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及绕线、下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78693发布日期:2020-12-11 21:35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及绕线、下线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及绕线、下线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及绕线、下线方法,属于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一般分为机舱扭缆电缆和塔筒固定敷设电缆两个部分,机舱扭缆电缆是连接发电机和塔筒固定敷设电缆。由于风机装配完成后,机舱内空间狭小,不方便进行动力电缆布线,因此机舱扭缆电缆都会进行预布线:一段敷设在机架里面,另一段盘好在机架上。单台动力电缆数量在20-30根不等,多根电缆需要堆叠放置。这就要求动力电缆线卷的盘线方式为逐层从下往上盘,盘成筒状,以便盘好的动力电缆吊上风机机架后能够将上面的一段电缆快速敷设到机架里面。

但是,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制作过程中均靠手工进行从内往外卷绕成圆盘状,而不是从下往上盘成筒状,因此,卷绕出来的圆盘状电缆并不能满足快速敷设的要求。

另外,动力电缆制作过程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卷绕直径大小不一,绕出的电缆盘外观参差不齐、不便堆叠,且动力电缆需按固定长度裁剪,无专业测量设备,仅靠下线人员目测电缆上印制的长度标识进行下线,精确度低,操作容易出错,一旦出错,只能报废处理,损失较大。

经过检索,暂时未发现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同或相似的专利文献,只找到以下几篇相关的专利文献:

一、授权公告号为cn205187514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4月27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收放线装置,其包括相配合的导线机构和绕线机构,连接无人机的电缆线经导线机构传输后绕设于绕线机构上;所述导线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导线轮组件,所述电缆线与导线轮组件接触,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导线轮组件转动以带动电缆线传输;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筒和绕线杆组件,所述绕线杆组件的导线端绕绕线筒外圆周旋转,经导线机构传输来的电缆线与绕线杆组件的导线端接触并在导线端的旋转导向下绕设于绕线筒的外侧壁上。

二、公开号为cn108083109a,公开日为2018年5月29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线绕卷系统,其包括盛缆框,该盛缆框内设有缆线绕卷机构,所述盛缆框的框口上设有缆线导向装置;所述缆线绕卷机构包括圆锥形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锥顶朝上,所述盛缆框框底的下表面设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向上伸入所述盛缆框后与所述绕线柱花键连接;所述缆线导向装置包括环形的滑轨,该滑轨固定安装在所述盛缆框的框口上,所述滑轨上设有电动小车,所述电动小车上沿所述盛缆框框口的径向设有缆线导向杆,所述缆线导向杆上设有缆线导向环。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方案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均不同,也不相似。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及绕线、下线方法,使其能从下往上将动力电缆盘成筒状,满足快速敷设的要求且降低动力电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因下线出错造成的损失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及绕线、下线方法,其能从下往上将动力电缆盘成筒状,满足快速敷设的要求且降低动力电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因下线出错造成的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动力机构,在支撑架上还转动连接有用于绕制筒状电缆线的转筒,所述转筒沿垂向设置在支撑架上,动力机构与转筒配合传动连接,在转筒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对筒状电缆线进行限位支撑和下料的限位下料机构。

优选的,所述转筒为圆锥台状,其大头端朝上,小头端朝下;在支撑架上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位于圆锥台状转筒的大头端处。

优选的,在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带有编码器组件的传动轮;绕制前,动力电缆线的一端穿过传动轮后放置在限位下料机构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下料机构包括多个卡爪,在转筒的底部上设置有多个卡爪铰接座,每个卡爪铰接座对应铰接一个卡爪,在所述卡爪铰接座上开有槽口,卡爪铰接在卡爪铰接座的槽口内,铰接后卡爪的一端位于卡爪铰接座的槽口中,卡爪的另外一端外露于转筒的底部;在转筒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底盘架延伸部,每个卡爪的一端和底盘架延伸部之间均通过一根拉簧连接;

在转筒底部且位于多个卡爪铰接座处还转动连接有一个用于对多个卡爪进行限位或解除限位的限位控制机构;通过所述限位控制机构能使得多个卡爪处于于水平张开状态以支撑筒状电缆线或使得多个卡爪呈倾斜收拢状态以对筒状电缆线进行下料。

优选的,所述限位控制机构包括限位转盘,限位转盘位于靠近卡爪的一端处,在限位转盘上沿周向开有多个开槽,这样使得相邻的开槽之间形成限位凸块;当对筒状电缆线进行限位支撑时,多个卡爪处于水平张开状态,转动限位转盘,使得限位转盘上的每个限位凸块遮挡在一个卡爪的一端的上方位置,利用限位转盘上的限位凸块与卡爪的一端相接触对卡爪的一端进行限位,使得卡爪始终处于水平张开状态;当对筒状电缆线进行下料时,转动限位转盘,使得限位转盘上的每个开槽位于一个卡爪的一端的上方位置,此时在卡爪的另外一端受到筒状电缆线的重力作用下,卡爪就会绕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得卡爪呈倾斜收拢状态,筒状电缆线开始脱落下料,此时,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当绕制好的筒状电缆线全部脱落下料后,在拉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卡爪又会处于水平张开状态。

优选的,在限位转盘的下方位置还固接有一个同步转盘,在限位转盘的相对两侧上分别开有限位凹槽一和限位凹槽二,在转筒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定位杆一和定位杆二,定位杆一和定位杆二分别位于限位凹槽一和限位凹槽二内的位置;利用限位凹槽一和定位杆一相互配合以及利用限位凹槽二和定位杆二相互配合,从而对多个卡爪进行限位或解除限位。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的绕线、下线方法,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动力机构,在支撑架上还转动连接有用于绕制筒状电缆线的转筒,所述转筒沿垂向设置在支撑架上,动力机构与转筒配合传动连接,在转筒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对筒状电缆线进行限位支撑和下料的限位下料机构;

所述绕线、下线方法是先控制限位下料机构处于限位状态,将动力电缆线的一端放置在限位下料机构上,然后开启动力机构带动转筒转动,动力电缆线就会随着转筒的转动开始从下往上缠绕在转筒的外周面上形成筒状电缆线;绕制完成后,将动力电缆线的另外一端处剪断,再控制限位下料机构解除对筒状电缆线的限位,使得绕制好的筒状电缆线从转筒上脱落下去以进行下料。

优选的,所述转筒为圆锥台状,其大头端朝上,小头端朝下;在支撑架上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位于圆锥台状转筒的大头端处;绕制时,先将动力电缆线的一端放置在圆锥台状转筒的小头端处的限位下料机构上,然后控制圆锥台状转筒转动,动力电缆线会从下往上缠绕在圆锥台状转筒的外周面上,当动力电缆线缠绕至与限位杆接触时,受到限位杆的阻力,缠绕在圆锥台状转筒的外周面上的多层动力电缆线会向下挤压接触,从而使得多层动力电缆线之间挨紧接触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限位下料机构包括多个卡爪,在转筒的底部上设置有多个卡爪铰接座,每个卡爪铰接座对应铰接一个卡爪,在所述卡爪铰接座上开有槽口,卡爪铰接在卡爪铰接座的槽口内,铰接后卡爪的一端位于卡爪铰接座的槽口中,卡爪的另外一端外露于转筒的底部;在转筒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底盘架延伸部,每个卡爪的一端和底盘架延伸部之间均通过一根拉簧连接;在转筒底部且位于多个卡爪铰接座处还转动连接有一个用于对多个卡爪进行限位或解除限位的限位控制机构;所述限位控制机构包括限位转盘,限位转盘位于靠近卡爪的一端处,在限位转盘上沿周向开有多个开槽,这样使得相邻的开槽之间形成限位凸块;当对筒状电缆线进行限位支撑时,多个卡爪处于水平张开状态,转动限位转盘,使得限位转盘上的每个限位凸块遮挡在一个卡爪的一端的上方位置,利用限位转盘上的限位凸块与卡爪的一端相接触对卡爪的一端进行限位,使得卡爪始终处于水平张开状态;当对筒状电缆线进行下料时,转动限位转盘,使得限位转盘上的每个开槽位于一个卡爪的一端的上方位置,此时在卡爪的另外一端受到筒状电缆线的重力作用下,卡爪就会绕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得卡爪呈倾斜收拢状态,筒状电缆线开始脱落下料,此时,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当绕制好的筒状电缆线全部脱落下料后,在拉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卡爪又会处于水平张开状态。

优选的,在限位转盘的下方位置还固接有一个同步转盘,在限位转盘的相对两侧上分别开有限位凹槽一和限位凹槽二,在转筒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定位杆一和定位杆二,定位杆一和定位杆二分别位于限位凹槽一和限位凹槽二内的位置;

当同步转盘随着限位转盘转动时,利用定位杆一与限位凹槽一的一侧边以及定位杆二与限位凹槽二的一侧边相接触形成对卡爪的限位状态;当同步转盘随着限位转盘反向转动时,利用定位杆一与限位凹槽一的另外一侧边以及定位杆二与限位凹槽二的另外一侧边相接触解除对卡爪的限位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带有动力机构的垂向转筒,使用动力电缆线能从下往上缠绕在转筒的外周面上形成筒状电缆线,而不是从内往外卷绕成圆盘状,这样就满足快速敷设的要求;另外,通过在垂向转筒的底部设置限位下料机构,使得限位下料机构在缠绕动力电缆线起到一个限位支撑的作用,当筒状电缆线缠绕完成且剪断另外一端形成一个独立的筒状电缆线后,限位下料机构解除限位状态,使得筒状电缆线在重力作用下从转筒上脱落进行下料,这样就降低了动力电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下线出错造成的损失。通过对转筒的形状设计以及转筒与限位杆之间的配合设计,从而使得在转筒上一次能绕制更多层的动力电缆线。通过设置有带有编码器组件的传动轮,这样可以预设下线长度,到达指定长度后自动停止盘线并报警,减少下线长度错误问题发生。通过对限位下料机构的设计,使得本发明能利用限位下料机构在绕制时起到对动力电缆线的限位支撑作用使得绕制工作正常进行以及在完成绕制后,利用限位下料机构解除对绕制好的筒状电缆线的限位支撑以自动进行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下线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位于驱动电机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下线装置进行绕线时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下线装置的转筒与限位杆之间的位置关系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下线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位于限位下料机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位于限位转盘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下线装置进行绕线时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下线装置进行绕线时的原理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下线装置进行绕线时的原理示意图三;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线、下线装置中位于同步转盘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1.左立柱,112.右立柱,113.横梁,2.动力机构,211.驱动电机,3.转筒,311.顶盘架,312.底盘架,3121.底盘架延伸部,313.连杆,4.限位下料机构,411.卡爪,5.链轮一,6.转轴,7.上轴承座,8.下轴承座,9.链轮二,10.链条,11.限位杆,114.限位杆一,115.限位杆二,12.电缆线,13.带有编码器组件的传动轮,14.卡爪铰接座,15.销轴,16.拉簧,17.限位转盘,171.开槽,172.限位凸块,18.转动轴,19.下料操纵杆,20.同步转盘,21.限位凹槽一,22.限位凹槽二,23.定位杆一,24.定位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动力机构2,在支撑架1上还转动连接有用于绕制筒状电缆线的转筒3,所述转筒3沿垂向设置在支撑架1上,动力机构2与转筒3配合传动连接,在转筒3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对筒状电缆线进行限位支撑和下料的限位下料机构4。工作时,限位下料机构4处于限位状态以便将绕制好的筒状电缆线支撑住,将动力电缆线的一端放置在限位下料机构4上,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动力电缆线比较重,动力电缆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会落在限位下料机构上,然后开启动力机构2带动转筒3转动,动力电缆线就会随着转筒3的转动开始从下往上缠绕在转筒的外周面上形成筒状电缆线,在这里,也可以在开始转动缠绕前先通过人工将动力电缆线先在转筒外周面上缠绕几圈,再启动动力机构。当形成筒状电缆线后,将动力电缆线的另外一端处剪断,再控制限位下料机构4解除对筒状电缆线的限位,使得绕制好的筒状电缆线从转筒3上脱落下去以进行下料。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带有动力机构的垂向转筒,使用动力电缆线能从下往上缠绕在转筒的外周面上形成筒状电缆线,而不是从内往外卷绕成圆盘状,这样就满足快速敷设的要求;另外,通过在垂向转筒的底部设置限位下料机构,使得限位下料机构在缠绕动力电缆线起到一个限位支撑的作用,当筒状电缆线缠绕完成且剪断另外一端形成一个独立的筒状电缆线后,限位下料机构解除限位状态,使得筒状电缆线在重力作用下从转筒上脱落进行下料,这样就降低了动力电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下线出错造成的损失。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架1呈龙门状,其包括左立柱111、右立柱112和设置在左立柱111与右立柱112之间的横梁112。动力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1,在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链轮一5,转筒3通过设置在顶端部的转轴6与轴承座配合转动连接在横梁11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包括上轴承座7和下轴承座8,上轴承座7和下轴承座8均设置在横梁113上。在转轴6上安装有链轮二9,链轮二9和链轮一5之间通过链条10配合传动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转筒3为圆锥台状,其大头端朝上,小头端朝下,呈一个倒圆锥台状。在支撑架1上设置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位于圆锥台状转筒3的大头端处。绕制时,先将动力电缆线12的一端放置在圆锥台状转筒3的小头端处的限位下料机构4上,然后转动圆锥台状转筒3,动力电缆线12会从下往上缠绕在圆锥台状转筒3的外周面上,当动力电缆线12缠绕至与限位杆11接触时,由于限位杆11是固定不动的,受到限位杆11的阻力,缠绕在圆锥台状转筒3的外周面上的多层动力电缆线12会向下挤压接触,从而使得多层动力电缆线12之间挨紧接触在一起,相邻的动力电缆线层与层之间不会留有间隙,从而使得在圆锥台状转筒3上一次能绕制更多层的动力电缆线。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杆11设置有两个,分别为限位杆一114和限位杆二115,限位杆一114和限位杆二115分别位于圆锥台状转筒3的大头端的相对两侧处。

如图3所示,在支撑架1上还设置有带有编码器组件的传动轮13,当开始绕制前,是先将动力电缆线12的一端穿过带有编码器组件的传动轮13后再放置在圆锥台状转筒3的小头端处的限位下料机构4上的,绕制时动力电缆线12通过带有编码器组件的传动轮13传动至圆锥台状转筒3上(图中未示出),这样操作人员先通过控制器设定好需要下线的长度,把动力电缆线穿过编码器组件中的传动轮,并放置在限位下料机构4上,启动装置将开始盘线,当动力电缆线移动时,带动编码器转动,编码器组件将动力电缆线移动长度信息转换为脉冲信号,并反馈给控制器,到达指定长度后,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机,停止盘线,操作人员切割动力电缆线后,完成盘线。这样可以预设下线长度,到达指定长度后自动停止盘线并报警,减少下线长度错误问题发生。

如图5所示,所述转筒3包括顶盘架311、底盘架312和设置在顶盘架311与底盘架312之间的多根连杆313,顶盘架311的直径大于底盘架312的直径,多根连杆313、底盘架312和顶盘架311之间形成倒圆锥台,这样形成框架结构的转筒能减轻转筒的整体重量。

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下料机构4可设计成自动卡爪状,当其处于限位状态时,其多个卡爪411呈水平张开状态,这时用于支撑筒状电缆线12;当下料时,使得多个卡爪411呈倾斜收拢状态(如图6中的虚线部分),这时由于多个卡爪411收拢不再支撑筒状电缆线12,所以筒状电缆线1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自动脱落下去。

为了进一步阐述清楚,卡爪411在限位状态和解除限位状态之间是怎么进行自动转换的,申请人对附图进行了简化,从一个卡爪的状态转换进行阐述,如图7和图8所示,在转筒的底部即底盘架312上设置有卡爪铰接座14,卡爪铰接座14上开有槽口,卡爪411通过销轴15铰接在卡爪铰接座14的槽口内,卡爪411的一端位于卡爪铰接座14的槽口中,卡爪411的另外一端外露于转筒3的底部,动力电缆线12就是支撑接触在所述外露于转筒底部的卡爪411的另外一端上;在底盘架312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底盘架延伸部3121,卡爪411的一端和底盘架延伸部3121之间通过拉簧16连接,当卡爪411处于限位状态即水平张开状态时,拉簧16处于原始状态,即未被拉伸状态。此时,由于动力电缆线12自身较重,为了能够使得卡爪411另外一端能够支撑住动力电缆线12,在转筒底部且位于卡爪铰接座14处还转动连接有一个限位转盘17,限位转盘17位于靠近卡爪411的一端处,在限位转盘17上沿周向开有多个开槽171,这样使得相邻的开槽171之间形成限位凸块172,当卡爪411处于限位状态即水平张开状态时,转动限位转盘17,使得限位转盘17上的限位凸块172遮挡在卡爪411的一端的上方位置,从而当动力电缆线12放置在卡爪411的另外一端上时,利用限位转盘17上的限位凸块与卡爪411的一端相接触对卡爪411的一端进行限位,使得卡爪411始终处于限位状态即水平张开状态;当需要解除卡爪411的限位状态时,只要转动限位转盘17,使得限位转盘17上的开槽171位于卡爪411的一端的上方位置,这时由于卡爪411的一端的上方位置没有了阻挡,在卡爪411的另外一端受到动力电缆线12的重力作用下,卡爪411就会绕销轴15转动,从而使得卡爪411呈倾斜收拢状态,此时,拉簧16处于拉伸状态,当绕制好的筒状电缆线12全部脱落下料后,在拉簧16的回复力作用下,卡爪411又会处于水平张开状态。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在进行绕制前,先转动限位转盘17使得限位下料机构4处于限位状态,此时,多个卡爪411处于水平张开状态,将动力电缆线12的一端放置在卡爪411上,再启动驱动电机,使得转筒3转动,动力电缆线12开始在转筒3的外周面上缠绕,当绕制成需要下线长度的筒状电缆线12后,停止驱动电机工作,使得转筒3停止转动,再将动力电缆线12的另外一端剪断,然后进行自动下料;下料时,先限位转盘17解除多个卡爪411的限位状态,如图10所示,多个卡爪411解除限位状态后,在筒状电缆线12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多个卡爪411的另外一端受到筒状电缆线12自身重力作用开始绕铰接点转动,呈收拢状态,此时,拉簧16处于被拉伸状态;当筒状电缆线12完全脱离卡爪和转筒后,如图11所示,多个卡爪411不再受到筒状电缆线12的自身重力作用,在拉簧16的回复力作用下,多个卡爪411的另外一端开始绕铰接点反向转动,最终多个卡爪411回复到处于水平张开状态,回到原位,然后再转动限位转盘17,使得限位下料机构4再次处于限位状态,再进行下一次的绕线工作,如此循环,直至所有绕线工作完成为止。

限位转盘17的转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转动设置在限位转盘17上的一根转动轴来实现的,如图2和图5所示,该转动轴18的一端固接在限位转盘17上,转动轴18的另外一端向上穿过顶盘架311和转轴6后外露于横梁11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转动轴18能穿过转轴6,因此,将转轴6设计成空心转轴。在外露于横梁113的转动轴18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下料操纵杆19。当需要转动限位转盘17时,可以直接通过转动下料操纵杆19来实现。

另外,限位转盘17的转动状态实际上只有两个,即限位状态和解除限位状态,为了在转动过程中精确的给这两个位置进行定位,使得限位转盘17能够快速的在这两个状态之间相互转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2所示,在限位转盘17的下方位置还固接有一个同步转盘20,在限位转盘20的相对两侧上分别开有限位凹槽一21和限位凹槽二22,在底盘架312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定位杆一23和定位杆二24,定位杆一23和定位杆二24分别位于限位凹槽一21和限位凹槽二22内的位置;当同步转盘20随着限位转盘20转动时,利用定位杆一23与限位凹槽一21的一侧边以及定位杆二24与限位凹槽二22的一侧边相接触形成限位状态,即此时利用限位转盘17上的限位凸块与卡爪411的一端相接触对爪411的一端进行限位,使得卡爪411始终处于限位状态即水平张开状态;当同步转盘20随着限位转盘20反向转动时,利用定位杆一23与限位凹槽一21的另外一侧边以及定位杆二24与限位凹槽二22的另外一侧边相接触形成解除限位状态,即此时限位转盘17上的开槽171位于卡爪411的一端的上方位置,这时由于卡爪411的一端的上方位置没有了阻挡,使得卡爪411处于接触限位状态。

综上,本发明通过设置带有动力机构的垂向转筒,使用动力电缆线能从下往上缠绕在转筒的外周面上形成筒状电缆线,而不是从内往外卷绕成圆盘状,这样就满足快速敷设的要求;另外,通过在垂向转筒的底部设置限位下料机构,使得限位下料机构在缠绕动力电缆线起到一个限位支撑的作用,当筒状电缆线缠绕完成且剪断另外一端形成一个独立的筒状电缆线后,限位下料机构解除限位状态,使得筒状电缆线在重力作用下从转筒上脱落进行下料,这样就降低了动力电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下线出错造成的损失。通过对转筒的形状设计以及转筒与限位杆之间的配合设计,从而使得在转筒上一次能绕制更多层的动力电缆线。通过设置有带有编码器组件的传动轮,这样可以预设下线长度,到达指定长度后自动停止盘线并报警,减少下线长度错误问题发生。通过对限位下料机构的设计,使得本发明能利用限位下料机构在绕制时起到对动力电缆线的限位支撑作用使得绕制工作正常进行以及在完成绕制后,利用限位下料机构解除对绕制好的筒状电缆线的限位支撑以自动进行下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