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篮用安全装置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65015阅读:1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篮用安全装置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篮用安全装置及安装方法,是为建筑施工使用吊篮作业时的防坠安全施工而设计的,属于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吊篮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工具,一般在屋顶的女儿墙上设置滑轮,在屋面上设置卷扬机,用吊索穿过滑轮一端缠绕在卷扬机上,一端连接在吊篮上口的吊索连接吊篮设施上;作业人员在吊篮中对建筑物外墙表面进行装修时,通过卷扬机对吊索的作用,吊索作伸长或收缩运动,使吊篮能上下移动;上述可知,在吊篮中工作的人员总是存在下列危险因素:

1、卷扬机是被固定在屋面的,由于屋面的防水要求,不允许在屋面预埋地脚螺栓,也不允许通过膨胀螺栓对卷扬机进行固定,卷扬机在没有地脚螺栓固定的条件下,移动、滑脱的风险是存在的,一旦卷扬机移动或滑脱,吊篮就会发生突降的可能,作业人员在吊篮中,就有被“抛出”的危险;

2、即使卷扬机不发生滑脱或移动,但是卷扬锁定装置失灵,也可能使吊索失控,导致吊篮急速下坠;

3、滑轮被安装在女儿墙上,承担着吊篮传来的重载,一旦滑轮或滑轮架失稳,也会导致吊篮急速下坠;

4、即使上述设备都完好,都正常,但吊篮是被悬吊在空中的,稳定性不好,人员作业、横向移动都会造成吊篮晃悠,特别是突然刮起的大风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吊篮坠落或人员高坠。

上述分析可知,吊篮是建筑施工,特别是装修施工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使用吊篮时,必须规避上述风险。

现有技术中的防坠装置,通常是配套吊索自身设置,是在吊索上起到防坠作用,保险系数低,安全性仍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吊篮用安全装置及安装方法,能够防止吊篮在施工过程中,当吊索断裂或控制吊索的屋顶设备出现故障时,发生倾覆或坠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吊索、吊索连接吊篮设施和吊篮,吊篮通过其上的吊索连接吊篮设施与吊索连接,吊索的另一端缠绕在一个屋面设备上,由屋面设备控制吊索的运动使吊篮发生升降运动;还包括防坠锁紧设施、防坠索和防坠索连接吊篮设施,防坠索是通过安装在吊篮侧部下方的防坠索连接吊篮设施与吊篮连接,防坠索由另一个屋面控制设备升降,防坠锁紧设施安装在吊篮的上口部位;所述防坠锁紧设施由防坠索绷紧感应器、防坠索锁紧器、顶推弹簧、顶推弹簧支座及防坠锁紧设施外壳组成;所述防坠锁紧设施外壳的侧面固连在吊篮上,其上下两面有供防坠索穿过的垂直贯穿的孔,防坠索绷紧感应器、防坠索锁紧器、顶推弹簧与顶推弹簧支座均安装在防坠锁紧设施外壳的内部;所述顶推弹簧支座固定连接在防坠锁紧设施外壳的侧壁与顶推弹簧的一端之间,顶推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防坠索绷紧感应器上,顶推弹簧由彼此连接的弹簧与压缩器组成;所述防坠索绷紧感应器是以电子元件及线路、数控装置组成的集感应、控制、报警为一体的智能元器件,防坠索绷紧感应器安装在防坠索锁紧器的外围,防坠索绷紧感应器与顶推弹簧的压缩器采用电路连接;所述防坠索锁紧器是由彼此相连的锁紧咬口、抱箍和触发机构组成,防坠索锁紧器在防坠索的外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坠锁紧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坠锁紧设施,11、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2、防坠索锁紧器,13、顶推弹簧,14、顶推弹簧支座,15、防坠锁紧设施外壳,2、防坠索,3、防坠索连接吊篮设施,4、吊索,5、吊索连接吊篮设施,6、吊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的一种吊篮用安全装置,包括吊索4、吊索连接吊篮设施5和吊篮6,吊篮6通过其上的吊索连接吊篮设施5与吊索4连接,吊索4的另一端缠绕在一个屋面设备上,由屋面设备控制吊索4的运动使吊篮6发生升降运动;还包括防坠锁紧设施1、防坠索2和防坠索连接吊篮设施3,防坠索2是通过安装在吊篮侧部下方的防坠索连接吊篮设施3与吊篮6连接,防坠索2由另一个屋面控制设备升降,防坠锁紧设施1安装在吊篮6的上口部位;但只有在吊索4断裂时才处于绷紧状态;当吊索4发生断裂时,防坠锁紧设施1将吊篮6的上口与防坠索2锁定。优选地,所述吊索4和防坠索2通常采用钢丝绳作制作。钢丝绳的规格、型号可根据吊篮6的重量、在吊篮6中工作人员的数量选用;例如,所述吊索4采用直径20毫米钢丝绳加工而成;防坠索2采用直径18毫米的钢丝绳制作。吊索4和防坠索2的数量可以是每端各2根,吊索4在吊篮6接近两端的上部,防坠索2在吊篮6的两端。

实施例中,防坠索2与连接的控制防坠索的屋顶控制设备、防坠索2与吊篮6连接的防坠索连接吊篮设施3不因时间推移和外力作用,使设施本身及连接部位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发生变化。吊索4与连接吊索4的屋顶设备、吊索4与吊篮6的吊索连接吊篮设施5之间的设备、设施和连接部位,不因时间推移和外力作用,使设施本身及连接部位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发生变化。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坠锁紧设施1由防坠索2绷紧感应器11、防坠索锁紧器12、顶推弹簧13、顶推弹簧支座14及防坠锁紧设施外壳15组成;

所述防坠锁紧设施外壳15的侧面固连在吊篮6上,其上下两面有供防坠索2穿过的垂直贯穿的孔,孔的大小与防坠索2配套,其孔径可以设为25-30毫米,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防坠索锁紧器12、顶推弹簧13与顶推弹簧支座14均安装在防坠锁紧设施外壳15的内部;所述的防坠锁紧设施外壳15可以是长200-300毫米,宽150-200毫米,厚100-150毫米的长方体盒装部件,采用3-5毫米厚钢板制作;防坠锁紧设施外壳15不会因时间的推移或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发生变化;

所述顶推弹簧支座14固定连接在防坠锁紧设施外壳15的侧壁与顶推弹簧13的一端之间,顶推弹簧13的另一端安装在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上,顶推弹簧13由彼此连接的弹簧与压缩器组成;压缩器与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采用电路连接,随时准备接受感应器传来的指令,准备做释放弹簧的动作;正常状态下,压缩器将顶推弹簧13压缩到最紧密状态,当感应器感触到吊索4断裂或悬挂吊索4的设施损坏,致使吊索4松弛,有可能导致吊篮6倾覆或下坠时,就将信号通过电路传递给压缩器,压缩器就将顶推弹簧13释放,顶推弹簧13在弹力的作用下,挤压防坠索锁紧器12,使防坠索锁紧器12锁紧防坠索2;顶推弹簧13在压缩器的长期约束下,不会使顶推弹簧13锈蚀,也不会使弹性降低;顶推弹簧支座14是确定顶推弹簧13位置的装置,顶推弹簧支座不会因时间的推移使顶推弹簧支座14分别与顶推弹簧13和防坠锁紧设施外壳15的侧壁之间的任何连接能力下降或变形导致位置或方向发生变化;

所述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是以电子元件及线路、数控装置组成的集感应、控制、报警为一体的智能元器件,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安装在防坠索锁紧器12的外围,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与顶推弹簧13的压缩器采用电路连接,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同时具有对防坠索2受力时的张紧感应功能、对顶推弹簧13的压缩器具有解压功能,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平时不与防坠索2粘结,只有当吊索4断裂,防坠索2绷紧时,才作出反应,使顶推弹簧13对防坠索锁紧器12产生顶推作用,使防坠索锁紧器12锁紧防坠索2;防坠索绷紧感应器11还有报警功能,所述的报警功能是,当吊索4发生断裂时,防坠锁紧设施1将吊篮6的上口与防坠索2锁定,同时发出刺耳声报警;

所述防坠索锁紧器12是由彼此相连的锁紧咬口、抱箍和触发机构组成,防坠索锁紧器12在防坠索2的外围,防坠索锁紧器12平时不与防坠索2发生作用,只有当吊索4断裂,防坠索2绷紧时,在顶推弹簧13的作用下才作出反应,将防坠索2锁紧,即当顶推弹簧13解锁时,顶推弹簧13伸长,防坠索锁紧器12的触发机构被触动,锁紧咬口将防坠索2紧紧咬住,同时触发抱箍,抱箍将咬住防坠索2的锁紧咬口箍紧箍牢;防坠索锁紧器12在锁紧防坠索2时的产生的连接的力量,能瞬间保持吊篮6的稳定,且不使防坠索2受到损伤,也不使吊篮6产生下滑。

本发明吊篮用安全装置的安装方法,现有的吊篮脚手架安装时,在吊篮6的上口的相应部位,安装防坠锁紧设施1,使防坠锁紧设施1的一端与吊篮6的上口结构的受力部件固结;按照吊篮6的总长度以及吊篮端部与吊篮吊点的距离,在屋顶女儿墙上设置悬吊吊篮6的适当部位,安装悬挂防坠索2的屋面控制设备与防坠索2,安装防坠索2经过吊篮6上口时,将防坠索2垂直向下穿过防坠锁紧设施1中部的孔洞,使防坠索2的下端与吊篮6底部固结;调整防坠2索、吊索4的长短,使吊索4始终处于受力状态,而防坠索2随着吊索4的运动而运动,但出于不受力或不主要受力状态;

调整防坠索2、吊索4的水平位置,使防坠索2、吊索4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且吊索4与防坠锁紧设施1中的防坠索锁紧器12同心,经试运转状态良好即可。

使用吊篮脚手架前,必须严格检查各设备、设施状态良好、连接可靠,尤其确保防坠锁紧设施1、防坠索2状态良好、连接可靠,才可使作业人员进入吊篮6内工作,且不得超载;作业人员在吊篮6中的工作位置布置均匀、且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变换位置;当发生意外时,作业人员不得慌乱,使吊篮6处于平稳状态,就不会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出任何简单修改和同等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