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升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及一种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升降装置作为常用的运输装置,其功能是进行货物在高度上的运送,在工业,建筑,医疗,餐饮以及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在运送较轻的货物时,通常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单绳来拉动托盘,以带动货物上升。由于货物在放置到托盘上时,极易偏心放置,使得托盘在上升过程中,极易发生旋转,导致货物掉落,且不利于取放货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运送稳定的升降装置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运输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一个提拉绳,驱动电机与提拉绳的一端相连接,并驱动提拉绳的另一端上下移动;载物件,用于承载待运输物品,并与提拉绳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限位件,位于载物件的移动路径上;其中,在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对载物件进行限位,以使载物件与第一限位件在轴向上相对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装置,载物件用于承载待运输物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载物件移动以运送待运输物品。通过在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件,使得在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能够对载物件进行限位,以使载物件与第一限位件至少在轴向上相对固定,此处忽略加工误差导致的微小的相对转动,有利于保证载物件在移动到预设位置时,载物件不会发生大幅度旋转,确保载物件能够维持特定的状态。从而一方面提高了载物件运动待运输物品的稳定性,使得待运输物品不会因载物件的旋转而掉落,另一方面方便在特定高度处取放载物件上的待运输物品,避免载物件旋转而干扰从载物件上取放待运输物品。尤其在驱动组件通过单个提拉绳拉动载物件时,载物件极易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旋转,使得载物件在移动到特定位置时,依然处于旋转状态,不利于取放待运输物品。而通过第一限位件对载物件进行限位,阻碍载物件继续旋转,确保载物件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能够处于特定的姿态,方便使用,且结构简单。
当然,由于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移动路径上,并能够对载物件的移动进行限位,隐含第一限位件还能够干扰载物件的上下移动,有利于载物件稳定停靠在第一限位件处。而且,在第一限位件位于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上端时,在驱动组件的滑轮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第一限位件所在的固定架上的情况下,缠绕在滑轮上的提拉绳在将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提拉绳的释放长度极短,有利于提高载物件的移动路径长度,节省升降装置的占用空间。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可以位于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上端,此时,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载物件上升到第一预设位置后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也可以位于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下端,此时,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载物件下降到第二预设位置后的状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也可以位于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中间区域,此时,驱动组件可将载物件移动到多个高度位置,将第一限位件设置在其中一个高度位置处,有利于保证载物件在移动预设位置时,也即第一限位件所在位置时,不会与第一限位件发生相对转动,也即,在轴向上与第一限位件保持相对固定,有利于从载物件上取放待运输物品,而在取放待运输物品后,驱动组件也可以克服第一限位件对载物件的限制力,驱动载物件向下一高度位置处移动,此时,第一限位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分布在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多个高度处。可根据需要设定第一限位件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升降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与载物件相连接,并与载物件相对固定;在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将第二限位件与载物件相连接并与载物件相对固定连接,使得载物件在上下移动以及旋转过程中,第二限位件均随载物件的运动而运动,进而通过限定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会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保证了第二限位件和第一限位件的相对位置,进而保证了载物件与第一限位件的相对位置。有利于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限制载物件相对于第一限位件的运动,使得载物件能够处于特定的姿态,方便使用。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可与其所在的固定架一体成型,也可后固定设置在固定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可与载物件一体成型,也即由载物件的一部分构成,也可后与载物件固定连接,此处连接可为直接连接,也可为间接连接,只需满足第二限位件与载物件相对固定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其中一个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的槽口处设有导向面,全部限位槽和全部导向面轴向连续分布;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其中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卡接件,卡接件可沿导向面移至限位槽内。进一步优选地,限位槽与卡接件一一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设定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其中一个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其中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卡接件,通过设定每个限位槽的槽口处设置导向面,并设定全部的限位槽和全部的导向面轴向连续分布,例如限位槽的数量为一个时,导向面与限位槽能够轴向连续环绕一圈,再例如限位槽的数量为三个时,全部导向面在轴向上完全连接三个限位槽,使得载物件在靠近预设位置直至位于预设位置时,在载物件旋转到任意位置的情况下,与其同步运动的卡接件均能够插入限位槽,可直接插设在限位槽内,也可沿导向面移动后插设在限位槽内,有效保证了载物件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不会与固定架发生相对转动。另外,通过设定卡接件与限位槽一一对应,使得一个卡接件插设在限位槽内时,其余的卡接件也同时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有利于保证限位组件对载物件的限位效果,确保载物件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卡接件的数量为多个,限位槽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多个卡接件围绕一铅垂线轴向等间距分布,多个限位槽围绕一铅垂线轴向等间距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卡接件的数量为多个,限位槽的数量为多个,有利于卡接件快速插入限位槽内,使得载物件旋转较小的角度,便可带动卡接件插设在与其邻近的一个限位槽内,有利于载物件快速稳定下来,停止旋转。进一步地,通过设定多个卡接件围绕一铅垂线轴向等间距分布,也即多个卡接件在水平方向上轴向等间距分布一圈,并设定多个限位槽围绕一铅垂线轴向等间距分布,使得多个卡接件可同步插设在多个限位槽内,确保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确保载物件与第一限位件在轴向上的相对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载物件包括载物盘和多个支架,多个支架的一端与载物盘相连接,多个支架的另一端与提拉绳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介绍了载物件主要包括载物盘和多个支架,通过多个支架的一端连接载物盘,多个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提拉绳,多个支架的设置提高了载物盘载物的稳定度,避免载物盘发生歪斜而致使待运输物品掉落。
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载物件也可主要包括载物盘可连接杆,通过一个连接杆分别连接载物盘和驱动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支架等间距分布。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的夹角与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之间的夹角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载物件包括多个支架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多个支架等间距分布,有利于保证载物盘的水平度,进而保证载物盘载物的平稳度。另外,通过设定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的夹角与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之间的夹角相同,有利于卡接件插设在限位槽内时,多个支架的位置处于特定状态,尤其在多个卡接件与多个支架一一对应分布的情况下,方便通过相邻两个支架的间隙从载物盘上取放待运输物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支架靠近提拉绳的一端向载物盘的中心线方向弯折,形成弯折端,弯折端构成卡接件;或多个卡接件一一对应分布在多个支架的上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介绍了第一限位件位于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上端的情况。其中,可由部分载物件构成卡接件,也即卡接件与载物件一体成型,卡接件也可以后与载物件相连接。具体地,通过设置多个支架靠近提拉绳的一端向载物盘的中心线方向弯折,形成弯折端,由弯折端构成卡接件,通过弯折端与限位槽相配合,一方面免除了卡接件的单独设置,从而简化结构,另一方面由于支架的弯折端构成卡接件,使得卡接件在与限位槽相配合时,支架的位置也相对固定,从而在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多个支架的位置会处于特定状态,多个支架所在位置与多个限位槽所在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对应分布,方便从特定角度穿过相邻两个支架取放载物盘上的待运输物品。另外,也可将卡接件后与支架相连接,具体将多个卡接件一一对应分布在多个支架的上端,使得多个卡接件插设在多个限位槽内时,多个支架的位置处于特定状态,多个支架所在位置与多个限位槽所在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对应分布,方便从特定角度穿过相邻两个支架取放载物盘上的待运输物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载物件还包括连接件,多个支架均与连接件相连接,连接件与提拉绳相连接。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连接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载物件还可包括连接件,使得多个支架通过连接件与提拉绳相连接,此时,第二限位件可设置在连接件上,并位于多个支架的上端,也可直接设置在多个支架的上端,只需保持第二限位件相对于载物件固定连接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限位槽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导向柱两两夹设而成,每个导向柱的一端面为曲面,曲面构成导向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设定了多个限位槽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导向柱两两夹设而成,每个导向柱的一端面为曲面,曲面构成导向面,使得卡接件在随载物件移动与导向面相接触时,会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及载物件的移动作用下,沿导向面滑至限位槽内。由于导向柱的存在,限制了卡接件轴向移动脱离限位槽,进而进一步限制了载物件相对于第一限位件旋转。当然,第一限位件也可与其所在的固定架一体成型,提高了第一限位件与固定架的连接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可设置呈圆柱形,将圆柱形的下表面设置为轴向连续分布的波浪面,由波浪面的向圆柱形内部凹陷的区域构成限位槽,由波浪面的向圆柱形外部凸出的区域构成导向面,导向槽和导向面平滑过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上端,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上端;或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下端,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下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上端,将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上端,有利于载物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上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相配合,便于保证载物件上升至特定位置后载物件的稳定性。也可将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下端,将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的下端,有利于载物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下降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相配合,便于保证载物件下降至特定位置后载物件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磁性件,在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吸力;或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包括第三磁性件,另一个包括导磁件,在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三磁性件可吸附导磁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种实施例。设定第一限位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第二限位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确保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吸力,使得载物件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能够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的作用下旋转一定角度后,在轴向上保持相对固定。避免载物件发生旋转而影响在载物件上取放待运输物品,提高载物件运货稳定性。当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磁件,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磁性件,由第三磁性件对导磁件的磁吸力影响载物件的旋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磁性件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磁性件沿载物件的中心线轴向间隔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载物件的中心线轴向间隔分布,使得载物件在旋转过程中,很快便能够将一个第二磁性件旋转至与第一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最大的位置状态,并保持这一位置状态,使得载物件与固定架在轴向上相对固定。
在该种情况下,在载物件包括载物盘和多个支架的情况下,多个第二磁性件可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支架上,或分布在载物盘的边沿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限位孔,在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载物件部分位于限位孔内,通过限位孔的孔壁对载物件进行限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限位板,在限位板上开设限位孔,并使得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载物件部分位于限位孔内,一方面限位孔的存在不会干涉载物件的上下移动,有利于载物件的上端部穿过限位孔而到达预设位置,另一方面由于限位孔的孔壁环绕载物件一周,可有效避免载物件在水平方向上前后左右晃动,有利于保证载物件在特定位置处的稳定度。
具体地,限位板可通过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与升降装置的支撑座固定连接,从而有利于保证限位板的安装稳定度,进而有利于对载物件进行稳定限位。当然,限位板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架设在载物件的移动路径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位板的上表面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从限位孔延伸至限位板的一边沿处,待运输物品可经导向结构移动至载物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限位板的上表面设置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可为导向槽或导向凸出,将导向结构从限位孔延伸至限位板的一边沿处,有利于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待运输物品在限位板上沿导向结构移动至位于限位孔内部的载物件的载物盘上,有利于待运输物品平稳运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升降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设置在载物件上,用于检测载物件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载物件上设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出载物件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从而有利于检测装置在检测到载物件承载待运输物品后,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载物件移动,以运送待运输物品,也有利于检测装置在检测到待运输物品移出载物件时,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载物件移动,以使载物件回归初始位置,从而便于再次运送待运输物品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测装置为红外检测装置或压力感应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列举了检测装置可为红外检测装置,也可为压力感应装置,在检测装置为红外检测装置时,可设置在载物件的载物盘的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发射红外线,以检测载物盘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在检测装置为压力感应装置时,可嵌入设置在载物盘上或设置在载物盘的下表面,通过压力感应载物盘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当然,检测装置也可为其他种类的检测装置,只要能够检测载物件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均符合本申请的技术构思。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升降装置还包括:重锤,与载物件相连接,并位于载物件的中心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升降装置还包括重锤,将重锤与载物件相连接,并位于载物件的中心线上,提高了载物件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在将载物件和重锤作为一个整体时,使得该整体的重心下移,从而即便载物件上盛放的待运输物品偏心放置,也不会对该整体的重心产生过多的影响,减小载物件倾覆的可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组件还包括滑轮,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滑轮转动,以使提拉绳在缠绕滑轮的过程中提拉载物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介绍了驱动组件还包括滑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滑轨转动,进而缠绕提拉绳,以使与提拉绳连接的载物件移动,结构简单,有利于将载物件移动至任意需要的位置,提高升降装置的适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固定架上,提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或越过固定架与载物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介绍了固定架位于载物件的移动路径的上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将提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或越过固定架与载物件相连接,能够确保载物件在上升过程中,与其连接的第二限位件能够与固定架上的第一限位件相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升降装置还包括:支撑座,驱动电机、滑轮及固定架均设置在支撑座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座,并将驱动电机、滑轮及固定架均设置在支撑座上,一方面提高了驱动电机、滑轮及固定架的安装稳定度,另一方面,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多级套筒或连杆结构提拉载物件,初始压缩长度较大的情况相比,通过将滑轮和固定架均设置在支撑座上,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小,进而缠绕在滑轮上的提拉绳将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提拉绳的释放长度极短,极大地缩短了升降装置的初始压缩长度,即升降装置的最小长度,有利于加大载物件的移动路径长度,节省升降装置的占用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提拉绳为尼龙绳或钢丝绳。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运输系统,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升降装置,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其中,运输系统可为菜品运输系统,也可为建筑运输系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应用于菜品运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升降装置,12驱动组件,122驱动电机,124提拉绳,126滑轮,14载物件,142载物盘,144支架,16固定架,18限位槽,182导向面,20卡接件,22连接件,24重锤,26支撑座,28限位板,282限位孔,284导向结构,3桌子,4上层空间,5下层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升降装置1及运输系统。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装置1,升降装置1包括:驱动组件12,驱动组件12包括驱动电机122和一个提拉绳124,驱动电机122与提拉绳124的一端相连接,并驱动提拉绳124的另一端上下移动;载物件14,用于承载待运输物品,并与提拉绳124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限位件,位于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上;其中,在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以使载物件14与第一限位件在轴向上相对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装置1,载物件14用于承载待运输物品,驱动组件12用于驱动载物件14移动以运送待运输物品。通过在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件,使得在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限位组件能够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以使载物件14与第一限位件至少在轴向上相对固定,此处忽略加工误差导致的微小的相对转动,有利于保证载物件14在移动到预设位置时,载物件14不会发生大幅度旋转,确保载物件14能够维持特定的状态。从而一方面提高了载物件14运动待运输物品的稳定性,使得待运输物品不会因载物件14的旋转而掉落,另一方面方便在特定高度处取放载物件14上的待运输物品,避免载物件14旋转而干扰从载物件14上取放待运输物品。尤其在驱动组件12通过单个提拉绳124拉动载物件14时,载物件14极易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旋转,使得载物件14在移动到特定位置时,依然处于旋转状态,不利于取放待运输物品。而通过第一限位件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阻碍载物件14继续旋转,确保载物件14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能够处于特定的姿态,方便使用。
当然,由于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上,并能够对载物件14的移动进行限位,隐含第一限位件还能够干扰载物件14的上下移动,有利于载物件14稳定停靠在第一限位件处。而且,在第一限位件位于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上端时,在驱动组件12的滑轮126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第一限位件所在的固定架16上的情况下,缠绕在滑轮126上的提拉绳124在将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提拉绳124的释放长度极短,有利于加大载物14的移动路径长度,节省升降装置1的占用空间。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可以位于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上端,此时,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载物件14上升到第一预设位置后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也可以位于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下端,此时,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载物件14下降到第二预设位置后的状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也可以位于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中间区域,此时,驱动组件12可将载物件14移动到多个高度位置,将第一限位件设置在其中一个高度位置处,有利于保证载物件14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也即第一限位件所在位置时,不会与第一限位件发生相对转动,也即,在轴向上与第一限位件保持相对固定,有利于从载物件14上取放待运输物品,而在取放待运输物品后,驱动组件12也可以克服第一限位件对载物件14的限制力,驱动载物件14向下一高度位置处移动,此时,第一限位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分布在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多个高度处。可根据需要设定第一限位件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与载物件14相连接,并与载物件14相对固定;在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将第二限位件与载物件14相连接并与载物件14相对固定连接,使得载物件14在上下移动以及旋转过程中,第二限位件均随载物件14的运动而运动,进而通过限定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会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保证了第二限位件和第一限位件的相对位置,进而保证了载物件14与第一限位件的相对位置。有利于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限制载物件14相对于第一限位件的运动,使得载物件14能够处于特定的姿态,方便使用。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可与其所在的固定架16一体成型,也可后固定设置在固定架16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可与载物件14一体成型,也即由载物件14的一部分构成,也可后与载物件14固定连接,此处连接可为直接连接,也可为间接连接,只需满足第二限位件与载物件14相对固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其中一个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18,每个限位槽18的槽口处设有导向面182,全部限位槽18和全部导向面182轴向连续分布;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其中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卡接件20,卡接件20可沿导向面182移至限位槽18内。进一步优选地,限位槽18与卡接件20一一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设定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其中一个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18,其中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卡接件20,通过设定每个限位槽18的槽口处设置导向面182,并设定全部的限位槽18和全部的导向面182轴向连续分布,例如限位槽18的数量为一个时,导向面182与限位槽18能够轴向连续环绕一圈,再例如限位槽18的数量为三个时,全部导向面182在轴向上完全连接三个限位槽18,使得载物件14在靠近预设位置直至位于预设位置时,在载物件14旋转到任意位置的情况下,与其同步运动的卡接件20均能够插入限位槽18,可直接插设在限位槽18内,也可沿导向面182移动后插设在限位槽18内,有效保证了载物件14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不会与固定架16发生相对转动。另外,通过设定卡接件20与限位槽18一一对应,使得一个卡接件20插设在限位槽18内时,其余的卡接件20也同时插入对应的一个限位槽18内,有利于保证限位组件对载物件14的限位效果,确保载物件14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卡接件20的数量为多个,限位槽18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多个卡接件20围绕一铅垂线轴向等间距分布,多个限位槽18围绕一铅垂线轴向等间距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卡接件20的数量为多个,限位槽18的数量为多个,有利于卡接件20快速插入限位槽18内,使得载物件14旋转较小的角度,便可带动卡接件20插设在与其邻近的一个限位槽18内,有利于载物件14快速稳定下来,停止旋转。进一步地,通过设定多个卡接件20围绕一铅垂线轴向等间距分布,也即多个卡接件20在水平方向上轴向等间距分布一圈,并设定多个限位槽18围绕一铅垂线轴向等间距分布,使得多个卡接件20可同步插设在多个限位槽18内,确保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确保载物件14与第一限位件在轴向上的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载物件14包括载物盘142和多个支架144,多个支架144的一端与载物盘142相连接,多个支架144的另一端与提拉绳12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介绍了载物件14主要包括载物盘142和多个支架144,通过多个支架144的一端连接载物盘142,多个支架144的另一端连接提拉绳124,多个支架144的设置提高了载物盘142载物的稳定度,避免载物盘142发生歪斜而致使待运输物品掉落。
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载物件14也可主要包括载物盘142可连接杆,通过一个连接杆分别连接载物盘142和驱动组件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架144等间距分布。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架144之间的夹角与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18之间的夹角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在载物件14包括多个支架144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多个支架144等间距分布,有利于保证载物盘142的水平度,进而保证载物盘142载物的平稳度。另外,通过设定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架144之间的夹角与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18之间的夹角相同,有利于卡接件20插设在限位槽18内时,多个支架144的位置处于特定状态,尤其在多个卡接件20与多个支架144一一对应分布的情况下,方便通过相邻两个支架144的间隙从载物盘142上取放待运输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支架144靠近提拉绳124的一端向载物盘142的中心线方向弯折,形成弯折端,弯折端构成卡接件20;或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卡接件20一一对应分布在多个支架144的上端。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了第一限位件位于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上端的一些情况。其中,可由部分载物件14构成卡接件20,也即卡接件20与载物件14一体成型,卡接件20也可以后与载物件14相连接。具体地,通过设置多个支架144靠近提拉绳124的一端向载物盘142的中心线方向弯折,形成弯折端,由弯折端构成卡接件20,通过弯折端与限位槽18相配合,一方面免除了卡接件20的单独设置,从而简化结构,另一方面由于支架144的弯折端构成卡接件20,使得卡接件20在与限位槽18相配合时,支架144的位置也相对固定,从而在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多个支架144的位置会处于特定状态,多个支架144所在位置与多个限位槽18所在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对应分布,方便从特定角度穿过相邻两个支架144取放载物盘142上的待运输物品。另外,也可将卡接件20后与支架144相连接,具体将多个卡接件20一一对应分布在多个支架144的上端,使得多个卡接件20插设在多个限位槽18内时,多个支架144的位置处于特定状态,多个支架144所在位置与多个限位槽18所在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对应分布,方便从特定角度穿过相邻两个支架144取放载物盘142上的待运输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载物件14还包括连接件22,多个支架144均与连接件22相连接,连接件22与提拉绳124相连接。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连接件22上。
在该实施例中,载物件14还可包括连接件22,使得多个支架144通过连接件22与提拉绳124相连接,此时,第二限位件可设置在连接件22上,并位于多个支架144的上端,也可直接设置在多个支架144的上端,只需保持第二限位件相对于载物件14固定连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限位槽18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导向柱两两夹设而成,每个导向柱的一端面为曲面,曲面构成导向面182。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设定了多个限位槽18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导向柱两两夹设而成,每个导向柱的一端面为曲面,曲面构成导向面182,使得卡接件20在随载物件14移动与导向面182相接触时,会在导向面182的导向作用及载物件14的移动作用下,沿导向面182滑至限位槽18内。由于导向柱的存在,限制了卡接件20轴向移动脱离限位槽18,进而进一步限制了载物件14相对于第一限位件旋转。当然,第一限位件也可与其所在的固定架16一体成型,提高了第一限位件与固定架16的连接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16可设置呈圆柱形,将圆柱形的下表面设置为轴向连续分布的波浪面,由波浪面的向圆柱形内部凹陷的区域构成限位槽18,由波浪面的向圆柱形外部凸出的区域构成导向面182,导向槽和导向面182平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上端,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上端;或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下端,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下端。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上端,将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上端,有利于载物件14在驱动组件12的驱动下上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相配合,便于保证载物件14上升至特定位置后载物件14的稳定性。也可将第一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下端,而将第二限位件设置在载物件14的下端,有利于载物件14在驱动组件12的驱动下下降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相配合,便于保证载物件14下降至特定位置后载物件14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磁性件,在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吸力;或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包括第三磁性件,另一个包括导磁件,在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第三磁性件可吸附导磁件。
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种实施例。设定第一限位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第二限位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确保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吸力,使得载物件14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能够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的作用下旋转一定角度后,在轴向上保持相对固定。避免载物件14发生旋转而影响在载物件14上取放待运输物品,提高载物件14运货稳定性。当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磁件,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磁性件,由第三磁性件对导磁件的磁吸力影响载物件14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磁性件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磁性件沿载物件14的中心线轴向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设定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载物件14的中心线轴向间隔分布,使得载物件14在旋转过程中,很快便能够将一个第二磁性件旋转至与第一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最大的位置状态,并保持这一位置状态,使得载物件14与固定架16在轴向上相对固定。
在该种情况下,在载物件14包括载物盘142和多个支架144的情况下,多个第二磁性件可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支架144上,或分布在载物盘142的边沿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板28,限位板28上设有限位孔282,在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载物件14部分位于限位孔282内,通过限位孔282的孔壁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板28,在限位板28上开设限位孔282,并使得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载物件14部分位于限位孔282内,一方面限位孔282的存在不会干涉载物件14的上下移动,有利于载物件14的上端部穿过限位孔282而到达预设位置,另一方面由于限位孔282的孔壁环绕载物件14一周,可有效避免载物件14在水平方向上前后左右晃动,有利于保证载物件14在特定位置处的稳定度。
具体地,限位板28可通过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与升降装置的支撑座26固定连接,从而有利于保证限位板28的安装稳定度,进而有利于对载物件14进行稳定限位。当然,限位板28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架设在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板28的上表面设有导向结构284,导向结构284从限位孔282延伸至限位板28的一边沿处,待运输物品可经导向结构284移动至载物件14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限位板28的上表面设置导向结构284,该导向结构284可为导向槽或导向凸出,将导向结构284从限位孔282延伸至限位板28的一边沿处,有利于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待运输物品在限位板28上沿导向结构284移动至位于限位孔282内部的载物件14的载物盘142上,有利于待运输物品平稳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设置在载物件上,用于检测载物件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载物件上设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出载物件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从而有利于检测装置在检测到载物件承载待运输物品后,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载物件移动,以运送待运输物品,也有利于检测装置在检测到待运输物品移出载物件时,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载物件移动,以使载物件回归初始位置,从而便于再次运送待运输物品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为红外检测装置或压力感应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列举了检测装置可为红外检测装置,也可为压力感应装置,在检测装置为红外检测装置时,可设置在载物件的载物盘的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发射红外线,以检测载物盘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在检测装置为压力感应装置时,可嵌入设置在载物盘上或设置在载物盘的下表面,通过压力感应载物盘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当然,检测装置也可为其他种类的检测装置,只要能够检测载物件上是否存在待运输物品,均符合本申请的技术构思。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装置1还包括:重锤24,与载物件14相连接,并位于载物件14的中心线上。
在该实施例中,设定升降装置1还包括重锤24,将重锤24与载物件14相连接,并位于载物件14的中心线上,提高了载物件14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在将载物件14和重锤24作为一个整体时,使得该整体的重心下移,从而即便载物件14上盛放的待运输物品偏心放置,也不会对该整体的重心产生过多的影响,减小载物件14倾覆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12还包括滑轮126,提拉绳124的一端与滑轮126相连接,驱动电机122用于驱动滑轮126转动,以使提拉绳124在缠绕滑轮126的过程中提拉载物件14。
在该实施例中,介绍了驱动组件12还滑轮126,通过驱动电机122驱动滑轨转动,进而缠绕提拉绳124,以使与提拉绳124连接的载物件14移动,结构简单,有利于将载物件14移动至任意需要的位置,提高升降装置1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升降装置1还包括:固定架16,第一限位件设置在固定架16上,提拉绳124的另一端穿过或越过固定架16与载物件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了固定架16位于载物件14的移动路径的上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将提拉绳124的另一端穿过或越过固定架16与载物件14相连接,能够确保载物件14在上升过程中,与其连接的第二限位件能够与固定架16上的第一限位件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还包括:支撑座26,驱动电机122、滑轮126及固定架16均设置在支撑座26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座26,并将驱动电机122、滑轮126及固定架16均设置在支撑座26上,一方面提高了驱动电机122、滑轮126及固定架16的安装稳定度,另一方面,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多级套筒或连杆结构提拉载物件,初始压缩长度较大的情况相比,通过将滑轮126和固定架16均设置在支撑座26上,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小,进而缠绕在滑轮126上的提拉绳124将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提拉绳124的释放长度极短,极大地缩短了升降装置1的初始压缩长度,即升降装置1的最小长度,有利于加大载物件的移动路径长度,节省升降装置1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拉绳124为尼龙绳或钢丝绳。可根据待运送的待运输物品的重量等因素进行相应选择。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升降装置1。
本发明提供的运输系统,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其中,运输系统可为菜品运输系统,也可为建筑运输系统。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及应用该升降装置1的菜品运送系统。
参见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包括:驱动组件12,其包括驱动电机122、滑轮126及尼龙绳;固定架16、支撑座26;限位组件,其包括轴向间隔分布的三个限位槽18和三个卡接件20;载物件14,其包括载物盘142及三个支架144;重锤24。
升降装置1的动作原理如下:
1)载物盘142(无待运输物品)处于竖直方向的最低位置的情况下:
驱动电机122与支撑座26以及滑轮126相对固定连接;支撑座26与固定架16固定连接;尼龙绳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滑轮126上;三个导向槽与固定架16固定连接;三个卡接件20分别与三个支架144固定连接;尼龙绳穿过固定架16以及三个导向槽,与三个卡接件20固定连接;三个支架144与载物盘142固定连接;重锤24固定连接在载物盘142的中心处。
2)载物盘142放入待运输物品,载物盘142从最低位沿竖直方向提拉至最高位的情况下:
当载物盘142中放入待运输物品时,驱动电机122带动滑轮126转动收拢尼龙绳;载物盘142在尼龙绳的带动下向上提升;重锤24、载物盘142、三个支架144和三个卡接件20作为一个整体移动,重锤24的作用是调整该整体重心下移,从而保证载物盘142中放入的待运输物品即使偏心,也不会对整体重心位置产生过多影响,减小载物盘142倾覆的可能。
3)载物盘142(有待运输物品)处于竖直方向最高位的情况下:
载物盘142在尼龙绳的带动下向上提升直到三个卡接件20与固定架16接触,此时载物盘142到达最高位;由于在提升过程中,载物盘142可能会围绕尼龙绳进行旋转,为保证载物盘142每次被提升至最高位时姿态一致,从而方便待运输物品转移,设计了三个卡接件20和三个限位槽18;在载物盘142即将被提拉至最高位时,卡接件20接触限位槽18下端圆弧面;卡接件20会沿着圆弧面运动,最终被导引至限位槽18中;三个支架144、三个限位槽18与三个卡接件20的设计采用了相同角度的三等分形式,从而保证了无论载物盘142自转到任何位置,经过限位槽18和卡接件20的限位,载物盘142在最高点的姿态是一致的。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菜品运送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升降装置1。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运送菜品,确保菜品运送的稳定度。另外,菜品运送系统还包括:上层空间4和下层空间5,其中,升降装置1的载物件14可从上层空间4下降至下层空间5,在下层空间5内放置桌子3时,优选升降装置1设置在桌子3的正上方,有利于通过将载物件14直接下落至桌上,从而方便直接在载物件14上取放菜品。当然,载物件14也可位于桌子3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此时,载物件14可下落至桌子3的一侧,方便取放菜品。免除了相关技术中,需依靠人力将菜品从二楼运送到一楼的情况,也免除了需要依靠人力将一楼桌子3上的剩余餐盘搬运到二楼的情况,节省人力物力。
当然,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装置1也可以应用到建筑搬运等场合,不限于运送菜品。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