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869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堆叠装置包括底座(40)、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复数个第一支撑环(50);

所述底座(40)放置在地面上,底座(40)为一具有第一半径的圆环形结构体,其具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线;

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

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骨架和第四骨架;

所述第一骨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顶端部(11)、第一支撑部(12)、第一底端部(13);

所述第二骨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顶端部(21)、第二支撑部(22)、第二底端部(23);

所述第三骨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顶端部(31)、第三支撑部(32)、第三底端部(33);

所述第四骨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顶端部(41)、第四支撑部(42)、第四底端部(43);

所述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22)、第三支撑部(32)、第四支撑部(42)沿底座(40)的轴中心线对称放置,四者互相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22)、第三支撑部(32)、第四支撑部(42)围成一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空间;

所述复数个第一支撑环(50)均为具有一第二半径的圆环形结构体,复数个第一支撑环(50)分布设置在长方体空间内,每个第一支撑环(50)均与底座(40)平行,且每个第一支撑环(50)均与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22)、第三支撑部(32)、第四支撑部(42)连接;

所述第二半径小于第一半径;

所述第一顶端部(11)与第二顶端部(21)沿底座(40)的轴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顶端部(11)和第二顶端部(21)的连接点被定义成第一连接点,第一连接点位于轴中心线上;

所述第三顶端部(31)与第四顶端部(41)沿底座(40)的轴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三顶端部(31)和第四顶端部(41)的连接点被定义成第二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位于轴中心线上;

所述第一连接点搭接在第二连接点之上;

所述第一顶端部(11)与第一支撑部(12)形成一第一夹角;

所述第三顶端部(31)和第三支撑部(32)形成一第二夹角;

所述第一底端部(13)、第二底端部(23)、第三底端部(33)、第四底端部(43)均匀分布在底座(40)上,第一底端部(13)和第二底端部(23)位于底座(40)的第一中心线上,第三底端部(33)和第四底端部(43)位于底座(40)的第二中心线上;

第一底端部(13)与第一支撑部(12)的连接处被设置成弧形,所述第一底端部(13)不与第一支撑部(12)连接的一端搭接在底座(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第二骨架、第三骨架、第四骨架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第一支撑环(50)中,至少有一个第一支撑环(50)位于第一支撑部(12)临近第一底端部(13)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第一支撑环(50)中,至少有一个第一支撑环(50)位于第一支撑部(12)临近第一顶端部(1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端部(13)、第二底端部(23)、第三底端部(33)、第四底端部(43)搭接在底座(40)上的一端各设置有一支撑脚,该支撑脚的延伸方向与轴中心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端部(13)、第二底端部(23)、第三底端部(33)、第四底端部(43)搭接在底座(40)上的一端各设置有一环形扣;

所述底座(40)依次穿过四个环形扣,并且固定在环形扣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外侧还包裹有一层橡胶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采用100°~170°;

所述第二夹角采用100°~17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吊运的车轮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端部(11)、第二顶端部(21)、第三顶端部(31)、第四顶端部(41)之间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支撑环(60),每个第二支撑环(60)均与底座(40)平行,且每个第二支撑环(60)均与第一顶端部(11)、第二顶端部(21)、第三顶端部(31)、第四顶端部(41)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