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芯线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975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频芯线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频芯线传输装置,特别涉及运用于音频芯线前处理流水线上的一种音频芯线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芯线卷的内部是一个两端带有径向外凸台阶的芯轴,芯线缠绕在芯轴上;芯线卷摆放于地面上,取线器负责对芯线做一个导向,使芯线能够在芯线卷上一圈圈的脱开,现有技术取线器的设置于芯线通道的两侧距离地面高度为在0.5到0.8米之间,芯线从芯线卷脱开后经过两排滚轮组变向传送进处理流水线中。在生产过程中芯线卷必须要放置于对应的取线器下方的正确位置,否则容易出现芯线无法从芯线卷上脱开造成卡滞,由于芯线卷的重量非常重,一般是用叉车摆放芯线卷,叉车很难精确操作,因此容易将芯线卷摆放到错误位置,其可能导致两个后果:(1)芯线卡住过不去导致芯线崩断,浪费原材料造成经济损失,并造成因维修产生的时间损失;(2)芯线卡住后在流水线的拉力下最终过去了,但是芯线在拉力作用下被拉长变形,所生产的产品不合格被作废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现有的音频芯线传输装置具有因不容易将芯线卷摆放到正确位置而导致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芯线传输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容易将芯线卷摆放到正确位置从而避免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音频芯线传输装置,包括长方体形框架,框架下设有支撑脚,框架内部设有若干组平行于框架长度方向的芯线通道,框架一侧设有上下滚轮组,框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取线器,取线器设置于框架顶部,取线器距离地面高度大于1.5米。

前述的音频芯线传输装置中,所述取线器包括连接于框架的连接板,连接板一侧设有滚轮,滚轮的滚动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滚轮下方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在连接板上的穿线环。

前述的音频芯线传输装置中,所述环形凹槽的截面呈现V形,V 形两臂交汇处设有倒角;所述滚轮两侧设有减重凹槽;所述滚轮的轴孔周面上设有两条分别靠近滚轮一侧端面的环形凸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取线器设置于距离地面高度大于 1.5米的框架顶部,取线器之于芯线卷的高度变高,高度变高后芯线卷摆放的正确位置范围变大,工人很容易将芯线卷摆放进这个正确位置;芯线从芯线卷出来后先经过一个穿线环后缠绕经过滚轮上的环形凹槽,再从另一个穿线环出来进入芯线通道,这两个穿线环可以对芯线移动路径做一个限定,使缠绕于环行凹槽上的芯线与环行凹槽处于一个平面,从而避免芯线从环形凹槽脱落;芯线输送过程中会带动滚轮转动,通过减重凹槽降低滚轮的重量可以减小芯线带动滚轮转动的力,保护了芯线;通过设置环形凸带可以使滚轮和转轴之间具备容垢间隙,避免转轴和滚轮生锈或者脏污进入滚轮和转轴之间的转动间隙后滚轮卡滞。本实用新型具有容易将芯线卷摆放到正确位置从而避免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取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滚轮的结构和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芯线从芯线卷上脱开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框架,2-支撑脚,3-芯线通道,4-滚轮组, 5-取线器,6-连接板,7-滚轮,8-环形凹槽,9-穿线环,10-减重凹槽,11-环形凸带,12-螺栓螺母,13-芯线,14-芯线卷,15-过线环, 16-横档,17-轮组横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音频芯线传输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长方体形的框架1,框架1下设有支撑脚2,框架1内部设有若干组平行于框架 1长度方向的芯线通道3,芯线通道3是由多列平行排布的过线环15 构成,过线环15通过横档16连接于框架1的下侧;框架1左侧设有上下两排滚轮组4,滚轮组4通过轮组横档17连接于框架1左侧;框架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取线器5,取线器5设置于框架1顶部,取线器5距离地面高度大于1.5米。

如图2所示,所述取线器5距包括连接于框架1的连接板6,连接板6一侧设有滚轮7,滚轮7的滚动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8,滚轮 7下方设有两个连接在连接板6上的穿线环9。

如图3所示,滚轮7通过螺栓螺母12连接于连接板6,螺栓螺母12的光面螺杆部分即为滚轮7的转轴,环形凹槽8的截面呈现V 形,V形两臂交汇处设有倒角,滚轮7两侧设有环形的减重凹槽10,滚轮7的轴孔周面上设有两条分别靠近滚轮7一侧端面的环形凸带 11,环形凸带11的截面呈现圆弧状。

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环形箭头所指是芯线13脱开的摆动轨迹,滚轮7和芯线卷14之间的这段芯线和芯线卷14轴线之间存在一个夹角A,芯线卷14摆放位置不对导致夹角A过大是导致芯线13无法从芯线卷14上脱开的原因,因此芯线卷14必须放置于一定值夹角 A范围(正确位置)内才能保证芯线13能从芯线卷14上脱开;本实用新型将取线器5设置于距离地面高度大于1.5米的框架1顶部,取线器5之于芯线卷14的高度变高,一定值夹角A的笼罩范围变大,工人很容易将芯线卷14摆放进这个范围;芯线13从芯线卷14出来后先经过一个穿线环9后缠绕经过滚轮7上的环形凹槽8,再从另一个穿线环9出来进入芯线通道3,这两个穿线环9可以对芯线移动路径做一个限定,使缠绕于环行凹槽8上的芯线13与环行凹槽8处于一个平面,从而避免芯线13从环形凹槽8脱落;芯线13输送过程中会带动滚轮7转动,通过减重凹槽10降低滚轮7的重量可以减小芯线13带动滚轮7转动的力,保护了芯线;通过设置环形凸带11可以使滚轮7和转轴之间具备容垢间隙,避免转轴和滚轮7生锈或者脏污进入滚轮7和转轴之间的转动间隙后滚轮7卡滞。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容易将芯线卷14摆放到正确位置从而避免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