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电池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2624发布日期:2020-01-17 21:1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旧电池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旧电池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干电池是必不可少的物品,在灯具、遥控器、小电器等设备中经常使用,常用干电池按电量又分为1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和纽扣电池,四种电池的外观大小形状不一样,在电池达到使用寿命后,对废旧电池的处理通常没有规范的回收装置,而废旧电池中带有大量有毒物质,会污染环境和土地,现有的装置不具备自动散热和密封功能,当装置内部温度较高时,干电池容易爆炸或溶液泄露,对环境容易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电池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电池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左侧放置有收集箱,所述箱体的右侧顶端开设有投掷口,所述箱体的后侧铰接有门板,所述箱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左侧卡接有过了过滤网,所述通孔的内腔右侧顶端卡接于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腔前后两侧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底端延伸至通孔的底端,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底端卡接有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焊接有挡板,且挡板的顶端延伸至矩形框的内腔,所述箱体的内腔左侧前后两端均卡接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的内腔底端放置有气囊,所述矩形柱的内腔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卡接有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卡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延伸出矩形柱,所述立柱的左侧卡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左侧与挡板的底端卡接,所述矩形柱的前后两端均卡接有筛网。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由目数较大的铁丝网组成。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高度与矩形框内腔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立柱位于矩形柱内腔的高度与挡板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形状为z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废旧电池回收装置,通过气囊吸收热量,使其膨胀,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腔向上滑动,将柱向上移动,连接杆跟随向上移动,使挡板向上移动收回至矩形框的内腔,保证空气可以流通,装置可具备自动散热和密封的功能,当装置内部温度较高时,可自动散热,避免干电池发生爆炸或溶液泄露的问题,可有效的保护环境不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右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柱正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收集箱,3、投掷口,4、门板,5、通孔,6、过滤网,7、矩形框,8、第一滑槽,9、第一滑块,10、挡板,11、矩形柱,12、气囊,13、第二滑槽,14、第二滑块,15、立柱,16、连接杆,17、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废旧电池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左侧放置有收集箱2,通过收集箱2可将干电池进行回收,箱体1的右侧顶端开设有投掷口3,通过投掷口3可将干电池放入收集箱2的内腔,箱体1的后侧铰接有门板4,通过门板4可将箱体1开启,可将收集箱2取出,箱体1的左侧开设有通孔5,通孔5的内腔左侧卡接有过了过滤网6,通过过滤网可防止杂质和垃圾进入箱体1的内腔,通孔5的内腔右侧顶端卡接于矩形框7,矩形框7的内腔前后两侧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第一滑槽8,且第一滑槽8的底端延伸至通孔5的底端,第一滑槽8的内腔底端卡接有相匹配的第一滑块9,通过第一滑块9和第一滑槽8可保证挡板10在移动时更加稳定,第一滑块9的内侧焊接有挡板10,且挡板10的顶端延伸至矩形框7的内腔,通过挡板10可将通孔5的内腔底端密封,箱体1的内腔左侧前后两端均卡接有矩形柱11,矩形柱11的内腔底端放置有气囊12,当箱体1内腔温度较高时,气囊12吸收热量膨胀,当箱体1内腔温度较低时,气囊12收缩,矩形柱11的内腔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滑槽13的内腔卡接有相匹配的第二滑块14,第二滑块14可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上下往复滑动,第二滑块14的内侧卡接有立柱15,立柱15的顶端延伸出矩形柱11,立柱15的左侧卡接有连接杆16,且连接杆16的左侧与挡板10的底端卡接,矩形柱11的前后两端均卡接有筛网17,通过筛网17可使箱体1内腔的热量更快速的进入矩形柱11的内腔,保证气囊12可第一时间膨胀。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收集箱2由目数较大的铁丝网组成,可使收集箱2的热量快速散发至箱体1的内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挡板10的高度与矩形框7内腔的高度相同,去报挡板10可收回至矩形框7的内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立柱15位于矩形柱11内腔的高度与挡板10的高度相同,确保立柱15底端完全移动至矩形柱11内腔顶端时,可将挡板10收回至矩形框7的内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连接杆16的形状为z形,确保立柱15上升时带动挡板10移动的距离最大化,防止移动距离过短,无法收回至矩形框7的内腔。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当箱体1内腔的温度较高时,热量通过筛网17进入矩形柱11的内腔,气囊12将热量吸收,使其发生膨胀,将立柱15向上推动,带动第二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向上滑动,连接杆16同时跟随向上移动,促使挡板10在通孔5的内腔向上移动,并收回至矩形框7的内腔,同时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8的内腔向上滑动,促使外界的空气可通过过滤网6进入至箱体1的内腔,箱体1内腔的热量可排出,使其温度降低,当箱体1内腔的温度较低时,气囊12因无法吸收热导致收缩,将立柱15根据重力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的内腔向下滑动,连接杆16同时跟随向下移动,促使挡板10在通孔5的内腔向下移动,并延伸出矩形框7的内腔,同时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8的内腔向下滑动,促使挡板10将通孔5的底端密封,防止灰尘和杂质进入到箱体1的内腔,装置可根据箱体1内的温度自动进行散热和密封,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有利于装置的推广和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