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饭分离的便当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0658发布日期:2020-08-18 16:38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菜饭分离的便当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便当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菜饭分离的便当盒。



背景技术:

便当盒又叫饭盒,是一种专门用来装饭菜的盒子,大多用铝、不锈钢或塑料制成。无论是长期使用的便当盒还是一次性使用的外卖便当盒,其设计一般包括有盒体和盖在盒体上的盖子,其中盒体分成一个盛饭用的格子和若干用来盛菜用的格子。盛饭用的格子和装菜用的格子之间不是密封设计,菜中的汤液容易撒到饭中,菜饭串汁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外卖便当盒,转送过程振动剧烈,更加容易发生菜饭串汁的情况,影响外卖质量,不利于产品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菜饭分离的便当盒,包括有外盒、内盒和盒盖,所述内盒套入外盒中,外盒的上端内侧具有环形支撑台,内盒的上端外侧具有环形凸起,内盒套入外盒中后环形凸起置于环形支撑台上,盒盖扣合在内盒上,外盒的上端连接有位于外盒外侧的外盒手捏部,内盒的上端两侧分别连接有位于内盒外侧的内盒手捏部,盒盖的外侧连接有位于盒盖外侧的盒盖手捏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盒手捏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外盒条形凸起,内盒手捏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内盒条形凸起,盒盖手捏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盒盖条形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内盒手捏部的下表面若干内盒条形凹槽,内盒条形凹槽与外盒条形凸起一一对应,外盒条形凸起嵌入相应的内盒条形凹槽中,盒盖手捏部的下表面若干盒盖条形凹槽,盒盖条形凹槽与内盒条形凸起一一对应,内盒条形凸起嵌入相应的盒盖条形凹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盒的上端包括有朝外盒外侧水平折弯形成第一折边,第一折边的外侧朝上折弯形成第二折边,第二折边的上端朝外盒外侧折弯形成第三折边,第三折边的外侧朝下折弯形成第四折边,第四折边的下端朝外盒外侧折弯形成第五折边,所述第一折边形成环形支撑台,外盒手捏部连接在第五折边上;

所述内盒的上端包括有朝内盒外侧折弯形成第六折边,第六折边的外侧朝上折弯形成第七折边,第七折边的上端朝内盒外侧水平折弯形成第八折边,第六折边形成环形凸起,内盒手捏部连接在第八折边上;

所述盒盖包括有盒盖,盒盖的外侧朝上折弯形成第九折边,第九折边的上端朝盒盖外侧折弯后形成第十折边,第十折边的外侧朝下折弯形成第十一折边,第十一折边的下端朝盒盖外侧折弯后形成第十二折边,盒盖手捏部连接在第十二折边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盒盖的中部朝上凹陷形成中部凸起,中部凸起的中部朝下凹陷形成内部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内部凹槽的四周设有若干弧形凸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菜饭分离的便当盒,不易发生饭菜串汁的情况,其中盒盖、内盒揭开取出方便,适合用作外卖配送用便当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盒、内盒、盒盖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盒、内盒、盒盖分离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一种菜饭分离的便当盒,包括有外盒1、内盒2和盒盖3,所述内盒2套入外盒1中,外盒1的上端内侧具有环形支撑台4,内盒2的上端外侧具有环形凸起5,内盒2套入外盒1中后环形凸起5置于环形支撑台4上,盒盖3扣合在内盒2上,外盒1的上端连接有位于外盒1外侧的外盒手捏部6,内盒2的上端两侧分别连接有位于内盒2外侧的内盒手捏部7,盒盖3的外侧连接有位于盒盖3外侧的盒盖手捏部8。内盒2套入外盒1后,内盒2的底部与外盒1的底部之间形成用于盛放米饭的空间,内盒2上放置菜,再盖上盒盖3,这样内盒2中菜的汤液无法进入到外盒1中,不会发生菜饭串汁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外盒手捏部6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外盒条形凸起9,内盒手捏部7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内盒条形凸起10,盒盖手捏部8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盒盖条形凸起11。用手捏住盒盖手捏部8,可以方便的将盒盖3揭开。两只手同时捏住内盒2上的两个内盒手捏部7,可以方便的将内盒2从外盒1中取出。用手捏住外盒1上的外盒手捏部6,可以方便的拖动整个便当盒,方便内盒2和盒盖3的取出。外盒条形凸起9可以增加外盒手捏部6的摩擦力,减少打滑。内盒条形凸起10可以增加内盒手捏部7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盒盖条形凸起11可以增加盒盖手捏部8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进一步的,所述内盒手捏部7的下表面若干内盒条形凹槽,内盒条形凹槽与外盒条形凸起9一一对应,外盒条形凸起9嵌入相应的内盒条形凹槽中,盒盖手捏部8的下表面若干盒盖条形凹槽,盒盖条形凹槽与内盒条形凸起10一一对应,内盒条形凸起10嵌入相应的盒盖条形凹槽中。内盒条形凸起10嵌入相应的盒盖条形凹槽和外盒条形凸起9嵌入相应的内盒条形凹槽,使得内盒2与外盒1之间、盒盖3与内盒2之间不会发生窜动,保证内盒2与外盒1之间、盒盖3与内盒2之间的贴合性,进一步减少菜饭串汁的可能,同时防止汁液洒出便当盒外。

进一步的,所述外盒1的上端包括有朝外盒1外侧水平折弯形成第一折边11,第一折边11的外侧朝上折弯形成第二折边12,第二折边12的上端朝外盒外侧折弯形成第三折边13,第三折边13的外侧朝下折弯形成第四折边14,第四折边14的下端朝外盒外侧折弯形成第五折边15,所述第一折边11形成环形支撑台4,外盒手捏部6连接在第五折边15上;

所述内盒2的上端包括有朝内盒2外侧折弯形成第六折边16,第六折边16的外侧朝上折弯形成第七折边17,第七折边17的上端朝内盒2外侧水平折弯形成第八折边18,第六折边16形成环形凸起5,内盒手捏部7连接在第八折边18上;

进一步的,盒盖3的外侧朝上折弯形成第九折边19,第九折边19的上端朝盒盖外侧折弯后形成第十折边20,第十折边20的外侧朝下折弯形成第十一折边21,第十一折边21的下端朝盒盖3外侧折弯后形成第十二折边22,盒盖手捏部8连接在第十二折边22上。

进一步的,所述盒盖3的中部朝上凹陷形成中部凸起23,中部凸起23的中部朝下凹陷形成内部凹槽24。外盒1的下端能够嵌入内部凹槽24中,多个便当盒堆叠时可以提高稳定性,便于外卖打包配送。内部凹槽24也可以用来装餐余垃圾,用餐时可以将餐余垃圾放入内部凹槽24中。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凹槽24的四周设有若干弧形凸起25。弧形凸起25均匀间隔设置。弧形凸起25用于卡主上面便当盒外盒1的下端。

进一步的,外盒1、内盒2和盒盖3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透明材料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发明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发明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