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袋的夹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2342发布日期:2020-06-16 20:5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M袋的夹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袋的夹袋机构。



背景技术:

颗粒料、粉料包装采用的包装袋种类较多,使用普通包装袋包装时,夹袋器夹住包装袋完成落料,从而完成自动化下料;下料完成后,位于夹袋器两侧的撑袋杆预伸入袋口施力,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展,然后送至推包装置中,进行后续流程对包装袋折边以及缝合。但此类夹袋器只适用于一字型包装袋,对于m袋(即袋口呈m形折叠方式的包装袋)并不适用,无法在装完物料后,将包装袋口的m形恢复,也就导致后续流程无法继续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名称为《一种多功能自动升降夹袋器》(申请号20191029896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导料筒1和夹袋主体2,所述导料筒1固定连接夹袋主体2,所述导料筒1的两侧设夹袋装置100,所述夹袋主体2两侧设压袋装置200,所述夹袋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01和夹紧机构102,所述升降机构101与夹紧机构102相连接,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气缸17、曲臂轴18、夹板19、固定块20、侧板21和气缸安装板22,所述固定块20通过摆臂销轴23与主摆臂4连接,所述气缸安装板22通过六角螺栓24与固定块20连接,所述侧板21通过螺钉25与固定块20侧边连接,所述夹紧气缸17安装在气缸安装板22上,所述夹紧气缸17通过第一鱼眼接头26连接曲臂轴18,所述曲臂轴18通过轴杆27与侧板21连接。上述方案中,如图1所示,为了固定夹紧气缸17,设置了固定块20、侧板21和气缸安装板22一系列部件,且为了实现固定块20、侧板21、气缸安装板22以及夹紧气缸17的稳定连接,这里又在两侧设置了两个主摆臂4,零件多、体积大、结构复杂,同时耗能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平稳的m袋的夹袋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m袋的夹袋机构,机架上设置有导料筒,导料筒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压袋单元、左右两侧设置有夹袋单元,所述的夹袋单元包括吊臂,吊臂的上端与机架上设置的安装板铰接,第一铰接轴的轴芯位于水平面内且与导料筒左右两侧筒体所在面平行布置,动力驱动吊臂绕着第一铰接轴转动,吊臂的下端铰接连接有两夹板,第二铰接轴的轴芯位于水平面内且与第一铰接轴的轴芯垂直布置,动力驱动两夹板绕第二铰接轴同步转动至相互靠近的夹紧位或相互远离的套袋位。

上述方案中,为了保持m袋折边的姿态,这里采用两夹板对折边进行夹持,吊臂绕着第一铰接轴转动用于调节两夹板与筒体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包装袋,两夹板绕第二铰接轴同步打开便于包装袋进入两夹板之间或从两夹板之间抽离,两夹板同步靠近将包装袋的m折边夹紧,这种结构只设置一个吊臂且两夹板同步靠近或远离,结构简单的同时传动平稳,且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图1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m袋的夹袋机构,机架上设置有导料筒10,导料筒10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压袋单元20、左右两侧设置有夹袋单元30,所述的导料筒10包括吊臂31,吊臂31的上端与机架上设置的安装板41铰接,第一铰接轴42的轴芯位于水平面内且与导料筒10左右两侧筒体所在面平行布置,动力驱动吊臂31绕着第一铰接轴42转动,吊臂31的下端铰接连接有两夹板32,第二铰接轴33的轴芯位于水平面内且与第一铰接轴42的轴芯垂直布置,动力驱动两夹板32绕第二铰接轴33同步转动至相互靠近的夹紧位或相互远离的套袋位。包装袋由上袋机构转移到导料筒10下方时,夹袋单元30首先动作,吊臂31绕着第一铰接轴42转动至两夹板32与筒体的距离与包装袋的规格相适应,此时两夹板32是处于相互远离的套袋位,然后动力驱动两夹板32绕第二铰接轴33同步靠近将包装袋的m折边夹紧,折边的姿态得以保持,压袋单元20动作将包装袋的前后两边的袋口紧压在导料筒10前后两侧的筒壁上,此时就可以接料了,与现有技术相比,每一侧边的夹袋单元30中只设置一个吊臂31,一方面体积减小、重量减小,方便布置,一方面耗能低。同时两夹板32同步靠近或远离,从而保证两夹板32的中线始终保持不变,每一个包装袋被夹持的位置是固定的,这样包装袋处于导料筒10桶口的正下方,装料顺畅。

进一步的,夹板32固定在摆臂34的下端,摆臂3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板341和第二竖板342,第一、二竖板341、342之间由横板343连为一体,夹板32固定在第二竖板342的下端位置处,第二竖板342与横板343连接位置处固定有齿轮35,齿轮35通过第二铰接轴33与吊臂31的下端铰接,两摆臂34上的两齿轮35啮合传动,动力驱动两摆臂34绕着各自的轴芯转动。两摆臂34之间是通过齿轮35啮合传动的,只要驱动一个摆臂34转动,另一个摆臂34也随之转动,两摆臂34下端的两夹板32相对于中线同步靠近或远离。

具体的,两个摆臂34之间设置有第一气缸36,第一气缸36的缸体与其中一个摆臂34的第一竖板341端部铰接、活塞杆通过鱼眼轴承与另一个摆臂34的第一竖板341端部铰接,第三铰接轴37的轴芯与第二铰接轴33的轴芯平行布置。只设置一个第一气缸36即可实现两个摆臂34的同步动作,结构简单、布置灵活。

为了实现吊臂31的转动,吊臂31为长板状,板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镂空处311,第二气缸38的缸体与安装板41上的第一铰接座43铰接、活塞杆通过鱼眼轴承穿过镂空处311并与镂空处311周边板体上设置的铰接板312铰接,第四铰接轴39的轴芯与第一铰接轴42平行布置。第二气缸38设置在吊臂31与筒壁之间,活塞杆穿过镂空处311后与铰接板312铰接,结构紧凑,方便外周其他部件的布置。

进一步的,两夹板32相临近的板体上设置有聚氨酯板,聚氨酯板上设置有锯齿,夹紧位时,两聚氨酯板上的锯齿齿口相嵌合。聚氨酯板的设置,一方面防止夹紧过程中对包装袋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又增大了摩擦力,夹持更加紧固。

压袋单元20包括压板21,连杆22的下端与压板21的背面固定连接、上端与导料筒10铰接,第五铰接轴221的轴芯位于水平面内且与导料筒10前后两侧筒体所在面平行布置,第三气缸23的缸体与导料筒10的筒壁铰接、活塞杆通过鱼眼轴承与固定在压板21背面的铰接板24铰接,第六铰接轴25的轴芯与第五铰接轴221的轴芯的轴芯平行布置。导料筒10的筒壁固定有连接杆25,连杆22与连接杆25通过第五铰接轴221铰接,第四气缸26的缸体与安装板41上的第二铰接座44铰接铰接、活塞杆通过鱼眼轴承与连接杆25铰接,第七铰接轴27的轴芯与第五铰接轴221的轴芯的轴芯平行布置,导料筒10的下部由两个半体扣合而成,第四气缸26驱动两个半体绕着第七铰接轴27转动带动两个半体的下料口作开合动作。

刚开始两个半体是处于闭合状态的,物料处于截止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三气缸23驱动压板21绕着第五铰接轴221和第六铰接轴25转动,压板21将包装袋袋口压紧在筒壁上,然后第四气缸26在驱动半体绕着第七铰接轴27转动,此时压板21还是紧压在筒壁上并随着半体同步转动,两个半体的下口打开,物料下落,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有效防止物料(特别是对于粉末状物料)溢出。待装量完成后,压板21跟随半体同步转动至两个半体的下口关闭,物料截止之后,第三气缸23驱动压板21绕着第五铰接轴221和第六铰接轴25转动,压板21从筒壁上撤离。

导料筒10的上端固定在基板45上,安装板41设置在基板45的下方且两者板面相互平行,基板45上设置有第五气缸46,第五气缸46的活塞杆的杆芯为铅垂方向布置,第五气缸46的活塞杆穿过基板45后与安装板41连接,第五气缸46驱动安装板41带动压袋单元20、夹袋单元30作升降运动。基板45是固定在机架上不动的,安装板41可相对于基板45上下运动,一方面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包装袋,另一方面使得导料筒10的下端进入或撤出包装袋袋口。

为了保证安装板41以及其上附设的一系列部件在作上下方向运动时的平稳性,安装板41的四个角部个设置有一个导向柱47,导向柱47穿过基板45上开设的孔并构成导向配合。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上述的m袋,对于普通的一字型包装袋也同样适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