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卸料吊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774发布日期:2019-08-31 01:3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自主卸料吊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罐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主卸料吊罐。



背景技术:

传统混凝土吊罐需要人工干预进行卸料,特别是在海上作业时,作业不方便、施工安全风险大,且人工劳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作业方便、施工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以及能自主卸料的自主卸料吊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主卸料吊罐,包括卸料门、上下开口的罐体、以及用于起吊所述罐体的吊绳,所述卸料门能旋转以开合所述罐体下开口的连接在所述罐体上,所述吊绳连接于所述卸料门,当所述吊绳吊起所述罐体时,所述罐体下开口压合在所述卸料门上,所述罐体两对称侧壁分别设有用于悬挂承载所述罐体的承重件,当所述罐体通过所述承重件悬挂以及所述吊绳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卸料门在自重作用下绕其转轴转动以打开所述罐体下开口进行卸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罐体于其下开口的中线上装设有转动轴,所述卸料门包括两扇转门,各转门均以所述转动轴为转轴套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吊绳一端连接于一所述转门,其另一端绕过所述罐体连接于另一所述转门。

所述转门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间隔设有至少二个吊耳,两个转门相应吊耳之间均连接有一所述吊绳。

所述罐体上端相应于各所述转门的侧壁上均设有用于相应吊绳穿过的限位套。

所述承重件设置成扁担梁,所述扁担梁固装在所述罐体上,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罐体。

所述扁担梁垂直于所述卸料门的转轴。

所述罐体设置成方形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自主卸料吊罐包括卸料门、上下开口的罐体、以及用于起吊罐体的吊绳。卸料门能旋转以开合罐体的下开口。吊绳穿过限位孔连接两侧的卸料门。当吊绳吊起罐体时,罐体下开口压合在卸料门上。罐体两对称侧壁分别设有用于悬挂承载罐体的承重件,当罐体通过承重件悬挂以及吊绳处于松弛状态时,卸料门在自重作用下绕其转轴转动以打开罐体下开口进行卸料。罐体的下开口作为卸料口,通过外部起吊设备吊拉吊绳,吊绳吊起卸料门和罐体,罐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其下开口压合在卸料门上,防止罐体内混凝土泄漏。当吊绳吊起罐体至外部卸料支撑框架时,将罐体的承重件放置在卸料支撑框架上,放松吊绳以至罐体下部悬空,卸料门在自重作用下绕其转轴转动以打开罐体下开口进行卸料,实现了卸料自动化,增强了海上作业的安全性和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用新型自主卸料吊罐的结构示意图(卸料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2是本用新型自主卸料吊罐的结构示意图(卸料门处于打开状态)。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卸料门;11、转门;12、吊耳;2、罐体;21、限位套;3、吊绳;4、承重件;5、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主卸料吊罐,包括卸料门1、上下开口的罐体2、以及用于起吊罐体2的吊绳3,卸料门1能旋转以开合罐体2下开口的连接在罐体2上,吊绳3连接于卸料门1,当吊绳3吊起罐体2时,罐体2下开口压合在卸料门1上,罐体2两对称侧壁分别设有用于悬挂承载罐体2的承重件4,当罐体2通过承重件4悬挂以及吊绳3处于松弛状态时,卸料门1在自重作用下绕其转轴转动以打开罐体2下开口进行卸料。该结构中,罐体2用于容装混凝土等,罐体2的下开口作为卸料口,通过外部起吊设备吊拉吊绳3,吊绳3吊起卸料门1和罐体2,罐体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其下开口压合在卸料门1上,防止罐体2内混凝土泄漏,当吊绳3吊起罐体2至外部卸料支撑框架时,将罐体2的承重件4放置在卸料支撑框架上以至罐体2悬空,放松吊绳3,卸料门1在自重作用下绕其转轴转动以打开罐体2下开口进行卸料,实现了卸料自动化,增强了海上作业的安全性和提高了劳动效率,整个卸料过程实现了卸料口的自动启闭,从罐体2吊入卸料支撑框架到从卸料支撑框架上提起吊罐,每罐的卸料时间不足3秒,大大提高了海上特殊工况下的劳动效率,同时,可以将卸料后的罐体2吊入水中,通过控制吊绳3的下放速度,使罐体2快速跌入水中,利用罐体2下开口自动开启后形成的水冲击力,实现了罐体2的自清洁,慢速提起罐体2,关闭罐体2下开口,完成罐体2的自清洗作业,进一步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本实施例中,罐体2于其下开口的中线上装设有转动轴5,卸料门1包括两扇转门11,各转门11均以转动轴5为转轴套接在转动轴5上,吊绳3一端连接于一转门11,其另一端绕过罐体2连接于另一转门11。该结构中,卸料门1包括两扇转门11,各转门11以转动轴5为转轴旋转连接在转动轴5上,当罐体2放在甲板上进行填料或者吊起时,罐体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其下开口压合在两扇转门11上,两扇转门11压封罐体2下开口。当吊绳3吊起罐体2至外部卸料支撑框架时,将罐体2的承重件4放置在卸料支撑框架上以至罐体2悬空,放松吊绳3,各转门11在自重作用下绕转动轴5转动以打开罐体2下开口进行卸料,实现了卸料自动化。

本实施例中,转门11远离转动轴5的一端间隔设有二个吊耳12(也可设置多个吊耳12),二个吊耳12对称设置,两个转门11相应吊耳12之间均连接有一吊绳3。该结构中,整个吊运和卸料过程中,吊绳3连接在各转门11的相应吊耳12之间,使转门11的受拉点始终在固定位置,增加了罐体2吊起的稳定性以及转门11开合罐体2下开口的顺畅性。

本实施例中,罐体2上端相应于各转门11的侧壁上均设有用于相应吊绳3穿过的限位套21。该结构中,整个吊运和卸料过程中,吊绳3均在限位套21、吊耳12、起吊设备吊钩的联合控制下,其活动范围和方向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杜绝了罐体2吊运过程中可能的出现的偏心失稳的现象,有效地预防了因罐体2偏心起吊而引发的安全风险。

本实施例中,承重件4设置成扁担梁,扁担梁固装在罐体2上,扁担梁的两端均延伸出罐体2。该结构中,承重件4设置成两端均延伸出罐体2的扁担梁,便于罐体2的悬空放置,进一步提高了卸料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扁担梁垂直于卸料门1的转轴。该结构中,罐体2设置成方形体,扁担梁垂直于卸料门1的转轴,即,扁担梁垂直于转动轴5,扁担梁固定在罐体2垂直于转动轴5的侧壁上,且限位套21设置在罐体2平行转动轴5的侧壁上,使得扁担梁和吊绳3互不干涉。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