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权基础申请等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082730号(申请日:2018年4月24日)为基础,并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的乘客输送机中,在梯级所运行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扶手,扶手带在该扶手的上部与梯级同步地运行。
存在如下问题:如上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扶手由金属板或透明的玻璃板形成,一旦将自动扶梯安装在建筑物中,就无法根据需要改变扶手的形象。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使扶手的形象变化的乘客输送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项技术方案是一种乘客输送机,其具有:多个梯级,在前后方向上运行;驱动装置,使所述梯级运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左右一对的扶手,竖立设置在所述梯级的左右两侧;轨道支承板,设置在所述扶手的上端;扶手轨道,设置在所述轨道支承板的上部;扶手带,沿着所述扶手轨道与所述梯级同步地移动;扶手柱,竖立设置于所述扶手;调光玻璃,嵌入于左右一对的所述扶手;上电极,设置在所述调光玻璃的上部;下电极,设置在所述调光玻璃的下部;以及调光单元,对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施加规定的电压,使所述调光玻璃从透明变为不透明,或者从不透明变为透明;所述调光玻璃和所述上电极固定于所述轨道支承板的内部;从所述扶手柱的下部向上部布线有电缆;所述电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调光单元;所述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上电极。
根据第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项技术方案中,在桁架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配置的面板支承板;在所述面板支承板的上表面,沿垂直方向设置有面板槽;在所述面板槽中,插入有下电极和所述调光玻璃。
根据第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项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梯级运行时,所述调光单元将所述调光玻璃设为透明;在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梯级停止时,所述调光单元将所述调光玻璃设为不透明。
根据第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项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梯级运行时,所述调光单元将所述调光玻璃设为不透明;在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梯级停止时,所述调光单元将所述调光玻璃设为透明。
根据第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项技术方案中,具有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使所述调光单元将所述调光玻璃设为透明或设为不透明。
根据第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项技术方案中,多张所述调光玻璃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扶手。
根据第六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项技术方案中,所述调光单元将多张所述调光玻璃个别地设为透明或不透明。
根据第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项技术方案中,所述乘客输送机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需要使扶手的形象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将调光玻璃设为透明的状态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
图3是将调光玻璃设为不透明的状态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
图4是从外侧观察扶手的剖切立体图。
图5是扶手的纵剖剖视图。
图6是扶手的上部的纵剖剖视图。
图7是从扶手的外侧观察的侧面的纵剖剖视图。
图8是自动扶梯的框图。
图9是变形例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乘客输送机,以自动扶梯10为例进行说明。
(1)自动扶梯10
对自动扶梯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自动扶梯10的组架的桁架12跨越建筑物1的上层和下层,并使用支承角铁2、3支承在建筑物1的上层和下层。
如图1所示,在位于桁架12的上端部的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置有使梯级30运行的驱动装置18、左右一对的驱动链轮24、24以及左右一对的扶手带链轮27、27。驱动装置18具有:电机20;减速机;输出链轮,安装于该减速机的输出轴;驱动链条22,由该输出链轮驱动;以及盘式制动器,使电机20的旋转停止并且保持停止状态。驱动链轮24通过该驱动链条22旋转。左右一对的驱动链轮24、24与左右一对的扶手带链轮27、27通过未图示的连结带连结,并同步地旋转。另外,在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控制电机20和盘式制动器等。在该控制装置50的内部,设置有稍后进行说明的调光装置114。
如图1所示,在位于桁架12的下端部的下层侧的机械室16内部,设置有从动链轮26。在上层侧的驱动链轮24与下层侧的从动链轮26之间,架设有左右一对的环状的梯级链条28、28。如图1所示,在左右一对的梯级链条28、28上,等间隔地安装有多个梯级30的前轮301。梯级30的前轮301沿着固定于桁架12的未图示的前导轨运行,并与位于驱动链轮24外周部的凹部以及位于从动链轮26外周部的凹部卡合,从而上下反转。如图1所示,后轮302在固定于桁架12的后导轨25上运行。
在桁架12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围裙板44、44和左右一对的扶手36、36。如图1所示,在扶手36的上部设置有扶手轨道94,扶手带38沿着该扶手轨道94移动。另外,在扶手轨道94的下部,设置有以荧光灯90为光源的照明装置68。稍后对该扶手36进行详细说明。在扶手36的上层侧的正面下部设置有上层侧的正面围裙板40,在下层侧的正面下部设置有下层侧的正面围裙板42,作为扶手带38的出入口的入口部46、48分别从正面围裙板40、42突出。围裙板44设置在扶手36的侧面下部,梯级30在左右一对的围裙板44、44之间运行。在上下层的围裙板44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操作板52、56、扬声器54、58。
如图1所示,扶手带38从上层侧的入口部46进入到正面围裙板40内,并借助导向辊组64架设到扶手带链轮27上,之后,借助导向辊组66在围裙板44内移动,并从下层侧的入口部48运行到正面围裙板42外。而且,通过扶手带链轮27与驱动链轮24一起旋转,扶手带38与梯级30同步地移动。另外,在旋转的扶手带链轮27上设置有用于对运行的扶手带38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67。
如图1所示,在位于上层侧的机械室14顶面的乘降口,水平设置有上层侧的乘降板32,在位于下层侧的机械室16顶面的乘降口,水平设置有下层侧的乘降板34。在乘降板32的顶端设置有梳齿状的梳齿60,梯级30从该梳齿60移出或者进入。另外,在乘降板34上也设置有梳齿状的梳齿62。
(2)扶手36的结构
接下来,对扶手36的结构进行说明。多张调光玻璃70沿着自动扶梯10的前后方向垂直地安装于扶手36。例如,在图1至图3中,7张调光玻璃70被安装于扶手36。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各个调光玻璃70的形状与扶手36的形状相符地形成,相邻的两张调光玻璃70在抵接部98彼此接合。“调光玻璃”是指能够通过电、热、光等外部的信号调整透射的光的量的玻璃,通过利用颜色透射率等的光物理特性因来自外部的刺激而可逆地变化的变色现象,或着通过将液晶等的材料与玻璃组合,能够调整透射的光的量。变色现象包括基于电的电致变色、基于热的热致变色、基于光的光致变色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两张玻璃之间夹入液晶等并对两个电极之间施加或者不施加电压进行转换,从而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将玻璃设为透明或设为不透明。如图5所示,沿着各个调光玻璃70的上缘设置有上电极110,沿着调光玻璃70的下缘设置有下电极112。
在要将调光玻璃70设为透明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控制装置50的内部的调光装置114对上电极110和下电极112施加规定的电压,来变为透明。另一方面,在想将调光玻璃70设为不透明的情况下,调光装置114使上电极110与下电极112之间的电压差为0,来变为不透明。
接下来,对支承调光玻璃7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图7所示,在桁架1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地固定有基板72。在基板72上,通过螺栓沿左右方向固定有面板支承板74。如图5所示,在面板支承板74的上表面,沿垂直方向设置有面板槽76,调光玻璃70的下端和下电极112插入并垂直地固定于该面板槽76。
如图5所示,在调光玻璃70的下部的内侧设置有围裙板44。围裙板44由倾斜裙式面板78和垂直裙式面板80构成。倾斜裙式面板78配置成向内侧倾斜,其外端部与调光玻璃70抵接。倾斜裙式面板78的内端部向下方弯曲,并借助连接部件与垂直裙式面板80连接。梯级30在垂直裙式面板80的内侧运行。
对调光玻璃70的上端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调光玻璃70的上端部和上电极110上覆盖有罩82。在罩82的上部配置有轨道支承板84。凸缘部84a从轨道支承板84的内端部向下方弯折,凸缘部84b从外端部向下方弯折。在轨道支承板84的下表面设置有弹性体的夹持部86。覆盖有罩82的调光玻璃70和上电极110的上端部被夹持部86和轨道支承板84的凸缘部84a夹持。如图6所示,在轨道支承板84的下部设置有照明装置68。照明装置68位于调光玻璃70的上部外侧,并具有设置在轨道支承板84的下部的照明支承件88、安装于照明支承件88的直管型的荧光灯90、以及灯罩92。灯罩92架设在夹持部86与轨道支承板84的凸缘部84b之间,并覆盖荧光灯90的下方。如图6所示,在轨道支承板84的上部设置有扶手轨道94。该扶手轨道94的左右两侧的上端部以向左右两侧扩展的方式弯曲。截面呈c字形的扶手带38盖在扶手轨道94上并在前后方向上运行。
从自动扶梯10的上层侧的扶手36到下层侧的扶手36为止连续设置有多个荧光灯90。因此,为了对该荧光灯90的照明支承件88进行布线,如图6所示,在灯罩92的内部且在照明支承件88的下方配置有多条电缆96。电缆96连接到上电极110和各个荧光灯90,因此有多条。为了将电缆96从桁架12内部布线到照明支承件88,在上层侧与下层侧之间的大致中央竖立设置有扶手柱100。
(3)扶手柱100的结构
接下来,对扶手柱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图5所示,扶手柱100的上部形成为四棱筒形状,下部的前面、后面、右面垂直地形成,仅左面102朝左侧向下方倾斜地形成。在面板支承板74的上部,如图7所示设置有板状的柱支承部件104。柱支承部件104的两端部向下方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基板72。如图7所示,在柱支承部件104的前部和后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弯折金属板而成的盖板支承部件106。盖板支承部件106的上端部弯曲成水平。如图7所示,除了扶手柱100的部分以外,板状的外盖板108被螺钉固定在盖板支承部件106的水平的上部。外盖板108在调光玻璃70的下部沿着自动扶梯10的前后方向设置。扶手柱100的底部固定于柱支承部件104。另外,如图4所示,倾斜的左面102延伸到与外盖板108的外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从位于桁架12的机械室14内部的控制装置50和调光装置114延伸的多条电缆96穿过桁架12内部,如图4、图5、图7所示,从扶手柱100的下方引出到桁架12的外侧,然后穿过扶手柱100的左面102的内部到达扶手柱100的上部。如图6所示,配置到扶手柱100的上部的电缆96配置于照明支承件88的下方,并布线到各个照明支承件88和上电极110。
另外,虽未图示,但电缆的一部分从调光装置114穿过桁架12内部连接到调光玻璃70的下电极112。
(4)自动扶梯10的电气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8的框图,对自动扶梯10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在设置于机械室14的控制装置50中,如上所述还设置有调光装置114。该控制装置50与调光装置114连接。在调光装置114上,分别连接着设置于左右一对的扶手36、36的各调光玻璃70的上电极110和下电极112。另外,在控制装置50上,还连接着驱动电机20的驱动装置18、照明装置68、上层的操作板52、上层的扬声器54、下层的操作板56、下层的扬声器58。通过该操作板52和操作板56,能够操作调光装置114,将调光玻璃70操作为透明或不透明。
(5)调光玻璃70的控制方法
接下来,对调光玻璃7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50在通过驱动装置18使梯级30运行的情况下,使用调光装置114将设置于左右一对的扶手的所有的调光玻璃70如图2所示那样设为透明。另一方面,在使梯级30的运行停止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将所有的调光玻璃70设为不透明。
由此,在自动扶梯10运行时,由于调光玻璃70变为透明,因此乘客能够从远处观察自动扶梯10,判断正在乘坐该自动扶梯10的人是多还是少。另外,在调光玻璃70为不透明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自动扶梯10已停止。
相反地,控制装置50也可以在梯级30运行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那样将调光玻璃70设为不透明,在停止的情况下将调光玻璃70设为透明。其理由在于,能够防止因调光玻璃70透明而在女性乘客乘坐时被人从自动扶梯的外侧下方偷拍。
另外,作业人员能够使用操作板52或操作板56,与梯级30的运行状态无关地刻意将调光玻璃70设为透明或不透明。这是为了例如根据活动等使扶手36的形象变为与该活动相符的状态。
(6)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梯级30运行时将左右一对的扶手36、36的各调光玻璃70设为透明,在梯级30停止时设为不透明,由此,能够从远处掌握正在乘坐自动扶梯10的乘客的状态,能够在不透明的情况下判断自动扶梯10已停止。
相反地,控制装置50在梯级30停止时将调光玻璃70设为透明,在梯级30运行时将调光玻璃70设为不透明,由此,能够防止女性乘客乘坐自动扶梯10时被从下方偷拍。
另外,通过作业人员刻意地将调光玻璃70设为透明或不透明,能够与活动等的氛围相符地使扶手36变化。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扶手36的所有调光玻璃70设为透明或不透明,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9所示,将一部分的调光玻璃70设为透明和不透明,由此能够制造出与活动相符的扶手36的形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乘客输送机利用自动扶梯1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应用于自动人行道。
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该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或宗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