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缓闭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人们生活过程中重要的日用工具,其用于收集存储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从而便于集中处理,为了防止臭气外溢,人们生产出了带盖的垃圾桶,为了操作便捷,技术人员研发出了踏板垃圾桶,但在使用过程中,踏板顶起桶盖后下落往往会发出噪声,在夜晚使用容易影响休息的人。
为解决此问题,技术人员在垃圾桶内加装了缓冲装置,为桶盖的复位提供缓冲作用,使其回落速度降低,从而减小噪音的产生,但现有的缓冲装置均与顶杆间存在一定的力矩,在长期使用后易造成顶杆变形或缓冲装置与顶杆脱离的现象,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缓闭垃圾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延长缓闭垃圾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缓闭垃圾桶,包括桶身、与桶身相铰接的桶盖及与桶身连接的缓冲筒,所述桶身的底部设有踏板,所述踏板的中段与该桶身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内设有用于顶起所述桶盖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与所述踏板的端部相铰接,该顶杆的上端沿轴向伸出该缓冲筒,所述顶杆的外周面套设有轴向固定的活塞,所述活塞的外缘与所述缓冲筒的内侧壁相配合,该缓冲筒的下端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孔径尺寸小于缓冲筒的内径尺寸。
桶身用于存储垃圾,桶盖能避免垃圾溢出并防止臭气扩散,设置在垃圾桶上设置踏板和顶杆配合,便于使用者用脚操作顶杆顶启桶盖,而缓冲筒能通过缓冲作用避免桶盖闭合时发出噪声。通过将缓冲筒设置于顶杆的外围,并在顶杆的外周面设置与缓冲筒内侧壁配合的活塞,此外在缓冲筒的下端开设尺寸小于缓冲筒内径的通气孔,这样桶盖压动顶杆复位时通过活塞将缓冲筒内的空气缓缓压出,实现缓冲效果,此外缓冲筒与顶杆整合为一体,顶杆受到的缓冲阻尼方向与顶杆的延伸方向一致,不会对顶杆产生偏载力矩,避免顶杆变形或缓冲失效,延长缓闭垃圾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缓闭垃圾桶中,所述活塞的外周面套设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与所述缓冲筒的内侧壁密封配合,所述顶杆贯穿所述通气孔且与通气孔的内缘间隙配合。通过在活塞的外周面设置弹性圈,这样保障较好的缓冲效果,此外设置顶杆与通气孔的内缘间隙配合,考虑弹性圈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样保障顶杆在升降过程中偏转时具有足够的位移空间,使顶杆不会变形。
在上述的一种缓闭垃圾桶中,所述桶身的外侧壁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翻边,所述顶杆轴向贯穿所述翻边,所述缓冲筒与该翻边相连接。通过在桶身的外侧壁设置翻边且使缓冲筒与翻边轴向固连,翻边为缓冲筒提供较好的安装空间,便于布置,此外缓冲筒设于桶身外侧便于对缓冲筒进行维护。
在上述的一种缓闭垃圾桶中,所述缓冲筒包括筒体和连接于筒体上端的筒帽,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筒体的下端,所述顶杆的上端穿出所述筒帽,所述翻边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筒体的上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该筒体的外周面具有挡沿,所述挡沿与翻边的底面相抵靠,所述筒帽与所述翻边的另一面相抵靠。通过设置缓冲筒包括相连接的筒体和筒帽,使筒体的上端自下插设于翻边上开设的安装孔内,并在筒体的周边设置挡沿并使挡沿和筒帽分别抵靠设于翻边的两侧,这样缓冲筒与翻边实现可拆卸连接,提高装配及维护便捷性。
在上述的一种缓闭垃圾桶中,所述翻边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容置槽,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所述筒帽位于所述容置槽内。通过在翻边的表面设置容置槽,使筒帽能够藏于容置槽内,这样避免筒帽超出翻边顶面过多而干涉桶盖闭合。
在上述的一种缓闭垃圾桶中,所述筒帽与所述筒体的上端螺接配合,该筒帽的外周面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卡块,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卡接的卡槽,所述卡槽向上延伸至翻边的顶面。通过设置筒帽与筒体的上端螺接配合,在筒帽的外周面设置卡块与容置槽内侧壁的卡槽配合,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先将筒帽从上方卡入容置槽内使卡块和卡槽配合定位,然后从底部旋转筒体与筒帽配合,在此过程中筒帽不会旋转打滑,装配更加便捷。
在上述的一种缓闭垃圾桶中,所述缓冲筒有两个且分别连接于所述桶身的左右两侧,两所述缓冲筒内的顶杆沿轴向相互平行。通过在桶身的两侧各设置缓冲筒及平行的顶杆,这样实现桶盖受力均匀且缓冲效果更佳,不易导致桶盖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等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缓闭垃圾桶通过将缓冲筒设置于顶杆的外围,并在顶杆的外周面设置与缓冲筒内侧壁配合的活塞,此外在缓冲筒的下端开设尺寸小于缓冲筒内径的通气孔,将缓冲筒与顶杆进行整合,顶杆受到的缓冲阻尼方向与顶杆的延伸方向一致,不会对顶杆产生偏载力矩,避免顶杆变形或缓冲失效,延长缓闭垃圾桶的使用寿命。
2、本缓闭垃圾桶通过设置筒帽与筒体的上端螺接配合,在筒帽的外周面设置卡块与容置槽内侧壁的卡槽配合,在装配过程中先将筒帽从上方卡入容置槽内使卡块和卡槽配合定位,然后从底部旋转筒体与筒帽配合,在此过程中筒帽不会旋转打滑,装配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缓闭垃圾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缓闭垃圾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顶杆与缓冲筒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身;11、翻边;111、安装孔;12、容置槽;121、卡槽;
2、桶盖;
3、缓冲筒;31、通气孔;32、筒体;321、挡沿;33、筒帽;331、卡块;
4、踏板;
5、顶杆;51、活塞;52、弹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缓闭垃圾桶包括桶身1、与桶身1相铰接的桶盖2及与桶身1连接的缓冲筒3,缓冲筒3有两个且分别连接于桶身1的左右两侧,桶身1的底部设有踏板4,踏板4的中段与该桶身1相铰接,缓冲筒3内设有用于顶起桶盖2的顶杆5,两缓冲筒3内的顶杆5沿轴向相互平行。通过在桶身的两侧各设置缓冲筒3及平行的顶杆5,这样实现桶盖2受力均匀且缓冲效果更佳,不易导致桶盖2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等问题,顶杆5的下端与踏板4的端部相铰接,该顶杆5的上端沿轴向伸出该缓冲筒3,顶杆5的外周面套设有轴向固定的活塞51,活塞51的外缘与缓冲筒3的内侧壁相配合,该缓冲筒3的下端中央开设有通气孔31,通气孔31的孔径尺寸小于缓冲筒3的内径尺寸。垃圾桶用于收集存储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从而便于集中处理,桶身1用于存储垃圾,桶盖2能避免垃圾溢出并防止臭气扩散,设置在垃圾桶上设置踏板4和顶杆5配合,便于使用者用脚操作顶杆5顶启桶盖2,而缓冲筒3能通过缓冲作用避免桶盖2闭合时发出噪声。通过将缓冲筒3设置于顶杆5的外围,并在顶杆5的外周面设置与缓冲筒3内侧壁配合的活塞51,此外在缓冲筒3的下端开设尺寸小于缓冲筒3内径的通气孔31,这样将缓冲筒3与顶杆5进行整合,顶杆5受到的缓冲阻尼方向与顶杆5的延伸方向一致,不会对顶杆5产生偏载力矩,避免顶杆5变形或缓冲失效,延长缓闭垃圾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来讲,活塞51的外周面套设有弹性圈52,弹性圈52与缓冲筒3的内侧壁密封配合,顶杆5贯穿通气孔31且与通气孔31的内缘间隙配合。通过在活塞51的外周面设置弹性圈52,这样保障较好的缓冲效果,此外设置顶杆5与通气孔31的内缘间隙配合,考虑弹性圈52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样保障顶杆5在升降过程中偏转时具有足够的位移空间,使顶杆5不会变形。
如图2、图4、图5所示,桶身1的外侧壁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翻边11,顶杆5轴向贯穿翻边11,缓冲筒3与该翻边11相连接。通过在桶身1的外侧壁设置翻边11且使缓冲筒3与翻边11轴向固连,翻边11为缓冲筒3提供较好的安装空间,便于布置,此外缓冲筒3设于桶身1外侧便于对缓冲筒3进行维护。缓冲筒3包括筒体32和连接于筒体32上端的筒帽33,顶杆5的上端穿出筒帽33,翻边1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11,筒体32的上端插设于安装孔111内,筒体32的外周面具有挡沿321,挡沿321与翻边11的底面相抵靠,筒帽33与翻边11的另一面相抵靠。通过设置缓冲筒3包括相连接的筒体32和筒帽33,在筒体32的周边设置挡沿321并使挡沿321和筒帽33分别抵靠设于翻边11的两侧,这样缓冲筒3与翻边11实现可拆卸连接,提高装配及维护便捷性。进一步来讲,翻边11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容置槽12,安装孔111设于容置槽12的底面,筒帽33位于容置槽12内。通过在翻边11的表面设置容置槽12,使筒帽33能够藏于容置槽12内,这样避免筒帽33超出翻边11顶面过多而干涉桶盖2闭合。作为优选,筒帽33与筒体32的上端螺接配合,该筒帽33的外周面具有两个沿径向延伸的卡块331,卡块331沿筒帽33的轴线对称布置,容置槽12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卡块331相卡接的卡槽121,卡槽121向上延伸至翻边11的顶面。通过设置筒帽33与筒体32的上端螺接配合,在筒帽33的外周面设置卡块331与容置槽12内侧壁的卡槽121配合,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先将筒帽33从上方卡入容置槽12内使卡块331和卡槽121配合定位,然后从底部旋转筒体32与筒帽33配合,在此过程中筒帽33不会旋转打滑,装配更加便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