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锁底防震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0032发布日期:2020-08-25 19:1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自动锁底防震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震纸盒技术领域,具体为自动锁底防震纸盒。



背景技术:

纸制品包装,是包装工业品中用量最大的种类,纸盒是最主要的运输包装形式,而纸盒广泛用做食品、医药、电子等各种产品的销售包装,随着运输方式的改变和销售方式的变革,纸盒的样式日趋多样化,几乎每一种新型的非标纸盒都伴随着一套自动化设备问世,而造型新颖的纸盒本身,也成为了商品促销的手段,其中自动锁底防震纸盒在纸盒中占大部分,自动锁底是指纸盒在不借助外力的作用下,通过自身的结构搭配完成底面的封闭且能够承受一定压力的功能,在鸡蛋的运输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是自动锁底防震纸盒,因为这类纸盒在使用时,拼装较快,且具有防震的性能,基本能够满足鸡蛋的运输要求,现有的装置一般是将鸡蛋放入托盘中,托盘堆放在纸盒。

现有装置的缺点是:

1、为了更好的防震效果,一般托盘的形状大小与纸盒内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使接触的地方不存在缝隙,但在取出时较为不便;

2、鸡蛋在长距离运输时,纸盒内部一般为封闭状态,其透气性较差,纸盒内部的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鸡蛋的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锁底防震纸盒,通过设置把手,在使用时,直接通过把手将托盘从纸盒中取出,较为便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自动锁底防震纸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第四面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第四顶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侧板和贯穿孔,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远离第二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通过侧板固定连接有第四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面板远离第一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面板远离第二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三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顶板,所述第三面板远离第三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底板,所述第四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顶板,所述第四面板远离第四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底板,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上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盒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的内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托盘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贯穿孔的高度与通孔的高度相适配,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托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托盘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把手的宽度与卡槽的宽度相同,所述把手的高度与卡槽的深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槽口为圆柱形,所述通孔为圆柱形,所述通孔位于槽口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面板与第三面板、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面板与第四面板、第三顶板和第三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面板与第四顶板和第四底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托盘为方形,所述盒体的内部形状大小与托盘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板的宽度与第三顶板的宽度之和与盒体的宽度相同,第一面板的形状大小、第二面板的形状大小、第三面板的形状大小与第四面板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一顶板的形状大小与第三顶板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顶板的形状大小与第四顶板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底板的形状大小与第四底板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锁底防震纸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把手,盒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托盘,托盘的内部开设有槽口,槽口的数量为若干个,托盘上开设有通孔,托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托盘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把手的宽度与卡槽的宽度相同,把手的高度与卡槽的深度相同,在使用时,使用把手将托盘从盒体中取出,托盘可堆积在盒体中将把手与卡槽对齐插入,托盘与把手均为海绵,在需要封闭盒体时,将把手向一侧按压,即可进行粘合盒体,通过设置把手将托盘取出,实现了便于取出托盘的目的。

2、通过设置贯穿孔,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上均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高度与通孔的高度相适配,贯穿孔的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适配,托盘上开设有通孔,槽口为圆柱形,通孔为圆柱形,通孔位于槽口的底部,在盒体闭合后,贯穿孔与通孔连通,通孔与每个槽口均连通,可以使盒体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实现了增强纸盒内部空气流通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101-第一面板、102-第二面板、103-第三面板、104-第四面板、105-第一顶板、106-第二顶板、107-第三顶板、108-第四顶板、109-第一底板、1010-第二底板、1011-第三底板、1012-第四底板、1013-侧板、1014-贯穿孔、2-托盘、3-槽口、4-通孔、5-把手、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自动锁底防震纸盒,包括盒体1,盒体1包括第一面板101、第二面板102、第三面板103、第四面板104、第一顶板105、第二顶板106、第三顶板107、第四顶板108、第一底板109、第二底板1010、第三底板1011、第四底板1012、侧板1013和贯穿孔1014,第一面板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面板102,第一面板101远离第二面板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013,第一面板101的一侧通过侧板1013固定连接有第四面板104,第一面板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105,第一面板101远离第一顶板1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板109,第二面板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106,第二面板102远离第二顶板1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1010,第三面板1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顶板107,第三面板103远离第三顶板1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底板1011,第四面板1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顶板108,第四面板104远离第四顶板10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底板1012,第一面板101、第二面板102、第三面板103和第四面板104上均开设有贯穿孔1014,盒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托盘2,托盘2的内部开设有槽口3,槽口3的数量为若干个,托盘2上开设有通孔4,贯穿孔1014的高度与通孔4的高度相适配,贯穿孔1014的直径与通孔4的直径相适配,在盒体1闭合后,贯穿孔1014与通孔4连通,通孔4与每个槽口3均连通,可以使盒体1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实现了增强纸盒内部空气流通性的目的,托盘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5,托盘2的底部开设有卡槽6,把手5的宽度与卡槽6的宽度相同,把手5的高度与卡槽6的深度相同,在使用时,使用把手5将托盘2从盒体1中取出,托盘2可堆积在盒体1中将把手5与卡槽6对齐插入,托盘2与把手5均为海绵,在需要封闭盒体1时,将把手5向一侧按压,即可进行粘合盒体1,通过设置把手5将托盘2取出,实现了便于取出托盘2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槽口3为圆柱形,通孔4为圆柱形,通孔4位于槽口3的底部,第一面板101与第二面板102、第一顶板105、第一底板109和侧板1013固定连接,第二面板102与第三面板103、第二顶板106和第二底板1010固定连接,第三面板103与第四面板104、第三顶板107第三底板1011固定连接,第四面板104与第四顶板108和第四底板1012固定连接,托盘2为方形,盒体1的内部形状大小与托盘2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第一顶板105的宽度与第三顶板107的宽度之和与盒体1的宽度相同,第一面板101的形状大小、第二面板102的形状大小、第三面板103的形状大小与第四面板104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第一顶板105的形状大小与第三顶板107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第二顶板106的形状大小与第四顶板108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第二底板1010的形状大小与第四底板1012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使用者使用时:将侧板1013通过胶水与第四面板1014粘合,第一底板109、第二底板1010、第三底板1011和第四底板1012通过配合形成自动锁底的底板,将鸡蛋装入托盘2中,然后将托盘2放入盒体1中,托盘2可以依次叠加,将底部的把手5插入上一个的卡槽6中,在需要取出托盘2时,通过把手5将托盘2提出。

综上所述,该自动锁底防震纸盒,使用时,通过设置把手5,盒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托盘2,托盘2的内部开设有槽口3,槽口3的数量为若干个,托盘2上开设有通孔4,托盘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5,托盘2的底部开设有卡槽6,把手5的宽度与卡槽6的宽度相同,把手5的高度与卡槽6的深度相同,在使用时,使用把手5将托盘2从盒体1中取出,托盘2可堆积在盒体1中将把手5与卡槽6对齐插入,托盘2与把手5均为海绵,在需要封闭盒体1时,将把手5向一侧按压,即可进行粘合盒体1,通过设置把手5将托盘2取出,实现了便于取出托盘2的目的,通过设置贯穿孔1014,第一面板101、第二面板102、第三面板103和第四面板104上均开设有贯穿孔1014,贯穿孔1014的高度与通孔4的高度相适配,贯穿孔1014的直径与通孔4的直径相适配,托盘2上开设有通孔4,槽口3为圆柱形,通孔4为圆柱形,通孔4位于槽口3的底部,在盒体1闭合后,贯穿孔1014与通孔4连通,通孔4与每个槽口3均连通,可以使盒体1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实现了增强纸盒内部空气流通性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