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模具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起重装置是模具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具的加工、制造、运输等需要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模具冲压件厂家用的模具起吊装置都存在着材料浪费、抽取不便、安全性较差,容易丢失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模具起重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模具起重装置,包括起重棒、铸入钢管、起重棒挡块和凹槽,所述起重棒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起重棒的一端安装有铸入钢管,铸入钢管的内侧壁与起重棒的外侧壁与重合;所述铸入钢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铸入钢管侧壁上的凹槽与起重棒侧壁上的凹槽在一条直线上;所述铸入钢管的凹槽内安装有起重棒挡块,起重棒挡块的凸起挡块部外壁与铸入钢管外侧壁上的凹槽内壁重合。
所述起重装置包括起重棒把手,起重棒把手安装在起重棒的底部中心的圆形板上,该起重棒把手呈圆角矩形体形状。
所述重棒挡块的凸起挡块部呈圆弧体形状;所述凹槽的内壁呈圆弧体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起重棒的底部设置有起重棒把手,方便工人推、拉及旋转起重棒,同时实现了推入的限位作用,避免了普通起重棒为实现限位,将起重棒原材料选用大规格的圆钢加工出限位台阶,而造成的严重材料浪费;采用起重装置设置有起重棒挡块和凹槽,这样工作中取出起重棒时,就不会担心起重棒有没有到位取不出钢丝绳,又可以使得起重棒不能完全抽出模具,这样可以保证不会丢失,同时在模具翻转时也不会脱落,没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模具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起重棒,2-铸入钢管,3-起重棒挡块,4-凹槽,5-起重棒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模具起重装置,参见图1,包括起重棒1、铸入钢管2、起重棒挡块3、凹槽4和起重棒把手5;
其中,起重棒1呈圆柱体形状,该圆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4,该凹槽4的内壁呈圆弧体形状,凹槽4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起重棒1的一端安装有铸入钢管2,铸入钢管2的内侧壁与起重棒1的外侧壁与重合,铸入钢管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4,铸入钢管2侧壁上的凹槽4与起重棒1侧壁上的凹槽4在一条直线上;铸入钢管2的凹槽4内安装有起重棒挡块3,该起重棒挡块3包括凸起挡块部和固定部,该凸起挡块部呈圆弧体形状,起重棒挡块3的凸起挡块部外侧壁与铸入钢管2的凹槽4内壁重合,固定部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该螺纹孔内安装有螺钉,起重棒挡块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起重装置上;起重棒1的另一个底面上中心设置有圆形板,该圆形板上安装有起重棒把手5,该起重棒把手5呈圆角矩形体形状;
起重棒1为起重装置的主体,在起重模具时承受模具的重量;
铸入钢管2为起重装置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先期铸造时直接和模具的吊耳铸为一体,起到加固模具吊耳的强度作用;
起重棒挡块3为起重装置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使用时起限位作用,防止起吊棒脱离模具吊耳;
凹槽4为起重棒1和铸入钢管2的组成部分之一,起到限位防脱落的作用;
起重棒把手5为起重装置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当于门的把手,在使用时工人的手握住它,通过推、拉及旋转来实现起重装置的功能实现;同时也在推入起吊棒时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功能实现过程:首先人手握住起重棒把手5,将起重棒1推入吊耳1/3处放入钢丝绳,再将起重棒1推至限位位置,同时逆时针旋转90度,完成行车钢丝绳的放入,这样就可以通过行车起吊模具将模具运送到车间想要的位置;到达位置后想取出钢丝绳,则通过起重棒把手5,先将起重棒1顺时针旋转90度后,再将起重棒1拉至凹槽4与起重棒挡块3干涉处即可取出钢丝绳,这样就完成了模具的车间运输过程。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