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喷液的喷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8531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液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中喷液的喷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喷液器广泛适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美容、化妆、洗涤清洁等领域也广泛应用,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旅行出差的便携瓶装罐中,但目前的喷液器难以控制每次按压喷出的喷液范围,未能般满足在清洁等情况下需要较为集中的喷出液,也未能实现不同情况需要的不同喷液范围,实用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喷液的喷液器,该喷液器通过设置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引液通道,并设置与引液通道出口端相连通的出液通道,能使泵液机构中的液体经引液室进入各个引液通道、再经出液通道喷出,使喷出液更集中,并提高了喷出液的喷出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集中喷液的喷液器,包括外壳、扳手、喷液机构、泵液机构和吸管,所述扳手的顶部铰接于所述外壳,扳手的中部与所述泵液机构抵接,泵液机构的底部与所述吸管的顶部连接,所述喷液机构包括内设于外壳内的出液通道、内设于所述出液通道出口端内部的单向阀、与所述出液通道进口端相连通的若干个引液通道、与若干个所述引液通道进口端相连通的引液室、套设于出液通道出口端外部的喷头盖,所述喷头盖螺接于所述外壳的喷液端,所述若干引液通道围绕所述出液通道的中轴线向内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引液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出液通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20°。

优选的,所述出液通道的半径为所述引液通道半径的0.8-1.2倍。

优选的,所述出液通道的长度为0.8-3cm。

优选的,所述喷头盖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出液通道相连通的喷液孔。

优选的,所述泵液机构包括抵接件、活塞、弹簧、玻璃球、玻璃球底座、与所述引液室相连通的泵室,所述抵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扳手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外端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塞的内端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泵室的内壁,所述玻璃球底座的顶部与泵室的底部连通、玻璃球底座的底部与所述吸管的顶部连通,所述玻璃球底座内设有与泵室相连通的引液通道,所述玻璃球抵接于所述引液通道的顶部。

其中,所述扳手的中部开设有与抵接件的抵接端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抵接件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活塞包括圆柱状的活塞本体和内设于所述活塞本体中部的连接部,所述活塞本体的外壁滑动连接于泵室的内壁,所述连接部的外端与抵接件相抵接,连接部的内端与弹簧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套接有用于与取液瓶螺接的螺盖。

优选的,所述玻璃球底座的顶部呈漏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引液通道,并设置与引液通道出口端相连通的出液通道,能使泵液机构中的液体经引液室进入各个引液通道、再经出液通道喷出,使喷出液的喷出范围更集中,并提高了喷出液的喷出压力,适用于冲洗等需要较大喷液压力的情况,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外壳、2—扳手、21—凹槽、3—喷液机构、31—出液通道、32—单向阀、33—引液通道、34—引液室、35—喷头盖、36—喷液孔、4—泵液机构、41—抵接件、42—活塞、43—弹簧、44—玻璃球、45—玻璃球底座、451—进液通道、46—泵室、5—吸管、6—螺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一种集中喷液的喷液器,包括外壳1、扳手2、喷液机构3、泵液机构4和吸管5,所述扳手2的顶部铰接于所述外壳1,扳手2的中部与所述泵液机构4抵接,泵液机构4的底部与所述吸管5的顶部连接,所述喷液机构3包括内设于外壳1内的出液通道 31、内设于所述出液通道31出口端内部的单向阀32、与所述出液通道31进口端相连通的若干个引液通道33、与若干个所述引液通道33进口端相连通的引液室34、套设于出液通道 31出口端外部的喷头盖35,所述喷头盖35螺接于所述外壳1的喷液端,所述若干引液通道 33围绕所述出液通道31的中轴线向内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引液通道33,并设置与引液通道33出口端相连通的出液通道31,能使泵液机构4中的液体经引液室34进入各个引液通道33、再经出液通道31喷出,使喷出液的喷出范围更集中,并提高了喷出液的喷出压力,适用于冲洗等需要较大喷液压力的情况,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的喷液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按压扳手2时,液体从泵液机构4进入引液室 34,经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引液通道33进入出液通道31,液体冲击出液通道31中的单向阀 32后退,进而使液体喷出;当松开扳手2时,单向阀32恢复原状,并在出液通道31出口端阻挡液体的喷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液通道33的中轴线与所述出液通道3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 5-20°。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引液通道33中轴线与出液通道31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能使从引液通道33进入出液通道31的液体向出液通道31中轴线方向聚集、聚拢,提高了液体的流动性和流畅性,并增大了液体喷出时的速度、强度和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通道31的半径为所述引液通道33半径的0.8-1.2倍。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出液通道31与引液通道33的半径差异,能提高从引液通道33进入出液通道31的液体的流动性和流畅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通道31的长度为0.8-3cm。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出液通道 31的长度,能使单向阀32能内置于出液通道31中,且使喷出的液体速度和压力适宜;若出液通道31长度过短,则会使液体的喷出速度和喷出压力过大,若出液通道31长度过长,则会降低液体的喷出速度和喷出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头盖35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出液通道31相连通的喷液孔36。本实施例通过在喷头盖35中部开设喷液孔36,能使液体经出液通道31从喷液孔36喷出,使喷液器的按压使用更方便,液体喷出更顺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泵液机构4包括抵接件41、活塞42、弹簧43、玻璃球44、玻璃球底座45、与所述引液室34相连通的泵室46,所述抵接件41的一端与所述扳手2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42的外端连接,所述弹簧43的一端与活塞42的内端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泵室46的内壁,所述玻璃球底座45的顶部与泵室46的底部连通、玻璃球底座45的底部与所述吸管5的顶部连通,所述玻璃球底座45内设有与泵室46相连通的进液通道451,所述玻璃球44抵接于所述进液通道451的顶部。

本实施例的喷液器在使用过程中,按压扳手2,带动抵接件41、活塞42和弹簧43 的按压,由于玻璃球44的密封作用,使泵室46内的空气通过引液室34、引液通道33、出液通道31喷出。当松开扳手2时,在弹簧43的在弹簧43的弹性作用下,被按压的弹簧43 恢复原状,带动抵接件41和活塞42恢复原状,此时泵室46内产生负压,液体推开玻璃球 44,经进液通道451通过玻璃球44与玻璃球底座45之间的间隙进入泵室46内。

当再次按压,由于玻璃球44的密封作用,使泵室46内的液体通过引液室34进入倾斜设置的引液通道33,经出液通道31喷出。松开扳手2,在弹簧43的弹性作用下,被按压的弹簧43恢复原状,并带动抵接件41和活塞42上移,此时泵室46内产生负压,液体推开玻璃球44,通过玻璃球44与玻璃球底座45之间的间隙进入泵室46内。再次按压重复以上过程实现液体的多次喷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扳手2的中部开设有与抵接件41的抵接端相对应的凹槽21,所述抵接件41卡接于所述凹槽21内。本实施例通过在扳手2中部开设凹槽21,能使抵接件41 与扳手2稳定连接,不易滑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42包括圆柱状的活塞本体和内设于所述活塞本体中部的连接部,所述活塞本体的外壁滑动连接于泵室46的内壁,所述连接部的外端与抵接件41相抵接,连接部的内端与弹簧43相抵接。本实施例的活塞42实现了抵接件41与弹簧43的连接,并能在泵室46内往复滑动,使按压扳手2时抵接件41带动弹簧43按压,松开扳手2 时弹簧43能回弹抵接件41,使喷液器的按压使用更方便、顺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底部套接有用于与取液瓶螺接的螺盖6。本实施例设置的螺盖6实现了喷液器与取液瓶的稳定连接,且装拆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球底座45的顶部呈漏斗形。本实施例通过将玻璃球底座45 的顶部设置为漏斗形,能避免玻璃球44容易掉落至进液通道451、吸管5中引起喷液器的阻塞。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