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8500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羽绒生产和出口大国,无论是羽绒的加工还是检测领域中,对于羽绒的输送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羽绒输送装置多采用单一的传送带输送,由于羽绒轻、薄的特点,导致羽绒在输送过程会出现易飘、滚绒、缠结、遮盖等现象,从而导致在检测中效率不高,生产加工中产量下降等问题。

专利CN 206013646U公开了一种新型羽绒输送装置,包括机体和支架,将除铁箱布置于支架支撑的输送带后部,除铁箱内部水平设置搅拌滚轮,其底部铺设磁铁层,输送带两边设有两根紧靠传送带的平行边框,边框上设有装有滑轮的杂物盒,杂物盒可在边框上任意移动。该实用新型实现了羽绒的除铁和输送一体化,为工人人工检测羽绒提供了方便容纳杂物的杂物盒,但其仍然未解决羽绒输送过程中易飘、滚绒、缠结、遮盖等问题。

专利CN 202429653U公开了一种羽绒输送装置,该实用新型采用螺旋输送杆对羽绒进行输送,其底部设有通孔,还可以在输送过程中排除羽绒中杂质。该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输送效率,但其仍然无法避免羽绒输送过程中出现的易飘、滚绒、缠结、遮盖等现象,导致生产效率依然不高,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开发一种能解决羽绒易飘、滚绒、缠结、遮盖等问题的羽绒输送装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羽绒输送过程的羽绒易飘、滚绒、缠结、遮盖的缺陷,提供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主要由用于装载与收绒的吸风凹槽、挡板、滚筒电机、传送带和吸风机组成,吸风凹槽的周围安装挡板,挡板能够将羽绒的运动限制在吸风凹槽的范围内,避免了由于吸风凹槽内气流不稳定造成的部分羽绒飞起,吸风凹槽的上方靠近挡板的顶端处设置有滚筒电机,滚筒电机能够带动整个传送带的运作,相比普通电机,滚筒电机在工作时不会发生带面的抖动,使输送过程更加平稳,滚筒电机的滚筒部分周面被传送带包覆,传送带由滚筒电机驱动铺展在水平面上,与滚筒电机相对的挡板上设有吸风口,吸风口与吸风机连接,将吸风凹槽内的羽绒吸走,吸风机将整个系统内部的风抽走,使吸风凹槽内形成负压,羽绒被输送到传送带尾端(即滚筒电机上方)时由于负压,不会肆意飞起,而是紧贴着传送带来到凹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所述吸风凹槽的槽内弯曲处为圆角,避免在长期工作后羽绒在凹槽的弯曲处的堆积。

如上所述的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所述吸风凹槽为矩形凹槽、腰形凹槽或梯形凹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所述吸风凹槽的槽深为10~15cm,所述挡板的高度为10~15cm。

如上所述的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所述传送带表面的粗糙度为0.8~3.2μm,若粗糙度过大,会使传送带上的部分细小羽绒及绒丝粘在其表面,降低了皮带的工作耐久度;若粗糙度过小,皮带无法“抓住”羽绒,会使羽绒飘起,无法达到输送的目的。

如上所述的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为0.1~0.3m/s,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与其表面摩擦系数相互匹配,传送速度不宜过快且摩擦系数适量,使得羽绒能够平稳的贴在传送带表面运动,若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与其表面摩擦系数匹配不合理,会出现羽绒向后运动而不是向前运动的“滚绒”现象,或是造成羽绒直接飘起。

如上所述的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所述滚筒电机中心轴高于挡板顶端1~2cm。

如上所述的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所述挡板顶端与吸风口中心轴的高度差为2~4cm,即吸风口位于挡板的上侧,若位于中部或下侧,整个凹槽上半部分将不会提供负压,此时羽绒将不会紧贴传送带尾端运动,而是部分羽绒飞起部分羽绒落入凹槽,降低了回收效率,将吸风口设于挡板上侧,能够在平行于传送带的位置给予吸力,令羽绒紧贴传送带运动并落入凹槽,或直接被吸走,回收效率高。

有益效果:

(1)传送带速度与传送带表面摩擦系数的搭配,使羽绒能够平稳的贴在传送带表面运动从而避免了羽绒的“滚绒”和“易飘”现象。

(2)在传送带末端设置吸风凹槽,设置吸风系统抽掉整个系统内部的空气,使吸风凹槽内形成负压,羽绒被输送到传送带尾端时由于负压紧贴着传送带来到凹槽内,避免了羽绒会直接飘起的现象,还在吸风凹槽的前面、左侧面、右侧面装有挡板,固定部分羽绒的运动于吸风凹槽的范围内,避免了吸风凹槽内气流不稳定造成的部分羽绒飘起。

(3)将吸风口的安装于挡板的上侧,避免了吸风口位于中部或下侧,整个凹槽上半部分不会提供负压,此时羽绒将不会紧贴传送带尾端运动,而是部分羽绒飞起部分羽绒落入凹槽,回收效率不高的问题,吸风口位于挡板上侧,能够在平行于传送带的位置给予吸力,令羽绒紧贴传送带运动并落入凹槽,或直接被吸走,极大的提高了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挡板,2-传送带,3-滚筒电机,4-吸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用于装载与收绒的吸风凹槽、挡板1、滚筒电机3、传送带2和吸风机组成,吸风凹槽为矩形凹槽,槽深为10cm,槽内弯曲处为圆角,避免在长期工作后羽绒在凹槽的弯曲处的堆积。吸风凹槽的周围安装挡板1,挡板1的高度为10cm,挡板1能将羽绒的运动限制在吸风凹槽内,避免了由于槽内气流不稳定造成的部分羽绒飘起,吸风凹槽的上方挡板1的顶端上方设置有滚筒电机3,滚筒电机3中心轴高于挡板1顶端1cm,滚筒电机3的滚筒部分周面被传送带2包覆,传送带2由滚筒电机3驱动铺展在水平面上,传送带表面的粗糙度为0.8μm,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为0.3m/s,传送带速度与传送带表面摩擦系数的搭配,使羽绒能够平稳的贴在传送带表面运动从而避免了羽绒的“滚绒”和“易飘”现象,与滚筒电机3相对的挡板1上设有吸风口4,吸风口4中心轴位于挡板1顶端下方2cm处,吸风口4与吸风机连接,将吸风凹槽内的羽绒吸走,吸风机将整个系统内部的风抽走,使吸风凹槽内形成负压,羽绒被输送到传送带2尾端时由于负压,不会肆意飞起,而是紧贴着传送带来到凹槽内。

经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风式羽绒输送装置解决了羽绒输送过程中羽绒易飘、滚绒等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实现极大的提高羽绒输送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