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漏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密集型抽吸口的除尘漏斗。
背景技术:
普通漏斗在抓斗向漏斗中放料时由于物料对空气的挤压会产生大量扬尘,扬尘会顺着漏斗内壁向漏斗上口扩散,最终弥漫在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现有除尘漏斗大都只在漏斗的上口或(和)中部的局部位置设置抽吸口,抽吸口之间的间距较大,而根据很多专业机构的试验研究结果以及软件模拟结果分析可知:当抽吸口入口速度一定时,随着离开抽吸口距离的增加,抽吸装置对尘流的控制能力会出现快速衰减的趋势,亦即抽吸装置无法捕捉到离开抽吸口一定距离的扬尘。因此导致现有除尘漏斗的除尘效果较差或大大增加抽吸功耗,增加投资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除尘漏斗除尘效果较差、抽吸功耗大、投资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带有密集型抽吸口的除尘漏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密集型抽吸口的除尘漏斗,其特征在于:
漏斗本体固定在漏斗支架上,所述漏斗本体四周布置至少一个抽吸支管,每根抽吸支管上布置至少一个抽吸小口,使得漏斗产生密集型抽吸口;抽吸支管分别连接至漏斗本体的粉尘汇总腔体中,粉尘汇总腔体通过管道与粉尘分离装置相连,在粉尘分离装置中实现粉尘与空气的分离;分离后的洁净空气通过放空管放空,分离下来的粉料集中利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抽吸口之间的距离较小,可以用较低的抽吸口入口速度达到较高的粉尘捕捉效率,从而大大降低抽吸功耗,提高除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抽吸支管布置在漏斗本体的外壁,抽吸小口布置在漏斗本体的内壁壁面上且粉尘汇总腔体应布置在抽吸支管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抽吸支管可以为任意截面形状的管状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抽吸小口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条形缝隙。
进一步的,相邻抽吸小口之间的间距为0-800mm,否则会影响粉尘捕捉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粉尘分离装置主要由上连接管道、粉尘分离器、下连接管道、抽吸风机、放空管道以及粉料收集装置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大提高除尘漏斗的收尘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最终达到能够使用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好的除尘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抽吸口之间的距离较小,在漏斗的内部布满抽吸口,这样可以用较低的功耗,可以用较低的抽吸口入口速度达到较高的粉尘捕捉效率,得到较高的粉尘捕捉效果,从而大大降低抽吸功耗,提高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漏斗支架;2、漏斗本体;3、抽吸支管;4、抽吸小口;5、粉尘汇总腔体;6、粉尘分离装置;6-1、上连接管道;6-2、粉尘分离器;6-3、下连接管道;6-4、放空管道;6-5、抽吸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带有密集型抽吸口的除尘漏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斗本体固定在漏斗支架1上,所述漏斗本体2四周布置至少一个抽吸支管3,每根抽吸支管3上布置至少一个抽吸小口4,使得漏斗产生密集型抽吸口;抽吸支管3分别连接至漏斗本体的粉尘汇总腔体5中,粉尘汇总腔体通过管道与粉尘分离装置6相连,在粉尘分离装置6中实现粉尘与空气的分离。
所述抽吸支管3布置在漏斗本体2的外壁,抽吸小口4布置在漏斗本体2的内壁壁面上且粉尘汇总腔体5应布置在抽吸支管3的下端。
所述抽吸支管3可以为任意截面形状的管状腔体。
所述抽吸小口4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条形缝隙。
相邻抽吸小口4之间的间距为0-800mm。
所述粉尘分离装置6主要由上连接管道6-1、粉尘分离器6-2、下连接管道6-3、抽吸风机6-5、放空管道6-4以及粉料收集装置组成。
实施例:
在向漏斗中放料时,由于物料对空气的挤压会产生大量扬尘,扬尘会顺着漏斗内壁向漏斗上口扩散,漏斗本体2四周内壁若干的抽吸支管3开始抽吸扬尘,扬尘通过抽吸小口4、抽吸支管3进入到漏斗本体的粉尘汇总腔体5中,然后通过管道进入粉尘分离装置6;扬尘在粉尘分离装置6依次经过管道6-1、粉尘分离器6-2、下连接管道6-3、抽吸风机6-5,最后分离后的洁净空气通过放空管6-4放空,分离下来的粉料集中利用。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抽吸口之间的距离较小,可以用较低的抽吸口入口速度达到较高的粉尘捕捉效率,从而大大降低抽吸功耗,提高除尘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