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纤维面料层防打皱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587发布日期:2019-04-20 03:5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壳聚糖纤维面料层防打皱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巾加工包装车间用辅助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壳聚糖纤维面料层防打皱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卫生巾面层大多是采用无纺布面料制备,而我厂自主研发壳聚糖纤维进行卫生巾面层的加工制备,由于该壳聚糖纤维质地柔软、纤维长的特点,经特殊梳理机和辊子机碾压后形成的面料层弹力性较市面上的无纺布面料弹力强,因此在卫生巾加工包装车间,进行壳聚糖纤维面料层传送带式的无间歇式饱和加工包装中,经常出现面料层因牵拉不够紧特别是在设备转弯处易于形成打皱,一旦出现打皱现象,生产线的智能化检测装置,检测后会立即导致整条生产线急停,进而导致加工包装线停工维修,将打皱面料层进行人工手拉或者手反平铺,才能继续开机加工包装,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且人工矫正打皱面料层也不易于卫生,因此如何能通过特定的支架进行对面料层的有效支撑并克服打皱现象的出现,保证正常的生产包装线运行,尤其重要和紧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壳聚糖纤维面料层进行有效支撑保证面料层的传送加工过程中的紧张或者说始终处于拉伸状态的防打皱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壳聚糖纤维面料层防打皱支架,左垂杆下端插接于左固定副座,右垂杆下端插接于右固定副座;沿水平方向所述左固定副座前端通过连杆插接于左固定主座的夹持孔内,并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同样,所述的右固定副座前端也通过另一连杆插接于右固定主座的夹持孔内,并也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所述左固定主座和右固定主座的中部位置通过下水平固定杆串连接,所述下水平固定杆通过左固定主座和右固定主座前端的夹持间隙和其底部内六角螺栓紧固;所述左垂杆和右垂杆中部焊接于上水平固定杆,所述上水平固定杆末端插接于外部机体侧面的插口内,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位于所述左垂杆和右垂杆之间的上水平固定杆部上斜设支撑弧沿刮板,所述支撑弧沿刮板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于上水平固定杆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弧沿刮板还可替换为卫生标准的硬塑材质的辊子,所述辊子中部滑动设于所述上水平固定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安装图一和图二进行装配支架整体,根据实际成产车间的壳聚糖纤维面料层的待牵拉或者支撑部位的拉紧张程度,将上固定杆进行旋转合理角度再进行将其末端杆部插入外部机体侧面的插口中,最后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整个支架,将壳聚糖纤维面料层进行抬放至支撑弧沿刮板上,即可实现对面料层的有效支撑,将支撑弧沿刮板的与面料层接触沿设计为外凸弧形状的弧沿,可有效防止高速传送过程中平铺的面料层两侧或一侧边沿向内打皱,进而实现支撑力度合理,防止打皱效果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包装正常进行,节省面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其中1.左垂杆,2.右垂杆,3.上水平固定杆,4.支撑弧沿刮板,5.内六角螺栓,6.紧固件,7.机体侧面,8.右固定副座,9.左固定副座,10.下水平固定杆,11.连杆,12.左固定主座,13.夹持间隙,14.内六角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结合说明书附图一和二所示,一种壳聚糖纤维面料层防打皱支架,左垂杆1下端插接于左固定副座9,右垂杆2下端插接于右固定副座8;沿水平方向所述左固定副座9前端通过连杆11插接于左固定主座12的夹持孔内,并通过内六角螺栓14紧固;同样,所述的右固定副座8前端也通过另一连杆插接于右固定主座的夹持孔内,并也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所述左固定主座12和右固定主座的中部位置通过下水平固定杆10串连接,所述下水平固定杆10通过左固定主座12和右固定主座前端的夹持间隙和其底部内六角螺栓14紧固;所述左垂杆1和右垂杆2中部焊接于上水平固定杆3,所述上水平固定杆3末端插接于外部机体侧面7的插口内,并通过紧固件6固定;位于所述左垂杆1和右垂杆2之间的上水平固定杆部3上斜设支撑弧沿刮板4,所述支撑弧沿刮板4通过内六角螺栓5固定于上水平固定杆部3上。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所述支撑弧沿刮板4替换为卫生标准的硬塑材质的辊子,所述辊子中部滑动设于所述上水平固定杆3上。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弧沿刮板对面料层表面的摩擦力度较辊子强,但防打皱和支撑效果较其他效果好。辊子的支撑效果也不错,只是防打皱效果弱与支撑弧沿刮板,但是辊子针对任何型号的卫生巾纤维层均可使用;各有千秋,根据生产需要使用。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