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车门架,尤其涉及到一种便于举升的叉车门架。
背景技术: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在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现小距离的货物运输、装载、卸下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其中叉车门架是叉车取物装置的主要承重结构。根据叉取货物起升高度的要求,叉车门架可做成两级或多级,常见的普通叉车多采用两级门架,两级门架包含外门架、内门架和货叉架,其中外门架连接在叉车的驱动桥上,内门架和货叉架通过油缸和链条带动,内门架可以外门架内做上、下运动,货叉架嵌在内门架中,可在内门架中做上、下运动。
但是现有的叉车门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由于左右门架要承受重量,因而门架尺寸要足够大,而门架的存在,带来的是给驾驶员带来观察的视野盲区,驾驶员在驾驶叉车时,会因为前方有门架的遮挡造成一定的视野盲区,对于举升货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长时间使用,内门架与外门架之间、内门架与货叉架之间产生磨损,最终使内门架和货叉架的运动产生影响,不利于举升货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举升的叉车门架,其便于驾驶者观察,且举升动作较为流畅,使用寿命较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举升的叉车门架,包括外门架、内门架、货叉架、用于驱动所述的内门架沿所述的外门架上下运动的门架起升机构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的货叉架沿所述的内门架上下运动的货架起升机构,所述的外门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位于叉车门架遮挡视野盲区范围的影像传递到驾驶员方位的反射镜,所述的内门架与所述的外门架之间设置有上滚轮组件和下滚轮组件,所述的上滚轮组件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的外门架上的第一纵滚轮,所述的第一纵滚轮通过第一螺栓设置在所述的外门架上,所述的第一纵滚轮的轮面与所述的内门架的外侧壁接触,所述的第一螺栓与所述的外门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垫片,所述的下滚轮组件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的内门架上的第二纵滚轮,所述的第二纵滚轮通过第二螺栓设置在所述的内门架上,所述的第二纵滚轮的轮面与所述的外门架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的第二螺栓与所述的内门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垫片,所述的货叉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轮,所述的滑轮的轮面与所述的内门架的内侧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门架起升机构包括两个设置在外门架上的第一油缸,两个所述的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门架的上端相固定。该结构中,当第一油缸运动,驱动活塞杆运动时,内门架也随之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货架起升机构包括第二油缸,所述的第二油缸通过横梁固定在所述的内门架的下端,所述的第二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转接头,所述的转接头的两侧可转动设置有带轮,每个所述的带轮上绕设有皮带,所述的皮带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内门架的中部,所述的皮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货叉架固定。该结构中,由于皮带的一端相对于内门架固定,当第二油缸驱动转接头运动时,皮带的另一端能够带动货叉架运动,由此实现货叉架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转接头上还设置有用于钣金件,所述的钣金件的两侧设置有运动空间,所述的带轮位于所述的运动空间内。其好处在于防止带轮滑出。
优选地,所述的上滚轮组件还包括第一侧滚轮,所述的内门架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的第一侧滚轮可转动设置在外门架上,且所述的第一侧滚轮的轮面与所述的连接板接触。其好处在于使内门架相对外门架运动更顺畅。
优选地,所述的下滚轮组件还包括第二侧滚轮,所述的第二侧滚轮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内门架上,且所述的第二侧滚轮的轮面与外门架的内侧面接触。其好处在于使货叉架相对内门架运动更顺畅。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纵滚轮的宽度与所述的内门架的宽度比为1:4。采用这种比例,使得内门架与第一纵滚轮接触面积增大,且使内门架的受力面积增大,可以减少应力集中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的反射镜以铰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的外门架的两侧。由此方便调节反射镜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反射镜的设置可以增大驾驶者的观察视野,减少因视野盲区带来的操作不便和安全隐患;第一纵滚轮和第二纵滚轮的设置保证了内门架沿外门架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和流畅性,第一调节垫片和第二调节垫片可以调节内门架与外门架之间的间隙,便于第一纵滚轮和第二纵滚轮转动;滑轮的设置保证了货叉架沿内门架沿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并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便于驾驶者观察,且举升动作较为流畅,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门架与货叉架配合时中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便于举升的叉车门架,包括外门架1、内门架2、货叉架3、用于驱动内门架2沿外门架1上下运动的门架起升机构4以及用于带动货叉架3沿内门架2上下运动的货架起升机构5,外门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位于叉车门架遮挡视野盲区范围的影像传递到驾驶员方位的反射镜6,内门架2与外门架1之间设置有上滚轮组件7和下滚轮组件8,上滚轮组件7包括两个设置在外门架1上的第一纵滚轮71,第一纵滚轮71通过第一螺栓72设置在外门架1上,第一纵滚轮71的轮面与内门架2的外侧壁接触,第一螺栓72与外门架1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垫片73,下滚轮组件8包括两个设置在内门架2上的第二纵滚轮81,第二纵滚轮81通过第二螺栓82设置在内门架2上,第二纵滚轮81的轮面与外门架1的内侧壁接触,第二螺栓82与内门架2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垫片83,货叉架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轮31,滑轮31的轮面与内门架2的内侧壁接触。
门架起升机构4包括两个设置在外门架1上的第一油缸41,两个第一油缸41的活塞杆与内门架2的上端相固定。
货架起升机构5包括第二油缸51,第二油缸51通过横梁52固定在内门架2的下端,第二油缸51的活塞杆上设置有转接头53,转接头53的两侧可转动设置有带轮54,每个带轮54上绕设有皮带55,皮带5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内门架2的中部,皮带55的另一端与货叉架3固定。
转接头53上还设置有用于钣金件56,钣金件56的两侧设置有运动空间57,带轮54位于运动空间57内。
上滚轮组件7还包括第一侧滚轮74,内门架2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21,第一侧滚轮74可转动设置在外门架1上,且第一侧滚轮74的轮面与连接板21接触。
下滚轮组件8还包括第二侧滚轮84,第二侧滚轮84可转动设置在内门架2上,且第二侧滚轮84的轮面与外门架1的内侧面接触。
第一纵滚轮71的宽度与内门架2的宽度比为1:4。
反射镜6以铰接的方式设置在外门架1的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