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施工方法以及其监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55342发布日期:2020-12-18 18: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1)、第一汇聚套(2)、第二汇聚套(4)以及吊装接头(3),所述操作平台(1)包括两个相互以靠近端铰接的单元台(11),两个所述单元台(1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当单元台(11)具备下翻趋势时与钢柱(10)抵接限制操作平台(1)上下移动的限位机构(6),所述第一汇聚套(2)位于操作平台(1)上方且套设于钢柱(10),所述第一汇聚套(2)设置有在上拉时促使单元台(11)上翻的第一绳缆(9),所述吊装接头(3)固定于第一汇聚套(2),所述第二汇聚套(4)设置有在上拉时使单元台(11)基于自重下翻的第二绳缆(41)以及将第二汇聚套(4)锁定于钢柱(10)侧壁的锁定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脚架(61)和脚撑(62),所述脚架(61)连于单元台(11)的底部;所述脚撑(62)包括上支撑部(621)、下支撑部(622)和骨架(623),所述骨架(623)铰接于脚架(61)且具备供钢柱(10)穿过的通道,所述上支撑部(621)连接于通道远离脚架(61)的内侧壁且与钢柱(10)表面相适应,所述下支撑部(622)连接于通道靠近脚架(61)的内侧壁且与钢柱(10)表面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61)铰接于单元台(11),所述脚架(61)为伸缩架,所述单元台(11)的底部铰接有电动推杆(63),所述电动推杆(63)的推杆与脚架(61)的可伸缩部分铰接连接,所述单元台(11)上设置有为电动推杆(63)提供电的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台(11)的顶部固定有围绕单元台(11)外边缘的围栏(7),两个单元台(11)的围栏(7)的端面相对且具有间隔,所述围栏(7)的每组端面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弹性连接件(8),所述弹性连接件(8)包括弯管(81)和两根穿设于弯管(81)的弯杆(82),弯杆(82)无法沿滑移方向脱离弯管(81)且两根所述弯杆(82)相对的一端通过弹簧(83)固定连接;另一端均穿出弯管(81),并在端部固定有接杆(84);所述接杆(84)的轴线垂向于弯杆(82)的相对于弯管(81)的滑移方向;所述围栏(7)上设置有供接杆(84)插接的接管(72),所述接管(72)的轴线朝向两个单元台(11)的铰接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杆(84)的周侧壁设置有足以通过弹性形变挤入接管(72)的限位卡凸(85),所述限位卡凸(85)包括相互垂直的导向棱(851)和限位棱(852),其中导向棱(851)位于限位棱(852)靠近接杆(84)与接管(72)内腔安装时首次接触的一侧,且导向棱(851)和限位棱(852)相对限位卡凸(85)所在的表面的凸出高度均由两者相交的位置至各自的端部逐渐减小;所述导向棱(851)与限位棱(852)的相交的一端的顶部与限位棱(852)的顶部平齐,且限位棱(852)朝向导向棱(851)的一侧为导向面,另一侧以及导向棱(851)的两侧均垂向于限位卡凸(85)所在的表面;所述接管(72)的下部套接有与接管(72)转动连接的阶梯套(73),所述阶梯套(73)的小直径内壁与接管(72)的内壁平齐,所述阶梯套(73)远离接杆(84)的一端开设有可供限位棱(852)平滑挤入阶梯套(73)内壁的导向槽(7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聚套(2)的第一绳缆(9)固定于两单元板相背离的端部,所述围栏(7)外侧设置有供为第一绳缆(9)穿过的穿管(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聚套(2)沿周向穿设有多根与第一汇聚套(2)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21),所述第一螺杆(21)位于第一汇聚套(2)内侧的端部交替固定有滑轮(22)和第一阻尼端头(23),所述第一螺杆(21)位于第一汇聚套(2)外侧的端部固定有第一把手(24)。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节钢柱(10)固定至地基,在钢柱(10)对接处焊接有两个对称临时耳板;

s2、安装操作平台(1):a、将第一汇聚套(2)吊起使操作平台(1)自钢柱(10)的顶端套入钢柱(10);b、到达底部位置后,将弹性连接件(8)的接杆(84)接入围栏(7)的接管(72);

s3、操作平台(1)到位:a、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平台(1),通过第一汇聚套(2)上的吊装接头(3)将安装平台吊起至合适的高度;b、将第二汇聚套(4)固定至钢柱(10)的合适位置;c、放开吊装,使单元台(11)自然下翻,此时限位机构(6)与钢柱(10)形成限位;d、旋转第一汇聚套(2)上的第一螺杆(21),使第一阻尼端头(23)压紧钢柱(10);

s4、吊装钢柱(10):将钢柱(10)吊运至相邻钢柱(10)的顶端,使钢柱(10)连接离操作平台(1)的一端与相邻钢柱(10)的顶端抵接;

s5、校正钢柱(10)的垂直度:通过螺栓将钢柱(10)与相邻钢柱(10)的临时连接耳板连接,对钢柱(10)与相邻钢柱(10)进行临时的连接固定,再利用经纬仪测量钢柱(10)的垂直度,钢柱(10)对接处设置有校正装置,通过校正装置对钢柱(10)的垂直度进行调整,直至调整钢柱(10)垂直度的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s7、钢柱(10)对接处的焊接:钢柱(10)垂直度调整完毕后,两人在对称位置同时对钢柱(10)对接处进行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柱施工方法的其监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钢柱(10)质量的检验:通过检验钢柱(10)的出厂报告并备份,然后检验钢柱(10)的尺寸是否与图纸一致,并在检测时进行拍照留底;

s2、操作平台(1)安装的检验:操作平台(1)与钢柱(10)组装完毕后,检验操作平台(1)的承重能力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操作平台(1)与钢柱(10)连接稳定;

s3、钢柱(10)吊装时安全检查:对钢柱(10)吊装时的固定位置进行检查,确保钢柱(10)吊运时不会发生脱落现象;

s4、钢柱(10)垂直度校正的检验:钢柱(10)垂直度校正完毕后,对经纬仪数据进行记录,并记录垂直度的误差值;

s5、计算上节钢柱(10)安装时的误差范围:对钢柱(10)的上节钢柱(10)校正时,考虑反向偏移回归原位,逐节进行纠偏,避免累计误差过大。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钢柱施工的吊装装置、施工方法以及其监理方法,该装置包括操作平台、第一汇聚套、第二汇聚套以及吊装接头,所述操作平台包括两个相互以靠近端铰接的单元台,两个所述单元台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当单元台具备下翻趋势时与钢柱抵接限制操作平台上下移动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汇聚套位于操作平台上方且套设于钢柱,所述第一汇聚套设置有在上拉时促使单元台上翻的第一绳缆,所述吊装接头固定于第一汇聚套,所述第二汇聚套设置有在上拉时使单元台基于自重下翻的第二绳缆以及将第二汇聚套锁定于钢柱侧壁的锁定机构。本申请具有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人操作的安全性,还大幅的降低人工和搭建手脚架的材料成本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怀光;郑义萍;胡桂铭;王维;吴小燕;梁青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互华土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8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