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6134发布日期:2019-08-09 21:1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



背景技术:

物流箱又叫做周转箱,在物流过程中,物流箱作为待运输的物品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普通物流箱为固定框式结构,包括箱体和箱体内衬组件,箱体内衬组件固定放置在箱体中。箱体内衬组件用于放置待运输的物品。这种物流箱在空箱时占用空间大,空箱运输和贮存的成本较高。

为降低传统物流箱的空箱运输和贮存的成本,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可拆卸并且可折叠的物流箱,如专利CN201610454833.4所记载。这种物流箱的箱体内衬组件由多个隔板相互交叉形成,隔板在箱体内限定出物品的置放空间。在空箱状态下,这种物流箱的箱体内衬组件可从箱体内拆下,并且能够折叠以减少体积。然而,专利CN201610454833.4的箱体内衬组件的结构强度不高,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并且物品放置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内衬组件,该箱体内衬组件具有结构强度高、物品放置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物流箱,该物流箱包括上述箱体内衬组件。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箱体内衬组件,适于放置在物流箱的箱体中,

所述箱体内衬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

所述第一边框板具有第一边框本体,所述第一边框本体具有第一隔板插孔,所述第二边框板具有第二边框本体,所述第二边框本体具有第二隔板插孔;

所述第一隔板具有第一隔板本体、第一隔板插片和第二隔板插片,所述第一隔板插片和所述第二隔板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两端;

所述第一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且所述第二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二隔板插孔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所述置物缺口用于卡入待运输的物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衬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板和第四边框板;

所述第一边框板还具有第一边框插片和第二边框插片,所述第一边框插片和所述第二边框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本体的两端;

所述第二边框板还具有第三边框插片和第四边框插片,所述第三边框插片和所述第四边框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框本体的两端;

所述第三边框板具有第一边框插孔和第二边框插孔;所述第四边框板具有第三边框插孔和第四边框插孔;

所述第一边框插片和所述第三边框插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插孔和所述第二边框插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边框插片和所述第四边框插片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框插孔和所述第四边框插孔插接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衬组件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具有第二隔板本体;所述第一隔板本体与所述第二隔板本体相互交叉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还具有第三隔板插片和第四隔板插片,所述第三隔板插片和所述第四隔板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本体的两端;

所述第三边框板还具有第三隔板插孔,所述第四边框板还具有第四隔板插孔;

所述第三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三隔板插孔插接配合,所述第四隔板插片与所述第四隔板插孔插接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还具有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二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与所述第二缺口槽互相卡入;其中,所述第一缺口槽位于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下边缘,所述置物缺口位于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上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隔板互相平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隔板互相平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所述第一隔板插孔的所述第一隔板插片沿第一方向弯折,并且插入所述第二隔板插孔的所述第二隔板插片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方向为环绕所述箱体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弯折后的所述第一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一边框板焊接,弯折后的所述第二隔板插片与所述第二边框板焊接。

为实现所述目的物流箱,包括箱体,所述物流箱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箱体内衬组件,所述箱体内衬组件放置在所述箱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内衬组件,适于放置在物流箱的箱体中,包括第一隔板、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第一边框板具有第一边框本体,第一边框本体具有第一隔板插孔,第二边框板具有第二边框本体,第二边框本体具有第二隔板插孔;第一隔板具有第一隔板本体、第一隔板插片和第二隔板插片,第一隔板插片和第二隔板插片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本体的两端;第一隔板插片与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且第二隔板插片与第二隔板插孔插接配合;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置物缺口用于卡入待运输的物品。

因为第一隔板插片与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且第二隔板插片与第二隔板插孔插接配合,所以第一隔板、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组成的箱体内衬组件能够折叠,其中,第一边框板能够与第一隔板本体的一侧相抵,第二边框板能够与第一隔板本体的另一侧相抵。此外,由于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的设置,箱体内衬组件的结构强度得到提高,并且由于第一隔板本体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所以待运输的物品能够卡入置物缺口中,使得物品放置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流箱,包括上述箱体内衬组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板插片与第一隔板插孔插接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箱体内衬组件处于折叠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分解图,显示了第三边框板和第四边框板;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分解图,显示了第二隔板;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板本体与第二隔板本体相互交叉连接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箱体内衬组件处于折叠状态,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数量均为多个;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示意图,显示了待运输的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14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1、2、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物流箱900包括箱体900a和箱体内衬组件900b。箱体900a包括顶盖91、围板92和底托93,箱体内衬组件900b设置在箱体900a中。

如图10、11、14所示,物品800,例如汽车减振器,可以放置在箱体内衬组件900b限定出的置放空间中。箱体内衬组件900b放置在箱体900a中,以实现对物品800的物流包装。

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物流箱900还包括分层板900c,分层板900c设置在箱体900a内并且沿箱体900a的高度方向设置。在这个实施例中,物流箱900包括多个箱体内衬组件900b,其中相邻的两个箱体内衬组件900b被分层板900c隔开。

为降低空箱运输的成本及占用的空间,箱体内衬组件900b被设置成能够从箱体900a拆下并折叠。此外,箱体900a的顶盖91、围板92和底托9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以在空箱运输的过程中能够减少箱体900a的体积。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围板92具有折叠压痕92a,使得围板92能够沿着折叠压痕92a折叠以减少占用的空间。

以下结合附图对箱体内衬组件900b的不同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箱体内衬组件900b包括第一隔板11、第一边框板21和第二边框板22;第一边框板21具有第一边框本体210,第一边框本体210具有第一隔板插孔210a,第二边框板22具有第二边框本体220,第二边框本体220具有第二隔板插孔220a;第一隔板11具有第一隔板本体110、第一隔板插片111和第二隔板插片112,第一隔板插片111和第二隔板插片11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本体110的两端;第一隔板插片111与第一隔板插孔210a插接配合,且第二隔板插片112与第二隔板插孔220a插接配合;第一隔板本体110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110b,置物缺口110b用于卡入待运输的物品800。

因为第一隔板插片111与第一隔板插孔210a插接配合,且第二隔板插片112与第二隔板插孔220a插接配合,所以第一隔板11、第一边框板21和第二边框板22组成的箱体内衬组件900b能够折叠。折叠过程如图5、6所示,其中,第一边框板21能够与第一隔板本体110的一侧相抵,第二边框板22能够与第一隔板本体110的另一侧相抵。此外,由于第一边框板21和第二边框板22的设置,箱体内衬组件900b的结构强度得到提高,并且由于第一隔板本体110的边缘具有置物缺口110b,所以待运输的物品800能够卡入置物缺口110b中,使得物品800放置稳定。

图4显示了第一隔板插片111与第一隔板插孔210a插接配合的情况。从图4可知,第一隔板插片111与第一隔板插孔210a为间隙配合,其中第一隔板插孔210a为的宽度要大于第一隔板插片111的厚度,以使在箱体内衬组件900b的折叠过程中,第一隔板插片111能够在第一隔板插孔210a内摆动。

参考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900b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板23和第四边框板24;第一边框板21还具有第一边框插片211和第二边框插片212,第一边框插片211和第二边框插片21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边框本体210的两端;第二边框板22还具有第三边框插片221和第四边框插片222,第三边框插片221和第四边框插片22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边框本体220的两端;第三边框板23具有第一边框插孔23b和第二边框插孔23c;第四边框板24具有第三边框插孔24b和第四边框插孔24c;第一边框插片211和第三边框插片221分别与第一边框插孔23b和第二边框插孔23c插接配合,第二边框插片212和第四边框插片222分别与第三边框插孔24b和第四边框插孔24c插接配合。这一方案能够进一步增加箱体内衬组件900b的结构强度。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900b还包括第二隔板12;第二隔板12具有第二隔板本体120;第一隔板本体110与第二隔板本体120相互交叉连接。

结合图8、9,第一隔板本体110的边缘还具有第一缺口槽110a,第二隔板本体120的边缘具有第二缺口槽120a,第一缺口槽110a与第二缺口槽120a互相卡入;其中,第一缺口槽110a位于第一隔板本体110的下边缘,置物缺口110b位于第一隔板本体110的上边缘。

继续参考图8,第二隔板12还具有第三隔板插片121和第四隔板插片122,第三隔板插片121和第四隔板插片12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隔板本体120的两端;第三边框板23还具有第三隔板插孔23a,第四边框板24还具有第四隔板插孔24a;第三隔板插片121与第三隔板插孔23a插接配合,第四隔板插片122与第四隔板插孔24a插接配合。这一方案使得第二隔板12、第三边框板23和第四边框板24能够相互折叠。

如图12、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隔板11互相平行设置。更具体地,第一隔板1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隔板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隔板12互相平行设置。

如图10、11、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第一隔板插孔210a的第一隔板插片111沿第一方向F弯折,并且插入第二隔板插孔220a的第二隔板插片112沿第一方向F弯折;第一方向F为环绕箱体900a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在图10、11、12中,第一方向F为箱体900a的逆时针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板插片111插入第一隔板插孔210a并且弯折后可与第一边框板21焊接,第二隔板插片112插入第二隔板插孔220a并且弯折后可与第二边框板22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边框插片211和第三边框插片221分别插入第一边框插孔23b和第二边框插孔23c后,各自沿第一方向F弯折,并分别与第三边框板23焊接。第二边框插片212和第四边框插片222分别插入第三边框插孔24b和第四边框插孔24c后,各自沿第一方向F弯折,并分别与第二边框板22焊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边框插片211插入第一边框插孔23b后,第三边框板23在长度方向上超出第一边框板21的部分朝向第一边框板21弯折,并与第一边框板21焊接;第三边框插片221插入第二边框插孔23c后,第三边框板23在长度方向上超出第二边框板22的部分朝向第二边框板22弯折,并与第二边框板22焊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边框插片212插入第三边框插孔24b后,第四边框板24在长度方向上超出第一边框板21的部分朝向第一边框板21弯折,并与第一边框板21焊接;第四边框插片222插入第四边框插孔24c后,第四边框板24在长度方向上超出第二边框板22的部分朝向第二边框板22弯折,并与第二边框板22焊接。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