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设备双钩吊钩用防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227发布日期:2019-06-19 01:36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设备双钩吊钩用防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起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双钩吊钩用防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用大型起重设备吊运时,吊运重物着地或重物碰到其他物件、平台之后,如果钩子继续向下运行,会使钢丝绳缺少向下的力,从而会使钢丝绳跳出吊钩,造成高空坠物,容易损坏设备,甚至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起重设备双钩吊钩用防脱钩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起重设备双钩吊钩用防脱钩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在吊钩钩柄前、后端面上的固定架,前、后两个固定架之间穿设有两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从前、后两个固定架中穿出的端部上均活动设置有防脱钩组件,前、后两个相对应的防脱钩组件之间设有挡杆,所述防脱钩组件包括底板、压重臂和前臂,所述压重臂沿底板的一侧边设置,前臂沿底板的另一侧边设置,前臂的端部固定有耳圈,所述挡杆的两端部分别螺纹固定在相应防脱钩组件的耳圈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底板为直角三角形板,前臂沿底板的直角边设置,压重臂沿底板的斜边设置,底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

作为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三个角的角度分别为90度、70度和20度,第一固定孔设置在底板的70度边角处。

作为优选地,固定架为倒凹字形,固定架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两端部开设有第三固定孔,固定架通过穿设在第二固定孔内的螺栓固定在吊钩钩柄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上,连接杆的端部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孔和第一固定孔后,通过六角螺母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挡杆由圆钢制作而成,挡杆的长度为吊钩钩体厚度的三倍。

作为优选地,所述压重臂和前臂均由圆钢制作而成,压重臂和前臂均焊接在底板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耳圈为六角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能很好地解决在大型起重设备双钩吊钩吊运时,钢丝绳跳出吊钩,造成高空坠物,引起设备损坏和人身安全事故的问题;且当起重作业结束,需要卸除钢丝绳时,只需转动左、右两侧的防脱钩组件,即可将钢丝绳卸除,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得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防脱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后两个防脱钩组件的固定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为固定架,2为吊钩,3为连接杆,4为挡杆,5为底板,6为压重臂,7为前臂,8为耳圈,9为第一固定孔,10为第二固定孔,11为第三固定孔,12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本申请中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起重设备双钩吊钩用防脱钩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架1、两个连接杆3、四组防脱钩组件和两个挡杆4。

两个固定架1分别固定在吊钩2钩柄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所述固定架1为倒凹字形,固定架1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10和两个第三固定孔11,两个第二固定孔10设置在固定架1的中部,两个第三固定孔11分别设置在固定架1的左、右两侧。每个固定架1均通过穿设在其第二固定孔内的螺栓12固定在吊钩2钩柄上。前、后两个固定架1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杆3,一个连接杆与固定架上左侧的第三固定孔相对应,另一连接杆与固定架上右侧的第三固定孔相对应。连接杆3的前、后端部分别穿过前、后固定架上相应位置处的第三固定孔11。

每个连接杆3从前、后两个固定架中穿出的端部上均活动设置有防脱钩组件,即每个连接杆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均设置有一个防脱钩组件。

所述防脱钩组件包括底板5、压重臂6和前臂7,所述压重臂6沿底板5的一侧边设置,前臂7沿底板5的另一侧边设置,前臂7的的端部固定有耳圈8,所述挡杆4的两端部分别螺纹固定在相应防脱钩组件的耳圈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圈8为六角螺母,所述底板5为直角三角形板,前臂7沿底板5的直角边设置,压重臂6沿底板5的斜边设置,底板5上设有第一固定孔9;作为优选地,所述底板5的三个角的角度分别为90度、70度和20度,第一固定孔9设置在底板5的70度边角处。所述压重臂6和前臂7均由圆钢制作而成,压重臂6和前臂7均焊接在底板上。

前、后两个相对应的防脱钩组件之间设有挡杆4。所述挡杆4由圆钢制作而成,其长度为吊钩钩体厚度的三倍。挡杆4的前端部螺纹固定在前端防脱钩组件的耳圈内,后端部螺纹固定在后端防脱钩组件的耳圈内。

所述起重设备双钩吊钩用防脱钩装置的装配过程如下:

首先,制作四组防脱钩组件:加工四个形状、大小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板作为底板,底板5的三个角的角度分别为90度、70度和20度,在每个底板靠近70度角的位置均开设一个螺纹孔,将该孔作为第一固定孔9。若底板长度过长的话,可将底板20度角的位置适当切削修掉一个角。再在每个底板的直角板分别焊接一个前臂7、斜边焊接一个压重臂6。

其次,分别在双钩吊钩钩柄的前、后端面上钻螺纹孔,通过垫圈和螺栓将两个固定架1分别安装在双钩吊钩的前、后端面上,螺栓12设置在固定架1的第二固定孔10内。

然后,在前、后两个固定架之间固定两个连接杆3,在每个连接杆3上安装一对防脱钩组件。

最后,在前、后两个相对应的防脱钩组件之间安装挡杆4,使挡杆的前端部螺纹固定在前端防脱钩组件的耳圈内,后端部螺纹固定在后端防脱钩组件的耳圈内。

在使用时,由于重力作用,前、后两个相对应的防脱钩组件之间的挡杆会压在吊钩上,这样,防脱钩装置便将钢丝绳封锁在吊钩的钩槽内,避免钢丝绳因突然失去向下的力而从吊钩内跳出,造成高空坠物,引发设备损坏和人身安全事故。

当起重作业结束时,将左侧的防脱钩组件逆时针转动、右侧的防脱钩组件顺时针转动,即可轻松将钢丝绳从吊钩内取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