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卸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0742发布日期:2018-10-02 20:1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卸装置,特别是一种运输钢带卷的上卸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钢带进行运输时,大多采用卷状形式,从而使得钢带的运输和使用都更加方便。但是为了避免钢带卷表面的磨损,需将钢带卷提离底面,即通过悬空的方式来保证钢带卷表面的完好性。

目前大多采用吊装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目的,这样的方式使得运输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上卸卷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卸卷装置,在保证钢带卷表面质量的同时,有效的保证了其运输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卸卷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夹紧装置和一顶升装置;

其中,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卡盘以及带动所述卡盘水平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卡盘用于对钢带卷端部进行挤压固定;

所述顶升装置包括托盘以及带动所述托盘竖直运动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托盘用于对所述钢带卷进行依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电机与丝杆组件的组合或液压缸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上并列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对所述钢带卷进行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材料层与所述钢带卷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卡盘上设置有若干圆柱体状的卡槽,其中,所述卡槽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钢带卷的直径,且所述卡槽的数量等于所述凹槽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开口端成喇叭状。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轮廓为弧面,其中,所述弧面的半径小于等于所述钢带卷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弧面的端部需通过圆角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卸卷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将钢带卷放置于托盘上进行依托,通过两侧的卡盘可对其进行有效的夹紧,从而在保证钢带卷表面质量的同时,解决了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卸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带卷在托盘上的放置示意图;

图3为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夹紧装置1、卡盘11、第一动力装置12、卡槽13、顶升装置2、托盘21、第二动力装置22、凹槽23、钢带卷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所示,上卸卷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夹紧装置1和一顶升装置2;其中,夹紧装置1包括卡盘11以及带动卡盘11水平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12,卡盘11用于对钢带卷3端部进行挤压固定;顶升装置2包括托盘21以及带动托盘21竖直运动的第二动力装置22,托盘21用于对钢带卷3进行依托。

上述实施例中的上卸卷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可将钢带卷3通过吊装等方式放置于托盘21上进行依托,在第一动力装置12的带动下通过两侧的卡盘11可对其进行有效的夹紧,从而在保证钢带卷3表面质量的同时,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动力装置12和第二动力装置22可相同也可不同,二者均可在电机与丝杆组件的组合或液压缸中选择一种使用;当选择电机与丝杆组件的组合时,将卡盘11或托盘21与丝杠组件的丝母固定连接即可,通过控制电机的转数和转速可对卡盘11或托盘21的运动距离和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电机的输出动力有限,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钢带卷3的重量较大,容易由于钢带卷3的晃动而对电机性能造成影响,使得电机的维护成本较高,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动力装置12和第二动力装置22均采用液压缸作为动力源,由于本使用情况下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因此液压缸完全可满足使用要求。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在对钢带卷3进行依托时能够有效防止其滚动,在托盘2上并列设置有若干凹槽23,凹槽23用于对钢带卷3进行放置,其中凹槽23轮廓可选择弧面,其中弧面的半径小于等于钢带卷3的半径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弧面的两端对钢带卷3造成损伤,弧面的端部需通过圆角过渡;为了使得钢带卷3与弧面的接触从面接触转变为线接触,从而降低钢带卷3的损伤面积,可在弧面上设置若干支撑辊子,其中支撑辊子的长度方向与钢带卷3的轴向平行即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凹槽23内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可使得钢带卷3与凹槽23的接触更加柔性化,通过此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钢带卷3表面的损伤;其中,弹性材料层与钢带卷3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可增加上述缓冲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3所示,卡盘11上设置有若干圆柱体状的卡槽13,其中,卡槽13的直径大于等于钢带卷3的直径,且卡槽13的数量等于凹槽23的数量,卡槽13的设置使得卡盘11除对钢带卷3进行挤压至外,还可通过卡槽13的圆周面对其进行有效的限位,从而在各个方向上对钢带卷3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事故的发生;其中,为了便于钢带卷3插入卡槽13中,卡槽13的开口端成喇叭状,通过喇叭状的结构可在钢带卷3进入卡槽13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卸卷装置可同时对多卷钢带卷3进行固定,为了便于其转移,可通过支架和安装于支架底部的滚轮类结构来实现上卸卷装置的整体移动和吊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