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安装的吊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8413发布日期:2021-06-01 14:4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利于安装的吊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吊轨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桥式吊轨的安装。



背景技术:

吊轨产品按轨道路径的组合构成来区分,一般可分为单一轨道吊轨、多轨道连通吊轨、门式吊轨、桥式吊轨,其中桥式吊轨这种两个支撑轨纵向平行分开,在两个支撑轨之间横跨装接移动轨的组合结构相较于其它类型的吊轨在安装过程中对于支撑结构有更多的要求,安装精度也更为严苛。通常而言,桥式吊轨的结构特性就是两个纵向分开的支撑轨在相对方向上的直线距离和水平度须始终保持一致,始终平行,否则中间横跨的移动轨就无法顺利的移动,这就须确保所述的两个支撑轨的安装水平度以及安装高度的精准一致,所述的两个支撑轨的长度也须一致且首尾两端分别对齐,否则将影响所述移动轨的移动行程,可见桥式吊轨的应用须有可以满足其结构特性的安装方式和装接机构。现有常见的桥式吊轨主要集中在起重领域,在安装上普遍是根据场所环境制作尺寸规格匹配的支架固定排列立于地面,支撑轨固定置于排列的支架上,这种安装方式较为占用场地,通常只出现在大型的桥式起重机的应用场合。另一种桥式吊轨kbk桥式起重机,相对于大型的桥式起重机,kbk桥式起重机较为轻型,采用的是连接但不锁定的活动装接件来进行安装以满足和解决桥式吊轨的结构性要求,但普遍需架设钢梁,然后利用所述活动装接件将kbk桥式起重机吊挂安装在钢梁之下,完成安装的kbk桥式起重机的两个支撑轨在水平度、高度、相对方向上的直线距离都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有偏差,因为其所采用的连接但不锁定的活动装接件可动态适应横跨的移动轨的移动过程,所述偏差会通过所述活动装接件上的活动连接部位实时受力而在一定范围内被动的挪移来吸收化解。kbk桥式起重机的这种不完全锁定的安装方式和装接结构存在若干特征:1、需架设钢梁作为支撑体来进行安装,其装接件是专门与钢梁连接的装接结构,无法直接与一般日常可见的支撑体(如房屋的建筑结构)装接;2、垂吊连接结构,无法直接侧装到支撑体上(如墙体);3、支撑轨难以紧靠支撑体安装,会导致多占空间;4、包括支撑轨在内的整个吊轨在运行时会晃动,并因晃动产生噪音。以上特征在工业生产场所并不成问题,但当要将桥式吊轨应用到商业、办公、家居场所时,那么显然其中的任一特征都会有碍桥式吊轨的实施和应用。

吊轨在商业、办公、家居场所的应用,主要的功能需求是协助物件的移动而非起重,因此并无必要架设钢梁作为支撑体来承重,同时架设钢梁即占用空间也影响这类场所环境的美观;商业、办公、家居场所的空间往往较为有限,这就要求应用在其中的任何设施的结构越精简越好;非工业生产场所,人们很难接受在机械的晃动和噪音下工作和生活。由此可见,现有的桥式吊轨的所述安装方式和结构不能满足和解决将桥式吊轨应用到商业、办公、家居场所时所要面临的更高要求。

在商业、办公、家居场所,首要考虑利用的支撑体应是其建筑结构,然而建筑结构中(如墙体)又普遍存在着尺寸偏差的问题。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的4.2.11一般抹灰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值来分析,两面墙的立面垂直度允许的偏差和再加上表面平整度允许的偏差和,合计至少会存在15mm的偏差。这种程度的偏差对于单一轨道吊轨、多轨道连通吊轨的安装几乎没有影响,因两者对于安装精度(如水平度)的要求并不严苛;而门式吊轨俗称龙门吊乃立于地面移动行走或固定立在某一位置只需上方的吊车移动,因此这种程度的偏差对门式吊轨的安装也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桥式吊轨而言,首先墙体的立面垂直度的偏差和表面平整度的偏差就已会影响到桥式吊轨中两个支撑轨的安装水平度,且两个支撑轨在相对的两面墙上分别靠贴墙面安装后,两个支撑轨相对方向上直线距离无法始终保持一致,这将导致横跨的移动轨无法顺利的移动。同时,在安装过程中还会存在定位上的偏差,如墙面钻孔定位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在定位打孔时的上下左右的偏差,这同样也会影响到桥式吊轨的安装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利于安装的吊轨装置,其包括吊轨,所述吊轨安装于支撑体,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增固装接机构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用于对所述吊轨在宽度方向的安装水平度进行调节并锁定,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连接后锁定前,所述吊轨在所述宽度方向的边中至少有一边为活动边,调节并锁定所述活动边处在的上下角度即调节并锁定所述吊轨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安装水平度,所述活动边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活动边在垂直方向围绕所述吊轨直接或间接的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体的连接点可进行摆动而处在的相对于该连接点的角度;

所述吊轨通过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两个部位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分开即至少有两个连接受力点分开或分散在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所述宽度方向和/或所述高度方向的部位上;

所述吊轨通过所述两个部位之一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的结构中包括活动连接机构、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其中的一种,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同时也是活动连接机构,所述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在锁定前同时也是活动连接机构,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使所述吊轨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有可供上下摆动调节的所述活动边;

所述吊轨通过所述两个部位之另一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的结构中包括角度锁定机构、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角度锁定机构即锁定所述活动边处在的上下角度的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即调节所述活动边处在的上下角度的机构,所述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即调节并锁定所述活动边处在的上下角度的机构。

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用于对所述吊轨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并锁定;

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让位口、高度调节机构,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吊轨的立面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立面设有所述支撑件让位口,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处在所述支撑件让位口内,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即所述支撑件给所述高度调节机构提供支撑点,所述支撑件接触和/或连接并受力支撑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部位即所述支撑点,所述支撑点即所述支撑件提供给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落脚点或挂置点或连接点,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高于或低于所述支撑点的部位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所述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同时接触和/或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高于或低于所述支撑点的部位,所述支撑件让位口随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而往上或往下移动;

或者,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部、被动连接部、夹接件、固角部即第三固角部,所述固定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被动连接部处在所述固定连接部的下方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被动连接部通过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使所述被动连接部与所述固定连接部连接的同时可往上或往下移动调节,所述夹接件包括两个夹瓣,所述两个夹瓣分别设有装接耳来进行连接以使所述两个夹瓣配合夹住所述固定连接部和/或所述被动连接部,所述第三固角部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部和/或所述被动连接部而倾斜,所述两个夹瓣相邻的两个所述装接耳连接的同时与所述第三固角部铰接,所述第三固角部还另有部位铰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夹接件可在与所述被动连接部连接的同时灵活适应所述被动连接部的移动调节,和/或,所述夹接件的所述两个夹瓣连接的同时与所述第三固角部铰接形成精简、便捷的装接结构,和/或,所述夹接件加固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被动连接部的连接;所述第三固角部对所述被动连接部及所述固定连接部、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之间形成的夹角进行加固即加固所述被动连接部及所述固定连接部、所述支撑体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之间的连接;

或者,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部、被动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被动连接部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被动连接部通过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锁定条形孔即高度锁定条形孔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所述被动连接部通过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使所述被动连接部与所述固定连接部连接的同时可往上或往下移动调节,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有两个并至少有一个相对于高度方向而倾斜或至少有一个为弧线形,所述两个高度锁定条形孔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交叉重叠的位置随所述被动连接部往上或往下移动而变化,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锁定销锁定所述被动连接部处在的高度。

所述增固装接机构用于加强所述吊轨装接到所述支撑体的牢固度;

所述增固装接机构包括倾斜连接件、垫补结构,所述倾斜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体的表面而倾斜或具有倾斜的部位,所述倾斜连接件部分处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所述倾斜连接件处在所述支撑体表面之外的部位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相较于相互垂直的连接方式,适当倾斜角度的连接方式使所述倾斜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体有更大的接触面从而能更充分、均衡的连接受力并可形成所述倾斜连接件倾斜的卡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的效果从而增强连接牢固度,与此同时也会导致所述支撑体没有了能够配合所述倾斜连接件在紧固时来均衡受力的部位,因此所述倾斜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所述垫补结构来补充形成可均衡受力的结构部位配合所述倾斜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体,所述垫补结构带有弧面或带有相对于所述支撑体的表面而倾斜的斜面;

或者,所述增固装接机构包括倾斜连接件,所述倾斜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而倾斜或具有倾斜的部位,所述倾斜连接件部分处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所述倾斜连接件处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的部位与所述支撑体的表面之间形成有≤85°的夹角,所述倾斜连接件处在所述支撑体表面之外的部位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倾斜连接件至少有两个且之间形成有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结构,从而可进一步加强所述倾斜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体的牢固度;

或者,所述增固装接机构包括预置连接件,所述预置连接件处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即所述预置连接件在所述支撑体建设时就预先设置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所述预置连接件设有预置连接部、预置调节机构,所述预置连接部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预置调节机构为伸缩机构,所述预置连接部与所述预置调节机构相连,所述预置连接部至多抵达但不超出所述支撑体的表面,所述预置调节机构用于所述支撑体建设时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安置所述预置连接件时调节所述预置连接部处在的上下位置以灵活适应不同的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的厚度;

或者,所述增固装接机构包括预置连接件,所述预置连接件处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即所述预置连接件在所述支撑体建设时就预先设置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所述预置连接件设有预置连接部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预置连接部为限位移动机构即所述预置连接件还设有移动限位连接结构连接所述预置连接部使所述预置连接部在所述支撑体建设完成后可在所述支撑体的表面内外限位移动而不会脱离所述支撑体;

或者,所述增固装接机构包括预置连接件、装接孔保护帽和/或标记物,所述预置连接件处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即所述预置连接件在所述支撑体建设时就预先设置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所述预置连接件设有预置装接孔并通过所述预置装接孔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装接孔保护帽遮挡所述预置装接孔,所述装接孔保护帽至多抵达但不超出所述支撑体的表面,所述装接孔保护帽防止所述预置装接孔内部受潮和/或侵入异物,所述标记物为弹性物或软条,所述标记物在所述支撑体建设完成后至少部分处在所述支撑体表面之外用于标记所述预置连接件处在所述支撑体的位置;

或者,所述增固装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部、被动连接部、夹接件、固角部即第三固角部,所述固定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被动连接部处在所述固定连接部的下方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被动连接部通过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使所述被动连接部可往上或往下移动调节,所述夹接件包括两个夹瓣,所述两个夹瓣配合夹住所述固定连接部和所述被动连接部并从而遮挡隐藏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所述第三固角部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部和/或所述被动连接部而倾斜并上下分别铰接所述支撑体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夹接件;所述夹接件加固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被动连接部连接的同时遮挡隐藏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和/或,所述夹接件可在与所述被动连接部连接的同时灵活适应所述被动连接部的移动调节;所述第三固角部对所述被动连接部及所述固定连接部、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之间形成的夹角进行加固即加固所述被动连接部及所述固定连接部、所述支撑体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为铰接或球形接使所述吊轨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有可供上下摆动调节的所述活动边;

所述角度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的锁定条形孔即角度锁定条形孔且交叉重叠的位置随调节所述活动边处在的上下角度而变化并在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锁定销锁定所述活动边处在的上下角度;或者,所述角度锁定机构包括伸缩机构或限位移动机构并配合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各靠近所述伸缩机构或所述限位移动机构的部位相抵顶紧进一步形成锁定机构其包括朝所述宽度方向和/或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角度调节条形孔且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设有弧形凸部;或者,所述角度锁定机构包括铰接所述两个部位之一的伸缩机构并在所述伸缩机构上又进一步形成为锁定机构;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伸缩机构或限位移动机构其包括朝所述宽度方向和/或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角度调节条形孔且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设有弧形凸部,或者,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伸缩机构并铰接所述两个部位之一;

所述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包括伸缩机构或限位移动机构并在所述伸缩机构或所述限位移动机构上又进一步形成为锁定机构其包括朝所述宽度方向和/或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角度调节条形孔且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设有弧形凸部,或者,所述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包括铰接所述两个部位之一的伸缩机构并在所述伸缩机构上又进一步形成为锁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吊轨通过吊轨装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所述吊轨装接件包括第一装接部、第二装接部,所述第一装接部通过铰接筒、铰接轴可摆动连接所述第二装接部,所述第一装接部处在所述吊轨的上方或下方或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一个侧面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二装接部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一装接部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装接部面对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这一面为所述第一装接部的背面,与所述第一装接部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第一装接部的正面,所述第二装接部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装接部面对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的这一面为所述第二装接部的背面,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所述第一装接部的正面有所述两个部位且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宽度方向或所述高度方向分开;

所述第一装接部正面的所述两个部位之一设有所述铰接筒与所述第一装接部的正面固定相连且筒壁没有突出到所述第一装接部的背面以利于所述第一装接部的背面贴靠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对应的也设有所述铰接筒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固定相连且筒壁没有突出到所述第二装接部的背面以利于所述第二装接部的背面贴靠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一装接部的所述铰接筒和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所述铰接筒的筒孔均朝长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即所述吊轨轨道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装接部或所述第二装接部至少设有两个在所述长度方向分开的所述铰接筒,所述第一装接部的所述铰接筒的筒孔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所述铰接筒的筒孔对齐后插入所述铰接轴形成铰接机构,所述铰接机构即所述活动连接机构;

所述第一装接部正面的所述两个部位之另一设有角度锁定片一与所述第一装接部的正面连接,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对应的设有角度锁定片二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连接,所述角度锁定片一、所述角度锁定片二均为面朝所述长度方向的立面,所述角度锁定片一、所述角度锁定片二分别设有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所述两个角度锁定条形孔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交叉重叠的位置随所述第一装接部的摆动而变化,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所述锁定销形成所述角度锁定机构;和/或,所述第一装接部正面的所述两个部位之另一设有角度调节螺栓、角度调节连接部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对应的设有所述角度调节螺栓、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其中的另一种,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面对所述角度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一装接部或所述第二装接部相连的部位的这一面为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的背面,与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的正面,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设有朝所述宽度方向或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所述角度调节螺栓穿插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所述角度调节螺栓分别处在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正面和背面的部位其中至少一处装有螺母形成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对应可接触到的所述螺母设有所述弧形凸部使接触到所述弧形凸部的所述螺母在相对于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而倾斜时也能均衡的与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接触受力。

优选的,所述吊轨通过吊轨装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所述吊轨装接件包括第一装接部、第二装接部,所述第一装接部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装接部处在所述吊轨的上方或下方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二装接部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宽度方向分开,所述两个部位分别设有角度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装接部对应的设有两个朝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角度调节条形孔,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也在所述宽度方向分开,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分别穿插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所述第一装接部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装接部面对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这一面为所述第一装接部的背面,与所述第一装接部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第一装接部的正面,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同处在所述第一装接部正面或背面的部位均装有螺母形成两个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至少有一个处在所述第一装接部正面和背面的部位均装有螺母即至少形成一个所述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对应可接触到的所述螺母设有所述弧形凸部使接触到所述弧形凸部的所述螺母在相对于所述第一装接部而倾斜时也能均衡的与所述第一装接部接触受力。

优选的,所述吊轨通过吊轨装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所述吊轨装接件包括第一装接部、第二装接部、吊杆,所述第一装接部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为建筑吊顶,所述吊杆连接所述建筑吊顶和/或与所述建筑吊顶连接的物件,所述吊轨处于所述吊杆之下,所述吊杆的下端设为向下凸的凸弧形或所述吊杆的下端与所述吊轨之间留有空隙以利于给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摆动让位,所述第一装接部处在所述吊轨的上方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二装接部为面朝长度方向的立面,所述长度方向即所述吊轨轨道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二装接部有所述两个部位且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高度方向分开,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所述两个部位之一可摆动连接所述吊杆下部面朝所述长度方向的立面形成铰接机构,所述铰接机构即所述活动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所述两个部位之另一、所述吊杆下部面朝所述长度方向的立面分别设有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所述两个角度锁定条形孔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交叉重叠的位置随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摆动而变化,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所述锁定销形成所述角度锁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吊轨通过吊轨装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所述安装高度度调节及锁定机构,所述吊轨装接件包括第二装接部,所述第二装接部为立面并侧向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所述支撑件为支撑螺栓,所述第二装接部设有朝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方向条形孔即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为竖直的条形孔,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即所述支撑件让位口,所述支撑螺栓穿插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被动挂载部、高度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装接部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装接部面对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的这一面为所述第二装接部的背面,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所述被动挂载部突出在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并处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的上方即高于所述支撑螺栓的部位,所述被动挂载部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装接部通过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所述高度调节机构挂于所述支撑螺栓,所述第二装接部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随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而往上或往下移动;

所述被动挂载部设有螺纹孔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形成限位移动机构,所述支撑螺栓设有圆筒托着所述高度调节螺栓,所述圆筒与所述支撑螺栓固定相连,所述圆筒的筒口朝上,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下端处在所述圆筒内抵着所述圆筒内的底部,所述圆筒的筒壁围住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下端,所述圆筒的圆是指筒内为圆而其外部筒壁形状无特定要求,旋拧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即可使所述被动挂载部沿着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杆体限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装接部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往上或往下移动,所述支撑螺栓处在所述高度调节螺栓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之间的部位装有第一紧固螺母顶紧所述第二装接部;

或者,所述被动挂载部置于所述高度调节螺栓之上由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上端撑起,所述支撑螺栓设有螺纹孔结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形成所述伸缩机构,所述螺纹孔结构与所述支撑螺栓固定相连,旋拧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即可使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相对于所述支撑螺栓而伸缩从而带动所述被动挂载部连同所述第二装接部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往上或往下移动,所述支撑螺栓处在所述高度调节螺栓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之间的部位装有第一紧固螺母顶紧所述第二装接部;

或者,所述被动挂载部设有过孔供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穿插且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处在所述被动挂载部之下的部位装有撑起所述被动挂载部的螺母形成限位移动机构,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下方设有圆孔结构套进所述支撑螺栓,所述圆孔结构为圆孔圈或圆孔管,所述圆孔结构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固定相连,所述圆孔圈或圆孔管的圆是指孔内为圆而环绕圆孔的外围形状无特定要求,旋拧撑起所述被动挂载部的所述螺母即可使所述螺母沿着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杆体限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被动挂载部连同所述第二装接部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往上或往下移动,所述支撑螺栓处在所述圆孔结构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之间的部位装有第一紧固螺母顶紧所述第二装接部或所述支撑螺栓装有第一紧固螺母同时顶紧所述圆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装接部;

或者,所述被动挂载部置于所述高度调节螺栓之上由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上端撑起,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下方设有螺栓连接部、圆孔结构,所述螺栓连接部与所述圆孔结构固定相连,所述圆孔结构为圆孔圈或圆孔管,所述圆孔圈或圆孔管的圆是指孔内为圆而环绕圆孔的外围形状无特定要求,所述螺栓连接部设有高度调节螺纹孔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形成伸缩机构,所述圆孔圈或圆孔管套进所述支撑螺栓,旋拧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即可使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相对于所述支撑螺栓而伸缩从而带动所述被动挂载部连同所述第二装接部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往上或往下移动,所述支撑螺栓装有第一紧固螺母同时顶紧所述圆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装接部;

或者,所述被动挂载部设有过孔供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穿插且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处在所述被动挂载部之下的部位装有撑起所述被动挂载部的螺母形成限位移动机构,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下方设有抵触锁定部,所述抵触锁定部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固定相连,所述抵触锁定部的下端设为向上凹的凹弧形以利于充分接触所述支撑螺栓进而更稳固的抵着所述支撑螺栓,所述抵触锁定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装接部处在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周围靠近所述抵触锁定部的部位的厚度一致,所述抵触锁定部相对于所述高度调节螺栓朝所述第二装接部的背面方向靠并可置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内,旋拧撑起所述被动挂载部的所述螺母即可使所述螺母沿着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杆体限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被动挂载部连同所述第二装接部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往上或往下移动,所述支撑螺栓装有第一紧固螺母,所述抵触锁定部可处在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内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在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和背面的孔口均平齐使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可同时顶紧所述第二装接部和所述抵触锁定部;

或者,所述被动挂载部置于所述高度调节螺栓之上由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上端撑起,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下方设有抵触件,所述抵触件包括螺栓连接部、抵触锁定部,所述螺栓连接部与所述抵触锁定部固定相连,所述螺栓连接部设有高度调节螺纹孔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形成伸缩机构,所述抵触锁定部的下端设为向上凹的凹弧形以利于充分接触所述支撑螺栓进而更稳固的抵着所述支撑螺栓,所述抵触锁定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装接部处在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周围靠近所述抵触锁定部的部位的厚度一致,所述抵触锁定部相对于所述螺栓连接部朝所述第二装接部的背面方向靠并可置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内,旋拧所述高度调节螺栓即可使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相对于所述支撑螺栓而伸缩从而带动所述被动挂载部连同所述第二装接部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往上或往下移动,所述支撑螺栓装有第一紧固螺母,所述抵触锁定部可处在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内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在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和背面的孔口均平齐使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可同时顶紧所述第二装接部和所述抵触锁定部。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突出在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并处于所述被动挂载部的下方,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二装接部的正面固定相连,所述限位槽的槽壁靠上挡住部分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所述螺栓连接部至少部分处在所述限位槽内被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挡着,所述限位槽有利于所述螺栓连接部保持其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中的方向不歪斜。

优选的,所述吊轨通过吊轨装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所述安装高度度调节及锁定机构,所述吊轨装接件包括第三装接部和所述固定连接部、所述被动连接部、所述夹接件、所述第三固角部,所述支撑体为建筑吊顶,所述第三装接部为水平面并向上连接所述建筑吊顶,所述固定连接部为吊杆一段,所述被动连接部为吊杆二段,所述吊杆一段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装接部固定相连,所述吊杆二段处在所述吊杆一段的下方通过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吊杆一段组成可伸缩的吊杆,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为高度调节螺接件和/或朝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方向条形孔;

所述吊杆一段或所述吊杆二段设有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连接所述夹瓣且所述夹瓣同时连接所述吊杆一段和所述吊杆二段,和/或,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处在所述吊杆一段的下方连接所述吊杆一段和所述吊杆二段;

所述两个夹瓣配合夹住所述吊杆一段和所述吊杆二段并从而遮挡隐藏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所述第三固角部相对于所述吊杆而倾斜,所述两个夹瓣相邻的所述两个装接耳连接的同时与所述第三固角部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固角部的下端处在所述两个装接耳的中间,所述第三装接部、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其中之一也设有装接耳与所述第三固角部的上端铰接;

所述夹瓣、所述吊杆一段或所述吊杆二段分别设有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所述两个高度锁定条形孔分别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而倾斜且所述两个锁定条形孔又互为反向倾斜,所述两个高度锁定条形孔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交叉重叠的位置随所述吊杆的伸缩而变化,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所述锁定销锁定所述吊杆二段处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吊轨通过吊轨装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所述增固装接机构,所述吊轨装接件包括第三装接部,所述支撑体为建筑吊顶,所述建筑吊顶的结构层为钢筋混凝土层板,所述第三装接部为水平面并通过所述倾斜连接件、所述垫补结构向上连接所述建筑吊顶,所述垫补结构处在所述建筑吊顶表面之外的所述第三装接部的下方,所述垫补结构抵着所述第三装接部或所述第三装接部与所述垫补结构固定相连,所述垫补结构设有倾斜连接件过孔,所述倾斜连接件穿插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所述垫补结构为带有所述斜面的斜角垫,所述斜面设有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所述倾斜连接件、所述斜面分别相对于所述建筑吊顶的表面而倾斜且所述倾斜连接件、所述斜面又互为反向倾斜形成相互垂直,所述倾斜连接件为倾斜的螺栓,所述倾斜的螺栓处在所述建筑吊顶的结构层内外的部位均与所述建筑吊顶的表面之间形成有≤85°的夹角,所述倾斜的螺栓处在所述建筑吊顶表面之外的部位自带螺栓盖头或装有第二紧固螺母顶紧所述斜角垫和所述第三装接部;

所述第三装接部通过两个所述倾斜的螺栓及相应的螺栓盖头和/或第二紧固螺母、两个所述斜角垫向上连接所述建筑吊顶,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处在所述建筑吊顶的结构层内的部位之间形成所述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第三装接部设有两个顶接孔分别供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穿插或所述第三装接部与所述两个斜角垫固定相连为一体而有两个部位分别贯通所述两个斜角垫的两个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及相应的螺栓盖头和/或第二紧固螺母、所述两个斜角垫、所述第三装接部配合形成夹住和/或勾住所述建筑吊顶的效果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强连接牢固度;

和/或,所述吊轨装接件还包括吊杆,所述吊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装接部固定相连,所述斜角垫的所述斜面斜着向下延长并连接所述吊杆;

和/或,所述倾斜的螺栓为倾斜的膨胀螺栓,所述斜角垫的所述斜面斜着向下延长设有加固锁定部,对应所述加固锁定部设有加固锁定垫,所述加固锁定部、所述加固锁定垫分别设有锁定条形孔即加固锁定条形孔,所述两个加固锁定条形孔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交叉重叠的位置随所述加固锁定垫和/或所述加固锁定部的移动而变化,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锁定销,所述加固锁定垫也设有倾斜连接件过孔,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穿插所述斜角垫的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和所述加固锁定垫的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处在所述建筑吊顶表面之外的部位装上第二紧固螺母顶紧所述加固锁定垫、所述斜角垫、所述第三装接部,所述加固锁定部、所述加固锁定垫、所述锁定销配合加固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与所述第三装接部、所述建筑吊顶的连接使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更稳固的保持连接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吊轨通过吊轨装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吊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所述增固装接机构,所述预置连接件在所述支撑体建设时就预先设置在所述支撑体的结构层内,所述支撑体为建筑吊顶,所述预置连接件包括预置固定部、所述预置连接部、所述预置调节机构,所述预置连接部为长螺母,所述预置调节机构包括预置调节螺栓、预置托部,所述预置托部与所述预置固定部固定相连,所述预置托部设有预置调节螺栓过孔,所述预置调节螺栓过孔设有内螺纹连接所述预置调节螺栓或所述预置调节螺栓穿插所述预置调节螺栓过孔而处在所述预置托部之上的部位装有预置调节螺母,所述长螺母的上端与所述预置调节螺栓固定相连,所述长螺母的下端具有预置螺纹孔连接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

进一步的,所述预置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筒、预置调节螺母限位部,所述预置调节螺栓穿插所述预置托部的所述预置调节螺栓过孔而处在所述预置托部之上的部位装有所述预置调节螺母,所述预置调节螺母限位部处在所述预置调节螺母之上与所述预置固定部固定相连,所述预置调节螺母限位部也设有预置调节螺栓过孔给所述预置调节螺栓的伸缩让位,所述限位筒处在所述预置托部之下与所述预置固定部固定相连,所述长螺母的杆体为外六角形,所述限位筒的筒内对应所述长螺母的杆体设为内六角形,所述长螺母穿插所述限位筒而部分处在所述限位筒的筒内,所述限位筒有利于所述长螺母保持其在所述预置调节机构中的方向不歪斜;

和/或,所述预置螺纹孔即所述预置装接孔,所述预置螺纹孔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设有凹槽圈、凸出圈其中的一种,所述装接孔保护帽对应的设有所述凹槽圈、所述凸出圈其中的另一种,所述凹槽圈、所述凸出圈430相互匹配吻合使所述装接孔保护帽对所述预置螺纹孔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和/或,所述预置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建筑吊顶而倾斜或具有倾斜的部位,所述预置连接件与所述建筑吊顶的表面之间形成有≤85°的夹角,相较于相互垂直的连接方式,适当倾斜角度的连接方式使所述预置连接件与所述建筑吊顶有更大的接触面从而能更充分、均衡的连接受力且有利于所述预置连接件形成卡在所述建筑吊顶的结构层内的效果从而增强连接牢固度;

和/或,所述建筑吊顶的结构层为钢筋混凝土层板,所述预置连接件有两个且所述两个预置连接件的两个所述预置固定部的上端相连组成上窄下宽的倒“v”形结构并于所述建筑吊顶建设时扣在所述建筑吊顶的结构层内的钢筋上,所述两个预置连接件安置好后被混凝土浇筑掩埋进而凝固结合在所述建筑吊顶的结构层内即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销为螺栓锁定销,所述螺栓锁定销其尾部至头部依次分别为锥形尾、外螺纹、撑紧部、螺栓盖头,对应所述螺栓锁定销的外螺纹配有锁定销螺母,所述撑紧部为圆弧面平滑的圆杆部位,所述撑紧部接触到其所穿插的每个所述锁定条形孔的孔内两侧且所述撑紧部的末尾不超出到最后穿插的那个所述锁定条形孔之外,所述锁定销螺母与所述螺栓锁定销的外螺纹、螺栓盖头配合夹紧所述螺栓锁定销穿插的所述锁定条形孔,所述锁定条形孔即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所述加固锁定条形孔其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吊轨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体的支撑轨;

所述支撑轨设有朝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轨轨道同步延伸的装接槽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使所述支撑轨与所述支撑体连接后锁定前可在所述长度方向移动调节,和/或,所述支撑轨或与所述支撑轨连接的物件设有朝所述支撑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条形孔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或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物件使所述支撑轨与所述支撑体连接后锁定前可在所述宽度方向移动调节;

所述支撑轨有两个并平行分开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每个所述支撑轨与所述支撑体之间独立设有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所述增固装接机构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使所述两个支撑轨中的任一个与所述支撑体连接后锁定前都可以独立的调节并锁定自身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安装水平度和/或独立的调节并锁定自身的安装高度和/或独立的加强自身安装到所述支撑体的牢固度,所述两个支撑轨给移动轨提供支撑和进行移动的轨道,所述移动轨同时与所述两个支撑轨移动装接。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吊轨装置能够适应日常场所即有的支撑体(如房屋的建筑结构)直接进行安装,灵活应对支撑体存在的尺寸误差,无需专门定制和架设匹配安装场所尺寸的支撑结构;(2)、装接功能多样,适应性强,可对吊轨的安装水平度以及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其中的部分乃至全部进行调节并锁定,能够便捷的实现精准安装;(3)、在安装上满足桥式吊轨的结构性要求的同时,吊轨装置中的支撑轨与支撑体为可拆卸的全面锁定的装接,结构紧凑,支撑轨不晃动不产生噪音;(4)、增强吊轨与支撑体连接的牢固度,可直接利用建筑结构作为支撑体进行安装的同时提升吊轨装置的载重负荷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即利于安装的吊轨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吊轨侧装装接件和支撑轨侧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装接槽内插接件(双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方向和支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吊轨侧装装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装接部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装接部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带高度调节螺栓和抵触件);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装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高度调节螺栓、抵触件、卡簧、限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指针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吊轨侧装装接件和另一种支撑轨侧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吊轨侧装装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倒置);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吊轨侧装装接件、装接槽外插接件、装接槽内插接件(单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斜角垫、螺栓锁定销、加固锁定部、加固锁定垫、锁定销螺母、限胀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吊轨顶装装接件和支撑轨顶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预置连接件与建筑吊顶、第三装接部、吊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预置连接件与钢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预置连接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吊轨顶装装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吊轨顶装装接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高度调节螺接件、连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之间”是指两者或两者以上构成的整体范围当中的任意位置,可以是处在其中某一者的本体上,包括但不限指两者或两者以上分开的间隔位置;本文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制;本文中存在相同的元件或结构,为避免混淆,所述相同的元件或结构按各自的功用、位置、方向等的不同而加了编号和/或其它附带词语进行区分且仅用于区分;本文中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长度方向”、“水平”、“倾斜”、“垂直”、“上”、“下”、“左”、“右”、“纵”、“横”、“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并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结构或物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本文中的“水平”、“垂直”是指以实现功能目的为准的不一定完全但接近于水平或垂直的状态,包括但不限指绝对值的水平或垂直。

利于安装的吊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轨5,所述吊轨5安装于支撑体6,所述吊轨5与所述支撑体6之间设有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3、增固装接机构4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3,当中的调节是指该机构具备可调节的结构条件,对其的调节可以是外力的直接使动调节,也可以是通过元件的间接使动调节;直接使动调节,如人力或抬或举或推或拉而直接带动目标物的调节;间接使动调节,如该机构中设有螺栓而通过旋拧所述螺栓间接促使目标物变动的调节。

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的调节方式为螺接、铰接、轴接、球形接、卡接、夹接、套接、插接、扣接、液压杆连接、气压杆连接、磁力连接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配合,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的锁定方式为螺接锁、卡锁、夹锁、套锁、液压锁、气压锁、磁力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配合。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3的调节方式为螺接、卡接、夹接、套接、插接、扣接、液压杆连接、气压杆连接、磁力连接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配合,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3的锁定方式为螺接锁、卡锁、夹锁、套锁、液压锁、气压锁、磁力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配合。

实施例一:所述吊轨5通过吊轨装接件1安装于所述支撑体6,所述吊轨装接件1同时连接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所述吊轨5与所述支撑体6之间设有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用于对所述吊轨5在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调节并锁定。

所述吊轨5通过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的两个部位连接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宽度方向w和/或高度方向h分开,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宽度方向w和所述高度方向h分开即所述两个部位同时在所述宽度方向w和所述高度方向h都是分开;所述两个部位的分开是为保证在有分开或分散的连接受力点而非指与所述两个部位连接的结构之间的分开,更非指所述两个部位的断开,在有所述分开或分散的连接受力点的前提下与所述两个部位连接的结构之间允许靠近乃至相连。

如图2、图5、图6至8、图14、图19至20所示,所述吊轨装接件1为吊轨侧装装接件11其包括第一装接部13、第二装接部14,所述第一装接部13通过铰接筒212、铰接轴213可摆动连接所述第二装接部1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接部13处在所述吊轨5的上方连接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二装接部14为面朝所述宽度方向w的立面,所述第二装接部14侧向连接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一装接部13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装接部13面对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的这一面为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背面,与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正面,所述第二装接部14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装接部14面对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的这一面为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背面,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正面有所述两个部位且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宽度方向w分开;

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所述两个部位之一设有所述铰接筒212与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正面固定相连且筒壁没有突出到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背面,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对应的也设有铰接筒212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固定相连且筒壁没有突出到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背面,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所述铰接筒212和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所述铰接筒212的筒孔均朝长度方向l,所述长度方向l即所述吊轨5轨道511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装接部13在所述长度方向l并在同一直线上设有三个分开的所述铰接筒212且其中分别处在两头的两个所述铰接筒212的筒长小于居中的所述铰接筒212的筒长,所述第二装接部14对应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所述三个铰接筒212之间的两处分开的间隔部位设有两个在所述长度方向l且在同一直线上分开的所述铰接筒212,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所述三个铰接筒212的筒孔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所述两个铰接筒212的筒孔对齐后插入所述铰接轴213形成铰接机构211,所述铰接机构211即活动连接机构21,所述第一装接部13、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大小随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摆动而变化,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两个边之一即较为靠近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所述两个部位之另一的边为可供摆动的活动边510;

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所述两个部位之另一设有角度调节螺栓231与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正面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对应的设有角度调节连接部232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相互垂直固定连接的,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面对所述角度调节螺栓231与所述第一装接部13相连的部位的这一面为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的背面,与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的正面,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设有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为直线形并朝所述宽度方向w和/或所述高度方向h延伸,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朝所述宽度方向w和所述高度方向h延伸即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朝所述宽度方向w、所述高度方向h其中的一个方向延伸并朝所述宽度方向w、所述高度方向h其中的另一个方向倾斜以致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w、所述高度方向h均为倾斜,本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朝所述宽度方向w延伸,因此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同时也是宽度方向条形孔131,所述角度调节螺栓231穿插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所述角度调节螺栓231处在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正面的部位装有角度调节螺母235即形成角度调节机构23,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正面的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对应可接触到的所述角度调节螺母235设有弧形凸部234,旋拧所述角度调节螺母235即可在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可供所述角度调节螺栓231倾斜的范围内对所述第一装接部13、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所述夹角即所述活动边510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无级调节,所述角度调节螺栓231处在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背面的部位装有角度锁定螺母241即进一步形成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4,所述角度锁定螺母241与所述角度调节螺栓231、所述角度调节螺母235配合夹紧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对所述第一装接部13、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所述夹角即所述活动边510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锁定,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背面的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对应可接触到的所述角度锁定螺母241也设有弧形凸部234,所述弧形凸部234两个为一对,所述两个弧形凸部234分别处在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的孔口的两个平行且较长的边沿的外侧表面并对齐,所述弧形凸部234使接触到所述弧形凸部234的所述角度调节螺母235或所述角度锁定螺母241在相对于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而倾斜时也能均衡的与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接触受力,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的背面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夹角设有固角部46即第一固角部461对该夹角进行加固;

和/或,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所述两个部位之另一设有角度锁定片一221与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正面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对应的设有角度锁定片二222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角度锁定片一221、所述角度锁定片二222均为面朝长度方向l的立面,所述长度方向l即所述吊轨5轨道511延伸的方向,所述角度锁定片一221、所述角度锁定片二222分别设有锁定条形孔17即角度锁定条形孔223,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可以是直线形或弧线形,本实施例中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为弧线形,所述两个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交叉重叠的位置随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摆动而变化,摆动所述第一装接部13即可在所述两个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的范围内对所述第一装接部13、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所述夹角即所述活动边510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无级调节,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锁定销18形成角度锁定机构22对所述第一装接部13、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所述夹角即所述活动边510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锁定,所述锁定销18为螺栓锁定销181,所述螺栓锁定销181其尾部至头部依次分别为锥形尾、外螺纹、撑紧部182、螺栓盖头,所述撑紧部182为圆弧面平滑的圆杆部位,所述撑紧部182接触到其所穿插的每个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的孔内两侧且所述撑紧部182的末尾不超出到最后穿插的那个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之外,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撑紧部182的直径,所述锥形尾的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所述锥形尾有利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对应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配有锁定销螺母183,所述锁定销螺母183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螺栓盖头配合夹紧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的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

当所述吊轨装接件1同时设有所述角度调节螺栓231、所述角度调节连接部232、所述角度锁定片一221、所述角度锁定片二222,是在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可供所述角度调节螺栓231倾斜的范围内以及所述两个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的范围内对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无级调节;锁定状态的所述角度锁定机构22和/或所述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4对所述第一装接部13、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夹角进行固定,因此锁定状态的所述角度锁定机构22和/或所述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4同时也是固角部46。

或者,如图11至13所示,所述吊轨装接件1为吊轨侧装装接件11其包括第一装接部13、第二装接部14,所述第一装接部13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装接部13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夹角设有固角部46即第二固角部462对该夹角进行加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接部13处在所述吊轨5的上方连接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二装接部14为面朝所述宽度方向w的立面,所述第二装接部14侧向连接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的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宽度方向w分开,所述两个部位分别设有角度调节螺栓231,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还进一步的在长度方向l也分开,所述长度方向l即所述吊轨5轨道511延伸的方向,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分别与所述两个部位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装接部对应的设有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为直线形并朝所述宽度方向w和/或所述高度方向h延伸,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朝所述宽度方向w和所述高度方向h延伸即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朝所述宽度方向w、所述高度方向h其中的一个方向延伸并朝所述宽度方向w、所述高度方向h其中的另一个方向倾斜以致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w、所述高度方向h均为倾斜,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均朝所述宽度方向w延伸,因此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同时也都是宽度方向条形孔131,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也在所述宽度方向w分开且还进一步的在所述长度方向l也分开,所述第一装接部13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装接部13面对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的这一面为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背面,与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正面,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分别穿插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处在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部位均装有角度调节螺母235即形成两个角度调节机构23,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分别对应可接触到的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母235均设有弧形凸部234,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两个边均为可供摆动的所述活动边510,旋拧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母235之一或之二即可在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可供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倾斜的范围内对所述两个活动边510之一或之二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无级调节,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之一其处在所述第一装接部13背面的部位装有角度锁定螺母241即形成一个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4,所述第一装接部13背面的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的孔口之一其边沿外侧表面对应可接触到的所述角度锁定螺母241设有弧形凸部234,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之另一则最终通过拧紧其装有的所述角度调节螺母235而使所述第一装接部13的背面、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各靠近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之另一的部位相抵顶紧形成角度锁定机构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在所述第一装接部13背面的部位均装有角度锁定螺母241即形成两个角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4,所述第一装接部13背面的所述两个角度调节条形孔233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分别对应可接触到的所述两个角度锁定螺母241也均设有弧形凸部234,所述两个角度锁定螺母241与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栓231、所述两个角度调节螺母235配合夹紧所述第一装接部13对所述两个活动边510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锁定,所述弧形凸部234两个为一对,所述两个弧形凸部234分别处在所述角度调节条形孔233的孔口的两个平行且较长的边沿的外侧表面并对齐,所述弧形凸部234使接触到所述弧形凸部234的所述角度调节螺母235或所述角度锁定螺母241在相对于所述第一装接部13而倾斜时也能均衡的与所述第一装接部13接触受力。

或者,如图14、图19至20所示,所述吊轨装接件1为吊轨顶装装接件其包括第一装接部13、第二装接部14、第三装接部15、吊杆16,所述第一装接部13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装接部13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之间形成的夹角设有固角部46即第二固角部464对该夹角进行加固,所述支撑体6为建筑吊顶62,所述第三装接部15为水平面并向上连接所述建筑吊顶62,所述吊杆1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装接部15固定相连,所述吊轨5处于所述吊杆16之下,本实施例中所述吊杆16的下端设为向下凸的凸弧形38以利于所述吊杆16的下端接近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同时给所述吊轨和/或与所述吊轨连接的物件的摆动让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接部13处在所述吊轨5的上方连接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所述第二装接部14为面朝长度方向l的立面,所述长度方向l即所述吊轨5轨道511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二装接部14有所述两个部位且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高度方向h分开;所述吊杆16下部面朝所述长度方向l的立面设有螺栓,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所述两个部位之一对应的设有过孔可摆动连接所述吊杆16下部设有的所述螺栓形成铰接机构211,因此所述螺栓同时也是铰接轴213,所述铰接机构211即所述活动连接机构21,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所述两个部位之另一、所述吊杆16下部面朝所述长度方向l的立面分别设有锁定条形孔17即角度锁定条形孔223,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可以是直线形或弧线形,本实施例中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为弧线形,所述两个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交叉重叠的位置随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摆动而变化,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两个边均为可供摆动的所述活动边510,摆动所述二装接部14即可在所述两个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的范围内对所述两个活动边510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无级调节,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锁定销18形成角度锁定机构22对所述活动边510处在的上下角度即所述吊轨5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进行锁定;所述吊杆16为方管,所述第二装接部14有两个并分别处于所述吊杆16方管在所述长度方向l相对的两个立面,所述吊杆16方管下部设有过孔贯穿所述吊杆16方管在所述长度方向l相对的两个立面以穿插一个加长的所述螺栓即所述铰接轴213同时连接所述两个第二装接部14,所述螺栓即所述铰接轴213穿插所述两个第二装接部14的两个所述过孔,所述吊杆16方管下部在所述长度方向l相对的两个立面均设有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并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装接部14的两个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可形成两处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所述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同处在一直线上从而可用一个加长的所述锁定销18穿插四个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或如图19所示的所述吊杆16方管在所述宽度方向w相对的两个立面分别靠近所述两个第二装接部14的位置设有紧固操作口163用于紧固穿插一处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即只穿插两个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的所述锁定销18;所述锁定销18为螺栓锁定销181,所述螺栓锁定销181其尾部至头部依次分别为锥形尾、外螺纹、撑紧部182、螺栓盖头,所述撑紧部182为圆弧面平滑的圆杆部位,所述撑紧部182接触到其所穿插的每个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的孔内两侧且所述撑紧部182的末尾不超出到最后穿插的那个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之外,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撑紧部182的直径,所述锥形尾的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所述锥形尾有利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对应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配有锁定销螺母183,所述锁定销螺母183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螺栓盖头配合夹紧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的所述角度锁定条形孔223。

实施例二:所述吊轨5通过吊轨装接件1安装于所述支撑体6,所述吊轨装接件1同时连接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所述吊轨5与所述支撑体6之间设有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3,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3用于对所述吊轨5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并锁定。

如图2、图5至7、图9、图11至14、图19至20所示,所述吊轨装接件1为吊轨侧装装接件11其包括第二装接部14,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连接有支撑件64,所述第二装接部14为立面并设有支撑件让位口141,所述第二装接部14通过所述支撑件让位口141、所述支撑件64侧向连接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所述支撑件64为支撑螺栓641,所述支撑件让位口141为高度方向条形孔35,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朝高度方向h延伸即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为竖直的条形孔,所述支撑螺栓641穿插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1包括被动挂载部311、高度调节螺栓312,所述第二装接部14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装接部14面对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的这一面为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背面,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背面相反的另一面为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接部14高于所述支撑螺栓641的部位与所述支撑螺栓641之间设有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1,所述被动挂载部311突出在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并并处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的上方即高于所述支撑螺栓641的部位,所述被动挂载部311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装接部14通过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1挂于所述支撑螺栓641,所述第二装接部14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随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1的调节而往上或往下移动;

所述被动挂载部311置于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之上由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的上端撑起,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的上端为内六角盖头,所述被动挂载部311顶部表面对应所述内六角设有高度调节操作口313,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的下方设有抵触件315,所述抵触件315包括螺栓连接部316、抵触锁定部317,所述螺栓连接部316与所述抵触锁定部317固定相连,所述螺栓连接部316设有高度调节螺纹孔318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形成伸缩机构,所述抵触锁定部317的下端设为向上凹的凹弧形37以利于充分接触所述支撑螺栓641进而更稳固的抵着所述支撑螺栓641,所述抵触锁定部317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处在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周围靠近所述抵触锁定部317的部位的厚度一致,所述抵触锁定部317相对于所述螺栓连接部316朝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背面方向靠并可置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内,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1还包括限位槽314,所述限位槽314突出在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并处于所述被动挂载部311的下方,所述限位槽314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固定相连,所述限位槽314的槽壁靠上挡住部分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处在所述限位槽314内被所述限位槽314的槽壁挡着,所述限位槽314在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的内六角盖头之下的部位设有卡簧口321并从所述卡簧口321置入卡簧322,所述卡簧322在所述第二装接部14未连接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时可托住所述内六角盖头使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不会与所述第二装接部14散开,所述卡簧322不影响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的旋拧,所述螺栓连接部316至少部分处在所述限位槽314内被所述限位槽314的槽壁挡着,所述螺栓连接部316的侧部靠下并靠近所述第二装接部14正面的位置设有贯通所述螺栓连接部316两侧的限位插孔一319,所述限位插孔一319插入限位销320,所述螺栓连接部316两侧均有所述限位销320的部位贴靠所述第二装接部14正面,旋拧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即可使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相对于所述支撑螺栓641而伸缩从而带动所述被动挂载部311连同所述第二装接部14及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往上或往下移动,所述限位槽314与所述限位销320的配合有利于所述高度调节螺栓312、所述抵触件保持二者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中的方向不歪斜,所述支撑螺栓641装有第一紧固螺母111,所述抵触锁定部317可处在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内与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在所述第二装接部14的正面和背面的孔口均平齐使所述第一紧固螺母111可同时顶紧所述第二装接部14和所述抵触锁定部317。

或者,如图14、图16、图19至21所示,所述吊轨装接件1为吊轨顶装装接件12其包括第三装接部15和固定连接部33、被动连接部34、夹接件45、固角部46即第三固角部463,所述支撑体6为建筑吊顶62,所述第三装接部15为水平面并向上连接所述建筑吊顶62,所述固定连接部33为吊杆一段161,所述被动连接部34为吊杆二段162,所述夹接件45包括两个夹瓣451,所述吊杆一段161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装接部15固定相连,所述吊杆二段162处在所述吊杆一段161的下方通过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连接所述吊杆一段161组成可伸缩的吊杆16即所述吊杆二段162与所述吊杆一段161连接的同时可往上或往下移动调节,所述吊杆二段162与所述吊杆一段161之间设有两个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使连接的物件中至少有一个可在高度方向h移动调节即往上或往下移动调节,所述两个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分别为高度方向条形孔35、高度调节螺接件331,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朝所述高度方向h延伸即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为竖直的条形孔,所述吊杆二段162设有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连接所述夹瓣451的下部,所述夹瓣451的上部连接所述吊杆一段161,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处在所述吊杆一段161的下方连接所述吊杆一段161和所述吊杆二段162,所述两个夹瓣451分别设有所述装接耳452来进行连接以使所述两个夹瓣451配合夹住所述吊杆一段161和所述吊杆二段162并从而遮挡隐藏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相对于所述吊杆16而倾斜,所述两个夹瓣451相邻的所述两个装接耳452连接的同时还与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的下端处在所述两个装接耳452的中间,所述第三装接部15或所述建筑吊顶62也设有装接耳452与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的上端铰接,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装接部15设有所述装接耳452与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的上端铰接,但当所述吊轨5与所述建筑吊顶62的间距较大时则适宜在所述建筑吊顶62设所述装接耳452与相应加长了的所述第三固角部463铰接,所述吊杆一段161和所述吊杆二段162均为方管且粗细一致,所述两个夹瓣451均贴靠接触到所述方管中的三个立面,每个所述夹瓣45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锁定条形孔17即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可以是直线形或弧线形,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为弧线形,所述吊杆一段161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分别对应所述两个夹瓣451的上部也设有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两个夹瓣451的上部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分别与所述吊杆一段161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且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均随所述吊杆16的伸缩而变化,分别处在所述吊杆一段161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的所述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处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可用一个加长的所述锁定销18穿插四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吊杆二段162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分别对应所述两个夹瓣451的下部也设有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两个夹瓣451的下部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分别与所述吊杆二段162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且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均随所述吊杆16的伸缩而变化,每处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的分别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h而倾斜且所述两个高度锁定条形孔36又互为反向倾斜,分别处在所述吊杆二段162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的所述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处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可用一个加长的所述锁定销18穿插四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锁定销18为螺栓锁定销181,所述螺栓锁定销181其尾部至头部依次分别为锥形尾、外螺纹、撑紧部182、螺栓盖头,所述撑紧部182为圆弧面平滑的圆杆部位,所述撑紧部182接触到其所穿插的每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的孔内两侧且所述撑紧部182的末尾不超出到最后穿插的那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之外,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撑紧部182的直径,所述锥形尾的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所述锥形尾有利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对应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配有锁定销螺母183,所述锁定销螺母183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螺栓盖头配合夹紧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的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吊杆二段162与所述吊杆一段161连接锁定后,相对于其它通过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连接所述吊杆二段162的物件而言所述吊杆二段162也是固定连接部33。

实施例三:所述吊轨5通过吊轨装接件1安装于所述支撑体6,所述吊轨装接件1同时连接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所述吊轨5与所述支撑体6之间设有所述增固装接机构4,所述增固装接机构4用于加强所述吊轨5装接到所述支撑体6的牢固度。

如图14至20所示,所述吊轨装接件1为吊轨顶装装接件12其包括第三装接部15、倾斜连接件41、垫补结构44,所述倾斜连接件41、所述垫补结构44可在结构层为致密材质的支撑体6上进行装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6为建筑吊顶62,所述建筑吊顶62的结构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板,所述第三装接部15为水平面并通过所述倾斜连接件41、所述垫补结构44向上连接所述建筑吊顶62,所述倾斜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体的表面而倾斜,所述倾斜连接件部分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板内,所述垫补结构44处在所述建筑吊顶62表面之外的所述第三装接部15的下方,所述垫补结构44抵着所述第三装接部15或所述第三装接部15与所述垫补结构44固定相连,所述垫补结构44为斜角垫441,所述斜角垫441带有相对于所述建筑吊顶62的表面而倾斜的斜面,所述斜角垫441的所述斜面设有倾斜连接件过孔442,所述倾斜连接件41为倾斜的螺栓411,所述倾斜的螺栓411穿插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442,所述倾斜的螺栓411、所述斜面分别相对于所述建筑吊顶62的表面而倾斜且所述倾斜的螺栓411、所述斜面又互为反向倾斜形成相互垂直,所述倾斜的螺栓411处在所述建筑吊顶62的结构层内外即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板内外的部位与所述建筑吊顶62的表面之间均形成有≤85°的夹角,相较于垂直的连接方式,适当倾斜角度的连接方式使所述倾斜连接件41与所述建筑吊顶62有更大的接触面从而能更充分、均衡的连接受力并形成所述倾斜的螺栓411卡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板层板内的效果从而增强连接牢固度,与此同时也会导致所述建筑吊顶62没有了能够配合所述倾斜连接件在紧固时来均衡受力的部位,因此所述倾斜连接件与所述建筑吊顶62之间设有所述斜角垫441来补充形成可均衡且充分受力的与所述倾斜的螺栓411相互垂直的结构部位配合所述倾斜的螺栓411连接所述建筑吊顶62;

所述第三装接部15通过两个所述倾斜的螺栓411、两个所述斜角垫441向上连接所述建筑吊顶62,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411处在所述建筑吊顶62的结构层内即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板内的部位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结构,所述第三装接部15设有两个顶接孔151分别供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411穿插,所述顶接孔151朝所述吊轨的宽度方向w延伸,因此所述顶接孔151同时也是宽度方向条形孔131,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411处在所述建筑吊顶62表面之外的部位如图16所示均自带螺栓盖头或如图14所示均装有第二紧固螺母121分别顶紧所述两个斜角垫441以及所述第三装接部15,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411及相应的螺栓盖头或第二紧固螺母121、所述两个斜角垫441、所述第三装接部15配合形成夹住和勾住所述建筑吊顶62的效果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强连接牢固度,所述倾斜的螺栓411如图16所示为倾斜的膨胀螺栓412,所述斜角垫441的所述斜面斜着向下延长设有加固锁定部443并连接所述吊杆16从而又对所述吊杆16与所述第三装接部15之间形成的夹角进行加固,因此斜着向下延长并固定连接所述吊杆16的所述斜面同时也是固角部46,对应所述加固锁定部443设有加固锁定垫444,所述加固锁定部443、所述加固锁定垫444分别设有锁定条形孔17即加固锁定条形孔445,所述加固锁定条形孔445可以是直线形或弧线形,本实施例中加固锁定条形孔445为弧线形,所述加固锁定部443的所述加固锁定条形孔445相对于所述加固锁定部443的边而倾斜,所述加固锁定垫444的所述加固锁定条形孔445相对于所述加固锁定垫444的边而倾斜,所述两个加固锁定条形孔445又互为反向倾斜,所述两个加固锁定条形孔445可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交叉重叠的位置随所述加固锁定垫444和/或所述加固锁定部443的移动而变化,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插入锁定销18,所述锁定销18为螺栓锁定销181,所述螺栓锁定销181其尾部至头部依次分别为锥形尾、外螺纹、撑紧部182、螺栓盖头,所述撑紧部182为圆弧面平滑的圆杆部位,所述撑紧部182接触到其所穿插的每个所述加固锁定条形孔445的孔内两侧且所述撑紧部182的末尾不超出到最后穿插的那个所述加固锁定条形孔445之外,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撑紧部182的直径,所述锥形尾的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所述锥形尾有利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所述加固锁定条形孔445,对应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配有锁定销螺母183,所述锁定销螺母183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螺栓盖头配合夹紧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的所述加固锁定条形孔445,所述加固锁定垫444也设有倾斜连接件过孔442,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412穿插所述斜角垫441的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442和所述加固锁定垫444的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442,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412处在所述建筑吊顶62表面之外的部位装上第二紧固螺母121顶紧所述加固锁定垫444、所述斜角垫441、所述第三装接部15,所述加固锁定部443、所述加固锁定垫444、所述锁定销18配合加固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412与所述第三装接部15、所述建筑吊顶62的连接使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412更稳固的保持连接的倾斜角度;

或者,如图16至18所示,所述吊轨装接件1为吊轨顶装装接件12其包括第三装接部15、预置连接件42,所述预置连接件42可在结构层为建筑用凝固成型物或轻钢龙骨复合层板内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6为建筑吊顶62,所述建筑吊顶62的结构层为钢筋混凝土层板,所述预置连接件42在所述建筑吊顶62建设时就预先设置在所述建筑吊顶62的结构层内与钢筋63连接后被混凝土浇筑掩埋进而凝固结合,所述预置连接件42包括预置固定部421、预置连接部424、预置调节机构432,所述预置连接部424为长螺母426,所述预置调节机构432为伸缩机构其包括预置调节螺栓433、预置托部434、限位筒437、预置调节螺母限位部438,所述预置托部434与所述预置固定部421固定相连,所述预置托部434设有预置调节螺栓过孔436,所述预置调节螺栓过孔436设有内螺纹连接所述预置调节螺栓433或所述预置调节螺栓433穿插所述预置调节螺栓过孔436而处在所述预置托部434之上的部位装有预置调节螺母435,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置调节螺栓433穿插所述预置托部434的所述预置调节螺栓过孔436而处在所述预置托部434之上的部位装有预置调节螺母435,所述预置调节螺母限位部438处在所述预置调节螺母435之上与所述预置固定部421固定相连,所述预置调节螺母限位部438也设有预置调节螺栓过孔436给所述预置调节螺栓433的伸缩让位,所述限位筒437处在所述预置托部434之下与所述预置固定部421固定相连,所述长螺母426的杆体为外六角形,所述限位筒437的筒内对应所述长螺母426的杆体设为内六角形,所述长螺母426穿插所述限位筒437而部分处在所述限位筒437的筒内,所述限位筒437有利于所述长螺母保持其在所述预置调节机构中的方向不歪斜,所述长螺母426的上端与所述预置调节螺栓433固定相连,所述长螺母426的下端具有预置螺纹孔427连接所述吊轨5和/或与所述吊轨5连接的物件,所述预置连接件42相对于所述建筑吊顶62而倾斜并与所述建筑吊顶62的表面之间形成有≤85°的夹角,所述预置连接件42有两个且所述两个预置连接件42的两个所述预置固定部421的上端固定相连组成上窄下宽的倒“v”形结构并于所述建筑吊顶62建设时扣在所述建筑吊顶62的结构层内的所述钢筋63上用铁丝与所述钢筋63捆绑固定,所述两个预置连接件42还分别设有斜撑棒423,所述斜撑棒423相对于所述预置固定部421而倾斜,所述斜撑棒423的下端与所述限位筒437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两个斜撑棒423的上端也固定相连组成上窄下宽的倒“v”结构并扣在所述钢筋63上用铁丝与所述钢筋63捆绑,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两个斜撑棒423的上端之间还设有固定棒422,所述两个斜撑棒42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棒422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棒42的一端与所述预置固定部421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棒42平行叠在所述钢筋63的上面,所述预置螺纹孔427即所述预置装接孔425,所述预置连接件42还设有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和所述标记物439,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封住所述预置螺纹孔427,所述预置螺纹孔427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设有凹槽圈428,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接触所述预置螺纹孔427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的部位对应的设有凸出圈430,所述凹槽圈428、所述凸出圈430相互匹配吻合使所述装接孔保护帽对所述预置螺纹孔有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抵达但不超出所述建筑吊顶62表面,在混凝土掩埋前旋拧所述预置调节螺母435将处在所述长螺母426下方封住所述预置螺纹孔427的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调节到刚好抵到其下方的混凝土定型托板上,所述预置螺纹孔427的端面相对于所述长螺母426的杆体而倾斜以使所述预置螺纹孔427的端面与所述混凝土定型托板板面平行进而使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尽可能的贴合所述混凝土定型托板,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的外部表面设有所述标记物439即所述弹性物或所述软条,所述两个预置连接件42安置好后被混凝土浇筑掩埋进而凝固结合在所述建筑吊顶62的结构层内即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板内,所述弹性物的下部为球形面,所述建筑吊顶62撤除所述混凝土定型托板后其表面抹石灰,所述混凝土定型托板撤除后所述弹性物自动向下弹出部分到所述建筑吊顶62表面之外,所述建筑吊顶62抹石灰后球形面依然至少部分超出到石灰层表面之外,所述弹性物由于具有伸缩弹性和球形面并不影响所述建筑吊顶62抹石灰的过程,抹灰工具移动压平时触碰到所述弹性物的所述球形面时所述弹性物便因其球形弧面和具有的弹性顺应所述抹灰工具的移动压平而收缩并在所述石灰层干燥之前缓慢向下回弹,本实施例中所述标记物439为所述软条,所述软条为柔软的条状物其长度大于石灰层的厚度,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的外部表面还设有凹部并在所述凹部中设有凸片431,所述凸片431有利于对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的夹持以便于将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从所述预置螺纹孔427上拆除,所述建筑吊顶62撤除所述混凝土定型托板前所述软条439塞在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的所述凹部内,在抹石灰过程中将所述软条的一端扯出到所述石灰层表面之外,所述装接孔保护帽429和所述标记物439在所述预置装接孔425连接所述第三装接部15之前拆除,所述第三装接部15为水平面并通过两个所述倾斜的螺栓411和两个所述斜角垫441向上连接所述两个预置螺纹孔427,所述垫补结构44为带有所述斜面的斜角垫441,所述斜面设有倾斜连接件过孔442供所述倾斜的螺栓411穿插,所述第三装接部15设有两个顶接孔151供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411分别穿插或所述第三装接部15与所述两个斜角垫441固定相连为一体而分别贯通所述两个斜角垫441的两个所述倾斜连接件过孔442,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411处在所述第三装接部15表面之外的端部均自带螺栓盖头分别顶紧所述两个斜角垫441和所述第三装接部15,所述两个倾斜的螺栓411及相应的螺栓盖头、所述两个斜角垫441、所述第三装接部15配合形成夹住和勾住所述建筑吊顶62的效果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强连接牢固度;

和/或,如图14、图15、图19至21所示,所述吊轨装接件1为吊轨顶装装接件12其包括第三装接部15和固定连接部33、被动连接部34、夹接件45、固角部46即第三固角部463,所述支撑体6为建筑吊顶62,所述第三装接部15为水平面并向上连接所述建筑吊顶62,所述固定连接部33为吊杆一段161,所述被动连接部34为吊杆二段162,所述夹接件45包括两个夹瓣451,所述吊杆一段161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装接部15固定相连,所述吊杆二段162处在所述吊杆一段161的下方通过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与所述吊杆一段161连接组成可伸缩的吊杆16即所述吊杆二段162与所述吊杆一段161连接的同时可往上或往下移动调节,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使连接的物件中至少有一个可在高度方向h移动调节即往上或往下移动调节,所述吊杆二段162与所述吊杆一段161之间设有两个所述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所述两个高度方向可位移连接结构30分别为高度方向条形孔35、高度调节螺接件331,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朝所述高度方向h延伸即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为竖直的条形孔,所述吊杆二段162设有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连接所述夹瓣451的下部,所述夹瓣451的上部连接所述吊杆一段161,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处在所述吊杆一段161的下方连接所述吊杆一段161和所述吊杆二段162,所述两个夹瓣451分别设有装接耳452来进行连接以使所述两个夹瓣451夹住所述吊杆一段161和所述吊杆二段162并从而遮挡隐藏所述高度方向条形孔35、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相对于所述吊杆16而倾斜,所述两个夹瓣451相邻的两个所述装接耳452连接的同时还与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的下端处在所述两个装接耳452的中间,所述第三装接部15或所述建筑吊顶62也设有装接耳452与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三固角部463对所述吊杆16、所述第三装接部15和/或所述建筑吊顶之间形成的夹角进行加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装接部15设有所述装接耳452与所述第三固角部463的上端铰接,但当所述吊轨5与所述建筑吊顶62的间距较大时则适宜在所述建筑吊顶62设所述装接耳452与相应加长了的所述第三固角部463铰接,所述吊杆一段161和所述吊杆二段162均为方管且粗细一致,所述两个夹瓣451均贴靠接触到所述方管中的三个立面,每个所述夹瓣45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锁定条形孔17即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可以是直线形或弧线形,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为弧线形,所述吊杆一段161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分别对应所述两个夹瓣451的上部也设有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两个夹瓣451的上部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分别与所述吊杆一段161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且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均随所述吊杆16的伸缩而变化,分别处在所述吊杆一段161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的所述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处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可用一个加长的所述锁定销18穿插四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吊杆二段162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分别对应所述两个夹瓣451的下部也设有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两个夹瓣451的下部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分别与所述吊杆二段162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的两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交叉形成部分重叠且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均随所述吊杆16的伸缩而变化,每处所述交叉重叠的位置的所述两个高度锁定条形孔36分别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h而倾斜且所述两个高度锁定条形孔36又互为反向倾斜,分别处在所述吊杆二段162方管中平行相对的两个立面的所述两处交叉重叠的位置处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可用一个加长的所述锁定销18穿插四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所述锁定销18为螺栓锁定销181,所述螺栓锁定销181其尾部至头部依次分别为锥形尾、外螺纹、撑紧部182、螺栓盖头,所述撑紧部182为圆弧面平滑的圆杆部位,所述撑紧部182接触到其所穿插的每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的孔内两侧且所述撑紧部182的末尾不超出到最后穿插的那个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之外,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撑紧部182的直径,所述锥形尾的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螺纹部位的直径,所述锥形尾有利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对应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配有锁定销螺母183,所述锁定销螺母183与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的外螺纹、螺栓盖头配合夹紧所述螺栓锁定销181穿插的所述高度锁定条形孔36。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二、三中任两种的结合实施。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二、三的结合实施。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二、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与如下描述中的部分或全部的结合实施,如图1至2、图4至5、图8、图11至13、图19至20所示,所述吊轨5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体6的支撑轨51,所述支撑体6包括建筑墙体61、建筑吊顶62,所述两个支撑轨51分别通过吊轨侧装装接件11固定安装于建筑墙体61、通过吊轨顶装件12固定安装于建筑吊顶,所述支撑轨51设有朝长度方向l与所述支撑轨51轨道511同步延伸的装接槽53,所述吊轨侧装装接件11、所述吊轨顶装件12均包括第一装接部13,所述第一装接部13设有朝所述支撑轨的宽度方向w延伸的宽度方向条形孔131,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为直线形,所述吊轨侧装装接件11、所述吊轨顶装件12均通过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连接所述支撑轨51的所述装接槽53,所述装接槽53使所述支撑轨51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后锁定前可在所述长度方向l移动调节,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使所述支撑轨51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后锁定前可在所述宽度方向w移动调节;

每个所述支撑轨51与所述支撑体6之间独立设有所述安装水平度调节及锁定机构2、所述安装高度调节及锁定机构3、所述增固装接机构4使所述两个支撑轨51中的任一个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后锁定前都可以独立的调节并锁定自身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安装水平度、安装高度和加强自身装接到所述支撑体6的牢固度,所述独立是指所述两个支撑轨51之一相对于所述两个支撑轨51之另一的独立;

所述两个支撑轨51为移动轨52提供支撑和进行移动的轨道511,所述移动轨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撑轨51移动装接形成纵横结构。

如图2至4、图11、图13、图14所示,所述装接槽53处在所述支撑轨51本体上方,所述装接槽53具有相应的装接口531、装接挂载部532,从所述支撑轨51的端面的所述装接槽53的入口插入装接槽插接件54的插接部543,所述装接槽插接件54包括插接件螺栓544和所述插接部543,所述插接部543置于所述装接槽53内,所述装接口531给所述插接件螺栓544让位或给所述装接槽插接件54中连接所述插接件螺栓544的结构让位,所述插接件螺栓544至少有一端处在所述装接槽53之外连接所述第一装接部13,所述装接挂载部532置于所述插接部543上方。

如图2、图11所示,所述装接槽53有两种可供选用。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轨51具有一道所述装接槽53,所述装接口531延伸在所述支撑轨51本体上方中间给所述插接件螺栓544让位,所述装接槽插接件54为装接槽内插接件541,所述装接槽内插接件541包括一层所述插接部543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插接部543之上的所述插接件螺栓544,所述插接件螺栓544连接所述第一装接部13。如图11所示,所述支撑轨51具有三道所述装接槽53,其中的两道所述装接口531分别延伸在所述支撑轨51的所述宽度方向w的两个侧面,其中的一道所述装接口531延伸在所述支撑轨51本体上方中间,所述支撑轨51通过所述装接槽插接件54与所述吊轨装接件1连接,所述装接槽插接件54有两个分别为装接槽外插接件542、所述装接槽内插接件541,对应所述其中的两道装接口531设有所述装接槽外插接件542,所述装接槽外插接件542包括表层和处在所述表层之下的两处插接部543,所述表层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插接件螺栓544,所述两处插接部543对应所述其中的两道装接口531在所述宽度方向w分离开,所述装接槽外插接件542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两个侧面均具有外插接件侧壁545,所述插接件侧壁545上下分别连接所述表层和处于所述表层之下的所述插接部543,所述两处插接部543与所述表层之间均具有空隙容纳所述装接挂载部532,延伸在所述支撑轨51本体上方中间的所述装接口531则插入所述装接槽内插接件541的所述插接部543,所述表层处在所述支撑轨51上方对应所述装接槽内插接件541的所述插接件螺栓544设有朝所述宽度方向w延伸的宽度方向条形孔131,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为直线形,所述装接槽内插接件541的所述插接件螺栓544的一端从所述表层的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伸出连接所述第一装接部13。

如图2、图5、图8、图9、图11、图13至14、图19至20所示,所述螺栓连接部316、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所述角度锁定片一221分别设有刻度19以利于所述支撑轨51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后锁定前进行精准的调节安装;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的孔口的两个平行且较长的边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有所述刻度19,穿插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的螺栓其处在所述第一装接部13正面的部位装有指针垫圈191,所述指针垫圈191外围具有两个分别处在其直径两端的指针尖角192分别指向处在所述宽度方向条形孔131的孔口边沿外侧表面的所述两处刻度19。

如图20至21所示,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具有螺接件挂载部332,所述吊杆一段161设有连接托部333,所述吊杆一段161其方管内装有连接插件336,所述连接插件336设有所述连接托部333,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通过所述螺接件挂载部332挂于所述连接托部333;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处在所述螺接件挂载部332之下的部位设有外六角形的扳动部334用来受力以旋拧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下部的侧面设有限位插孔二335,所述限位插孔二335在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连接所述吊杆二段162后插入插销对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的转动伸缩进行限位以保持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与所述吊杆二段162的连接,所述螺接件挂载部332与所述连接托部333之间可垫上一圈滚珠以利于所述高度调节螺接件331的旋拧调节。

如图14至15所示,当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412为一般的膨胀螺栓时,其膨胀管是卷包而成的,所述膨胀管通体具有拼缝,因此所述膨胀管处在所述建筑吊顶62表面之外的部位装有限胀套413以防止所述膨胀管处在所述建筑吊顶62表面之外的部位受力膨胀而影响所述倾斜的膨胀螺栓412处在所述建筑吊顶62的结构层内的部位的膨胀紧固。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第二装接部14背面设有凸纹来加强接触摩擦以增强所述第二装接部14连接所述支撑体6和/或与所述支撑体6连接的物件的牢固度。

图14、图19至20所示,所述两个夹瓣451还分别设有连接筒453来进行连接以进一步加强所述两个夹瓣451配合夹住所述固定连接部33和所述被动连接部34的牢固度,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筒453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且所述相邻的两个连接筒453至少有一个设有内螺纹来连接所述螺栓。

以上结合附图的示例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显然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视为是对其它实施例的排除,而是可用于各种其它组合、修改和环境,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能够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进行的改动和变化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则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