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2997发布日期:2018-11-02 20:3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具有片状物传送路径,片状物传送路径以S形弯曲以从馈纸盘延伸至排纸盘。片状物可以在片状物传送路径上被传送,同时沿着片状物传送路径设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并且此后被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外部。

例如,馈纸盘可以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的底部。片状物可以从馈纸盘被拾取以向前行进,并且传送片状物的方向可以向后翻转,以便片状物可以被向后传送。图像形成单元可以沿着向后延伸的片状物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定位,并且在片状物在片状物传送路径中被向后传送的同时,图像形成单元可以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此后,片状物传送路径可以向前翻转,以便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可以被向前传送,并且被向外排出到设置在壳体上侧的排纸盘上。

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另外具有多用途盘,其在壳体的前面可打开/闭合。例如,这种图像形成设备在日本专利临时公报No.2012-188283中被公开。根据该公报,多用途盘支撑其上的一叠片状物。从多用途盘拾取的片状物在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游的位置处合并进入片状物传送路径以在图像形成单元中被传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逐张分别地拾取和馈送多用途盘上的片状物,可能需要包括馈纸辊和分离辊的馈纸系统。虽然用于多用途盘的馈纸辊和分离辊可以沿着片状物传送方向对齐并排,但是具有多用途盘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可能在对齐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增加。

本公开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具有以S形弯曲的片状物传送路径和多用途盘的同时缩小尺寸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具有壳体、馈纸盘、多用途盘、馈纸器、处理盒、转印构件和校准辊对。壳体包括:第一侧表面,第一侧表面具有开口部;第二侧表面,第二侧表面被设置在第一侧表面的相反侧;和上表面,排纸盘形成在上表面上。馈纸盘被设置在壳体中的较低位置处,并且被构造成支撑第一片状物。多用途盘被设置在第一侧表面一侧上并且被构造成支撑第二片状物。馈纸器包括:馈纸辊,馈纸辊被构造成接触由多用途盘支撑的第二片状物的上侧表面;分离辊,分离辊被设置成相对于馈纸辊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表面一侧上;和分离构件,分离构件被构造成在第一夹持位置接触分离辊。处理盒被构造成通过开口部可拆卸地附接至壳体中的预定位置。处理盒包括感光鼓。转印构件被设置成面向感光鼓并且被构造成将承载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状物上,该片状物是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中的一个。校准辊对被构造成调整将片状物馈送至感光鼓的时刻。校准辊对限定第二夹持位置。壳体包括第一传送路径、第二传送路径、第三传送路径以及第四传送路径。第一传送路径具有第一U形部,第一U形部被布置在馈纸盘在片状物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一片状物沿着片状物传送方向从馈纸盘被传送。第二传送路径与第一传送路径连续且朝向第二侧表面延伸通过第二夹持位置以及感光鼓和转印构件之间的位置。第三传送路径与第二传送路径连续,并且具有第二U形部以延伸至排纸盘,第二U形部布置在第二传送路径在片状物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第四传送路径从多用途盘朝向第二侧表面延伸且合并进入第二传送路径。校准辊对被设置在使第二夹持位置比第一夹持位置低的位置处,并且在该位置,在第二夹持位置处接触校准辊对中的成对辊的圆周表面的切线朝向第二侧表面倾斜得更低。第二传送路径在与第四传送路径合并的合并点和第二夹持位置之间的范围内朝向第二侧表面倾斜得更低。

可选择地,分离辊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比切线低。

可选择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盖,盖被构造成从上面覆盖馈纸辊和分离辊。盖可以包括形成在其上侧上的引导表面。引导表面可以被构造成接触且引导被可拆卸地附接至壳体中的预定位置的处理盒。

可选择地,壳体可以包括引导凹槽,引导凹槽被构造成引导被可拆卸地附接至壳体中的预定位置的处理盒。引导凹槽可以朝向第二侧表面倾斜得更低。

可选择地,感光鼓可以被设置在使感光鼓的旋转轴比第一夹持位置低的位置处。

可选择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加热器和被设置成面向加热器的加压器。加压器可以在第三夹持位置接触加热器。加热器和加压器可以被设置在使第三夹持位置比第一夹持位置低的位置处。

可选择地,壳体包括第五传送路径,具有转印在其一侧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片状物在第五传送路径中行进。第五传送路径可以从第三传送路径分支且朝向第二传送路径延伸。第五传送路径在相对于校准辊对更靠近第一侧表面的位置合并进入第二传送路径。

可选择地,校准辊对中的成对辊中的、被设置在上方位置的一个辊可以通过处理盒被支持。

可选择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预校准传感器,预校准传感器被设置为相对于校准辊对更靠近第一侧表面。预校准传感器包括致动器,致动器被设置为从第二传送路径的下侧突出进入第二传送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闭合位置具有前盖的激光打印机的说明性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打开位置具有前盖的激光打印机的说明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激光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图1-2所示的激光打印机1是黑白激光打印机。该激光打印机1包括壳体11,壳体11具有近似矩形箱的形状。在壳体11的侧表面12和上表面13上,连续地形成开口部14。在上表面13上,排纸盘15与上表面13整体形成。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基于用户平常使用激光打印机1的位置提及与激光打印机1相关的方向和包括在激光打印机1中的每个部分或者项目。例如,在图1中,开口部14所在的观察者的右手侧将被称作为前侧,与前侧相反的左手侧将被称作为后侧。在这方面,侧表面12可以是壳体11的前面,并且与侧表面12相反的另一个侧表面16可以是后表面。基于面朝侧表面12的用户的位置,图1-2中观察者的近侧和远侧将分别被称作为针对使用激光打印机1的用户的右侧和左侧。图1中的上到下或者下到上方向可以被称作为竖直方向,并且前到后或者后到前方向可以被称作为前后方向。此外,左到右或者右到左方向可以被称作为横向方向。

前盖17被附接到壳体11,前盖17可以形成侧表面12。前盖17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开口部14。前盖17可绕枢轴18枢转,以在闭合位置(参见图1)和打开位置(参见图2)之间移动,枢轴18由壳体11可枢转地支持,在闭合位置,开口部14被关闭,在打开位置,前盖17被向前转动以露出开口部14。

在壳体11的较低位置,例如,底部,设置有馈纸盘21,馈纸盘21是可移动的,以向外拉出和向内推入。换句话说,馈纸盘21可以在壳体11的底部的附接位置被可移动地附接至壳体11(图1和图2),以被向前拉出。馈纸盘21可以支撑堆叠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片状物S。

在相对于馈纸盘21的前端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第一馈纸器22。第一馈纸器22包括馈纸辊23、分离辊24和分离垫25。

馈纸辊23可绕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当馈纸盘21处于壳体11中的附接位置时,馈纸辊23的圆周表面可以接触存储在馈纸盘21中的片状物S中的最上面的片状物S的上侧表面上的前端区域。

分离辊24被设置在相对于馈纸辊23的向前位置,并且可绕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

当馈纸盘21处于壳体11中的附接位置时,分离垫25可以在相对于分离辊24的前下位置接触分离辊24的圆表面。

多用途盘31被可移动地附接至前盖17,以在不可用位置与可用位置(参见图1)之间移动,在不可用位置,多用途盘31沿着前盖17的前面竖直地站立,在可用位置,多用途盘31倾斜成向前更高且向后更低。在可用位置的多用途盘31可以支撑堆叠在其上的一个或者多个片状物S。当多用途盘31处于可用位置时,片状物进口32被露出,壳体11的内部和外部通过片状物进口32连通。

在片状物进口32的内侧,即,相对于片状物进口32的后方位置,设置有第二馈纸器33。第二馈纸器33包括馈纸垫34、馈纸辊35、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

馈纸垫34被设置在相对于片状物进口32的下边缘的后方位置。

馈纸辊35被设置在相对于馈纸垫34的上方位置,并且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支撑在多用途盘31上的片状物S可以躺在多用途盘31和分离垫37上,并且馈纸辊35的圆周表面可以接触躺在分离垫37上的片状物S中的最上面的片状物S的上侧表面上的后端区域。

分离辊36被设置在相对于馈纸辊35的后方位置,并且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

分离垫37被设置为在相对于分离垫37的后下方位置接触分离辊36的圆周表面。在分离垫37接触分离辊36的位置,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限定夹持位置N1,在该夹持位置N1,片状物S可以被夹持。

在相对于第二馈纸器33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盖38,盖38从上面覆盖馈纸辊35和分离辊36。盖38从相对于馈纸辊35的上端的前方位置向上延伸,并且向后弯曲以在馈纸辊35和分离辊36上方向后下方倾斜。

在壳体11中,在相对于壳体1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前方区域,处理盒41被设置在盒附接位置P。处理盒41包括盒框架42、充电器44和转印辊45,盒框架42支持感光鼓43。显影装置46可以被可拆卸地附接至盒框架42。

感光鼓43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鼓轴47。鼓轴47通过盒框架42的后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持。鼓轴47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从盒框架42向左和向右突出。

充电器44被设置在相对于感光鼓43的后上方位置。例如,充电器44可以是具有电线和栅格的电晕充电器。

转印辊45被设置在相对于感光鼓43的较低位置,以竖直地面向感光鼓43。转印辊45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

显影装置46被设置在相对于感光鼓43的前方位置。显影装置46包括显影壳体48和显影辊49,显影壳体48包含调色剂,显影辊49由显影壳体48支持。显影辊49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显影辊49的圆周表面接触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

当前盖17打开时,处理盒41可以通过开口部14被附接至壳体11中的盒附接位置P,和从盒附接位置P移开以与壳体11分离。

壳体11包括越过盒附接位置P沿着横向方向彼此面向的左壁和右壁(未示出)。在左壁和右壁中的每一个上,形成引导凹槽51,引导凹槽51可以引导处理盒41以被附接至盒附接位置P和从盒附接位置P移开。引导凹槽51被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侧向凹陷,并且纵向延伸以倾斜成向后更低且向前更高。引导凹槽51前端打开且后端关闭。

为了将处理盒41附接至盒附接位置P,处理盒41可以被移动以通过开口部14进入壳体11,并且鼓轴47的横向端可以在引导凹槽51的前端被陷入引导凹槽51中。随着处理盒14被移动进入壳体11,盒框架42可以接触形成在盖38的上侧的引导表面52。引导表面52倾斜成后面更低且前面更高,并且盒框架42可以沿着盖38上的引导表面52而被引导。同时,鼓轴47的横向端可以在引导凹槽51中被引导。随着处理盒41向后移动,鼓轴47的横向端可以到达引导凹槽51的后端,以便处理盒41到达盒附接位置P,并且处理盒41可以被完全地附接至壳体11。在鼓轴47的横向端被定位在引导凹槽51的后端时,鼓轴47处于比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之间的夹持位置N1更低的位置。

为了从盒附接位置P移开处理盒41,处理盒41可以被向前拉,并且鼓轴47的横向端可以在引导凹槽51中向前移动。在引导凹槽51向前上方倾斜时,处理盒41可以沿着引导凹槽51从盒附接位置P向前上方移动。一旦鼓轴47的横向端从引导凹槽51向前退出,盒框架42可以接触盖38上的引导表面52并沿着引导表面52移动,并且处理盒41可以被朝向开口部14引导。因为处理盒41通过开口部14退出壳体11,处理盒41可以被完全地从壳体41拆卸。

在壳体11内部,在相对于盒附接位置P的上方位置,设置有曝光装置61。曝光装置61包括光学系统,以根据图像数据发射激光束至感光鼓43上,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器和多角镜。在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如图1中的虚线所指示的,从曝光装置61发射的激光束可以通过充电器44和显影装置46之间的位置传输至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上。

此外,在壳体11内部,在相对于盒附接位置P的后方位置,设置有定影器62。定影器62包括加热辊63和加压辊64。加热辊63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加压辊64被设置在相对于加热辊63的后下方位置,并且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加压辊64的圆周表面接触加热辊63的圆周表面。加热辊63和加压辊64限定夹持位置N2,在夹持位置N2,片状物S可以被夹持。

此外,在壳体11内部,设置有校准辊对71、排出辊单元72、第一传送辊对73、第二传送辊对74、第一翻转辊对75和第二翻转辊对76。

校准辊对71被设置在相对于感光鼓43和转印辊45的前方位置。校准辊对71被设置在与感光鼓43和转印辊45间隔预定距离的位置。校准辊对71包括一对辊,其为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驱动辊81通过壳体11被可旋转地支持,以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从动辊82通过处理盒41的盒框架42被可旋转地支持,以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

在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从动辊82的圆周表面接触驱动辊81的圆周表面的后上方区域。校准辊对71限定夹持位置N3,在该夹持位置N3,片状物S可以被夹持在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之间。夹持位置N3处于比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之间的夹持位置N1更低的位置。在夹持位置N3的位置处接触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两者的切线T倾斜为在后面更低且在前面更高。分离辊36的至少一部分定位成比切线T更低。

壳体11包括从排纸盘15的后端向上延伸的壁面83。在壁面83中,在与排纸盘15的后端间隔开的上方位置,形成片状物出口84,片状物S通过片状物出口84可以被排出至排纸盘15。排出辊单元72被设置在相对于片状物出口84的后方位置。排出辊单元72包括驱动辊85和两个(2)从动辊86,87。驱动辊85和从动辊86,87被设置为彼此圆周表面接触,并且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各自的轴旋转。

第一传送辊对73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一馈纸器22的前上方位置。第一传送辊对73包括一对辊,该一对辊为驱动辊88和从动辊89。驱动辊88和从动辊89被设置为彼此圆周表面接触,并且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各自的轴旋转。

第二传送辊对74被设置在相对于定影器62的后上方位置且在相对于排出辊单元72的后下方位置。第二传送辊对74包括一对辊,该一对辊是驱动辊91和从动辊92。驱动辊91和从动辊92被设置为彼此圆周表面接触,且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各自的轴旋转。

第一翻转辊对75和第二翻转辊对76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翻转辊对75被设置在馈纸盘21和定影器62之间,并且第二翻转辊对76被设置在馈纸盘21和盒附接位置P之间。

相对于第二翻转辊对76向后设置的第一翻转辊对75包括一对辊,该一对辊是驱动辊93和从动辊94。驱动辊93和从动辊94被设置为彼此圆周表面接触,并且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各自的轴旋转。

相对于第一翻转辊对75向前设置的第二翻转辊对76包括一对辊,该一对辊为驱动辊95和从动辊96。驱动辊95和从动辊96被设置为彼此圆周表面接触,并且可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各自的轴旋转。

此外,在壳体11中,设置有第一传送路径101、第二传送路径102、第三传送路径103、第四传送路径104以及第五传送路径105。

第一传送路径101在馈纸盘21在片状物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位置延伸,在该第一传送路径101,片状物S可以被从分离辊24和分离垫25之间的位置传送通过第一传送辊对73中的驱动辊88和从动辊89之间的位置,以近似“U”形向后上方弯曲。换句话说,第一传送路径101具有U形部,其布置在馈纸盘21在片状物传送方向上的下游。

第二传送路径102从第一传送路径101向后方连续地延伸,以如下提及的次序通过校准辊对71中的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之间的夹持位置N3、感光鼓43和转印辊45之间的位置、定影器62中的加热辊63和加压辊64之间的夹持位置N2。

第三传送路径103从第二传送路径102向后上方连续地延伸通过第二传送辊对74中的驱动辊91和从动辊92之间的位置。在第二传送路径102在片状物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第三传送路径103以近似“U”形向前上方弯曲,并且延伸通过排出辊单元72至片状物出口84。

第四传送路径104从片状物进口32向后延伸,以如下提及的次序通过馈纸垫34和馈纸辊35之间的位置,以及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之间的夹持位置N1的位置,并且在合并点J1从前面与第二传送路径102合并。多用途盘31上的片状物S可以在第四传送路径104中沿着与片状物传送方向不同的传送方向被传送至合并点J1,片状物S沿着该片状物传送方向从馈纸盘21传送;然而,一旦来自多用途盘31的片状物S通过合并点J1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片状物S可以沿着与从馈纸盘21传送片状物S相同的片状物传送方向被传送。换句话说,超过合并点J1,来自馈纸盘21和来自多用途盘31的片状物S都可以沿着相同的片状物传送方向被传送。第二传送路径102在合并点J1与夹持位置N3之间的范围内倾斜为在后面更低且在前面更高,夹持位置N3处于校准辊对71中的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之间。

第五传送路径105在排出辊单元72和第二传送辊对74之间的位置从第三传送路径103分支,以如下提及的次序在相对于第三传送路径103的后方区域向下延伸,向前延伸,并且延伸通过第一翻转辊对75和第二翻转辊对76。第五传送路径105在合并点J2与第二传送路径102合并。合并点J2在合并点J1与校准辊对71之间,在合并点J1,第四传送路径104与第二传送路径102合并。

预校准传感器106的致动器107插入合并点J2和校准辊对71之间的位置,预校准传感器106可以检测被传送至其的片状物S。致动器107可以被设置为从第二传送路径102的下侧向上突出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

<激光打印机中的动作>

当激光打印机1在片状物S上打印图像时,片状物S可以从馈纸盘21或者多用途盘31上的一叠片状物S中被传送,以馈送至处理盒41。

为了从馈纸盘21传送片状物S,第一馈纸器22中的馈纸辊23从左边观察可以逆时针旋转(参见图1)。随着馈纸辊23旋转,与馈纸辊23的圆周表面接触的片状物S可以向前转移。来自馈纸盘21的片状物S可以被转移通过分离辊24和分离垫25之间的位置,以与堆叠中的其它片状物S分离。被分离的片状物S可以进入第一传送路径101。

进入第一传送路径101的片状物S可以受到来自第一传送辊对73的传送力,并且行进通过以U形弯曲的第一传送路径101,以向后翻转且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

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的片状物S可以在第二传送路径102中向后行进。同时,片状物S的前沿可以向后推动预校准传感器106的致动器107。因此,预校准传感器106可以检测到达致动器107的位置的片状物S的前沿。当片状物S的前沿到达致动器107的位置时,校准辊对71可以不旋转而是可以保持静止。因此,当片状物S的前沿到达成对的校准辊71之间的夹持位置N3时,片状物S可以被停止以在此停留。

同时,感光鼓43从左边观察可以顺时针旋转(参见图1)。随着感光鼓43旋转,感光鼓43的表面可以通过充电器44被均匀地充电,并且被选择性地曝光于来自曝光装置61的激光束。曝光于激光束的感光鼓43的表面上的区域的电位可以被降低以在感光鼓43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后,正电荷的调色剂可以通过显影辊49供给至感光鼓43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便该静电图像可以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并且被承载在感光鼓43的表面上。

在感光鼓43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与传送片状物S同步,并且校准辊对71可以在预定的时刻开始旋转以传送片状物S,以便当感光鼓43上的调色剂图像面对转印辊45时,片状物S可以到达感光鼓43和转印辊45之间的位置。同时,对转印辊45施加转印偏压。因此,随着片状物S行进通过感光鼓43和转印辊45之间的位置,由于转印偏压的作用,调色剂图像可以从感光鼓43的表面被转印至片状物S的上侧表面。

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其上的片状物S可以进一步在第二传送路径102上向后行进以进入定影器62。在定影器62中,片状物S行进通过加热辊63和加压辊64之间的位置,同时调色剂图像可以通过来自加热辊63和加压辊64的热量和压力而被定影在片状物S上。利用施加至其的热量和压力,可以完成在片状物S上形成图像。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S可以退出第二传送路径102,并且进入第三传送路径103。

进入第三传送路径103的片状物S可以受到来自第二传送辊对74的传送力,并且在第三传送路径103中行进,以用于排出辊单元72。

激光打印机1可以进行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在单面打印中,图像可以仅被形成在片状物S的一侧,在双面打印中,图像可以被形成在片状物S的两侧。

在单面打印操作中,在一侧形成图像的片状物S可以受到来自排出辊单元72的、在朝向排纸盘15的方向上作用的传送力,并且可以通过片状物出口84排出到壳体11的外部,以搁在排纸盘15上。因此,从馈纸盘21传送的片状物S可以在以S形弯曲的轨道中行进通过第一传送路径101、第二传送路径102以及第三传送路径103,同时在行进期间在片状物S的一侧形成图像,并且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S可以被排出并被释放在排纸盘15中。

在双面打印操作中,在一侧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S可以受到来自排出辊单元72的、在朝向排纸盘15的方向上作用的传送力,以通过片状物出口84被部分排出,直至片状物S的尾部,即,后部可以通过排出辊单元72夹持。在片状物S的尾部通过排出辊单元72夹持时,排出辊单元72中的驱动辊85的旋转方向可以被反向。因此,片状物S现在可以受到来自排出辊单元72的、在与排纸盘15相对的方向上作用的传送力,并且片状物S可以在壳体11内被向后拉,以进入第五传送路径105,而不被释放在排纸盘15中。

进入第五传送路径105的片状物S可以受到来自第一翻转辊对75和第二翻转辊对76的传送力,以在第五传送路径105中向前行进,并且通过合并点J2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因此,片状物S可以被上下翻转,从而已经形成图像的一侧可以面向下,并且没有图像形成的另一侧可以面向上。被翻转的片状物S可以在第二传送路径102中朝向感光鼓43行进,从而另一个图像可以以与形成在片状物S的一侧的图像相同的方式被形成在片状物S的另一侧。在两侧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S可以通过来自排出辊单元72的传送力被传送,并且被排出以被释放在排纸盘15中。

为了馈送多用途盘31上的一叠片状物S中的片状物S,第二馈纸器33中的馈纸辊35从左边观察可以逆时针旋转(参见图1)。随着馈纸辊35旋转,与馈纸辊35的圆周表面接触的片状物S可以被向后传送。来自多用途盘31的片状物S可以被传送通过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之间的位置,以与堆叠中的其它片状物S分离。被分离的片状物S可以进入第四传送路径104且在第四传送路径104中朝向第二传送路径102行进,并且通过合并点J2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的片状物S可以在第二传送路径102中向后行进,并且一个图像或者多个图像可以以与从馈纸盘21馈送的片状物S相同的方式被形成在片状物S的一侧或者两侧。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S可以在第三传送路径103上行进,并且可以被排出且被释放在排纸盘15中。

<优点>

根据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激光打印机1具有在壳体11底部的馈纸盘21。在壳体11中,设置有第一传送路径101、第二传送路径102、第三传送路径103以及第四传送路径104。从馈纸盘21馈送的片状物可以在包括第一传送路径101、第二传送路径102和第三传送路径103的S形轨道中行进。同时,从多用途盘31馈送的片状物S可以通过第四传送路径104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并且在第二传送路径102和第三传送路径103中行进。第二传送路径102延伸通过感光鼓43和转印辊45之间的位置;因此,当在第二传送路径102中的片状物S行进通过感光鼓43和转印辊45之间的位置时,被承载在感光鼓43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被转印至片状物S上。

同时,在感光鼓43在片状物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处,设置有校准辊对71以调整将片状物S馈送至感光鼓43的时刻。因为第二传送路径102在与第四传送路径104合并的合并点J1和校准辊对71中的夹持位置N3之间的范围中向后下方倾斜,可以在校准辊对71周围的区域中保留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大体积的空间,并且包含感光鼓43的处理盒41可以被定位在该保留空间中。同时,运动路径可以被设置为向后下方和向前上方倾斜,在该运动路径中处理盒41可以被附接至保留空间中的盒附接位置P或者可以从盒附接位置P拆卸。因此,可以在壳体11内相对于多用途盘31的上方位置保留一定体积的空间,以容纳包括馈纸辊35、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的第二馈纸器33。同时,设置在保留空间中的第二馈纸器可以不必干扰附接至壳体11或者从壳体11拆卸的处理盒41。

因此,可以减小具有S形传送路径和多用途盘31的激光打印机1的整体尺寸。

在夹持位置N3的位置处接触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两者的切线T倾斜为在后面较低且在前面较高,并且分离辊36的部分被定位为比切线T低。在这方面,可以在分离辊36的上方区域中保留一定体积的空间。因此,包括分离辊36的第二馈纸器33可以有效地防止对附接至壳体11或者从壳体11拆卸的处理盒41的干扰。

激光打印机1具有盖38,盖38从上面覆盖馈纸辊35和分离辊36。盖38的上表面设置引导表面52,引导表面52可以接触和引导附接至壳体11或者从壳体11拆卸的处理盒41。因此,处理盒41可以沿着引导表面52被容易地附接至盒附接位置P以及从盒附接位置P拆卸。

壳体11具有引导凹槽51,引导凹槽51可以引导处理盒41以被附接至盒附接位置P或者从盒附接位置P拆卸,引导凹槽51倾斜为在后面更低且在前面更高。利用引导凹槽51引导处理盒41,处理盒41可以被更加容易地附接至盒附接位置P或者从盒附接位置P拆卸。

当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作为感光鼓43的旋转轴的鼓轴47处于比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之间的夹持位置N1更低的位置。因此,可以在相对于感光鼓43的上方区域中保留设置曝光装置61的空间体积,以便可以减小激光打印机1的竖直尺寸。

在定影器62中的加热辊63与加压辊64之间的夹持位置N2可以处于比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之间的夹持位置N1更低的位置时,定影器62的大部分可以被设置在与分离辊36和分离垫37近似相同的竖直位置。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小激光打印机1的竖直尺寸。

具有从下面突出进入第二传送路径102的致动器107的预校准传感器106被设置在相对于校准辊对71的前方位置。同时,第二传送路径102在与第四传送路径104合并的合并点J1与校准辊对71中的夹持位置N3之间的范围内倾斜为在后面更低且在前面更高。因此,从多用途盘31传送的片状物S可以有效地接触致动器107,以便可以防止片状物S爬过致动器107而不推下致动器107。因此,预校准传感器106可以准确地检测到达校准辊对71的片状物S的前沿。

<更多实例>

虽然已描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存在落入如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所阐述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众多变化和置换。要理解,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不是必需限制为以上描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动作。而是,以上描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动作被公开为实现权利要求的实例形式。

例如,本公开可以不必被具体化在激光打印机1中,而是例如可以被具体化在诸如喷墨打印机的另一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