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控系统及群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8428阅读:3416来源:国知局
电梯群控系统及群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群控系统及群控方法。



背景技术:

经济的持续发展刺激建筑行业向高层建筑、大型建筑方向迈进,这对建筑中的电梯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型建筑中往往需要安装多台电梯,才能满足巨大的客流量要求,应对上班、下班等时段的高峰客流压力。由于多台电梯并列运行,且客流分散,每台电梯中的乘客都可能在任意一层停靠,造成电梯出现大量重复工作,多台电梯协调工作、优化电梯调度、合理派梯,使乘客候梯及乘梯时间最短,同时电梯系统耗能最少成为迫切的需求,电梯群控系统成为大型建筑中多电梯运行策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的电梯群控系统大多数采用估算模式,根据每层楼层的呼叫信号和电梯运行的状态用各种算法模拟推算最后生成调度指令。

现有技术的缺陷是仅获得每层楼层的呼叫信号,无法得到更加详尽的信息,仅知道该楼层是否有向上或者向下的请求,却无法知道上下行确切的需求负载,也无法判定是否无效呼叫。对根据估算得出的调度指令的精确性和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例子1:在纯估算的调度情况下,有两台电梯,电梯1离目标楼层稍远,内部较空,电梯2离目标楼层较近,电梯内部只有少量负载空间,但是外部等待人数远超可接收负载。按现有技术的调度模式,电梯2先到达呼叫楼层,电梯1的呼叫指令因群控调度已执行被系统取消,结果等待人群因电梯2可用负载限制在上了1或多人后超载,而富余负载的电梯1因呼叫指令被执行而忽略该楼层造成运力浪费。

例子2:还是例子1的电梯1和电梯2。比如在某楼层,乘客按呼叫指令,电梯2先到,所有乘客已全部进入电梯2,如果电梯1的呼叫指令不因电梯2的指令被执行而取消,则电梯1到该楼层时进行开关厅门操作,而并无乘客上梯。造成无效动作,浪费能效及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梯群控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度精确、运行效率高且节能的电梯群控系统及群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群控系统,包括具有上下运行的多台电梯和设置于各楼层电梯等候大厅里的厅门,所述电梯群控系统还包括:

第一负载传感器,设置于每扇所述厅门前规定的电梯等候区域,用于检测电梯等候区域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一负载信息;

第二负载传感器,与所述电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梯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二负载信息;

外呼控制板,设置于每层楼层靠近所述厅门的墙面位置,用于乘客对所述电梯进行指令输入以产生外呼调度信号;

内呼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电梯内,用于所述电梯内的乘客对所述电梯进行指令输入以产生内呼调度信号;

语音互动装置,设置于电梯等候大厅里,用于实现乘客与所述电梯语音互动;

群控主机,与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所述外呼控制板、所述内呼控制板以及所述语音互动装置相连,并接收外呼调度信号、内呼调度信号、第一负载信息及第二负载信息。

优选的,所述电梯群控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厅门的墙面上的电梯运行状态电梯运行状态显示装置,所述电梯运行状态显示装置与所述群控主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梯群控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梯内的语音播放装置,所述语音播放装置与所述群控主机相连。

优选的,每层楼层设置一个所述语音互动装置。

优选的,每扇所述厅门对应设置一个所述语音互动装置。

优选的,每扇所述厅门上设有与所述群控主机相连的触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厅门上受到的外力大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电梯群控系统的电梯群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外呼控制板接收指令输入,并产生外呼调度信号;

s2、确定输入的所述指令的类型,所述指令的类型包括上行或下行的单向指令以及上行和下行的双向指令;

s21、若输入的所述指令为单向指令,则群控主机控制第一负载传感器检测指令输入楼层的电梯等候区域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一负载信息,控制第二负载传感器检测各电梯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二负载信息;

s211、所述群控主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信息、所述第二负载信息以及所述外呼调度信息调度相应数量的电梯到达该指令输入楼层;

s22、若输入的所述指令为双向指令,则所述群控主机控制语音互动装置通过语音播报要求上行的乘客或者下行的乘客到所述群控主机分配的电梯等候区域等待,实现区分上行的乘客和下行的乘客;

s221、所述群控主机控制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分别检测指令输入楼层的上行乘客所在电梯等候区域内的负载和下行乘客所在电梯等候区域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一负载信息,控制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检测各电梯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二负载信息;

s222、所述群控主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负载信息调度相应数量的电梯到达该指令输入楼层。

优选的,在步骤s2中还包括:所述群控主机控制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检测指令输入楼层的电梯等候区域内是否有负载,若未检测到负载,则所述群控主机控制所述语音互动装置发出在限时内语音识别应答要求,如果在限时内无应答,则自动取消电梯在该楼层的外呼调度信号。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电梯群控系统及群控方法,其通过设置第一负载传感器来检测每个电梯等候区域的负载和设置第二负载传感器来检测电梯内的负载,把各楼层电梯等候区域内负载和各电梯内负载的实时数据传输到群控主机来根据检测的负载调度电梯,从而可以使得电梯运行效率高;通过设置语音互动装置来实现人与电梯的互动交流,引导上下行的乘客进入指定的电梯等候区域,从而使得电梯调度精确与效率提高;通过设置语音互动装置来发出在限时内语音识别应答要求,甄别该楼层是否无效呼叫,从而解决了电梯的无效停靠问题,达到节能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电梯群控系统的框架结构图;

图2为电梯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3为电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梯群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群控系统100,包括具有上下运行的电梯1、设置于各楼层电梯等候大厅里的厅门2、第一负载传感器3、第二负载传感器4、外呼控制板5、内呼控制板6、语音互动装置7、电梯运行状态显示装置8、语音播放装置9、群控主机10以及触碰压力传感器11。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设置于每扇所述厅门2前规定的电梯等候区域,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与所述电梯1连接,所述语音播放装置9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梯1内,所述外呼控制板5和所述电梯运行状态显示装置8均设置于每层楼层靠近所述厅门2的墙面位置,所述内呼控制板6设置于所述电梯1内,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设置于各楼层电梯等候大厅里。

所述电梯1的数量为多台,所述厅门2对应所述电梯1设置,即每一台所述电梯1对应在电梯等候大厅里设置一条所述厅门2。

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所述外呼控制板5、所述内呼控制板6、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所述电梯运行状态显示装置8、所述语音播放装置9均与所述群控主机10连接。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所述内呼控制板6以及所述语音播放装置9均通过can总线与所述群控主机10连接,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所述外呼控制板5、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以及所述电梯运行状态显示装置8均通过rs485总线与所述群控主机10连接。

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用于检测电梯等候区域的负载并输出第一负载信息,该负载包括但不限于电梯等候区域内乘客的重量,也可以是乘客的数量、物品的重量等。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设置于电梯等候区域的地面下。

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用于检测所述电梯1内负载并输出第二负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电梯1内的乘客的重量,也可以是乘客的数量、物品的重量等。

所述外呼控制板5用于乘客对所述电梯1进行指令输入并产生外呼调度信号。所述外呼控制板5上设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功能按键。

所述内呼控制板6用于乘客在所述电梯1内进行指令输入并产生内呼调度信号。所述内呼控制板6上设有开关门功能键、各楼层数字、呼叫键等。

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用于实现所述电梯1与乘客语音互动。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可以设置于各楼层电梯等候大厅里的任意位置,当然,为了方便乘客与电梯进行语音互动,优选的,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靠近所述厅门2设置,例如设置于所述厅门2附近的墙面上。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电梯与乘客的沟通效率。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每层楼层可以设置一个,当然也可以每一扇所述厅门2附近均设置一个。

所述电梯运行状态显示装置8用于显示电梯的运行信息。该运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梯的运行方向、所处的楼层等信息,不局限于通过颜色区分电梯上下运行。

所述语音播放装置9用于进行语音通信,播放音乐、广播、电话、通知等。

所述群控主机10用于通过接收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检测的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检测的负载对电梯进行控制。所述群控主机10设置于电梯控制室内,当然所述群控主机10也可以设置于其它合适的地方,所述群控主机10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所述外呼控制板5、所述内呼控制板6以及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连接。

所述触碰压力传感器11与所述群控主机10相连,用于检测所述厅门2上受到的外力大小,当所述触碰压力传感器11检测到的外力大于预设的外力阈值时,若此时所述电梯1到达该受外力的所述厅门2的位置时,所述群控主机10控制所述厅门1不打开,并控制所述语言互动装置7发出语音,提醒乘客不要触碰所述厅门2,当所述厅门2不受外力时,所述厅门2打开,从而有效防止所述厅门2打开时,对依靠在所述厅门2上的乘客带来危险,从而极大提高了乘客的安全。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现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电梯群控系统100进行详细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假设所述电梯1的数量为三台,每一台所述电梯1在对应的楼层设有对应的一扇所述厅门2,每一扇所述厅门2的门口规划有电梯等候区域,不同的电梯等候区域可以通过颜色进行区分且形状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状,电梯等候区域配置有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

所述电梯群控系统100对每层楼层在电梯等候区域内的总负载进行检查,并通过电梯等候大厅的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与乘客进行语音互动,实现上行乘客和下行乘客的区分,从而获得精准的电梯等候区域的负载,然后根据所述电梯1内的负载,所述群控主机10计算并作出对所述电梯1的调度决策。具体如下:

如果某一楼层的电梯等候区域的乘客均下行或者上行时,也就是说乘客只按了乘坐某一个方向的呼叫按钮,则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检测电梯等候区域内的总负载,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检测各所述电梯1内的负载,所述群控主机10根据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检测的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的检测检测的负载调度可以装载电梯等候区域负载的一台或多台所述电梯1到达该楼层,并通过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告知电梯等候区域内的乘客。

如果某一楼层电梯等候区域内的乘客一部分上行另一部分下行时,则所述群控主机10控制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语音通知上行或者下行的乘客去所述群控主机10分配的电梯等候区域等待,然后调度某一电梯到达该指定电梯等候区域,从而实现上行或者下行乘客的区分,方便电梯的精准调度。

如果所有电梯等候区域均未检测到负载,但是所述外呼控制板5有待执行的呼叫指令,则所述群控主机10控制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发出在限时内语音识别应答要求,如果未有乘客在限时内语音应答,则自动取消该楼层的呼叫命令,所述电梯群控系统100识别为该楼层无等候乘客,从而实现解决所述电梯1的无效停靠问题,达到节能目的。

请一并参阅图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电梯群控系统的电梯群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外呼控制板5接收指令输入,并产生外呼调度信号;

s2、确定输入的所述指令的类型,所述指令的类型包括上行或下行的单向指令以及上行和下行的双向指令;

该步骤还包括:所述群控主机10控制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检测指令输入楼层的电梯等候区域内是否有负载,若未检测到负载,则所述群控主机10控制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发出在限时内语音识别应答要求,如果在限时内无应答,则自动取消电梯1在该楼层的外呼调度信号。这样可以甄别该楼层是否无效呼叫,从而解决了所述电梯1的无效停靠问题,达到节能目的。

s21、若输入的所述指令为单向指令,则群控主机10控制第一负载传感器3检测指令输入楼层的电梯等候区域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一负载信息,控制第二负载传感器4检测各电梯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二负载信息;

s211、所述群控主机10根据所述第一负载信息、所述第二负载信息以及所述外呼调度信息调度相应数量的电梯到达该指令输入楼层;

s22、若输入的所述指令为双向指令,则所述群控主机10控制语音互动装置7通过语音播报要求上行的乘客或者下行的乘客到所述群控主机10分配的电梯等候区域等待,实现区分上行的乘客和下行的乘客;

s221、所述群控主机10控制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分别检测指令输入楼层的上行乘客所在电梯等候区域内的负载和下行乘客所在电梯等候区域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一负载信息,控制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检测各电梯1内的负载并输出第二负载信息;

由于上行乘客和下行乘客必然需要分别乘坐不同的所述电梯1,因此,需要检测上行乘客的负载和下行乘客的负载,这样,所述群控主机10针对性的调度所述电梯1。

s222、所述群控主机10根据所述第一负载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负载信息调度相应数量的电梯1到达该指令输入楼层。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电梯群控系统100及群控方法,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负载传感器3来检测每个电梯等候区域的负载和设置所述第二负载传感器4来检测所述电梯1内的负载,把各楼层电梯等候区域内负载和各所述电梯1内负载的实时数据传输到所述群控主机10来根据检测的负载调度电梯,从而可以使得电梯运行效率高;通过设置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来实现人与所述电梯1的互动交流,引导上下行的乘客进入指定的电梯等候区域,从而使得电梯调度精确与效率提高;通过设置所述语音互动装置7来发出在限时内语音识别应答要求,甄别该楼层是否无效呼叫,从而解决了所述电梯1的无效停靠问题,达到节能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