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压力容器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141发布日期:2019-07-31 20:1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直径压力容器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压力容器包装机。



背景技术:

成品压力容器出厂前需要进行包装。现有技术中,压力容器一般体型庞大,在进行人工包装时操作非常的不便,且包装效率低,现有虽然有相关的包装机,但是在包装过程中需要对压力容器进行旋转操作,由于压力容器巨大的体型,整体驱动包装机旋需要不断的提供动力输出且易造成包装机倾覆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对压力容器进行快速包装,且操作简单的包装机,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包装设备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对压力容器的外表面快速包装薄膜,且操作方便简单的包装机。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直径压力容器包装机,其中,包括:

包装室,所述包装室的顶部设置有使所述压力容器进入的进出口;

包装薄膜铺设装置,设置于所述包装室的顶部,用以将包装薄膜铺设于所述包装室的顶部;

可伸缩的托盘结构,设置于所述包装室内,所述托盘在初始位置时与所述进出口位置齐平;

开关门,用以在所述压力容器完全置于所述包装室内后,将所述进出口关闭,所述开关门上设置有一吸气口;

抽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包装室的外部,并通过抽气管连接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包装室连通,用以在所述压力容器完全置于所述包装室后,进行吸气使所述包装薄膜贴附于所述压力容器的罐体上。

优选的,所述包装薄膜铺设装置包括:

金属框架,设置于所述包装室的顶部;

薄膜转轴,设置于所述金属框架的一端,所述包装薄膜用以套设在所述薄膜转轴上;

夹取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框的内侧;

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金属框架相对于所述薄膜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夹取结构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夹取结构朝向所述薄膜转轴移动或者夹取所述包装薄膜远离所述薄膜转轴移动。

优选的,所述金属框架的内侧设置有导轨;

所述夹取结构用以沿着所述导轨滑动,所述夹取结构包括:

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一固定端以及一伸缩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抓取手,设置于所述伸缩端,所述抓取手用以抓取所述包装薄膜。

优选的,可伸缩的托盘结构包括:

第二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包装室内,且位于所述包装室的底部;

承托盘,用以承载所述压力容器;

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与所述承托盘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出口的周围朝向所述包装室内部,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圈突出部;

所述承托盘包括:

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托盘本体的周围设置有一圈突出部。

优选的,所述抽气装置为抽气泵。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不需要对压力容器进行旋转操作,在压力容器带动包装薄膜向包装室内移动时,包装薄膜对压力容器呈包裹趋势,然后在压力容器完全置于安装室后,对包装室进行抽气,使得包装薄膜快速包裹在压力容器的外围,其操作简单方便,可快速的对压力容器进行包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直径压力容器包装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直径压力容器包装机的实施例中,关于包装室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

1、包装室;2、包装薄膜铺设装置;3、压力容器;4、托盘结构;11、进出口;21、金属框架;22、薄膜转轴;41、承托盘;42、第二伸缩杆;43、第二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大直径压力容器包装机的实施例,其中,包括:

包装室1,包装室1的顶部设置有使压力容器3进入的进出口11;

包装薄膜铺设装置2,设置于包装室1的顶部,用以将包装薄膜铺设于包装室1的顶部;

可伸缩的托盘结构4,设置于包装室1内,托盘在初始位置时与进出口 11位置齐平;

开关门(未于图中示出),用以在压力容器3完全置于包装室1内后,将进出口11关闭,开关门上设置有一吸气口;

抽气装置(未于图中示出),设置于包装室1的外部,并通过抽气管连接吸气口与包装室1连通,用以在压力容器3完全置于包装室1后,进行吸气使包装薄膜贴附于压力容器3的罐体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压力容器3在喷完漆之后,表面都是光滑的,包装薄膜通常是包装薄膜,极容易贴附在压力容器3光滑的外表面,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是将包装薄膜铺设于安装室的顶部且盖住进出口11,然后通过外部的机械臂抓取压力容容器从竖直方向进入进出口11,使压力容器3的一端与带动包装薄膜与托盘结构4的顶部接触,托盘结构4向下收缩,在托盘结构4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包装薄膜会随着压力容器3一并向下收缩,对压力容器3呈包围状,为了使包装薄膜进一步贴附在压力容器3的外表面,通过开关门关闭进出口11使安装室内部呈封闭状,然后由抽气装置从进出气口的位置进行抽气,然后由于内外的压强作用,包装薄膜会迅速的包裹在压力容器3的外表面。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包装薄膜铺设装置2包括:

金属框架21,设置于包装室1的顶部;

薄膜转轴22,设置于金属框架21的一端,包装薄膜用以套设在薄膜转轴上;

夹取结构,分别设置于金属框的内侧;

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金属框架21相对于薄膜转轴22的一端,与夹取结构连接,用以驱动夹取结构朝向薄膜转轴22移动或者夹取包装薄膜远离薄膜转轴22移动。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金属框架21的内侧设置有导轨;

夹取结构(未于图中示出)用以沿着导轨滑动,夹取结构包括:

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包括一固定端以及一伸缩端,固定端与驱动单元连接;

抓取手,设置于伸缩端,抓取手用以抓取包装薄膜。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可伸缩的托盘结构4包括:

第二驱动单元43,设置于包装室1内,且位于包装室1的底部;

承托盘41,用以承载压力容器3;

第二伸缩杆42,第二伸缩杆42一端与承托盘4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单元43连接。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进出口11的周围朝向包装室1内部,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圈突出部;

承托盘41包括:

托盘本体(未于图中示出),托盘本体与第二伸缩杆42的一端连接;

托盘本体的周围设置有一圈突出部(未于图中示出)。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抽气装置为抽气泵。

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是通过第一驱动单元可为电机驱动第一伸缩杆使抓取手抓取安装薄膜的一端使其绕着薄膜转轴22旋转,在抓取手抓取薄膜之后,第一伸缩杆由伸展状态装换为收缩状态,以将包装薄膜铺设于安装室的顶部;

然后通过外部的机械臂抓取压力容容器从竖直方向进入进出口11,使压力容器3的一端与带动包装薄膜与托盘结构4的顶部接触,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第二伸缩杆42使托盘结构4上的压力容器3向下移动,在托盘结构4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包装薄膜会随着压力容器3一并向下收缩,对压力容器3呈包围状;

最后,通过抽气装置从进出气口的位置进行抽气,然后由于内外的压强作用,包装薄膜会迅速的包裹在压力容器3的外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