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9174发布日期:2020-03-27 12:2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厅外显示装置安装在侯梯厅厅门上端,用于显示轿厢所处楼层及其运行方向、电梯所处运行状态(如正常、满载、驻停等)、时间等基本信息,也有一些客户要求显示商业宣传片、广告等内容,是厅外唯一的直观性的人机交互装置。随着人们对电梯装潢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高端场所,厅外显示装置如何更加合理得融合整个厅外装潢效果也引起了电梯厂家的重视。目前厅外显示装置一般作为独立单元进行设计,对于一款固定的产品,其尺寸也基本固定不变,然而厅外装潢布局却不断变化,与显示装置关联度最高的则是厅门门宽,一般显示装置较为紧凑,当厅门门宽较大时,显示装置会显得较为突兀,影响厅外整体效果。

因此,急需一种与厅外装潢效果相互融合的显示装置,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和高端场所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一种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与厅外装潢效果融合度高,适应性强。

一种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包括背板,以及完全遮蔽所述背板的装饰罩;

所述装饰罩包括面板以及绕面板边缘布置的侧板,所述侧板朝背板方向延伸且将所述背板包围;

所述装饰罩内设有显示器,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显示器位置相应的显示口;

所述背板的相对两侧设有同向的折边,各折边上开设有挂吊卡槽,所述面板在朝向背板的一侧安装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挂吊卡槽配合的挂吊件,且所述挂吊件上带有可安装延长部件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至少有两个,且相对布置在所述显示器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

与所述面板叠置固定的第一部件;

由所述第一部件起,朝所述背板一侧延伸的第二部件,所述挂吊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预置孔,所述挂吊件安装在该预置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贯穿所述挂吊件的螺纹孔,所述延长部件为螺杆,该螺杆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另一端置入所述挂吊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挂吊件为压铆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上安装有装饰灯组件,所述装饰灯组件包括:

透光板,所述侧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透光板嵌装在该安装孔内;

发光元件,固定在装饰罩内部且邻近所述透光板。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为条状,所述发光元件为与所述安装孔相适应的长条形。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设有朝所述面板延伸的固定边,所述侧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固定边相抵,且在相抵部位通过螺栓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的相对两侧连接有支架,所述显示器通过该支架与所述面板固定;

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面板连接且邻近所述显示器。

本申请提供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装饰罩完全遮蔽背板,且装饰罩通过连接件与背板连接,装饰罩本身不直接与背板配合,这使得在保持连接件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背板可以与多种规格的装饰罩进行装配,以适应电梯厅门的大小。且连接件上带有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够安装延长部件,通过延长部件来改变连接件的装配范围,使得同一装饰罩可与规格不同的背板配合连接,以提高显示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去除背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去除背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饰罩;11、面板;12、侧板;121、避让圆孔;13、连接件;131、第一焊接螺钉;14、挂吊件;15、沉头孔;16、第二焊接螺钉;17、显示口;2、背板;21、挂吊卡槽;22、安装孔;23、出线孔;24、压铆螺母;25、固定边;26、加强筋;3、显示组件;31、显示器;32、控制器;33、支架;4、装饰灯组件;41、发光元件;42、透光板;43、卡扣;44、衬板;5、十字沉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固定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提供一种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包括背板2,以及完全遮蔽背板2的装饰罩1。

装饰罩1包括面板11以及绕面板11边缘布置的侧板12,侧板12朝背板2方向延伸且将背板2包围;装饰罩1内设有显示器31,面板11上开设有与显示器31位置相应的显示口17;背板2的相对两侧设有同向的折边,各折边上开设有挂吊卡槽21,面板11在朝向背板2的一侧安装有连接件13,该连接件13上设有与挂吊卡槽21配合的挂吊件14,且挂吊件14上带有可安装延长部件的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装饰罩1完全遮蔽背板2,且装饰罩1通过连接件13与背板2连接,装饰罩1本身不直接与背板2配合,这使得在保持连接件13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背板2可以与多种规格的装饰罩1进行装配,以适应电梯厅门的大小,优选设置装饰罩1的宽度等于厅门开门宽度。

进一步,连接件13上带有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够安装延长部件,通过延长部件来改变连接件13的装配范围,使得同一装饰罩1可与规格不同的背板2配合连接,以提高显示装置的适应性。

本实施例中,厅外显示装置为矩形,且令厅外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为参考方向,即图1中d所示方向为参考方向。

装饰罩1的侧板12具有四块,四块侧板12均为平板结构,且沿参考方向延伸的两相对侧板12与面板11为一体结构,由面板11折弯形成;垂直于参考方向的两相对侧板12通过点焊与面板11连接,且在点焊连接后或厅外显示装置使用前,需对点焊部位进行如镜面、拉丝、蚀刻或镀色等处理,以提高厅外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

四块侧板12中有两块侧板12是后期点焊连接,以便于装饰罩1内部部件的连接,在装饰罩1内部的连接件或显示器等安装完成后再焊接封闭。

为了保证装饰罩1和背板2的稳定连接,设置连接件13至少有两个,且相对布置在显示器31的两侧。由于厅外显示装置中的主要部件为显示器31,且显示器31具有一定重量,故连接件13相对布置在显示器31的两侧时,可使厅外显示装置整体受力较为均匀,即安装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3设有两个,相对布置在显示器31的两侧,且各连接件13邻近需点焊连接的相应侧板12。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3包括:与面板11叠置固定的第一部件;由第一部件起,朝背板2一侧延伸的第二部件,挂吊件14安装在第二部件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面板11上设有激光焊接的多个第二焊接螺钉16,在连接件13上设置与第二焊接螺钉16位置对应的过孔。当连接面板11和连接件13时,将连接件13叠置在预设位置,使各第二焊接螺钉16穿过对应的过孔,并通过螺母或焊接等方式进行紧固。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连接件13可以是截面为l形的折板,该折板的一面与面板11叠置固定,另一面用于安装挂吊件14。且优选设置安装挂吊件14的一面(即第二部件)与背板2上的折边并排布置,以提高两者的配合度。

在挂吊件14与连接件13安装时,可以在连接件13上设置预置孔,挂吊件14安装在该预置孔内,挂吊件14与预置孔可以是螺纹配合、紧固配合等。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挂吊件14为压铆螺母,通过压铆螺母上的花齿与预置孔锁紧。

在挂吊件14与连接件13安装时,还可以将挂吊件14直接焊接在连接件13上。

为了使装饰罩1可以在不改变连接件13的位置的情况下,与不同规格的背板2配合,在挂吊件14上设置可安装延长部件的连接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为贯穿挂吊件14的螺纹孔(如压铆螺母的螺纹孔),延长部件为螺杆,该螺杆一端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另一端置入挂吊卡槽21。

如图4所示,背板2上的挂吊卡槽21设置在折边上,挂吊卡槽21具有第一路径,以及与第一路径垂直的第二路径,第二路径的两条边中一边与使用状态下的竖直方向平行,另一边向外倾斜,第二路径整体呈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的趋势,便于扣挂。

其中,第一路径作为挂吊卡槽21的入口,第二路径作为挂吊卡槽21的受力部位。挂吊件14从第一路径进入挂吊卡槽21,并吊挂在第二路径上。

挂吊为非锁紧式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装饰罩1产生位移或抖动,在背板2上设置朝面板11延伸的固定边25,侧板12的至少一部分与固定边25相抵,且在相抵部位通过螺栓锁紧。

具体地,在固定边25上开设通孔,在通孔内安装压铆螺母24;在侧板12的相应部位开设沉头孔15,通过贯穿沉头孔15和压铆螺母24的十字沉头螺钉5将两者锁紧。

本实施例中与固定边25相抵的为与参考方向平行的两侧边中的一者,且该侧边位于挂吊卡槽21的第二路径的起始端,这使得十字沉头螺钉5位于厅外显示装置的顶部,避免影响外观,同时也防止非专业人员打开装饰罩。

在厅外显示装置的安装过程中,背板2固定在厅外的墙壁上。在背板2上设有至少两组安装孔,各组安装孔中包括一个与参考方向垂直的安装孔22,和一个与参考方向平行的安装孔22。

背板2通过膨胀螺丝等紧固件穿过各组安装孔进行固定。优选设置安装孔22为腰圆孔,以实现背板2安装时的位置微调。进一步在背板2上开设出线孔23,用于厅外显示装置的电器走线,与井道干线完成电气连接。

如图5~7所示,在装饰罩1的侧板12上安装有装饰灯组件4,装饰灯组件4使整个厅外显示装置不会因宽度较大而使显示器31显得突兀,而且装饰灯组件4的灯光效果也大大提升了厅外显示装置与厅外装潢的融合度。

本实施例中,装饰灯组件4包括:透光板42和发光元件41。侧板12上设有安装孔,透光板42嵌装在该安装孔内;发光元件41固定在装饰罩1内部且邻近透光板42。

为了提高灯光效果,设置安装孔为条状,发光元件41为与安装孔相适应的长条形,例如灯条、灯带等。

发光元件41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安装在面板11上,固定件包括l形的衬板44,该衬板44的一面设有圆槽,在面板11的相应位置设有与圆槽对应的焊接螺钉,通过焊接螺钉与圆槽的配合安装,使衬板44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该衬板44的另一面设有腰圆孔,并通过该腰圆孔连接有卡扣43,便于安装时调整发光元件41的高度。其中,卡扣43为一c形元件,c形元件两侧边的末端相向折弯以限制发光元件41,避免发光元件41掉落。

为了保证发光元件41安装的稳定性,固定件至少设有两个,且相对布置在发光元件41的两端。

在一实施例中,装饰罩1内具有显示组件3,该显示组件3包括前述的显示器31,该显示器31的相对两侧连接有支架33,面板11上设有第一焊接螺钉131,支架33上设有腰圆孔,显示器31通过支架33上的腰圆孔与面板11上的第一焊接螺钉131固定。

显示器31电连接有控制器32,控制器32与面板11连接且邻近显示器31,将显示器31和控制器32分别与面板11连接,减少了显示组件3的厚度,从而降低了厅外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优化了产品的外观效果和安装效果。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2集成了控制显示器31和发光元件41的控制电路,并为这两者供电,因此井道干线仅需分出一股线路与控制器32连接即可,节省了土建开孔和安装调试的工作量。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41为led灯,且处于常亮状态,此时控制器32仅需为发光元件41供电即可。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41还可以用作指示灯,例如,在控制器32的控制下,使发光元件41在呼梯响应时常亮,在轿厢到站时闪烁。

以下提供本实施例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的一种安装步骤:

1)检查各功能模块是否组装在面板组件上,确保组装完毕;

2)测试显示器和发光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3)按照土建开孔位置在厅外墙壁上开孔,用于电气走线;

4)安装背板,用膨胀螺丝固定背板;

5)将面板组件卡扣在背板上,确保面板完全盖住背板;

6)锁紧上端的十字沉头螺钉,保证面板无法移动,安装完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32叠置安装在显示器31上,以避免控制器32对装饰罩1空间的占用,以保证装饰罩1上具有较大的显示口17。

为适应上述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垂直于参考方向(图9中d所示方向为参考方向,该参考方向与实施例1中的参考方向相同)的两侧板为l形,l形的一边与面板11叠置固定,且设有避让第二焊接螺钉16的避让圆孔121,l形的另一边用于封闭装饰罩1。l形的侧板可增加面板11相应两侧的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饰罩1中的空间利用率,且l形的连接件13叠置在l形的侧板12上,第一焊接螺钉131设置在l形的侧板12与第二焊接螺钉16连接的一面上,该第一焊接螺钉131与支架33固定连接,以满足装饰罩1内置尺寸较大的显示器。

进一步,在背板2上设有加强筋26,以满足对装饰罩的支撑。

由于本实施例中厅外显示装置的结构较为紧凑,故去除侧板12上设置的装饰灯组件4。

本实施例中的厅外显示装置,既能满足内置厚度较大的tft显示器,又能减少土建作业以及安装工作量,同时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以下提供本实施例的电梯用厅外显示装置的一种安装步骤:

1)检查显示组件是否牢固组装在面板上;

2)测试显示器是否正常工作;

3)按照土建开孔位置在厅外墙壁上开孔,用于电气走线;

4)安装背板,用膨胀螺丝固定背板;

5)将面板卡扣在背板上,确保面板完全盖住背板;

6)锁紧上端的十字沉头螺钉,保证面板无法移动,安装完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