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极氧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6587发布日期:2019-02-26 17:4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阳极氧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阳极氧化系统。



背景技术:

阳极氧化常用于材料的表面处理,为提高阳极氧化处理的效率,常用连续的阳极氧化槽进行生产。但是实际生产中,存在一次对不同的阳极氧化要求的材料进行连续处理,亦即阳极氧化的处理时间不同,这样传统的阳极氧化槽就难以适应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阳极氧化系统,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不同阳极氧化时间的表面处理进行分别调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阳极氧化系统,氧化槽、氧化槽上方设置的吊挂式输送线;

吊挂式输送线上间隔依序设置行走装置,工件固定在挂具上,挂具与行走装置相连接,行走装置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调节挂具进行升降;

氧化槽内设置有铅板,铅板和挂具与导电组件相连接;

挂具或行走装置上设置有用于识别其身份信息的标签装置,吊挂式输送线沿途设置有对标签装置进行识别的识别装置;

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识别装置相连接,识别装置将检测的信号输送至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控制装置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升降装置的运行状态。

具体的方案为:

标签装置为RFID电子标签,识别装置为RFID识读器。

升降装置包括倒立状布置的电动缸,电动缸的缸体部分固定在行走装置上,电动缸的活塞杆上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

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由X形升降单元节组成,X形升降单元节由相对布置的两X形升降组件构成,X形升降组件包括A升降臂和B升降臂,A升降臂和B升降臂的中部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上端与行走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上端与A滑块铰接连接,A滑块与行走装置滑动配合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下端与装配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下端与B滑块铰接连接,B滑块与装配装置滑动配合连接,A滑块与电动缸相连接,装配装置上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

升降装置包括收线筒,收线筒固定在行走装置上设置的水平布置的A转轴上,收线筒上卷绕有绳索,绳索的下端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A转轴至少一端设置有A齿轮,A齿轮与A驱动机构相对应布置或连接,A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制动盘,制动盘与制动机构相对应布置。

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由X形升降单元节组成,X形升降单元节由相对布置的两X形升降组件构成,X形升降组件包括A升降臂和B升降臂,A升降臂和B升降臂的中部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上端与行走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上端与A滑块铰接连接,A滑块与行走装置滑动配合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下端与装配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下端与B滑块铰接连接,B滑块与装配装置滑动配合连接,装配装置上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两A滑块之间设置有A连杆,A连杆的旁侧设置有A丝杆,A丝杆与A连杆垂直布置,A丝杆的两端转动固定在行走装置上,A丝杆的杆身上设置有A滑动螺母,A滑动螺母和A丝杆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A滑动螺母与A连杆之间设置有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的一端与A滑动螺母铰接连接,过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A连杆的中部铰接连接,A丝杆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A齿轮,A齿轮与A驱动机构相对应布置或连接。

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由X形升降单元节组成,X形升降单元节由相对布置的两X形升降组件构成,X形升降组件包括A升降臂和B升降臂,A升降臂和B升降臂的中部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上端与A1滑块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上端与A2滑块铰接连接,A1滑块、A2滑块分别与行走装置滑动配合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下端与B1滑块铰接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下端与B2滑块铰接连接,B1滑块、B2滑块分别与装配装置滑动配合连接,装配装置上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两A1滑块之间设置有A1连杆,两A2滑块之间设置有A2连杆,A1连杆、A2连杆的旁侧设置有A丝杆,A丝杆与A1连杆、A2连杆垂直布置,A丝杆的两端转动固定在行走装置上,A丝杆的杆身上设置有A1螺纹段和A2螺纹段,A1螺纹段和A2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A1螺纹段上设置有A1滑动螺母,A2螺纹段上设置有A2滑动螺母,A1滑动螺母、A2滑动螺母分别与A丝杆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A1滑动螺母与A1连杆之间设置有A1过渡连接件,A1过渡连接件的一端与A1滑动螺母铰接连接,A1过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A1连杆的中部铰接连接,A2滑动螺母与A2连杆之间设置有A2过渡连接件,A2过渡连接件的一端与A2滑动螺母铰接连接,A2过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A2连杆的中部铰接连接,A丝杆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A齿轮,A齿轮与A驱动机构相对应布置或连接。

升降装置由沿铅垂方向布置的各升降单元节组成,升降单元节包括环形的A安装件,A安装件的周向间隔设置升降臂,升降臂的中部与A安装件铰接连接, 相邻升降单元节之间通过升降臂铰接连接,相邻升降单元节之间升降臂的倾斜方向相反,行走装置上设置有A传动轴、A驱动盘和安装柱,A驱动盘水平布置,A传动轴转动安装在行走装置上,安装柱在驱动盘的外周间隔设置且与升降臂相对应布置,A驱动盘的中心线与A传动轴的中心线相垂直布置,A传动轴上设置有锥齿轮,A驱动盘的上盘面设置成与锥形齿轮啮合的锥齿面,A驱动盘的下盘面设置平面螺纹,安装柱上安装有驱动臂,驱动臂的中部与安装柱铰接连接,驱动臂的上端设置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和A驱动盘的下盘面上的平面螺纹相啮合,升降装置顶部的升降单元节上的各升降臂的上端与各驱动臂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升降装置的下侧设置装配装置,装配装置上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的下端与装配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升降单元节上的各升降臂的下端与各连接臂的上端分别铰接连接,A传动轴的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A齿轮,A齿轮与A驱动机构相对应布置或连接。

驱动机构A包括吊挂式输送线上游设置的A1驱动机构和吊挂式输送线下游设置的A2驱动机构,A1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A1齿条组件,A1齿条组件与A齿轮相啮合驱使挂具下降,A2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A2齿条组件,A2齿条组件与A齿轮相啮合驱使挂具上升。

A1齿条组件至少包括一组沿吊挂式输送线依序布置的A1齿条件,A1齿条件分别与B1驱动机构相连接,A1齿条组件的旁侧设置A1识别装置;B1驱动机构调节A1齿条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1齿条件与A1齿轮相啮合的工作位;其二为:A1齿条件对A齿轮进行避让的避让位;A2齿条组件至少包括一组沿吊挂式输送线依序布置的A2齿条件,A2齿条件分别与B2驱动机构相连接,A2齿条组件的旁侧设置A2识别装置, B2驱动机构调节A2齿条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2齿条件与A齿轮相啮合的工作位;其二为:A2齿条件对A齿轮进行避让的避让位;控制装置依据A1识别装置、A2识别装置检测的信号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B1驱动机构、B2驱动机构的运行状态。

装配装置上设置有立状布置的转轴,转轴与C驱动机构相连接,转轴的下端与连接套相连接。

连接套包括套帽和套管,套帽内开设连接孔,套帽的外周壁上设置有A1外齿段;挂具包括挂杆和挂杆下端设置的用于固定工件的夹持组件,挂杆的顶端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与连接孔构成可拆卸式装配连接,挂杆上与连接柱紧邻的杆身上设置A2外齿段,A2外齿段的外径大于连接柱的外径,套管套设在套帽上,套管可在套帽上进行滑动,套管和套帽之间设置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驱使套管向靠近挂杆的一侧进行移动,套帽上设置用于防止套管从套帽上脱离的挡环,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于套管内壁面的A1内齿段和A2内齿段,A1内齿段和A2内齿段间隔设置;套管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1内齿段和A1外齿段相啮合、A2内齿段和A2外齿段相啮合的啮合位;其二为:A1内齿段和A1外齿段相错开、A2内齿段和A2外齿段相错开的分离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件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操作方法:

S1:将工件在挂具上装配好,将挂具与行走装置相连接,根据工件的类型在挂具或行走装置上设置标签装置;

S2:吊挂式输送线进行运转,当A1识别装置检测到挂具运行到与其相对应的A1齿条件时,A1驱动机构调节相应的A1齿条件处于工作位,调节挂具下降,直至挂具上的工件没入氧化槽槽液内,挂具下降到位后,A1驱动机构调节该A1齿条件回复至避让位;

挂具在氧化槽内继续行走,当A2识别装置检测到挂具运行到与其相对应的A2齿条件时,A2驱动机构调节相应的A2齿条件处于工作位,调节挂具上升,直至挂具上的工件完全从氧化槽槽液内取出,挂具上升到位后,A2驱动机构调节该A2齿条件回复至避让位,工件的阳极氧化处理结束。

吊挂式输送线的上游旁侧设置有挂具进料线,装配好工件的挂具从挂具进料线输送进行吊挂;吊挂式输送线的下游旁侧设置有挂具卸料线,氧化处理后的挂具从挂具卸料线卸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待不同工件处理时,可以根据工件的类型,让其在槽内内滞留相应的时间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消除传统不同工件在氧化槽内无法分时处理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阳极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种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丝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套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挂杆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套帽和挂杆顶端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挂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9中各标记与图形中各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100-吊挂式输送线、101-导轨、102-驱动链、110-行走装置、120-A1齿条组件、130-A2齿条组件、131- A2齿条件、132-滑轨、133-B2驱动机构、140-挂具进料线、150-挂具卸料线;

201-滚轮、202-连接架、203-安装板;

311-A齿轮、312-A传动轴、313-锥齿轮、314-驱动盘、315-安装柱;312a-A丝杆、313a-A1滑动螺母、313b-A2滑动螺母、314a-A1滑块、314b-A2滑块、315a-A1连杆、315b-A2连杆、316a-A1过渡连接件、316b-A2过渡连接件、317a-B1滑块、317b-B2滑块;

411-升降臂、412-A安装件、420-驱动臂、430-连接臂、500-装配装置、510-套帽、511-压缩弹簧、512-A2外齿段、513-挡环、520-套管、521-A1内齿段、522-A2内齿段、600-挂具、610-挂杆、611-A1外齿段、612-连接柱。

如图1所示,一种阳极氧化系统,氧化槽、氧化槽上方设置的吊挂式输送线;吊挂式输送线上间隔依序设置行走装置,工件固定在挂具上,挂具与行走装置相连接,行走装置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调节挂具进行升降;氧化槽内设置有铅板,铅板和挂具与导电组件相连接;挂具或行走装置上设置有用于识别其身份信息的标签装置,吊挂式输送线沿途设置有对标签装置进行识别的识别装置,识别装置将检测的信号输送至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控制装置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升降装置的运行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待不同工件处理时,可以根据工件的类型,让其在槽内内滞留相应的时间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消除传统不同工件在氧化槽内无法分时处理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件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操作方法:

S1:将工件在挂具上装配好,将挂具与行走装置相连接,根据工件的类型在挂具或行走装置上设置标签装置;

S2:吊挂式输送线进行运转,当A1识别装置检测到挂具运行到与其相对应的A1齿条件时,A1驱动机构调节相应的A1齿条件处于工作位,调节挂具下降,直至挂具上的工件没入氧化槽槽液内,挂具下降到位后,A1驱动机构调节该A1齿条件回复至避让位;

挂具在氧化槽内继续行走,当A2识别装置检测到挂具运行到与其相对应的A2齿条件时,A2驱动机构调节相应的A2齿条件处于工作位,调节挂具上升,直至挂具上的工件完全从氧化槽槽液内取出,挂具上升到位后,A2驱动机构调节该A2齿条件回复至避让位,工件的阳极氧化处理结束。

吊挂式输送线的上游旁侧设置有挂具进料线,装配好工件的挂具从挂具进料线输送进行吊挂;吊挂式输送线的下游旁侧设置有挂具卸料线,氧化处理后的挂具从挂具卸料线卸走。

具体的方案为:标签装置为RFID电子标签,识别装置为RFID识读器。驱动机构A包括吊挂式输送线上游设置的A1驱动机构和吊挂式输送线下游设置的A2驱动机构,A1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A1齿条组件,A1齿条组件与A齿轮相啮合驱使挂具下降,A2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A2齿条组件,A2齿条组件与A齿轮相啮合驱使挂具上升。

如图2、3所示,具体实施时,可设置2个A1齿条件(分别记为Q1、Q2)、2个A2齿条件(分别记为H1、H2),这样就存在4种行程路径:Q1~H1、Q2~H1、Q1~H2、Q2~H2;四个路径的氧化处理时间就分别为:t1、t2、t3、t4;如果挂具上所需要阳极氧化处理的时间为t2,则在初始时,在挂具上或者行走装置上设置阳极氧化时间为t2的标签装置,该标签装置只能被记号为Q2的A1齿条件处的A1识别装置和记号为H2的A2齿条件处的A2识别装置所识别,这样当挂具运行到记号为Q2的A1齿条件处时,此处的A1识别装置识别到标签装置并将识别到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调控A1驱动机构驱使记号为Q2的A1齿条件处于工作位,此时A齿轮和记号为Q2的A1齿条件相啮合,调节挂具下行,挂具下行到位后,A1驱动机构驱使记号为Q2的A1齿条件恢复避让位。挂具在氧化槽内行走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当运行至记号为H1的A2齿条件处时,此处的A2识别装置识别到标签装置并将识别到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调控A2驱动机构驱使记号为H1的A2齿条件处于工作位,此时A齿轮和记号为H1的A2齿条件相啮合,调节挂具上升,挂具上升到位后,A2驱动机构驱使记号为H2的A2齿条件恢复避让位。从而实现该挂件的准确的表面处理。

为了实现挂具和行走装置之间的快速拆卸,本实用新型采取如图5、6、7、8、9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连接套包括套帽和套管,套帽内开设连接孔,(连接孔可以为螺纹孔或者其他可以实现对挂具进行轴向锁紧连接的卡孔),套帽的外周壁上设置有A1外齿段;挂具包括挂杆和挂杆下端设置的用于固定工件的夹持组件,挂杆的顶端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与连接孔构成可拆卸式装配连接,(连接柱可以为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柱),挂杆上与连接柱紧邻的杆身上设置A2外齿段,A2外齿段的外径大于连接柱的外径,套管套设在套帽上,套管可在套帽上进行滑动,套管和套帽之间设置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驱使套管向靠近挂杆的一侧进行移动,套帽上设置用于防止套管从套帽上脱离的挡环,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于套管内壁面的A1内齿段和A2内齿段,A1内齿段和A2内齿段间隔设置;套管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1内齿段和A1外齿段相啮合、A2内齿段和A2外齿段相啮合的啮合位;其二为:A1内齿段和A1外齿段相错开、A2内齿段和A2外齿段相错开的分离位。这样在装配时,将套管退后,把挂杆顶端的螺纹柱拧入螺纹孔内,然后将套管推至啮合位,使得A1内齿段和A1外齿段相啮合、A2内齿段和A2外齿段相啮合,从而实现挂具与连接套之间的快速连接。拆卸时,只需将套管退后处于分离位,使得A1内齿段和A1外齿段相错开、A2内齿段和A2外齿段相错开,然后将挂具拧下即可,从而实现挂具和连接套的快速拆卸。同时上述结构,可以保障挂具转动需求。

进一步的,装配装置上设置有立状布置的转轴,转轴与C驱动机构相连接,转轴的下端与连接套相连接。从而避免氧化槽槽液的浓度差。

具体的,吊挂式输送线包括导轨和连接各行走装置的驱动链,行走装置包括与导轨相配合的滚轮,滚轮通过连接架与行走安装座相连接,丝杆、电动缸、A转轴安装在行走安装座上。

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案进行实施:

其一为:升降装置包括收线筒,收线筒固定在行走装置上设置的水平布置的A转轴上,收线筒上卷绕有绳索,绳索的下端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A转轴至少一端设置有A齿轮,A齿轮与A驱动机构相对应布置或连接,A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制动盘,制动盘与制动机构相对应布置。该方式最为简单,成本低。

其二为:升降装置包括倒立状布置的电动缸,电动缸的缸体部分固定在行走装置上,电动缸的活塞杆上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

其三为: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由X形升降单元节组成,X形升降单元节由相对布置的两X形升降组件构成,X形升降组件包括A升降臂和B升降臂,A升降臂和B升降臂的中部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上端与行走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上端与A滑块铰接连接,A滑块与行走装置滑动配合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下端与装配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下端与B滑块铰接连接,B滑块与装配装置滑动配合连接,A滑块与电动缸相连接,装配装置上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具体的两A滑块之间设置有A连杆,电动缸的缸体部分与行走装置相连接,电动缸与A连杆垂直布置,电动缸与A连杆之间设置有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的一端与电动缸的活塞杆铰接连接,过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电动缸的活塞杆铰接连接。该方式升降行程大。

其四为: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由X形升降单元节组成,X形升降单元节由相对布置的两X形升降组件构成,X形升降组件包括A升降臂和B升降臂,A升降臂和B升降臂的中部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上端与行走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上端与A滑块铰接连接,A滑块与行走装置滑动配合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下端与装配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下端与B滑块铰接连接,B滑块与装配装置滑动配合连接,装配装置上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两A滑块之间设置有A连杆,A连杆的旁侧设置有A丝杆,A丝杆与A连杆垂直布置,A丝杆的两端转动固定在行走装置上,A丝杆的杆身上设置有A滑动螺母,A滑动螺母和A丝杆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A滑动螺母与A连杆之间设置有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的一端与A滑动螺母铰接连接,过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A连杆的中部铰接连接,A丝杆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A齿轮,A齿轮与A驱动机构相对应布置或连接。该方式升降行程较大,无序复杂的电连接。

其五为: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由X形升降单元节组成,X形升降单元节由相对布置的两X形升降组件构成,X形升降组件包括A升降臂和B升降臂,A升降臂和B升降臂的中部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上端与A1滑块铰接连接,升降装置顶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上端与A2滑块铰接连接,A1滑块、A2滑块分别与行走装置滑动配合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A升降臂的下端与B1滑块铰接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X形升降单元节上的B升降臂的下端与B2滑块铰接连接,B1滑块、B2滑块分别与装配装置滑动配合连接,装配装置上设置用于固定挂具的连接套,两A1滑块之间设置有A1连杆,两A2滑块之间设置有A2连杆,A1连杆、A2连杆的旁侧设置有A丝杆,A丝杆与A1连杆、A2连杆垂直布置,A丝杆的两端转动固定在行走装置上,A丝杆的杆身上设置有A1螺纹段和A2螺纹段,A1螺纹段和A2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A1螺纹段上设置有A1滑动螺母,A2螺纹段上设置有A2滑动螺母,A1滑动螺母、A2滑动螺母分别与A丝杆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A1滑动螺母与A1连杆之间设置有A1过渡连接件,A1过渡连接件的一端与A1滑动螺母铰接连接,A1过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A1连杆的中部铰接连接,A2滑动螺母与A2连杆之间设置有A2过渡连接件,A2过渡连接件的一端与A2滑动螺母铰接连接,A2过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A2连杆的中部铰接连接,A丝杆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A齿轮,A齿轮与A驱动机构相对应布置或连接。该方式升降行程大,无序复杂的电连接。

其六为:升降装置由沿铅垂方向布置的各升降单元节组成,升降单元节包括环形的A安装件,A安装件的周向间隔设置升降臂,升降臂的中部与A安装件铰接连接, 相邻升降单元节之间通过升降臂铰接连接,相邻升降单元节之间升降臂的倾斜方向相反,行走装置上设置有A传动轴、A驱动盘和安装柱,A驱动盘水平布置,A传动轴转动安装在行走装置上,安装柱在驱动盘的外周间隔设置且与升降臂相对应布置,A驱动盘的中心线与A传动轴的中心线相垂直布置,A传动轴上设置有锥齿轮,A驱动盘的上盘面设置成与锥形齿轮啮合的锥齿面,A驱动盘的下盘面设置平面螺纹(或螺旋槽),安装柱上安装有驱动臂,驱动臂的中部与安装柱铰接连接,驱动臂的上端设置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和A驱动盘的下盘面上的平面螺纹(或螺旋槽)相啮合,升降装置顶部的升降单元节上的各升降臂的上端与各驱动臂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升降装置的下侧设置装配装置,装配装置上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的下端与装配装置铰接连接,升降装置底部的升降单元节上的各升降臂的下端与各连接臂的上端分别铰接连接,A传动轴的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A齿轮,A齿轮与A驱动机构相对应布置或连接。该方式升降行程大,无序复杂的电连接。

A1齿条组件至少包括一组沿吊挂式输送线依序布置的A1齿条件,A1齿条件分别与B1驱动机构相连接,A1齿条组件的旁侧设置A1识别装置;B1驱动机构调节A1齿条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1齿条件与A1齿轮相啮合的工作位;其二为:A1齿条件对A齿轮进行避让的避让位;A2齿条组件至少包括一组沿吊挂式输送线依序布置的A2齿条件,A2齿条件分别与B2驱动机构相连接,A2齿条组件的旁侧设置A2识别装置, B2驱动机构调节A2齿条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2齿条件与A齿轮相啮合的工作位;其二为:A2齿条件对A齿轮进行避让的避让位;控制装置依据A1识别装置、A2识别装置检测的信号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B1驱动机构、B2驱动机构的运行状态。采用该自驱动调节方式,不需要布置复杂的电连接结构,实施成本低。

优选采用第五和第六种实施方式进行实施。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实用新型未描述的措施与传统工件阳极氧化处理的方式保持一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