板28能够遮挡前开口板18或者前触控板41。使工作人员站立在踏板21上时前开口板18不会打开,使前开口板18打开时、投递垃圾时,前触控板41能够被遮挡,更不容易被垃圾污染,起到保护工作人员及前触控板41的作用。

工作人员站立在踏板21上时,将挡板28向下翻转,使挡板28将前开口板18遮挡,使前开口板18不会打开,垃圾气味不会上浮,使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行驶环境。工作人员离开踏板21后,踏板21自动收起,向上翻动挡板28,使挡板28的保护槽29将前触控板41遮挡在内部,并使挡板28与前侧板14贴合;翻转连接板23,使扶手杆24与挡板28贴合,使扶手杆24及挡板28不会向下翻转。打开前开口板18,可向机体11内部投递垃圾,且前触控板41能够被保护。

如图6及图7所示,左侧板16上铰接有支撑板30,支撑板30靠近左侧板16的一侧具有半环形的支撑台31,扶手杆24的端部能够放置于支撑台31上;支撑板30连接左侧板16的部位具有凸出部32,使得支撑台31与左侧板16分离,支撑板30上设置有圆环形的滑槽33,支撑台31的一部分设置于滑槽33内,且支撑台31能够沿着滑槽33滑动;当扶手杆24放置于支撑台31上时,挡板28将前触控板41遮挡且挡板28与前侧板14贴合,且扶手杆24与挡板28贴合。

将扶手杆24收起之后,旋转支撑板30使支撑板30能够从扶手杆24的自由端部对扶手杆24起到支撑作用,使扶手杆24能够稳定地连接在机体11上。支撑板30下部设置的凸出部32使得支撑台31与左侧板16分离,在支撑板30上部设置了圆环形的滑槽33,支撑台31设置在滑槽33内,并且能够在滑槽33内沿滑槽33滑动。在连接扶手杆24时,转动支撑台31使支撑台31位于侧部的位置,使扶手杆24能够从弧形的支撑台31的开口处进入支撑台31,之后转动支撑台31使支撑台31位于扶手杆24的下部,使支撑台31从下部对扶手杆24起到支撑作用。使各部件紧凑,扶手杆24能够顺利地进入支撑台31,且支撑台31能够稳定地对扶手杆24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8及图9所示,机体11内部设置有电机34,电机34连接于右侧板22,电机34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小齿轮35,连接板23连接有转轴36,转轴36与电机34同轴设置,转轴36通过轴承与右侧板22连接,转轴36位于机体11内侧的部位套设有转套37,转套37与转轴36过盈配合连接,转轴36为台阶轴,转轴36的端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头38,转套37的一端与转轴36的轴间贴合,转轴36的另一端与封头38贴合;转套37外侧键连接有大齿轮39,大齿轮39与小齿轮35啮合;左触控板17能够控制电机34工作。

通过电机34驱动带动连接板23转动,使扶手杆24的转动能够自动化控制因而更加智能。电机34上设置的小齿轮35与转轴36上设置的大齿轮39啮合,能够起到动力传递的作用,且具有减速的作用。转轴36通过轴承与右侧板22连接,使转轴36能够平稳、静音地转动。转套37与转轴36过盈配合连接,转套37的两端分别被转轴36的轴间部、以及封头38抵触,使转套37不能在转轴36上沿轴线移动。封头38可拆卸的设置方式使得转套37能够方便地连接在该位置。在平常状态下,电机34带动小齿轮35转动,小齿轮35带动大齿轮39、大齿轮39依次带动转套37、转轴36、连接板23转动,实现扶手杆24的翻转。当扶手杆24转动并与挡板28贴合后,扶手杆24即不能再沿原方向转动,此时如果电机34继续工作,由于电机34与小齿轮35为刚性连接、小齿轮35与大齿轮39、大齿轮39与转套37之间均为刚性连接,因而小齿轮35、大齿轮39及转套37均保持转动,而转套37与转轴36之间为非刚性连接,大齿轮39施加给转套37的作用力将克服转套37与转轴36之间的摩擦力,使转套37与转轴36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以此保证转轴36及连接板23保持静止,使扶手杆24不再继续转动,使前触控板41能够得到保护,不会被压坏,且电机34也不会因负荷过大而烧毁,具有保护机器人安全的作用。

如图3所示,垃圾容纳室12的底部为倾斜结构,且出口板20位于垃圾容纳室12的低点;机体11的底部设有配重块40,配重块40靠近后侧板15。倾斜结构的底部使垃圾容纳室12内的垃圾能够方便地从出口板20位置取出。如图1所示,在机体11底部设置配重块40,滚轮13包括两个前轮及两个后轮,而配重块40靠近后轮,且配重块40的大部分位于后轮与后侧板15之间的区域内,使得在平常状态下机器人的后部较重,当工作人员站在踏板21上时,体重与配重块40的重量能够大致相平衡,使机器人在运行时更加稳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