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饰面材料的料筒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7994发布日期:2020-06-20 15:0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装有饰面材料的料筒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筒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有饰面材料的料筒输出机构。



背景技术:

料筒一直以来都用作润滑油、油漆、涂料等销售终端的包装容器。在生产时,首先将定量的润滑油、涂料等装入料筒中,将桶盖封装在桶身上,并将料筒机进行贴标,最后将料筒进行输出。

当料筒完成贴标后,移动至输送带的末端时,一般需要工人手动将料筒卸下,安放在堆垛板上,由于料筒内装满液体,质量较大,通过人工将料筒提下输送带的方式,需要耗费工人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效率低下,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有饰面材料的料筒输出机构,其优势为:可以自动输出料筒,减轻工人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有饰面材料的料筒输出机构,包括机架、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组件、用于夹持料筒的定位组件、用于驱动定位组件滑移的动力组件以及用于夹持料筒的机械手,所述定位组件位于料筒输出输送组件的一侧,所述输送组件靠近所述定位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料筒进行限位的伸缩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位于所述定位组件的下方,所述机械手位于定位组件远离输送组件的一侧,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机械手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承接料筒的堆垛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组件将料筒输出后,当料筒移动至定位组件处,伸缩组件对料筒进行限位,定位组件从而顺利夹持料筒,伸缩组件再缩回,动力组件驱动定位组件和料筒移动至机械手下方,机械手夹持料筒移动至堆垛板上,通过机械手夹持料筒的方式代替工人手动移动料筒的工作方式,自动输出料筒,减轻工人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电机、设置在电机的驱动轴侧壁上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侧壁上的主动轮以及与转动轴连接的主动辊,所述机架上且沿料筒输送方向均布与若干个从动辊,所述从动辊的侧壁上设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链条传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机驱动转动轴、主动轮、主动辊、链条以及从动轮转动,从而可以顺利带动从动辊转动,以此可以实现带动料筒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限位气缸,所述限位气缸的端壁上设有两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伸入相邻两从动辊之间,所述限位杆伸出从动辊的长度小于限位气缸活塞杆缩回的长度;

所述机架上设有且位于限位杆的一侧设有接近开关,所述机架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接近开关和限位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气缸推动限位杆伸出从动辊之间,对移动至限位杆处的限位杆进行阻挡,以此可以顺利将料筒进行限位;

当料筒移动至接近开关处,接近开关感应到料筒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限位气缸,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从而可以将限位杆移动至从动辊的下方,料筒从而可以顺利移出从动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移动架、设置在移动架上的夹持气缸以及设置在夹持气缸活塞杆端壁上的夹持板,所述移动架的高度低于从动辊顶部的高度,所述夹持气缸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夹持气缸活塞杆的轴线与从动辊的轴线平行,所述夹持板远离夹持气缸的一侧设有圆弧面,所述夹持板位于接近开关的上方;

所述机架上且位于两夹持气缸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料筒的移动轨迹方向设置;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气缸以及设置在动力气缸活塞杆端壁上的移动杆,所述动力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动力气缸的轴线与从动辊的轴线垂直,所述动力气缸的轴线与移动杆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移动杆与移动架连接,所述机架上且位于动力气缸的两侧设有供移动架滑移的滑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接近开关感应到料筒后,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夹持气缸和动力气缸,夹持气缸活塞杆伸出,夹持板伸出,通过圆弧面与料筒侧壁抵触,两夹持板从而夹持个料筒,再利用动力气缸带动移动杆移动,移动架从而推动滑移架在滑轨上滑移,夹持板从而可以带动料筒移动至支撑板上,以此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料筒移出从动辊上,代替工人手动移动的方式,减轻工人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气缸和夹持板构成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数量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板夹持第一个料筒移动至支撑板上,夹持气缸复位,动力气缸再推动移动架移动至接近开关处,当接近开关感应到第二料筒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夹持气缸和动力气缸,此时,两个夹持气缸的活塞杆同时伸出,两组夹持板同时夹持第一个料筒和第二个料筒,动力气缸再推动移动架、夹持气缸、第一个料筒以及第二个料筒移动至支撑板上,机械手最后将两个料筒同时移出支撑板,以此可以提高输出料筒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面的侧壁上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板夹持料筒时,利用橡胶垫抵触在料筒外侧壁上,从而可以加大夹持板和料筒外侧壁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夹持板夹持料筒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远离从动辊的一侧设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从而可以减少动力气缸失灵后,导致料筒移出支撑板而打翻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若干个横板,所述横板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堆垛板的底壁上设有插入凹槽的凸块,相邻所述横板之间留有供叉车的叉臂伸入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块安装在凹槽内,从而可以增加堆垛板在支撑架上的安装支撑架上的稳定性,最后利用空间,方便叉车将堆垛板移出支撑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首先利用输送组件将料筒输出,当料筒移动至定位组件处,伸缩组件对料筒进行限位,利用定位组件夹持料筒,伸缩组件缩回,动力组件再驱动定位组件和料筒同时移动,动力组件将料筒移动至机械手下方,再利用机械手夹持料筒移动至堆垛板上,以此可以代替工人手动移动料筒,有利于减轻工人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利用两组夹持件,从而可以同时输出两个料筒,提高输出的效率;

3、利用凸块插入凹槽中,从而可以增加堆垛板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体现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图1中a-a向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实施例中输送组件、伸缩组件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实施例中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输送组件;20、电机;21、转动轴;22、主动轮;23、主动辊;24、从动辊;25、从动轮;26、链条;3、定位组件;30、移动架;31、夹持气缸;32、夹持板;33、圆弧面;34、支撑板;4、动力组件;40、动力气缸;41、移动杆;42、竖板;43、滑轨;44、夹持件;45、橡胶垫;46、挡板;5、机械手;6、伸缩组件;60、限位气缸;61、限位杆;62、连接杆;7、支撑架;70、堆垛板;71、横板;72、凹槽;73、凸块;74、空间;8、接近开关;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装有饰面材料的料筒输出机构,其包括机架1,机架1上分别设有输送组件2以及用于夹持料筒的定位组件3,定位组件3位于料筒输出输送组件2的一侧,输送组件2靠近所述定位组件3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料筒进行限位的伸缩组件6。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定位组件3滑移的动力组件4以及用于夹持料筒的机械手5,动力组件4位于定位组件3的下方,机械手5位于定位组件3远离输送组件2的一侧。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上且位于机械手5的一侧设有支撑架7,支撑架7上设有若干个横板71,优选三个,横板7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凹槽72,横板71远离支撑架7的一侧设有承接料筒的堆垛板70,堆垛板70的底壁上设有插入凹槽72的凸块73,利用凸块73插入凹槽72中,增加堆垛板70再支撑架7上的安装稳定性,相邻横板71之间留有供叉车的叉臂伸入的空间74;当料筒灌装、封盖和贴标后,输送组件2驱动料筒移动至伸缩组件6处,伸缩组件6对料筒进行限位,当定位组件3将料筒夹持后,伸缩组件6再缩回,动力组件4驱动料筒和定位组件3移动,从而可以将料筒移出输送组件2,再利用机械手5将料筒移动至堆垛板70上,当堆垛板70上堆满料筒后,叉车伸入空间74中,从而可以顺利将堆垛板70移出支撑架7,以此可以自动将料筒进行下料,代替工人手动卸料的方式,减轻工人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3,输送组件2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电机20,电机20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同轴设有主动辊23,转动轴21远离主动辊23的一端设有主动轮22。

参照图3,机架1上均布有若干个从动辊24,若干个从动辊24沿料筒输送方向均布,从动辊24的侧壁上设有从动轮25,主动轮22和从动轮25通过链条26连接;当料筒贴标后,利用电机20驱动转动轴21、主动轮22、主动辊23、从动轮25、链条26以及从动辊24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料筒顺利输出。

参照图3,伸缩组件6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限位气缸60、设置在限位气缸60端壁上的连接杆62以及设置在连接杆62侧壁上的两限位杆61,两限位杆6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料筒的直径,限位杆61沿料筒的高度方向设置,限位杆61伸入相邻两从动辊24之间,限位杆61伸出从动辊24的长度小于限位气缸60活塞杆缩回的长度。

参照图3,机架1上设有且位于限位杆61的一侧设有接近开关8,机架1上设有控制器9,控制器9采用plc,接近开关8和限位气缸60均与控制器9电连接。

参照图3,定位组件3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移动架30以及设置在移动架30上的夹持件44,两夹持件44沿料筒的移动轨迹方向设置,移动架30的高度低于从动辊24顶部的高度。

参照图3,夹持件44包括设置在移动架30上的两夹持气缸31以及设置在夹持气缸31活塞杆端壁上的夹持板32,夹持气缸31与控制器9电连接,两夹持气缸31分别位于从动辊24的两侧,夹持气缸31活塞杆的轴线与从动辊24的轴线平行,夹持板32远离夹持气缸31的一侧设有圆弧面33;圆弧面33的侧壁上设有橡胶垫45,增加橡胶垫45和料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夹持气缸31移动料筒的稳定性。

参照图3,机架1上且位于两夹持气缸31之间设有支撑板34,支撑板34沿料筒的移动轨迹方向设置;支撑板34远离从动辊24的一侧设有挡板46,挡板46沿料筒的高度方向设置。

参照图4,动力组件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动力气缸40以及设置在动力气缸40活塞杆端壁上的移动杆41,动力气缸40与控制器9电连接,移动杆41沿从动辊24的轴线设置,动力气缸40的轴线与从动辊24的轴线垂直,动力气缸40的轴线与移动杆41的中心线垂直,移动杆4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移动架30连接的竖板42,机架1上且位于动力气缸40的两侧设有供移动架30滑移的滑轨43,滑轨43沿料筒移动轨迹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第一个料筒移动至从接近开关8前,限位气缸60将限位杆61推出,限位杆61从两从动辊24之间伸出,第一组夹持气缸31移动至位于接近开关8的两侧,当第一个料筒移动至限位杆61处,限位杆61对第一个料筒进行阻挡,减少料筒从从动辊24上落下的可能性。

此时,接近开关8感应到第一个料筒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9,控制器9将信号传递给限位气缸60、夹持气缸31以及动力气缸40,限位气缸60推动限位杆61下移,限位杆61移出两从动辊24之间,便于料筒顺利输出。

两夹持气缸31推动四个夹持板32伸出,通过两相对的圆弧面33,靠近从动辊24的两个夹持板32上的橡胶垫45将第一个料筒夹持,利用移动架30沿着滑轨43移动,动力气缸40从而推动夹持气缸31和第一个料筒移动至支撑板34上,夹持气缸31的活塞杆缩回,放下第一个料筒,动力气缸40推动夹持气缸31移动至接近开关8处,限位气缸60推动限位杆61伸出。

当第二个料筒移动至接近开关8处,接近开关8感应到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9,控制器9将信号传递给限位气缸60、夹持气缸31以及动力气缸40,限位气缸60推动限位杆61下移,两夹持气缸31推动四个夹持板32伸出,将第一个料筒和第二个料筒同时夹持,动力气缸40再推动夹持气缸31、第一个料筒以及第二个料筒同时移动至支撑板34上,机械手5将两料筒夹持并移动至堆垛板70上,当堆垛板70堆满后,通过叉车的叉臂伸入空间74内将堆垛板和料筒移走,以此可以同时将两个料筒进行卸料,代替工人手动下料的工作方式,有利于减轻工人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