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4223发布日期:2019-08-27 20:0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料斗。



背景技术:

料斗是工业生产中主要的供料设备之一,通常包括用于容纳物料的料斗体和覆盖在料斗体底部的料斗盖。料斗盖通过转轴与料斗体转动连接,以便通过料斗盖相对于料斗体转动实现打开和关闭动作。但是现有的料斗存在以下不足:料斗盖的打开或关闭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料斗盖关闭后仍容易撒料,不方便向料斗体内卸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料斗,目的是使得料斗盖打开或关闭方便、省力,避免料斗盖关闭后出现撒料现象,同时方便向料斗体内装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改进型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料斗体和料斗盖,所述料斗体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料斗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底部呈圆弧形设计,料斗盖设于出料口处,料斗盖通过转轴与料斗体转动连接,料斗盖的底部呈圆弧形设计,所述料斗盖通过驱动机构与支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驱动臂,驱动臂通过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驱动杆一端通过转轴与驱动臂转动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料斗盖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料斗体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四个吊耳。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底部的圆弧形所在的圆与料斗盖底部的圆弧形所在的圆为同心圆。

优选的所述料斗盖包括圆弧形底板和两个扇形侧板,底板与扇形侧板固定连接,侧板通过转轴与料斗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板通过U型安装板、转轴与料斗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料斗体上表面到支架底部的距离为1.4~1.5m。

优选的所述驱动臂的末端设有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表面设有防滑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料斗体出料口的底部和料斗盖的底部均为圆弧形设计,有效避免了料斗盖关闭后出现撒料现象;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机构驱动料斗盖的打开或闭合时更方便、省力;当利用本实用新型供给混凝土时,料斗体上表面到支架底部的距离方便了混凝土搅拌车向料斗体内装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料斗体的主视图。

图4是料斗盖的立体图。

图5是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其中:1支架 2料斗体 3料斗盖 3a底板 3b侧板 4吊耳 5出料口 6转轴 7U型安装板 8驱动杆 9驱动臂 10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改进型料斗,包括支架1、料斗体2和料斗盖3。料斗体2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本实施例中料斗体2焊接在支架1上。料斗体2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四个吊耳4,方便将料斗体2吊起进行供料,吊耳4焊接在料斗体2上。料斗体2上表面到支架1底部的距离为1.4~1.5m,利用本实用新型供混凝土时,此距离设置方便混凝土搅拌车向料斗体2内装料。料斗体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的底部呈圆弧形设计。料斗盖3设于出料口5处,料斗盖3通过转轴6与料斗体2转动连接。所述料斗盖3的底部呈圆弧形设计,优选的出料口5底部的圆弧形所在的圆与料斗盖3底部的圆弧形所在的圆为同心圆。优选的所述料斗盖3包括圆弧形底板3a和两个扇形侧板3b,底板3a与扇形侧板3b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底板3a焊接在侧板3b上,侧板3b通过U型安装板7、转轴6与料斗体2转动连接。U型安装板7使得料斗盖3与料斗体2的连接更加牢固。所述料斗盖3通过驱动机构与支架1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8和驱动臂9,驱动臂9通过转轴6与支架1转动连接,驱动杆8一端通过转轴6与驱动臂9转动连接,驱动杆8的另一端通过转轴6与料斗盖3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9的末端设有保护套10,所述保护套10为橡胶保护套,保护套10的表面设有防滑点(图中未表示),保护套10的设置可以提高操作时的舒适度,防滑点的设置可以避免工人手心出汗手滑。

采用本实用新型供料时,工人通过操作驱动机构实现料斗盖3的翻转,将料斗盖3转至闭合或打开的工位,因为驱动机构与支架1、料斗盖3之间以及驱动机构中的驱动杆8与驱动臂9之间转动连接,利用杠杆原理使得料斗盖3的打开或闭合方便、省力。出料口5的底部和料斗盖3的底部均为圆弧形设计,且出料口5底部的圆弧形所在的圆与料斗盖3底部的圆弧形所在的圆为同心圆,有效避免了料斗盖3关闭后出现撒料现象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