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用于行业内的放线架为固定式,不能根据放线线盘大小自动控制张力。放线轴上卷绕有待放卷的线材,将卷绕有线材的放线轴放置于放线架上,放线轴在线材放卷的过程中,放线轴上的线材会不断的减少,由线材满轴状态逐渐变为线材空轴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放卷的张力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例如,线材在满轴状态下和在空轴状态下,其放卷的张力大小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放卷的张力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使得放卷的张力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内,进而实现线材的顺畅放卷。
如何设计一种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对放卷的张力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使得放卷的张力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内,进而实现线材的顺畅放卷,这是企业的研发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对放卷的张力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使得放卷的张力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内,进而实现线材的顺畅放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包括:支撑架、定滑轮、摆臂杆、动滑轮、限位板、转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电位器;
所述转动轴转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设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摆臂杆的中部固定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
所述电位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电位器的电刷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限位板固定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限位板上设有顶部限位块及底部限位块,所述顶部限位块与所述底部限位块之间形成限位区;
所述动滑轮安装于所述摆臂杆的一端,所述摆臂杆的另一端摆动于所述顶部限位块与所述底部限位块之间的限位区中;
所述定滑轮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动滑轮的上方;
所述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还包括调节砝码,所述调节砝码安装于所述摆臂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砝码为圆柱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砝码上开设有引导通孔,所述摆臂杆穿设所述引导通孔,所述调节砝码滑动可调节位置的设于所述摆臂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砝码的侧壁上开设有锁紧螺孔,所述锁紧螺孔与所述引导通孔贯通,所述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还包括锁紧螺丝,所述锁紧螺丝螺合于所述锁紧螺孔并与所述摆臂杆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滑轮的轮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环形绕线槽,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绕线槽沿所述定滑轮的中心轴依次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滑轮的轮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环形绕线槽,多个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沿所述动滑轮的中心轴依次间隔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架、定滑轮、摆臂杆、动滑轮、限位板、转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电位器,对放卷的张力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使得放卷的张力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内,进而实现线材的顺畅放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10,包括:支撑架100、定滑轮200、摆臂杆300、动滑轮400、限位板500、转动轴600、主动齿轮700、从动齿轮800、电位器900。
转动轴600转动设于支撑架100上。
主动齿轮700固定设于转动轴600的一端,摆臂杆300的中部固定设于转动轴600的另一端。
电位器900安装于支撑架100上,从动齿轮800与电位器900的电刷连接,主动齿轮700与从动齿轮800啮合。
限位板500固定设于支撑架100上,限位板500上设有顶部限位块510及底部限位块520,顶部限位块510与底部限位块520之间形成限位区。
动滑轮400安装于摆臂杆300的一端,摆臂杆300的另一端摆动于顶部限位块510与底部限位块520之间的限位区中。
定滑轮200安装于支撑架100上,定滑轮200位于动滑轮400的上方。
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10还包括调节砝码910,调节砝码910安装于摆臂杆300上。
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10的工作原理如下:
待放线的线材20到达定滑轮200处进线,进线后到达动滑轮400处,线材20卷绕于动滑轮400后,再次到达定滑轮200处出线;
线材20在放卷的过程中,由线材满轴状态逐渐变为线材空轴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放卷的张力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张力的变化会促使摆臂杆300发生摆动;
摆臂杆300的摆动带动转动轴600绕支撑架100转动,转动轴600的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700发生转动;
由于主动齿轮700与从动齿轮800相互啮合,于是,主动齿轮700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800发生转动;
由于从动齿轮800与电位器900的电刷连接,从动齿轮800的转动进而带动电位器900的电刷沿着电位器900的电阻体移动,于是电位器900的输出信号便会发生变化,这样,电位器900便会输出实时信号给控制中心,再由控制中心对线材20的放卷张力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使得放卷的张力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内,进而实现线材的顺畅放卷。
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支撑架100设置限位板500,限位板500上设有顶部限位块510及底部限位块520,顶部限位块510与底部限位块520之间形成限位区,摆臂杆300的另一端摆动于顶部限位块510与底部限位块520之间的限位区中,当张力的突然变大或变小而使得摆臂杆300的摆动幅度过大时,顶部限位块510与底部限位块520则可以很好的限制摆臂杆300的摆动幅度,提高了放卷的顺畅性。
要说明的是,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10还包括调节砝码910,调节砝码910安装于摆臂杆300,根据不同型号的线材,通过对调节砝码910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进而得到合适的放卷张力,使得线材可以顺畅的放卷。
进一步的,调节砝码910为圆柱体结构,调节砝码910上开设有引导通孔911,摆臂杆300穿设引导通孔911,调节砝码910滑动可调节位置的设于摆臂杆300上,调节砝码910的侧壁上开设有锁紧螺孔912,锁紧螺孔912与引导通孔911贯通,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10还包括锁紧螺丝(图未示),锁紧螺丝螺合于锁紧螺孔912并与摆臂杆300抵接。这样,通过锁紧螺丝螺合于锁紧螺孔912并与摆臂杆300抵接,从而实现调节砝码910在摆臂杆300的位置固定,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的,定滑轮200的轮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环形绕线槽210,多个第一环形绕线槽210沿定滑轮200的中心轴依次间隔排布,动滑轮400的轮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环形绕线槽410,多个第二环形绕线槽410沿动滑轮400的中心轴依次间隔排布。这样,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环形绕线槽210和多个第二环形绕线槽410,使得线材可以有选择性的在定滑轮200或动滑轮400上缠绕多圈,进而实现张紧力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控制放线张力的装置10,通过设置支撑架100、定滑轮200、摆臂杆300、动滑轮400、限位板500、转动轴600、主动齿轮700、从动齿轮800、电位器900,对放卷的张力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使得放卷的张力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内,进而实现线材的顺畅放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