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爬升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5538发布日期:2020-05-08 17:4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爬升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爬升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塔吊爬升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随着超高层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为了满足建筑需要,出现了很多异形核心筒的结构形式,如上部分离式核心筒。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内爬塔吊时,通常先将塔吊爬升梁通过爬升框架安装在核心筒的内砼墙上,再将塔吊的爬升框安装在爬升梁上,爬升时上下共设置三道爬升框架,形成塔吊的爬升系统,但是,当上部核心筒开始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结构时,核心筒墙体间距变大,原来的爬升梁无法继续安装,导致塔吊无法继续按正常方式进行爬升,通常的做法是改变塔吊的安装方式,如将塔吊内爬式改装成外爬式或者附墙式,将塔吊外爬或者附着于核心筒的单侧筒体。但是,若采用外爬式,需重新拆装塔吊,不仅费时费力,且较之内爬式危险性增加,若采用附墙式,则会受到建筑高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爬升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离式核心筒中内爬塔吊应用过程中,在上部核心筒开始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结构时,需重新拆装塔吊,费时费力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应用于分离后核心筒内爬塔吊上,包括预埋件、牛腿、转换梁、两个爬升梁和爬升框架,所述预埋件设置在分离后核心筒的两侧,所述牛腿与所述预埋件连接,所述转换梁架设在所述牛腿之上并与所述牛腿连接,两个所述爬升梁的一端与所述转换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框架连接,所述爬升框架与内爬塔吊的塔身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换梁的尺寸与所述分离后核心筒的两侧的间距相匹配。

可选的,两个所述爬升梁的间距与应用于分离前核心筒内爬塔吊中爬升机构的爬升梁的间距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牛腿与所述预埋件通过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换梁上还设有底座,所述爬升梁与所述转换梁通过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系统,包括应用于分离前核心筒内爬塔吊上的爬升机构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所述爬升机构和/或所述转换机构共设置三道,所述爬升机构包括爬升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爬升框架两侧的爬升梁,所述爬升框架与所述内爬塔吊的塔身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爬升框架与所述内爬塔吊的塔身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爬升机构和/或所述转换机构都是钢材质组件。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方法,采用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系统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内爬塔吊按照在分离前核心筒内的爬升方式爬升至核心筒分离处,在第一处安装楼层安装第一道所述转换机构,内爬塔吊准备开始第一次爬升;

步骤s2,内爬塔吊开始第一次爬升,内爬塔吊的上部爬升至第一处安装楼层,将塔身依次与第一道所述转换机构、两个所述爬升机构的爬升框架连接;

步骤s3,在第二处安装楼层安装第二道所述转换机构,内爬塔吊准备开始第二次爬升;

步骤s4,内爬塔吊开始第二次爬升,内爬塔吊的上部爬升至第二处安装楼层,将塔身依次与第二道所述转换机构、第一道所述转换机构、一个所述爬升机构的爬升框架连接;

步骤s5,在第三处安装楼层安装第三道所述转换机构,内爬塔吊准备开始第三次爬升;

步骤s6,内爬塔吊开始第三次爬升,内爬塔吊的上部爬升至第三处安装楼层,内爬塔吊的底部爬升至第一处安装楼层,将塔身与第二道所述转换机构、第一道所述转换机构、第三道所述转换机构的爬升框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换机构的安装步骤如下:

步骤s1,在分离后核心筒的两侧布置所述预埋件,并将所述牛腿与所述预埋件连接;

步骤s2,将所述转换梁架设在所述牛腿之上并与所述牛腿连接;

步骤s3,将所述爬升梁安装在所述转换梁上,然后将所述爬升框架设在所述爬升梁之上并与所述爬升梁连接,最后将所述爬升框架与所述内爬塔吊的塔身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爬升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系统包括应用于分离前核心筒内爬塔吊上的爬升机构以及应用于分离后核心筒内爬塔吊上的转换机构,分离前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系统由安装在核心筒筒体内砼墙的爬升机构组成,随着分离式核心筒结构形式的变化,上部核心筒一分为二形成中庭以达到建筑效果,用于连接爬升机构的分离前核心筒的砼墙消失,爬升机构无法进行安装,此时安装分离后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这样可以在不用对内爬塔吊进行移位或者拆除的情况下,使得分离后核心筒内爬塔吊可以继续按照分离前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方式以及爬升路线继续进行作业,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在爬升过程中安装第一道转换机构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在爬升过程中安装第二道转换机构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在爬升过程中安装第三道转换机构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1-2c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分离前核心筒;12-分离后核心筒;2-爬升机构;3-转换机构;31-预埋件;32-牛腿;33-转换梁;34-爬升梁;35-爬升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爬升系统及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参阅图1,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分离式核心筒分为分离前核心筒11和分离后核心筒12。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转换机构3,应用于分离后核心筒12内爬塔吊上,包括预埋件31、牛腿32、转换梁33、两个爬升梁34和爬升框架35,所述预埋件31设置在分离后核心筒12的两侧,所述牛腿32与所述预埋件31连接,所述转换梁33架设在所述牛腿32之上并与所述牛腿32连接,两个所述爬升梁34的一端与所述转换梁33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框架35连接,所述爬升框架35与内爬塔吊的塔身可拆卸连接以稳固内爬塔吊的塔身,另外,所述转换梁33与所述牛腿32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转换梁33与所述牛腿32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梁33的尺寸与所述分离后核心筒12的两侧的间距相匹配,具体的,施工时,根据分离式核心筒在分离后核心筒12两侧的间距选用与之相匹配尺寸的转换梁33。

另外,两个所述爬升梁34的间距与分离前核心筒11内爬塔吊中爬升机构2的爬升梁34的间距相对应,这样可以在不用对内爬塔吊进行移位或者拆除的情况下,使得分离后核心筒12内爬塔吊可以继续按照分离前核心筒11内爬塔吊的爬升方式以及爬升路线继续进行作业。

具体的,所述牛腿32与所述预埋件31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换梁33上还设有底座,所述爬升梁34与所述转换梁33通过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这样更方便所述转换机构在循环利用时进行拆装。

实际应用中,当内爬塔吊爬升至核心筒分离处,需要预先确定好转换机构3的安装楼层位置,并确定所述转换机构3在内爬塔吊的塔身的安装位置为内爬塔吊的加强节位置(内爬塔吊的塔身由标准节和加强节组成),然后进行转换机构3的安装,安装步骤如下:

步骤s1,在分离后核心筒12的两侧布置预埋件31,并将牛腿32与预埋件31焊接连接;

步骤s2,根据分离后核心筒12两侧的间距选用与之相匹配尺寸的转换梁33,并且根据分离前核心筒11内爬塔吊中爬升机构的爬升梁34的间距,在转换梁33相应位置上设置爬升梁34的底座,然后将转换梁33架设在牛腿之上并与牛腿连接;

步骤s3,将爬升梁34安装在转换梁33上的底座上,然后将爬升框35架设在爬升梁34之上并与爬升梁34连接,最后将爬升框架35与内爬塔吊的塔身可拆卸连接以稳固内爬塔吊的塔身。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系统,包括应用于分离前核心筒11内爬塔吊上的爬升机构2以及如上所述的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3,所述爬升机构2包括爬升框架35和设置在爬升框架两侧的爬升梁34,所述爬升框架35与内爬塔吊的塔身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爬升机构2和/或转换机构3都是钢材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爬升机构2和/或转换机构3共设置三道,即爬升框架35也设有三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爬升机构2与所述转换机构3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转换,另外,所述爬升机构2和所述转换机构3在内爬塔吊爬升过程中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和功能转换。

进一步的,所述爬升框架35与所述内爬塔吊的塔身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内爬塔吊正常工作状态下,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稳固塔身;爬升状态下,可以方便地拆卸掉高强螺栓,并能在爬升框架35与塔身间间留下空隙,以保证内爬塔吊自由爬升。

具体的,三道爬升框架35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道爬升框架、第二道爬升框架和第三道爬升框架。第一道爬升框架主要用于承受塔吊在各种工况下产生的垂直向下的作用力;第二道爬升框架主要用于承受塔吊在各种工况下产生的扭矩和弯矩,并作为爬升过程中的爬升轨道;第三道爬升框架主要作为爬升过程中的爬升轨道。爬升前解除三道爬升框架与塔身的连接,内爬塔吊通过第一道爬升框架(即位于最下方的一道爬升框架)上的液压顶升机构推动塔吊爬升,达到规定爬升高度后,拴紧各道爬升框架上的高强螺栓,爬升完毕后,第一道框架转换成下次爬升时的第三道框架,第二道爬升框架转换成下次爬升时的第一道爬升框架,同时第三道爬升框架转换成下次爬升时的第二道爬升框架,再下次爬升时这种转换继续循环下去。

参阅图2a、2b、2c,图2a、2b、2c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系统在施工时的爬升过程。

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系统中,分离前核心筒11内爬塔吊的爬升系统由安装在分离前核心筒11筒体内砼墙的爬升机构2组成,随着分离式核心筒结构形式的变化,上部核心筒一分为二形成中庭以达到建筑效果,用于连接爬升机构2的分离前核心筒11的砼墙消失,爬升机构2无法进行安装,此时需要安装分离后核心筒12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3,然后内爬塔吊继续爬升,分离后核心筒12内爬塔吊的爬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内爬塔吊按照在分离前核心筒内的爬升方式爬升至核心筒分离处,在第一处安装楼层安装第一道所述转换机构,内爬塔吊准备开始第一次爬升,如图2a所示;

步骤s2,内爬塔吊开始第一次爬升,内爬塔吊的上部爬升至第一处安装楼层,将塔身依次与第一道所述转换机构、两个爬升机构的爬升框架连接;

步骤s3,在第二处安装楼层安装第二道所述转换机构,内爬塔吊准备开始第二次爬升,如图2b所示;

步骤s4,内爬塔吊开始第二次爬升,内爬塔吊的上部爬升至所述第二处安装楼层,将塔身依次与第二道所述转换机构、第一道所述转换机构、一个爬升机构的爬升框架连接;

步骤s5,在第三处安装楼层安装第三道所述转换机构,内爬塔吊准备开始第三次爬升,如图2c图所示;

步骤s6,内爬塔吊开始第三次爬升,内爬塔吊的上部爬升至第三处安装楼层,内爬塔吊的底部爬升至第一处安装楼层,将塔身与所述第二道所述转换机构、第一道所述转换机构、第三道所述转换机构的爬升框架连接。

至此,以上爬升方法便完成内爬塔吊由分离前核心筒爬至分离后核心筒的爬升转换,然后在分离后核心筒内进行下一轮爬升,直至爬升完毕。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分离式核心筒内爬塔吊的转换机构、爬升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其中,所述转换机构应用于分离后核心筒内爬塔吊上,包括预埋件、牛腿、转换梁、两个爬升梁和爬升框架,所述预埋件设置在分离后核心筒的两侧,所述牛腿与所述预埋件连接,所述转换梁架设在所述牛腿之上并与所述牛腿连接,两个所述爬升梁的一端与所述转换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框架连接,所述爬升框架与内爬塔吊的塔身可拆卸连接。该转换机构可以在不用对内爬塔吊进行移位或者拆除的情况下,使得分离后核心筒内爬塔吊可以继续按照分离前核心筒内爬塔吊的爬升方式以及爬升路线继续进行作业,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