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担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9944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担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扁担梁。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各类桥梁建造数量在逐年增加,多数工程要求工期短,加之受到桥梁钢筋骨架节段重量和外形尺寸等条件限制,制作桥梁的钢筋骨架无法全部在工地现场完成,桥梁的钢筋骨架需要在工程桥址附近便于钢筋骨架运输的临时场地内完成,临时场地多为租用其他单位不用或废弃的厂房场地。

因考虑工程工期、施工成本等诸多因素,一般施工单位都因陋就简,尽可能不投入或少投入资金,导致使用不符合强度要求的扁担梁作为吊装钢筋骨架的机具。

为满足施工需要,解决现有设备能力不足这一问题,设计制造一些实用的但保证安全的扁担梁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担梁,所述扁担梁具有起吊稳定、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强度高的优点。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扁担梁,用于起吊重物,所述扁担梁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连接件和吊耳板,所述第一杆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杆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吊耳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并被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从两侧夹持固定;所述吊耳板上开设有用于起吊的吊装孔;

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杆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部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吊耳板包括吊耳板主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吊耳板主体被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从两侧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自所述吊耳板主体向外延伸,并凸出于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

所述吊装孔包括第一吊装孔和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二吊装孔开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吊装孔为椭圆形孔,所述椭圆形孔的长轴与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的轴向夹角的锐角为30°。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吊装孔的周向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侧。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二吊装孔的周侧设置有环形加强板,所述环形加强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侧。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吊耳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的两端。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为槽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为槽钢的凹槽,所述吊耳板为钢板,所述吊耳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焊接。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件为拼接钢板,所述拼接钢板一个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的外侧面焊接。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件为短钢筋,所述短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部焊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部焊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扁担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且间隔对应分布在所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上下两侧,以将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担梁,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连接件和吊耳板,第一杆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二杆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吊耳板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并被第一凹槽的槽口和第二凹槽的槽口从两侧夹持固定;连接件将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固定连接。由于吊耳板位于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之间并被夹持,使得在起吊过程中,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具有很好的平衡性并且不会发生偏斜,从而提高了扁担梁的结构强度及起吊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担梁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扁担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扁担梁端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图4为图2中B-B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4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扁担梁100,扁担梁100由于其受力状况与扁担类似,都是两端承受向下的拉力,故被称为扁担梁。结合图1、2、3,扁担梁100包括第一杆部1、第二杆部2、连接件3和吊耳板4,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组合形成扁担梁100的杆状主体。扁担梁100的杆状主体的两端,也就是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耳板4。

吊耳板4具体地设置方式为,第一杆部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0,第二杆部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20;第一凹槽10的槽口和第二凹槽20的槽口相对设置,吊耳板4设置在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20之间并被第一凹槽10的槽口和第二凹槽20的槽口从两侧夹持固定;吊耳板4上开设有用于起吊的吊装孔。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20并排放置后,两个槽口之间沿轴向形成一条间隙a,两个吊耳板4放在该间隙a中并位于该间隙a的两端。由于吊耳板4位于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之间并被夹持,使得在起吊过程中,吊耳板4具有很好的平衡性并且不会发生偏斜,从而提高了扁担梁100的结构强度及起吊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担梁100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吊耳板4包括吊耳板主体40、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吊耳板主体40被第一凹槽10的槽口和第二凹槽20的槽口从两侧夹持固定,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自吊耳板主体40向外延伸,并凸出于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可选地,第一端部41向上延伸,第二端部42向下延伸。

吊装孔包括第一吊装孔410和第二吊装孔420,第一吊装孔410开设在第一端部41上,第二吊装孔420开设在第二端部42上。可选地,第一吊装孔410为椭圆形孔,椭圆形孔的长轴与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的轴向夹角的锐角α为30°。椭圆形孔包括如图2所示的形状与标准400米跑道的形状相同的孔。第二吊装孔420可以为圆形孔。第一吊装孔410用于通过吊绳5与起吊设备连接,第二吊装孔420用于通过吊绳与待起吊的重物连接。

可选地,第一吊装孔410的周向设置有加强筋411,加强筋4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端部41的两侧。第二吊装孔420的周侧设置有环形加强板421,环形加强板42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端部42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为槽钢,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20为槽钢的凹槽,吊耳板4为钢板,吊耳板4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焊接。如图4所示,连接件3为拼接钢板,拼接钢板一个侧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的外侧面焊接。其中,槽钢的型号为200号,钢材的材质为A3钢;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20并排放置后,两个槽口之间沿轴向形成的间隙a的宽度为20mm,吊耳板4为厚度为20mm的钢板,吊耳板4穿过两片槽钢之间的间隙a,与槽钢焊接。加强筋411可以由直径25mm的圆钢弯曲而成。环形加强板421可以由直径140mm厚度12mm的圆形钢板的中心位置开孔来形成。

连接件3可以为拼接钢板,多个拼接钢板之间的距离可以为600mm。拼接钢板可以是长100mm宽120mm厚10mm的钢板。拼接钢板一个侧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的外侧面焊接时,需要采用满焊的焊接方式,形成如图4所示的焊缝6。

连接件3还可以是短钢筋(附图未示出),短钢筋的一端与第一杆部1焊接,另一端与第二杆部2焊接,从而使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固定连接。继续参考图1和图4,连接件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间隔对应分布在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的上下两侧,以将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固定连接。连接件3安装时,相邻两个之间间隔的距离可以是600mm。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简单的几块钢板和型钢组合焊接成一根扁担梁100,能满足桥梁钢筋骨架吊装时的强度,同时能满足刚度、稳定性和整体性的要求,同时重量轻,还可以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担梁100可以节约人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实验表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担梁100的容许承载力为12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担梁,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连接件和吊耳板,第一杆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二杆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吊耳板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并被第一凹槽的槽口和第二凹槽的槽口从两侧夹持固定;连接件将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固定连接。由于吊耳板位于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之间并被夹持,使得在起吊过程中,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具有很好的平衡性并且不会发生偏斜,从而提高了扁担梁的结构强度。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担梁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