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124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封口机。



背景技术:

立式和卧式封口机都是现代工业广泛使用的封口设备,这两种设备主要是对塑料袋包装的产品进行封口操作的。但是立式封口机和卧式封口机在外型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卧式封口机相对于立式封口机而言,它的工作平台相对的要低一些,所以它对一些膏体、液体这样流动性很强的产品进行封口的时候很容易使物料外流,所以在对这些包装物料的包装带进行封口的时候我们要选择立式封口机。可以说是;立式封口机的出现为卧式封口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但是现有的立式封口机在封口作业时会发现,有时候封口处出现不规则痕纹,这是由于在封口作业完成后,封口处温度较高,扔残留很多液化状态下的薄膜,其形状各异,局部分布不均匀,在冷却后就会产生上述不规则痕纹,影响产品的美观性。因此,发明一种立式封口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封口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封口机,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的内顶部设有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包括加热元件、热封刀和热封薄膜,所述封口装置的下方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传送带和支架,所述传动装置通过支架与第一支座连接固定,所述封口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封口装置另一侧设置有两个传动杆,所述两个传动杆均贯穿第一支座的内顶部,所述的两个传动杆的底部均设有平压轮以及顶部均设有第二齿轮,所述两个第二齿轮均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二支座的内顶部,所述第二支座设置在第一支座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两个平压轮之间留有缝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形状均为倒置的“凹”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置电机、传动杆和平压轮,电机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以及传动杆的旋转,传动杆带动平压轮转动,当封口完成后,液化状态下的薄膜能够被平压轮熨平,避免薄膜局部分布不均匀,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平压轮仰视图。

图中:1第一支座、11限位板、12封口装置、2第二支座、3电机、31第一齿轮、4传动杆、41第二齿轮、42平压轮、5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立式封口机,包括第一支座1,所述第一支座1的内顶部设有封口装置12,所述封口装置12包括加热元件、热封刀和热封薄膜,所述封口装置12的下方设置有传动装置5,所述传动装置5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传送带和支架,所述传动装置5通过支架与第一支座1连接固定,所述封口装置1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11,所述封口装置12另一侧设置有两个传动杆4,所述两个传动杆4均贯穿第一支座1的内顶部,所述两个传动杆4的底部均设有平压轮42以及顶部均设有第二齿轮41,所述两个第二齿轮41均与第一齿轮3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1与电机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3设置在第二支座2的内顶部,所述第二支座2设置在第一支座1顶部,通过设置电机3、传动杆4和平压轮42,电机3带动第一齿轮31旋转,第一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41以及传动杆4的旋转,传动杆4带动平压轮42转动,当封口完成后,液化状态下的薄膜能够被平压轮42熨平,避免薄膜局部分布不均匀,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所述限位板11的数量为两个,设置限位板11,防止待封口原料偏离预设位置,提升了设备的稳定性,所述两个平压轮42之间留有很小的缝隙,所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形状均为倒置的“凹”字形。

本实用工作原理:将待封口原料放置在传动装置5的传送带上,带封口原料依次通过限位板11和封口装置12,到达平压轮42前,电机3带动第一齿轮31旋转,第一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41以及传动杆4的旋转,传动杆4带动平压轮42转动,封口完成的原料通过两个平压轮42之间的缝隙,液化状态下的薄膜能够被平压轮42熨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