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台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自动化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待加工的物料传送至各个工位,而对于各个工位的加工,由于需要将物料翻转180°以对物料的双面进行加工。
目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传送带或转盘将物料传送各个工位,而每个工位皆设置有翻转机构将物料翻转,翻转机构通常需要使用电机带动物料翻转,或者使用机械手夹取物料并翻转,如此便出现以下问题:第一、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第二、需要多个驱动源协同操作,也需设置多个传感器检测物料的运行状态并反馈给控制器,电学零件较多;第三、控制器要控制多个驱动源动作,其编程也极其复杂,一点程序错误即影响使用;第四、整体稳定性较差,各个工位上设置翻转机构,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台传送机构,其能够实现多个安装台同步翻转,方便多工位加工,工作效率高,方便实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台传送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台和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转台转动;所述转台上设置有多个转动组件,多个所述转动组件环绕所述转台设置,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水平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盘,转盘上固定有安装台,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导向件,多个所述导向件环绕所述转台设置,所述导向件的侧面上开设有v形的导向槽,当所述转台带动安装块转动时,所述第一杆体进入所述导向槽并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以使得转轴和安装台转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顶板、导向柱、连接件和弹簧,所述导向柱固定设置在顶板下侧,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所述安装块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柱上下运动,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顶板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抵推组件,所述抵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源和压杆,所述第二驱动源驱动压杆上下运动以抵压安装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源为气缸。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向柱具有两个。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两个所述导向柱之间,所述压杆经所述通孔抵压安装块。
作为优选的,导向槽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过渡槽,所述第一过渡槽的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宽。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向槽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过渡槽,所述第二过渡槽水平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与导向件的数量相同。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对称设置在转轴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加工工位,所述加工工位设置有承托台,所述承托台位于所述安装台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杆体沿v形的导向槽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块翻转,进而实现安装台的翻转,如此,使用导向件与第一杆体的纯机械配合,实现安装台上的工件的翻转,精度高。
2、本实用新型单个转台的转动能够带动多个第一杆体在对应的导向槽中移动,实现多个安装台翻转,方便多工位加工,工作效率高,方便实用。
3、本实用新型造价低,不需使用电机等驱动源带动安装台转动,电学零件少,不需复杂的编程稳定性好。
4、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翻转组件和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底座;11、转台;20、顶板;201、通孔;21、安装块;22、转盘;23、安装台;24、连接件;25、第一杆体;26、第二杆体;27、转轴;30支撑座;31、第二驱动源;32、压杆;33、连接件;34、复位弹簧;35、导向柱;40、导向件;41、导向槽;42、第一过渡槽;43、第二过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台传送机构,包括底座10,底座10上设置有转台11和第一驱动源,第一驱动源驱动转台11转动。在转台11上设置有多个转动组件,多个转动组件环绕转台11设置。转台11转动时,转动组件随转台11移动。第一驱动源可为电机。
转动组件包括安装块21,安装块21上水平穿设有转轴27,转轴2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盘22,转盘22上固定有安装台23,安装台23可以用于安装与固定待加工件。在转轴27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杆体25和第二杆体26。底座10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导向件,多个导向件环绕转台11设置。在导向件的侧面上开设有v形的导向槽,当转台11带动安装块21转动时,第一杆体25进入导向槽并沿导向槽移动以使得转轴27和安装台23转动,如此,当第一杆体25进入导向槽后,连接块转动,转轴27转动,如此,转盘22和安装台23也随之转动,安装台23翻转180°。如图4所示,为安装台23翻转180°的原理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一杆体25和第二杆体26的运动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杆体25进入至导向槽,第二杆体26在导向件外部,第一杆体25沿导向槽移动,这就使得连接块转动,当第一杆体25从导向槽滑出时,第二杆体26翻转至第一杆体25的前端。其中,m为转轴27的移动轨迹。
转动组件还包括顶板20、导向柱、连接件24和弹簧,导向柱固定设置在顶板20下侧,导向柱竖直设置,安装块21套设在导向柱上并能够沿导向柱上下运动,安装块2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件24,连接件24与顶板20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在底座10上还设置有抵推组件,抵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源和压杆,第二驱动源驱动压杆上下运动以抵压安装块21。即,当需要多安装台23上的工件进行加工时,第二驱动源驱动压杆向下运动并抵接安装块21以对安装块21进行限位,此时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而当安装块21上的工件加工完毕后,压杆与安装块21脱离,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安装块21沿导向柱上升至预定高度,此时转台11再次转动,第一杆体25恰好能够对准并进入导向槽中,并带动连接块做翻转动作。第二驱动源为气缸。在底座10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座,第二驱动源设置在支撑座上。
导向柱具有两个。在顶板20上贯穿开设有通孔201,通孔201位于两个导向柱之间,压杆经通孔201抵压安装块21。如此,这种对称性结构更为稳固。
在导向槽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过渡槽,第一过渡槽与导向槽连通。第一过渡槽的槽口的宽度大于导向槽的槽宽。如此,第一杆体25更易进入第一过渡槽中。
在导向槽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过渡槽,第二过渡槽水平设置。如此,便于第一杆体25在第二过渡槽滑出时,精度更高,使得第一杆体25和第二杆体26在同一水平面上。
转动组件与导向件的数量相同。如此,通过转台11转动,即可实现多个转动组件上的安装台23的180°翻转,这种纯机构式的设计,精度更高,稳定性好。
第一杆体25和第二杆体26对称设置在转轴27的两侧。
在底座10上设置有多个加工工位,加工工位设置有承托台,承托台位于安装台23的下侧。即压杆将安装块21下压时,承托台可承托安装台23,如此方便固定安装台23,便于对安装台23上的工件进行加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