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钢卷夹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9181发布日期:2018-09-08 00:5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轧钢卷夹钳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钢卷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及良好的可焊接性等优良性能,因而被广泛用于建筑、机械、锅炉、压力容器等制造行业。

不锈钢轧钢生产线上加工好后的不锈钢钢卷需要从生产线上向外运输,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行车将不锈钢钢卷吊走,运送到钢卷库区中进行存放。采用行车吊运钢卷时,需先将行车中的夹钳移动到钢卷处,再由夹钳夹紧钢卷,最后吊起钢卷。

由于采用行车吊运钢卷时,行车操作人员一般离钢卷有一段距离,有时比较难以观察到夹钳是否完全夹紧钢卷,如果行车夹钳未完全夹紧钢卷就起吊,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热轧钢卷夹钳装置稳定性较差,夹钳容易对钢卷造成损伤,以及夹钳易受到磨损,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轧钢卷夹钳装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不仅稳定性好,而且不会对钢卷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轧钢卷夹钳装置,包括吊梁、限位板、一号连杆、二号连杆、二号铰杆、一号铰杆、左钳臂、钳钩和铰接座,所述吊梁的下端、一号连杆的上端以及二号连杆的上端三者之间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杆的底端通过铰接轴与一号铰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连杆的底端通过铰接轴与二号铰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二号铰杆的中部与一号铰杆的中部以及铰接座之间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一号铰杆的底端连接有右钳臂;所述二号铰杆的底端连接有左钳臂;所述左钳臂内侧表面的底端和右钳臂内侧表面的底端均固定焊接有钳钩;所述左钳臂的内侧表面和右钳臂的内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弹性橡胶垫;所述左钳臂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光电发射器;所述右钳臂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与一号光电发射器相互配合的一号光电接收器;所述左钳臂的内侧表面顶端和右钳臂的内侧表面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杆,支杆的下表面固定安装与与二号光电接收器相互配合的二号光电发射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连杆的中部、二号连杆的中部以及限位板上均加工有限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三者之间通过安装在限位孔内的限位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钳臂的上部与二号铰杆的下部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钳臂的上部与一号铰杆的下部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钳钩的上表面加工有凹槽,二号光电接收器置于钳钩上表面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确保热轧钢卷处于正确的夹持位置,提高热轧钢卷夹持操作的安全性,提高热轧钢卷夹持操作的稳定性,减少了左钳臂和右钳臂对热轧钢卷的损伤,确保热轧钢卷的外观品质。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光电发射器与一号光电接收器的配合来协助工作人员判断热轧钢卷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以及通过二号光电发射器和二号光电接收器来协助工作人员判定热轧钢卷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确保热轧钢卷处于正确的夹持位置,提高了热轧钢卷夹持操作的安全性;利用限位螺栓将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上,有利于在热轧钢卷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热轧钢卷夹持操作的稳定性;设置的报警装置用于提醒工作人员热轧钢卷的夹持状态;弹性橡胶垫的设置杜绝了热轧钢卷对左钳臂和右钳臂的磨损,同时减少了左钳臂和右钳臂对热轧钢卷的损伤,确保热轧钢卷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钳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报警装置,2-吊梁,3-限位板,4-一号连杆,5-二号连杆,6-二号铰杆,7-一号铰杆,8-左钳臂,9-右钳臂,10-支杆,11-弹性橡胶垫,12-钳钩,13-一号光电发射器,14-一号光电接收器,15-二号光电发射器,16-二号光电接收器,17-铰接轴,18-铰接座,19-限位孔,20-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热轧钢卷夹钳装置结构,包括吊梁2、限位板3、一号连杆4、二号连杆5、二号铰杆6、一号铰杆7、左钳臂8、钳钩12和铰接座18,所述吊梁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报警装置1;所述吊梁2的下端、一号连杆4的上端以及二号连杆5的上端三者之间通过铰接轴17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杆4的底端通过铰接轴17与一号铰杆7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连杆5的底端通过铰接轴17与二号铰杆6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二号铰杆6的中部与一号铰杆7的中部以及铰接座18之间通过铰接轴17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杆4、二号连杆5、二号铰杆6和一号铰杆7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一号铰杆7的底端连接有右钳臂9;所述二号铰杆6的底端连接有左钳臂8;所述左钳臂8内侧表面的底端和右钳臂9内侧表面的底端均固定焊接有钳钩12;所述左钳臂8的内侧表面和右钳臂9的内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弹性橡胶垫11;所述左钳臂8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光电发射器13;所述右钳臂9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与一号光电发射器13相互配合的一号光电接收器14;所述左钳臂8的内侧表面顶端和右钳臂9的内侧表面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杆10,支杆10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着与二号光电接收器16相互配合的二号光电发射器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一号连杆4的中部、二号连杆5的中部以及限位板3上均加工有限位孔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3、一号连杆4和二号连杆5三者之间通过安装在限位孔19内的限位螺栓2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左钳臂8的上部与二号铰杆6的下部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右钳臂9的上部与一号铰杆7的下部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钳钩12的上表面加工有凹槽,二号光电接收器16置于钳钩12上表面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热轧钢卷处于正确的夹持位置时,热轧钢卷不仅阻隔了一号光电发射器13与一号光电接收器14之间的光电信号的传递,也影响了二号光电发射器15与二号光电接收器16之间的光电信号传递,因此通过一号光电发射器13与一号光电接收器14的配合来协助工作人员判断热轧钢卷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以及通过二号光电发射器15和二号光电接收器16来协助工作人员判定热轧钢卷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确保热轧钢卷处于正确的夹持位置,提高了热轧钢卷夹持操作的安全性;当热轧钢卷夹持完毕后,工作人员可选择性的利用限位螺栓20将限位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一号连杆4和二号连杆5上,有利于在热轧钢卷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热轧钢卷夹持操作的稳定性;设置的报警装置1用于提醒工作人员热轧钢卷的夹持状态;弹性橡胶垫11的设置杜绝了热轧钢卷对左钳臂8和右钳臂9的磨损,同时减少了左钳臂8和右钳臂9对热轧钢卷的损伤,确保热轧钢卷的外观品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