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63335发布日期:2019-11-06 02:0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折叠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折叠式集装箱,可折叠的端架通过铰链装置铰接于底架,在端架竖起后需要手动操作铰链装置的插销对端架进行锁定。铰链装置一般包括固接于端架下端的活动铰链,固接于底架端部两侧的固定铰链,活动铰链通过销轴铰接于固定铰链,使得集装箱的端架可以在折叠在底架上的折叠位置和沿竖直方向的打开位置实现翻转。当集装箱的端架处于打开位置时,操作人员将插销从固定铰链内侧向外插设于活动铰链和固定铰链相应的孔或缺口里,使得活动铰链被固定在固定铰链上,从而端架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能从打开位置向折叠位置翻转。当集装箱的端架需要从打开位置向折叠位置翻转时,操作人员需要提前该插销拔出。

此外,目前的折叠式集装箱,其铰链装置的枢转机构(例如,翻转销轴)远离集装箱的端架,使得集装箱的端架可以站立在打开位置,以方便操作人员操作插销,而不需要其他操作人员扶住端架。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操作人员可能会忘记将插销锁定到正确位置,同时由于插销在打开和锁定状态时都处于箱体的外部轮廓平面里,操作人员也很难发现。如若铰链装置的插销没有锁定到正确位置,在操作人员操作折叠式集装箱时会对现场人员、箱体、货物和操作箱体的设备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折叠式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铰链装置,其包括:

固定铰链;

枢转机构;

活动铰链,所述枢转机构将所述固定铰链和所述活动铰链枢接,使得所述活动铰链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块,所述活动铰链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块卡持在所述活动铰链和所述固定铰链之间;

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在锁定所述活动铰链的锁紧位置和释放所述活动铰链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活动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枢转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活动铰链能够抵靠所述锁块并将所述锁块推离所述锁紧位置,直到所述活动铰链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块在自动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所述锁紧位置,所述锁块在无外力作用下,能够总是保持在所述锁紧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铰链装置,通过设置锁定机构,可以在活动铰链枢转到第二位置时自动地将活动铰链锁定在第二位置,操作方便,减少对铰链装置的损坏,降低了产品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所述活动铰链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外端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支撑面,当所述活动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枢转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凸出部能够抵靠所述锁块并将所述锁块推离所述锁紧位置,当所述活动铰链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面能够抵靠所述锁块。

可选地,所述凸出部还包括抵靠面,当所述活动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枢转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抵靠面能够抵靠所述锁块并将所述锁块推离所述锁紧位置。

可选地,当所述活动铰链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抵靠面朝向所述铰链装置的外端倾斜向上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铰链包括墙板,所述墙板上设置有朝向外端开放的缺口,当所述活动铰链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块沿高度方向卡持在所述支撑面和所述缺口的顶表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缺口的顶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墙板固定连接,当所述活动铰链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块沿高度方向卡持在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卡块的底表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固定铰链。

可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支架和支架销轴,所述支架经由所述支架销轴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铰链上,所述锁块可活动地卡持所述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边板和连接所述边板的端板,所述边板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的侧面且设置在所述墙板和所述活动铰链之间,所述锁块可活动地卡持在所述边板和所述端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边板和所述端板的与所述锁块的接触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或者所述锁块的与所述边板和所述端板的接触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使得所述锁块能够绕所述支架销轴翻转,同时还能够绕其自身翻转,

并且/或者,

所述卡块的底表面相对所述固定铰链的外端向内向下倾斜,

并且/或者,

当所述活动铰链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面和与所述支撑面相配合的所述锁块的底表面水平设置或者相对所述固定铰链的外端向内向上倾斜,所述锁块的顶表面面向所述卡块的底表面,所述锁块的与所述支撑面相配合的底表面面向所述支撑面。

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锁块上,当向外拉动所述拉环,所述锁定机构整体地相对于所述固定铰链移动,并且能够从所述锁紧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

可选地,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拉环的避让孔,当经由所述避让孔向外拉动所述拉环,所述锁定机构整体地绕所述支架销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用于使所述锁块定位在所述释放位置。

可选地,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的至少一侧,且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所述活动铰链可枢转。

可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上的第一翻转销和至少一个第一挡销、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销上的第一定位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支撑棒,所述第一定位杆经由所述第一翻转销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上,所述第一挡销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定位杆的转动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杆包括第一延伸部和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且成角度设置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翻转销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支撑棒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可选地,所述边板具有处于底侧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撑棒,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棒将所述锁定机构定位在所述释放位置。

可选地,所述定位组件至少部分的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铰链上。

可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挡销、设置在所述墙板上的第二翻转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翻转销上的棘齿和手柄,所述棘齿和所述手柄分别经由所述第二翻转销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墙板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二挡销用于限制所述棘齿的转动范围。

可选地,所述棘齿包括第三延伸部和与第三延伸部相连且成角度设置的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能够抵靠所述第二挡销,所述第四延伸部能够抵靠所述边板,以将所述锁定机构定位在所述释放位置。

可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在外力的作用下,整体地相对于所述固定铰链沿水平方向可移动。

可选地,所述固定铰链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卡块的下方且与所述卡块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墙板固定设置,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弹簧,所述锁块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卡块和所述支架之间和/或所述支撑块和所述支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卡块和所述支撑块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导轨,所述支架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弹簧导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导轨和所述第二弹簧导轨上。

可选地,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的至少一侧,且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所述活动铰链可枢转。

可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上的第三翻转销和至少一个第三挡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翻转销上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经由所述第三翻转销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活动铰链上,所述第三挡销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定位杆的转动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第五延伸部和与所述第五延伸部相连且成角度设置的第六延伸部,所述第三翻转销设置在所述第五延伸部和所述第六延伸部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第五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支撑棒,所述第二缺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支撑棒,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棒将所述锁定机构支撑在所述释放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和端架,所述底架和端架之间设置有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铰链装置,所述活动铰链与所述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铰链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端架够在折叠在所述底架上的折叠位置和垂直于所述底架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集装箱,通过设置锁定机构,可以在端架枢转到打开位置时自动地将端架锁定在打开位置,而无需操作人员手动锁定,有效地避免了安全隐患,减少对铰链装置的损坏,降低了产品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端架处于打开位置;

图2为图1中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固定铰链;

图3为图1中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固定铰链;

图4为图1中的铰链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活动铰链和定位组件;

图5为图1中的锁定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定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且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处于折叠位置相对应;

图9为图1中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且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在从折叠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的位置相对应;

图10为图1中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且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处于打开位置相对应,锁定机构处于锁紧位置;

图11为图1中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锁定机构处于释放位置;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固定铰链和锁定机构;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活动铰链和定位组件的第二挡销;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且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处于折叠位置相对应;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且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在从折叠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的位置相对应;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处于打开位置相对应,锁定机构处于锁紧位置;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锁定机构处于释放位置;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固定铰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活动铰链和定位组件;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且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处于折叠位置相对应;

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且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在从折叠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的位置相对应;

图2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铰链装置的位置与端架处于打开位置相对应,锁定机构处于锁紧位置;

图2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铰链装置并且隐藏了端架,锁定机构处于释放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折叠式集装箱110:底架

120:端架130:铰链装置

140/240/340:固定铰链141/241/341:墙板

142:连接板143/243/343:卡块

144:外销轴孔150/250/350:活动铰链

151/251/351:凸出部152/252/352:抵靠面

153/253/353:支撑面154/254:枢转机构

160:锁定机构161/261/361:锁块

162/262/362:支架163/263/363:拉环

164/264:支架销轴165/265:边板

166:端板167:避让孔

168:支架销轴孔169a/169b/169c:弧形面

170/270/370:定位组件171:第一挡销

172:第一翻转销173:第一定位杆

174:第一支撑棒175:第一延伸部

176:第二延伸部178:第一缺口

180:角件191:环形凸台

192:缺口194:凸起

271:第二挡销272:第二翻转销

273:棘齿274:手柄

275:第三延伸部276:第四延伸部

344:支撑块345:第一弹簧导轨

364:第二支撑棒368:弹簧

369:第二弹簧导轨371:第三挡销

372:第三翻转销373:第二定位杆

375:第五延伸部376:第六延伸部

378:第二缺口155:内销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铰链装置130和具有其的折叠式集装箱100。折叠式集装箱100其主要包括底架110和端架120。端架120设置在的底架110两端,且能够在折叠在底架110上的折叠位置和垂直于底架110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铰链装置130将端架120可枢转地连接至底架110。具体地,底架110大致构造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铰链装置130设置在底架110的端部两侧,并且设置在端架120的一端。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1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100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铰链装置130主要包括固定铰链140、活动铰链150、枢转机构154和锁定机构160。固定铰链140与底架110固定连接,活动铰链150与端架120固定连接。枢转机构154将固定铰链140与活动铰链150枢接,使得活动铰链15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活动铰链150的“第一位置”对应于端架120的“折叠位置”,活动铰链150的“第二位置”对应于端架120的“打开位置”。也就是说,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动铰链150大致沿水平方向设置,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活动铰链150大致沿竖直方向设置。

具体地,活动铰链150设置在固定铰链140的内侧,且固定铰链140和底架110之间固定连接,活动铰链150与端架120之间固定连接。枢转机构154可以大致构造为圆形柱状结构。活动铰活150上可以设置有内销轴孔155,固定铰链140上可以设置有外销轴孔144,枢转机构154延伸穿过内销轴孔155和外销轴孔144,以将活动铰链150枢接于固定铰链140。

锁定机构160包括锁块161。锁块161大致构造为长方体结构。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锁块161卡持在活动铰链150和固定铰链140之间。在本发明中,锁定机构160能够在锁定活动铰链150的锁紧位置和释放活动铰链150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160可枢转地连接至固定铰链140。锁定机构160设置在固定铰链140的内侧,且相对于活动铰链150处于底架110的外端。当锁定机构160处于锁紧位置时,活动铰链150的位置被锁定,使得端架120被锁定在打开位置。当锁定机构160处于释放位置时,能够解除对活动铰链150位置的锁定,从而可以将端架120从打开位置枢转到折叠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需要,锁定机构160可沿某一非转动的运动轨迹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发明中,当活动铰链150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活动铰链150能够抵靠锁块161并将锁块161推离锁紧位置,直到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锁块161在自动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锁紧位置,锁块161在无外力作用下,能够总是保持在锁紧位置。具体地,当端架120从折叠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的过程中,活动铰链150随着端架120的枢转而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并且能够抵靠锁定机构160,使得当端架处于打开位置时,锁块161卡持在活动铰链150和固定铰链140之间,以将锁定机构160定位在锁紧位置,从而将端架120锁定在打开位置。由此,锁定机构160能够在端架120枢转到打开位置时自动地将端架120锁定在打开位置,而无需操作人员手动锁定,有效地避免了安全隐患,减少对铰链装置130的损坏,降低了产品的维修成本。

活动铰链150包括凸出部151。凸出部151可以设置在活动铰链150的一端。凸出部151可以包括支撑面153,当端架120从折叠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的过程中,即当活动铰链150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凸出部151能够抵靠锁块161,以对锁块161施加推力,使得锁块161向外移动,并将锁块161推离锁紧位置。当端架120处于打开位置时,即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面153能够抵靠锁块161,使得锁块161沿高度方向卡持在凸出部151(具体地指支撑面153)和固定铰链140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需要,活动铰链150对锁定机构160的作用力还可以通过传动机构间接传递。

具体地,凸出部151可以包括抵靠面152。支撑面153相对于抵靠面152倾斜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抵靠面152朝向铰链装置130的外端倾斜向上设置。当端架120从折叠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的过程中,即当活动铰链150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抵靠面152能够抵靠锁块161,并将锁块161推离锁紧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铰链140包括墙板141,墙板141上设置有朝向外端开放的缺口192。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锁块161沿高度方向卡持在支撑面153和缺口192的顶表面之间。缺口192的顶部设置有卡块143,卡块143与墙板141固定连接。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锁块161沿高度方向卡持在支撑面153和卡块143的底表面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块143的底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优选地,卡块143的底表面相对固定铰链140的外端向内向下倾斜。具体地,卡块143的底表面靠近枢转机构154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枢转机构154的一侧的高度。可选地,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面153相对固定铰链140的外端向内向上倾斜。也就是说,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面153靠近枢转机构154的一侧的高度高于远离枢转机构154的一侧的高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铰链140包括设置在墙板141上部(图2中的后端的上部)的连接板142。卡块143的顶表面连接至连接板142。具体地,活动铰链150设置在墙板141的内侧。连接板142可以对活动铰链150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活动铰链150仅能够绕枢转机构154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销轴孔144设置在墙板141上,并且处于墙板141的内端的底部(图2中的前端的底部)。墙板141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凸台191。环形凸台191围绕外销轴孔144设置,不仅能够加强墙板141在外销轴孔144周边区域的强度,同时使得活动铰链150与墙板141之间的间隙为预设定的间隙,以保证活动铰链150在翻转时的稳定性,防止活动铰链150左右晃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锁定机构160可枢转地连接至固定铰链140。锁定机构160包括支架162和支架销轴164。支架162经由支架销轴164可枢转地设置在固定铰链140上,锁块161可活动地卡持在支架162上。具体地,支架162包括一对边板165和连接一对边板165的端板166。该一对边板165平行地设置,并且设置在活动铰链150的两侧以及墙板141的内侧。边板165的底部设置有支架销轴孔168,支架销轴164可以设置在固定铰链140上。支架销轴164延伸穿过支架销轴孔168以将支架162枢接于固定铰链140上。此外,固定铰链140的底端设置有角件180,支架销轴164可以设置在角件180的顶部,使得支架162间接地枢接至固定铰链140。

如图5和图8所示,锁块161可活动地卡持在一对边板165和端板166之间。优选地,边板165和端板166的与锁块161的接触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或者锁块161的与边板165和端板166的接触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使得锁块161与边板165和端板166的接触面积较小,进而使得锁块161能够绕支架销轴164翻转,同时还能够绕其自身翻转,例如,可以绕平行于支架销轴164的方向相对于自身翻转,以便于顺利地进入锁紧位置。

具体地,锁块161的底表面和侧表面可以分别与边板165的外表面和端板的侧表面接触。更具体地,锁块161的底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形面169a。弧形面169a设置在锁块161的与边板165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就是说,锁块161的底表面可以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弧形面169a。边板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弧形面169b,该弧形面面向锁块161的侧表面,且端板166的侧表面设置有弧形面169c,该弧形面169c面向锁块161的侧表面。由此,可以将锁块161可活动地卡持在边板165的外表面和端板166的侧表面之间,并且使得锁块161的底表面以及侧表面与边板165和端板166的接触面积较小,以使得锁块161顺利地进入锁紧位置,同时便于将锁定机构160移动到释放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锁块161和边板165以及端板166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根据需要,边板165的与锁块161的底表面相对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弧形面,并且锁块161的侧表面可以设置有弧形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面153和与支撑面153相配合的锁块161的底表面水平设置或者相对固定铰链140的外端向内向上倾斜,锁块161的顶表面面向卡块143的底表面,锁块161的与支撑面153相配合的底表面面向支撑面153。需要说明的是,“与支撑面153相配合的锁块161的底表面”位于两个弧形面169a之间。具体地,支撑面153、与支撑面153相配合的锁块161的底表面和锁块161的顶表面以及卡块143的底表面均可以构造为平面,并且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面153可以平行于与支撑面153相配合的锁块161的底表面,锁块161的顶表面可以平行于卡块143的底表面。更具体地,支撑面153可以抵靠至与支撑面153相配的锁块161的底表面,或者支撑面153和与支撑面153相配的锁块161的底表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小于或者等于超过2mm;锁块161的顶表面可以抵靠至卡块143的底表面,或者,锁块161的顶表面和卡块143的底表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小于或者等于2mm。由此,能够将锁块161沿高度方向卡持在支撑面153和卡块143的底表面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160的重心位置处在支架销轴164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的靠近枢转机构154的一侧,这样锁定机构160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到锁紧位置。此外,锁定机构160还可以包括偏置件(未示出)。偏置件设置在支架销轴164上,并且能够对支架162施加偏置力,使得锁定机构160始终保持在锁紧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外力驱动锁定机构160,使得锁定机构160保持在锁紧位置。如图5所示,边板165还可以具有凸起194。凸起194设置在边板的顶部且远离支架销轴164的一端。当锁定机构160向外翻转离开其锁紧位置时,凸起194能够抵靠固定铰链140的连接板142,连接板142能够限制锁定机构160的进一步旋转,使得锁定机构160的重心位置始终保持在支架销轴164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的靠近枢转机构154的一侧。

如图4和图7所示,铰链装置130还包括定位组件170,定位组件170用于与支架162配合,以将锁定机构160支撑在释放位置,具体地指将锁块161定位在释放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组件170设置在活动铰链150的一侧,且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活动铰链150可枢转。在本发明的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组件170可以设置在活动铰链150的两侧。

定位组件170包括设置在活动铰链150上的第一翻转销172和至少一个第一挡销171、设置在第一翻转销172上的第一定位杆173以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杆173上的第一支撑棒174,第一定位杆173经由第一翻转销172可枢转地设置在活动铰链150上,第一挡销171用于限制第一定位杆173的转动范围。具体地,第一挡销171和第一翻转销172可以大致构造为圆形柱状结构,并且第一挡销171和第一翻转销172可以与枢转机构154平行地设置。第一定位杆173包括第一延伸部175和与第一延伸部175相连且成角度设置的第二延伸部176。第一延伸部175和第二延伸部176之间的角度可以大致为90°。第一翻转销172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75和第二延伸部176的连接处,且第一支撑棒174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76上。

如图5所示,锁定机构160还包括拉环163,拉环163可枢转地设置在锁块161上,当向外拉动拉环163,锁定机构160整体地相对于固定铰链140移动,以将锁块161拉离缺口192,并且能够从锁紧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端板166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拉环163的避让孔167,当经由避让孔167向外拉动拉环163,锁定机构160整体地绕支架销轴164转动。

边板165具有处于底侧的第一缺口178,第一缺口178用于容纳第一支撑棒174,使得第一支撑棒174将锁定机构160定位在释放位置(参考图11)。具体地,当向外拉动拉环163,使锁定机构160枢转并离开其锁紧位置时,第一定位杆173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使第一支撑棒174自动进入第一缺口178,并阻止锁定机构160自动回位,并将锁定机构160保持在释放位置。当撤销施加在拉环163上的拉力后,锁定机构160仍能保持在释放位置。在活动铰链150朝向第一位置枢转的过程中,定位组件170整体随其运动,当活动铰链150朝向第一位置枢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支撑棒174脱离第一缺口178,锁定机构160在其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到锁紧位置。

当活动铰链150处于竖起状态时,第一延伸部175突出于墙板141的斜上方。在活动铰链150没有向内枢转的需求时,若人为误拖拽了拉环163,使得锁块161离开了缺口192,同时锁定机构160被第一支撑棒174保持在释放位置时,可以通过操作第一延伸部175翻转第一定位杆173,使第一支撑棒174脱离第一缺口178,锁定机构160随即在其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到其锁紧位置。

下面结合图8至图11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当端架120处于折叠位置时,铰链装置130也相应的处于折叠位置。此时,锁定机构160的重心位置处在支架销轴164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的靠近枢转机构154的一侧,即图8中的左侧。锁定机构160在重力作用维持在图8所示的位置。第一定位杆173受重力作用自然下垂。

如图9所示,在端架120从折叠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枢转的过程中,当端架120枢转到某一角度时,活动铰链150的凸出部151的抵靠面152与锁块161接触,此后端架120继续向外枢转,锁块161受到活动铰链150的挤压并向外移动,使得锁定机构160绕支架销轴164沿顺时针向外转动。

如图10所示,当端架120即将到达或已经到达打开位置时,活动铰链150的抵靠面152与锁块161脱离。此时锁定机构160的重心仍未翻过支架销轴164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因此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锁定机构160绕支架销轴16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把锁块161送入凸出部151和卡块143之间,即缺口192中。

当活动铰链150的抵靠面152与锁块161脱离时,锁定机构160的枢转角度小于其最大预设角度,此角度不足以令第一支撑棒174自动进入第一缺口178,因此锁定机构160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进入锁紧位置。

如图11所示,向拉环163施加拉力,使得锁定机构160绕支架销轴164沿顺时针向外转动,当到达最大预设转角时第一定位杆17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将第一支撑棒174送入第一缺口178,以将锁定机构160支撑在释放位置,此时可以向内折叠端架120,将端架120枢转至折叠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2至图18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铰链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除了定位组件270之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130大致相同的结构,为了简洁起见,在此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至14所示,定位组件270至少部分的可枢转地设置在固定铰链240上。具体地,定位组件270包括设置在活动铰链250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挡销271、设置在墙板241上第二翻转销272以及设置在第二翻转销272上的棘齿273和手柄274,棘齿273和手柄274分别经由第二翻转销272可枢转地设置在墙板241内侧和外侧,第二挡销271用于限制棘齿273的转动范围。具体地,第二挡销271和第二翻转销272可以大致构造为圆形柱状结构,并且第二挡销271和第二翻转销272可以与枢转机构254平行地设置。

棘齿273包括第三延伸部275和与第三延伸部275相连且成角度设置的第四延伸部276。第三延伸部275和第四延伸部276在垂直于第二翻转销272的平面内延伸。第三延伸部275能够抵靠第二挡销271,第四延伸部276能够抵靠边板265,以将锁定机构260定位在释放位置。

下面结合图15至图18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铰链装置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当端架处于折叠位置时,活动铰链250对应的处于第一位置。此时,锁定机构260的重心位置处在支架销轴264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的靠近枢转机构254的一侧,即图15中的左侧。锁定机构260在重力作用维持在图15所示的位置。棘齿273受重力作用自然下垂。

如图16所示,在端架从折叠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枢转的过程中,当端架枢转到某一角度时,活动铰链250的凸出部251的抵靠面252与锁块261接触,此后端架继续向外枢转,锁块261受到活动铰链250的挤压并向外移动,使得锁定机构260绕支架销轴264沿顺时针向外转动。

如图17所示,当端架即将到达或已经到达打开位置时,活动铰链250的抵靠面252与锁块261脱离。此时锁定机构260的重心仍未翻过支架销轴264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因此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锁定机构260绕支架销轴26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把锁块261送入凸出部251和卡块243之间。棘齿273与锁定机构260之间无任何接触,因此锁定机构260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进入锁紧位置。

如图18所示,当向拉环263施加拉力,锁定机构260离开其锁紧位置向外枢转到最大预设角度时,同时向手柄274施加作用力,使得使棘齿273绕第二翻转销272旋转,直至第四延伸部276到达边板265的下方,此时第三延伸部275与第二挡销271接触阻止手柄274进一步转动,边板265扣搭在棘齿273的第四延伸部276上从而阻止锁定机构260自动回位。此时,当撤销施加在拉环263上的拉力后,锁定机构260仍能保持在释放位置。

当锁定机构260处在释放位置时,向手柄274施加外力以反方向旋转手柄274,或者将活动铰链朝向折叠位置枢转,都可以使棘齿273的第四延伸部276离开边板265的下方并且脱离边板265,锁定机构260即在其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到其锁紧位置。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9至图25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集装箱的铰链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锁定机构360在外力的作用下,整体地相对于固定铰链340沿水平方向可移动。

如图19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铰链34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铰链140大致相同的结构,除此之外,如图19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铰链340还包括支撑块344。支撑块344设置在卡块343的下方且与卡块343间隔设置。支撑块344与墙板341固定连接。

如图21所示,锁定机构360包括支架362,锁块361与支架362相连。具体地,锁块361与支架362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零件,或者固定连接在一起。锁定机构360包括至少一个弹簧368,弹簧设置在卡块343和支架362之间或者设置在支撑块344和支架362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360包括两对弹簧368,其中一对弹簧368设置在卡块343和支架362之间,另一对弹簧368设置在支撑块344和支架362之间。当向外拉动拉环163,锁定机构360整体地沿水平方向移动。

具体地,卡块343和支撑块34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导轨34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块343和支撑块34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导轨345,支架362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弹簧导轨369。第一弹簧导轨345和第二弹簧导轨369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大致构造为圆形柱状结构。弹簧368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弹簧导轨345和第二弹簧导轨369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368为螺旋压缩弹簧。

如图20所示,定位组件370包括设置在活动铰链350上的第三翻转销372和至少一个第三挡销371以及设置在第三翻转销372上的第二定位杆373,第二定位杆373经由第三翻转销372可枢转地设置在活动铰链350上,第三挡销371用于限制第二定位杆373的转动范围。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第三挡销371。

第二定位杆373包括第五延伸部375和与第五延伸部375相连且成角度设置的第六延伸部376,第三翻转销372设置在第五延伸部375和第六延伸部376的连接处。第五延伸部375上设置有第二缺口378。对应地锁定机构360包括设置在支架362上的第二支撑棒364(参见图21)。第二支撑棒364构造为圆形柱状结构,且设置在支架362的远离锁块361的一端。第二缺口378用于容纳第二支撑棒364,使得第二支撑棒364将锁定机构360支撑在释放位置。

如图22所示,当端架处于折叠位置时,活动铰链350对应的处于第一位置,第二定位杆373受重力作用自然下垂。

如图23所示,在端架从折叠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枢转的过程中,当端架枢转到某一角度时,活动铰链350的凸出部351的抵靠面352与锁块361接触,此后端架继续向外枢转,锁块361受到活动铰链350的挤压并沿水平方向向外移动,使得锁定机构360整体地沿水平方向向外移动。

如图24所示,当端架即将到达或已经到达打开位置时,活动铰链350的抵靠面352与锁块361脱离。由于活动铰链350对锁块361挤压的行程较小,第二支撑棒364始终不会进入第二缺口378,从而锁块361可以在弹簧368的弹性拉力的作用下送入凸出部351和卡块343之间,即锁定机构360在弹簧368的弹性拉力的作用下自动回位到锁紧位置。

如图25所示,向拉环363施加拉力,锁块361可在拉力的作用下到达较大的行程位置,使得第二支撑棒364进入第二缺口378。当施加在拉环363的拉力撤销后,第二支撑棒364将锁定机构360支撑在释放位置,此时可以向内折叠端架,将端架枢转至折叠位置。

当锁定机构360处在释放位置时,向第六延伸部376施加外力以反方向旋转第二定位杆373,第二支撑棒364脱离第二缺口378,锁定机构360在弹簧368的弹性拉力的作用下自动回位到锁紧位置。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