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中继定位的料带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8063发布日期:2020-04-10 15:1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确中继定位的料带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确中继定位的料带包装机。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元件在生产后是放置在料盘上进行转运,而料盘一般呈矩形布置,料盘上设置有多个成排成列布置的放置位,由于电子元件从模具制作出来后放置在该放置位上,一般的放置位的空间较大以提高容错性,以及放置位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而电子元件还需要转移放置到带有载料槽的料带中进行包装收卷,从而得到成品,而现有一些设备采用自动化设备将料盘上电子元件直接转移到料带上,由于料盘的放置位间距与料带的载料槽间距不同,且不同电子元件的尺寸也存在不同,故在实际转移时,电子元件在放置到载料槽时容易错位,从而影响到包装稳定性和包装效率。

另外,还需在料带上的覆盖薄膜以密封载料槽,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直接熔接覆盖薄膜,但是由于料带上的灰尘、载料槽的灰尘以及电子元件的灰尘均会影响到薄膜的贴合性和稳定性,尤其在卷绕后,容易导致薄膜局部分离,使得电子元件脱离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精确中继定位转移的料带包装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中继定位的料带包装机,包括上料机构、搬送机构、中继定位机构和料带输送机构,上料机构设置有料盘放置位,搬送机构包括搬送横移装置和吸取组件,吸取组件包括第一吸取单元、第二吸取单元和吸取安装支架,第一吸取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吸取头,第二吸取单元包括多个第二吸取头,多个第一吸取头和多个第二吸取头均设置在吸取安装支架上,中继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驱动装置、固定块和自由块,固定块设置有多个第一中继定位槽,第一中继定位槽设置有第一定位壁,自由块设置有第二定位壁,定位驱动装置驱动自由块移动并使第二定位壁朝向或远离第一定位壁移动,第一定位壁和第二定位壁之间形成精度定位腔,料带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槽,输送槽设置有料带放置位,一个第一吸取头与一个第一中继定位槽位置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吸取头与一个精度定位腔位置对应设置,搬送横移装置驱动吸取安装支架在料盘放置位、第一中继定位槽和料带放置位之间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料盘放置位和料带放置位之间设置中继定位机构,而中继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定位壁和可移动的第二定位壁进行精度定位,使得第一吸取单元先将电子元件粗放在第一中继定位槽,然后通过精度定位,再利用第二吸取单元将定位后的电子元件放置到料带上,故可提高电子元件的转移稳定性,不仅稳定且高效地进行料带转移。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自由块设置有多个第二中继定位槽,第二定位壁设置在第二中继定位槽处,第二中继定位槽的开口与第一中继定位槽的开口相对布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定位壁可移动至第一中继定位槽内,第一中继定位槽可位于第二中继定位槽内。

由上可见,通过相对的两个中继定位槽,在电子元件放置到中继定位槽时,可提高放置容错性,槽内移动也能够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电子元件,或不同料盘的料盘放置位。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定位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第二定位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相对,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第一底壁、第一侧壁、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围成精度定位腔。

由上可见,通过四个壁同时对电子元件进行定位,从而有效提高电子元件的定位精度准确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侧壁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斜面,第二侧壁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斜面,第一限位斜面与第二限位斜面平行。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自由块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底壁之间呈锐角夹角,自由块的移动方向与第一侧壁之间呈锐角夹角。

由上可见,通过限位斜面的配合,使得第一定位壁可与第二定位壁呈直线相对,且还可以采用自由块的移动方向呈倾斜的移动,单移动方向实现底壁和侧壁的同时定位。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中继定位机构还包括放置板,固定块和自由块均设置在放置板上,自由块在放置板上移动,放置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精度定位腔。

由上可见,通过放置板对电子元件的承载,以及固定块和自由块的承载,从而提高定位稳定性和电子元件的放置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两个第一吸取头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第二吸取头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

由上可见,通过不同间距的吸取头来对应吸取不同工位处的电子元件,即第一吸取头用于吸取转移较大间距的电子元件,第二吸取头用于吸取转移较小间距的电子元件,从而保证电子元件在不同间隙的放置位之间精确转移。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搬送机构还包括第一吸取升降装置和第二吸取升降装置,第一吸取升降装置和第二吸取升降装置均设置在吸取安装支架上,第一吸取升降装置与第一吸取单元连接并驱动第一吸取单元沿竖直方向升降,第二吸取升降装置与第二吸取单元连接并驱动第二吸取单元沿竖直方向升降。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第一吸取头和多个第二吸取头均沿第一排列方向直线布置;多个精度定位腔沿第二排列方向直线布置,第一排列方向与第二排列方向平行;搬送横移装置驱动吸取安装支架沿横移方向移动,横移方向与第一排列方向垂直。

由上可见,通过升降装置的设置,从而优化吸取电子元件的进程,从而提高吸取转移作业稳定性,同时利用排列方向和横移方向的垂直设置,从而能够提高转移效率和工作效率,且有利于设备布置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和搬送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中继定位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中继定位机构在放置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中继定位机构、第二吸取单元和料带输送机构的配合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第一吸取单元、料盘、第二吸取单元和中继定位机构的位置对应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料带输送机构、吸尘机构和贴膜机构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料带输送机构、吸尘机构和贴膜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料带包装机实施例中料带输送机构、吸尘机构和贴膜机构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料带包装机1包括上料机构2、搬送机构3、中继定位机构4、料带输送机构5、吸尘机构61、贴膜机构6和料盘回收机构7。上述机构均设置工作台面11上。

参照图3和图4,上料机构2设置有料盘放置位,料盘放置位包括备料区和上料区,备料区和上料区均用于放置叠堆的料盘20,而备料区和上料区相互连通,在备料区设置有推块23,推块23用于横向移动将叠堆的料盘20推向上料区,且在两侧设置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横跨备料区和上料区。在上料区上设置有三个限位挡板25,限位挡板25分别位于两侧和端部,且在底部设置有承载台211和驱动装置21,驱动装置21可采用气杆、电杆、液杆等常规驱动方式,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机和传动带的配合方式驱动承载台211升降移动,以实现上料功能。并且限位挡板25的上部设置有横推机构24,横推机构24通过驱动装置和横推块的驱动作用下,横推块将料盘20横向朝向另一侧的限位挡板25推动,可实现料盘20的位置校准,从而提高电子元件吸取精度。

搬送机构3包括搬送横移装置37、横移支架38、第一吸取升降装置35、第二吸取升降装置36和吸取组件,吸取组件包括第一吸取单元31、第二吸取单元32和吸取安装支架36,第一吸取单元31包括多个第一吸取头,第二吸取单元32包括多个第二吸取头,多个第一吸取头和多个第二吸取头均沿第一排列方向直线布置,多个第一吸取头通过支架安装在第一吸取升降装置35的驱动端上,第一吸取升降装置35设置在吸取安装支架36上,多个第二吸取头通过安装盒33安装在第二吸取升降装置36的驱动端上,安装盒33内设置有管路,管路设置有接口,管路分别与吸取头连接,继而第一吸取升降装置35与第一吸取单元31连接并驱动第一吸取单元31沿竖直方向升降,第二吸取升降装置36与第二吸取单元32连接并驱动第二吸取单元32沿竖直方向升降。

横移支架38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11上,搬送横移装置37设置在横移支架38上,搬送横移装置37包括横移驱动电机、传动带、导轨和滑块,横移驱动电机驱动传动带行走,滑块与传动带连接,继而实现滑块沿导轨移动。吸取安装支架36与滑块连接,故搬送横移装置37实现驱动吸取安装支架36沿横移方向移动,横移方向与第一排列方向垂直。

参照图5至图7,并结合图3,中继定位机构4包括定位驱动装置44、固定块41、自由块42、安装支架46和放置板43,安装支架46设置在工作台面11上,放置板43安装在安装支架46上,放置板43呈水平放置,放置板43贯穿地设置有滑孔431,固定块41和自由块42均设置在放置板43上表面处,定位驱动装置44固定在放置板43下表面处,定位驱动装置44的驱动端连接有滑块45,滑块45穿过滑孔431与自由块42连接,继而实现定位驱动装置44驱动自由块42移动。

固定块41设置有多个第一中继定位槽411,多个第一中继定位槽411沿第二排列方向直线布置,第一中继定位槽411设置有第一定位壁,第一定位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底壁412和两个第一侧壁413,第一底壁412垂直与第一侧壁413,相邻的两个第一中继定位槽411共用一个第一侧壁413,第一中继定位槽411在第一底壁412相对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一侧壁41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斜面414。

自由块42设置有多个第二中继定位槽421,第二中继定位槽421与第一中继定位槽411的结构相对于地设置,多个第二中继定位槽421沿第二排列方向直线布置,第二中继定位槽421设置有第二定位壁,第二定位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底壁422和两个第二侧壁423,第二底壁422垂直与第二侧壁423,相邻的两个第二中继定位槽421共用一个第二侧壁423,第二中继定位槽421在第二底壁422相对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二侧壁42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斜面424。第一限位斜面414与第二限位斜面424平行,且第二中继定位槽421的开口与第一中继定位槽411的开口相对布置。

定位驱动装置44驱动自由块42沿移动方向移动,并使第二定位壁朝向或远离第一定位壁移动,第一定位壁和第二定位壁之间形成精度定位腔401,具体地,第一侧壁413与第二侧壁423相对移动,第一底壁412与第二底壁422相对移动,自由块4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底壁412之间呈锐角夹角,自由块4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侧壁413之间呈锐角夹角,且移动方向与第一限位斜面414平行。放置板43、第一侧壁413和第二侧壁423之间形成精度定位腔401,精度定位腔401用于放置电子元件。

参照图8,并结合图3、图6、图7,一个第一吸取头与一个第一中继定位槽411位置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吸取头与一个精度定位腔401位置对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吸取头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l1大于相邻两个第二吸取头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l2,且料盘的载料槽的间距也大于料带50的放置槽501的间距,即第一吸取单元31对电子元件进行粗精准度的转移,第二吸取单元32对电子元件进行细精准度的转移。

在精确定位时,首先将自由块42远离固定块41移动,即如6所示位置,第一侧壁413与第二侧壁423沿直线相对,较大的精度定位腔401用与粗放电子元件,即第一吸取单元31从料盘20处吸住电子元件,转移放置精度定位腔401中。

随后,自由块倾斜移动,第二侧壁423可移动至第一中继定位槽411内,第一中继定位槽411的部分位于第二中继定位槽421内,继而实现精度定位腔401的缩小,从而减少电子元件的间距。

然后通过第二吸取单元32吸住精确定位后的电子元件,由于搬送横移装置37驱动吸取安装支架36在料盘放置位、第一中继定位槽411和料带放置位之间移动,故第二吸取单元32可将多个电子元件转移至料带输送机构5的目标放置位。且多个精度定位腔401沿第二排列方向直线布置,第一排列方向与第二排列方向平行,其有利于提高转移效率。

参照图9至图11,料带输送机构5包括输送槽511,输送槽511设置有料带放置位,料带放置位用于放置料带,料带放置位沿料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目标放置位、吸尘位、薄膜接入位和热熔位,输送槽511沿直线布置并在两端分别设置有待包装的料带卷和回收料带卷。

输送槽511设置在输送基台51上,输送基台51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11上,输送槽511在料带行进方向的两侧上设置有限位板52,限位板52设置有限位部521,限位部521朝输送槽511伸出,两个限位部521之间设置有连通口。

吸尘机构61设置在吸尘位处,吸尘机构61包括吸尘安装块611、两个吸头612和隔板614,隔板614设置有多个透气孔615,多个透气孔615呈长条形布置,透气孔61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料带行进方向,隔板614设置在两个限位板52上,隔板614盖合在输送槽511的吸尘位的上方。

吸尘安装块611贯穿连通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吸尘安装孔613和两个吸尘孔616,吸尘孔616的直径大于吸尘安装孔613的直径,吸尘孔616位于吸尘安装孔613的下方,两个吸头612对应地设置在两个吸尘安装孔613中,两个吸头612沿料带行进方向布置,吸尘安装块611设置在隔板614上,吸尘孔616与透气孔615连通,吸尘孔616的外壁围在透气孔615的外侧。吸头612位于隔板614的上方。

输送槽511上运输料带时,限位部521对料带50的两侧进行限位,料带的放置槽501与连通口相对,吸头612通过吸尘孔616、透气孔615、连通口与放置槽501及其外周表面连通。当吸头612连接真空负压装置时,可实现对放置槽501和放置槽501的外周表面进行吸尘,且由于隔板614的作用,电子元件保持在放置槽501。

贴膜机构6包括热熔装置65和薄膜引导块64,薄膜引导块64设置在薄膜接入位上,热熔装置65设置在热熔位上,薄膜引导块64设置有引导弧面641,薄膜引导块64的上方设置有带状的薄膜卷62,薄膜卷62和薄膜引导块64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可自转的转辊63,薄膜卷62上的薄膜60经过转辊63和引导弧面641后输入至料带50的上方,并盖合放置槽501。随后输入至热熔装置65处,热熔装置65采用热压头,热熔装置65上还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可对热熔装置65进行升降驱动,热熔装置65朝下热压时,将实现薄膜贴合在料带上。

料带输送机构5还包括拉料组件,拉料组件位于热熔装置65基于料带行进方向的下流,拉料组件包括拉料驱动装置669、拉料轮665和压料轮63,拉料轮665和压料轮63设置在热熔位基于料带行进方向的下流,拉料轮665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驱动凸点666,拉料轮665还设置有避让槽667和承接台668,避让槽667和承接台668均沿周向延伸设置,多个驱动凸点666和承接台668位于避让槽667的轴向上的两侧上

拉料组件还包括铰接支架662,压料轮63可转动地设置在铰接支架662上,铰接支架662设置有铰接部663,铰接部663位于压料轮63的外侧,拉料轮665和压料轮63呈上下相对布置并可对穿过其之间的料带形成夹持作用,拉料驱动装置669可采用电机驱动,拉料驱动装置669驱动拉料轮665转动,而料带50在放置槽501的侧部设置有多个驱动孔502,多个驱动孔502沿料带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驱动凸点666与驱动孔502配合,继而实现料带行走驱动。

另外,在吸尘位和目标放置位之间还设置有摄像头82和抓错机构81,摄像头82位于料带的上方对电子元件进行图像检测,抓错机构81可横向转动,并配备吸取头811,当发现电子元件出现问题或转配位置出现问题时,抓错机构81可将电子元件吸住,请转移至位于一侧的放置架812上。

再者,中继定位机构的定位方式具有多种,可将放置板取消,直接在固定块的中级定位槽承载电子元件,并利用多种或不同的移动方向的自由块对电子元件进行更进一步地限位和定位。

由上可见,通过在料盘放置位和料带放置位之间设置中继定位机构,而中继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定位壁和可移动的第二定位壁进行精度定位,使得第一吸取单元先将电子元件粗放在第一中继定位槽,然后通过精度定位,再利用第二吸取单元将定位后的电子元件放置到料带上,故可提高电子元件的转移稳定性,不仅稳定且高效地进行料带转移。

并且,通过在薄膜接入位和热熔位之前设置吸尘位,通过隔板盖合以及吸头的抽吸,在透过透气孔吸取灰尘的同时,利用隔板对电子元件进行限位,使电子元件停留料带的载料槽中,清洁后的料带再覆盖上薄膜和进行热熔,从而有效提高薄膜的贴合稳定性。通过限位部对料带进行限位,而连通口则与载料槽连通,故能够在吸尘是,对料带进行限位固定,放置被吸起。通过透气孔提高吸尘效果,主要是将料带的两侧进行吸尘,料带的两侧是将与薄膜热熔接,故可提高熔接效果。通过吸尘安装孔对透气孔的外侧进行密闭,并采用较大吸尘孔的设置,其能够大大提高吸尘效果,更进一步地提高贴膜的稳定性。通过限位部对料带进行限位,而连通口则与载料槽连通,故能够在吸尘是,对料带进行限位固定,防止被吸起。通过透气孔提高吸尘效果,主要是将料带的两侧进行吸尘,料带的两侧是将与薄膜热熔接,故可提高熔接效果。通过吸尘安装孔对透气孔的外侧进行密闭,并采用较大吸尘孔的设置,其能够大大提高吸尘效果,更进一步地提高贴膜的稳定性。通过驱动凸点对料带孔进行驱动行进,并且利用压料轮和拉料轮对料带形成夹持,可实现稳定夹持和转动驱动,并且利用避让槽对载料槽进行避让,和承接台对料带孔的另一侧进行支承,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行走稳定性,以及可绕铰接部转动的压料轮,从而适配不同大小的料带,提高设备的泛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