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层高修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40010发布日期:2021-04-09 20:52阅读:1162来源:国知局
电梯层高修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梯层高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高度的逐渐增加,垂直式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不再需要爬楼梯来到达目标楼层,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电梯安装完成后,通常要对其进行层高测定,后续运行时,根据测定的数据来控制轿厢的停靠位置,使轿厢能够顺利到达目标楼层的厅门处。

然而,电梯长期运行后,由于大楼沉降等因素,会导致轿厢停靠位置无法准确的对准厅门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梯层高修正方法,能够判断电梯的停靠位置是否存在偏差,以便于及时对数据进行修正,提高电梯停靠位置的精度,使轿厢更准确的对准门区位置。

一种电梯层高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利用轿厢在电梯层之间运行的方式获取电梯层的高度h1;

s20将h1与预设高度h2进行对比;

s30若h1与h2不相等,电梯进入修正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h1与h2不相等,重新进行层高测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定误差值h3,若h1与h2的差值大于h3,重新进行层高测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轿厢内无乘客,且厅门处无召唤指令时,重新进行层高测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h2为电梯层上一次修正后的历史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历史高度的方法为:使所述轿厢在所述电梯层之间运行,当控制模块接收到反馈信号时,控制高度确认模块获取当前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h1的方法与获取历史高度的方法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度确认模块获取当前高度后,存储至存储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h1与h2不相等,重新进行层高测定,层高测定方法与获取历史高度的方法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轿厢与门区之中,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一感应器,另一个上设置目标物,使所述轿厢在所述电梯层之间运行,当所述第一感应器感应到所述目标物,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反馈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轿厢的位置与所述门区的位置重合时,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位置与所述目标物的位置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轿厢从底层向顶层运行,初始层数设为一,且所述轿厢的初始位置低于一层门区的位置,在所述轿厢运行过程中,每当所述第一感应器感应到所述目标物时,楼层数增加一层,并在所述第一感应器下一次感应到所述目标物时获取当前高度,直至楼层数大于建筑总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度确认模块确认所述轿厢当前的高度的方法为:在所述轿厢上设置第二感应器,在电梯井内设置高度参照物,所述第二感应器参照所述高度参照物以获取当前高度。

上述电梯层高修正方法,使轿厢在电梯层之间运行,获取轿厢到达电梯层处的高度h1,并将h1与预设高度h2进行对比,若h1与h2不相等,说明预设高度h2已经不准确,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电梯进入修正模式。通过上述的数据对比,能够判断电梯的停靠位置是否存在偏差,以便于及时对数据进行修正,提高电梯停靠位置的精度,使其准确的对准门区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轿厢与门区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梯层高修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层高测定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与目标物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与目标物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与目标物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各部件间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轿厢100、第一感应器110、投光器111a、受光器112a、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第二感应器120;

曳引机200、绳索210、导轨220;

厅门300、目标物310;

控制模块400;

电梯井500、高度参照物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与图7,分别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轿厢与门区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电梯层高修正方法的流程图、各部件间的连接示意图。电梯的轿厢100位于电梯井500内,曳引机200通过绳索210与轿厢100连接。若有乘客在厅门300处按下当前楼层的按钮时,控制模块400将控制曳引机200运转,绳索210带动轿厢100在电梯井500内移动至目标楼层的门区处。

优选的,在电梯井500内还设有导轨220,轿厢100运行时,导轨220对轿厢100进行导向,使其运行更加平稳。

具体的,可以在轿厢100的侧壁处设置滑块等部件,滑块与导轨220配合,当轿厢100运行时,滑块沿导轨滑动进行导向。可以设置四条导轨220进行导向,并在轿厢100的四个外侧壁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滑块,以优化导向效果。当然,也可以设置三条或两条导轨220。

控制模块400设置于轿厢100上,控制模块400用于控制轿厢100的运行速度,停靠位置、运行方向以及运行模式等。可以在控制室内远程控制控制模块400执行指令。

电梯正式使用之前,需要测定每层的高度数据,并将其存储。后续电梯正常运行时,控制模块400根据层高测定时测得的每层的高度数据来控制轿厢100的停靠位置,以及运行速度与加速度等。

通常,电梯长时间运行后,由于大楼沉降、栅尺伸缩等因素,会导致最初测定的层高数据与目前的层高数据之间存在偏差,轿厢100按最初测定的数据运行时,可能会出现停靠位置无法与门区位置完全对应的情况。因此,可以在电梯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其层高数据进行修正,以提高电梯停靠位置的准确性,以免因停靠位置存在误差而导致乘客进入电梯时踩空。

具体的,在电梯日常运行时,轿厢100在电梯层之间运行,当轿厢到达某一电梯层时,获取轿厢当前的高度数据h1,即为该电梯层的高度数据,并与预设高度h2进行对比,若二者不相等,则说明预设高度h2已经不准确,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电梯便进入修正模式。通过上述的数据对比,能够判断电梯的停靠位置是否存在偏差,以便于及时对数据进行修正,提高电梯停靠位置的精度,使其准确的对准门区位置。此处所指的电梯层是指电梯停靠楼层。

进一步的,若h1与h2不相等,则需要重新进行层高测定,以进行数据修正,提高电梯轿厢停靠位置的精度,使其准确的对准门区位置。即修正方法为重新进行层高测定。

优选的,可以设定一个误差值h3,若上述的h1与h2之间的差值大于h3,则需要重新进行层高测定。h3为允许的误差范围,若偏差不大于该数值时,说明虽然存在偏差,但偏差较小,对电梯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若偏差大于该值,说明偏差较大,若不重新测定,可能会影响电梯运行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优选的,当轿厢100内无乘客,且厅门300处无乘客按下按钮召唤电梯时,对电梯的层高数据进行修正。否则,电梯正常运行,直至满足上述条件后,再进入修正模式。并且,在进入修正模式后,厅门300处即使有乘客按下按钮,电梯也不会切换模式,直至修正完成后,才会回到正常运行模式,并回应厅门300处的召唤。电梯层高测定时,轿厢100无乘客,因此,层高修正时,轿厢100内也处于无乘客状态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且,可以使修正工作快速完成,不易受到乘客乘梯的影响。

优选的,可以在电梯运行固定时间后,并满足上述的无乘客且无召唤条件时,自动进入修正模式。例如,每当电梯运行一个月后,自动进入修正模式。定期进行修正可以提高电梯运行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或者,也可以固定在一段时间后的夜晚进入自动进入修正模式。例如,进行层高测定后的一个月的夜晚时段,例如凌晨三点自动进入修正模式。在夜晚时段,可能无人使用电梯,此时进行数据修正不会影响乘客乘梯。

另外,进行修正时,若其中任意一层的高度数据h1超出误差范围,则无需再继续进行其余楼层的数据对比,直接重新进入层高测定模式,以节省修正与重新测定时间,使电梯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模式,方便乘客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高度h2为上一次进行层高修正后更新的电梯层历史高度,即上一次修正后,重新进行层高测定时测得的数据。

参阅图1、图3与图7,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层高测定的流程图。具体的,获取历史数据(即层高测定)时,需要使轿厢100在电梯井500内从下至上,或者从上之下运行,运行过程中,到达每一层的门区位置时,通过位置获取模块获取轿厢100已经到位的信息,并向控制模块400反馈。控制模块400控制高度确认模块确认所述轿厢当前的高度。

具体的,位置获取模块包括第一感应器110与目标物310,第一感应器110可以设置于轿厢100上,目标物310可以设置于门区处。当轿厢100运行至某层的门区,第一感应器110感应到目标物310时,第一感应器110向控制模块400反馈轿厢100已经到位的信息。

或者,也可以将第一感应器110设置于门区处,第一感应器110设置于轿厢100上。

第一感应器110向控制模块400反馈轿厢100已经到位的信息后,控制模块400控制高度确认模块来确认轿厢100当前的高度数据,测得的数据被存储至存储器内,以便于后续调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物310为厅门300处的橡胶滚轮,轿厢100到达某层的门区后,电梯门机带动轿厢门进行开关门时,轿厢门上的门刀会通过橡胶滚轮打开厅门300处的层门锁,将厅门300与轿厢100连通,使乘客能够进入或离开轿厢100。

橡胶滚轮通常位于层门的顶部,其位置固定,且与厅门300的地面之间的距离固定,并且,门区处仅有橡胶滚轮朝电梯井凸出。因此,将其作为目标物310时,具有唯一性,第一感应器110仅会被橡胶滚轮遮挡,不存在其他部件能够遮挡第一感应器110。只要第一感应器110被橡胶滚轮挡住时,则说明轿厢100已经到达该层的门区。并且,各个楼层的门区处的橡胶滚轮设置的位置相同,多个楼层门区处的橡胶滚轮在一条铅垂线上,因此,第一感应器110仅需设置一个,便能在到达各楼层时感应到对应的橡胶滚轮。

第一感应器110可以为光电传感器,当目标物310阻挡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时,说明轿厢100已经到达该层的门区,此时,便可以向控制模块400进行反馈。

层高测定时,测得的历史数据被存储至存储器内。后续判断是否需要修正时,直接从存储器中调取历史数据,并与h1进行比对即可。

优选的,在修正过程中,获取电梯层高度h1时,使用的方法与获取历史高度的方法相同,即与上一次层高测定时获取电梯层高度的方法相同,因此,无需设置另外的部件或程序来执行该操作,从而简化操作流程与部件结构。

优选的,重新进行层高测定时使用的方法与上述的获取历史高度的方法相同,即每次进行层高测定时使用的方法相同。

优选的,当轿厢100到达预定楼层的门区时,获取轿厢100的当前高度h1。由于层高测定时,获取的是轿厢100到达每层的门区时的高度,调取的h2也是该数据。若轿厢100到达预定楼层的门区时,获取轿厢100的当前高度h1,可以直接与h2进行比对。若获取的是轿厢100到达其他位置时的高度,则可能需要进行加减计算,才能得到轿厢100到达门区位置的高度。显然,本实施例中的方式更加简单。

参阅图1与图4,图4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与目标物的位置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110包括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包括投光器111a与受光器112a,投光器111a与受光器112a均位于轿厢100上朝向厅门的侧壁处,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供上述的橡胶滚轮穿过。投光器111a用于朝受光器112a发出光信号,受光器112a用于接收投光器111a发出的光信号。

当轿厢100运行时,如果所处位置并非门区,投光器111a与受光器112a之间无任何遮挡物,投光器111a发出的光信号能够被受光器112a接收到,第一感应器110的开关保持原状。当轿厢100运行至门区位置时,橡胶滚轮位于投光器111a与受光器112a之间,投光器111a发出的光信号会被橡胶滚轮阻挡,使受光器112a无法接收到投光器111a发出的光信号。此时,第一感应器110的开关状态变化,向控制模块400进行反馈,并通过控制模块400控制高度确认模块来确认轿厢100当前的高度数据。

参阅图5,图5示出了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与目标物的位置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110包括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位于轿厢100上朝向厅门的侧壁处,轿厢100运行时,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能够从橡胶滚轮的一侧经过。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用于朝橡胶滚轮的方向发出光信号。

当轿厢100运行时,如果所处位置并非门区,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的前方无任何遮挡物,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发出的光信号不会被反射回来,第一感应器110的开关保持原状。当轿厢100运行至门区时,橡胶滚轮位于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的前方,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发出的光信号会被橡胶滚轮反射回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11b。此时,第一感应器110的开关状态变化,向控制模块400进行反馈,并通过控制模块400控制高度确认模块来确认轿厢100当前的高度数据。

参阅图6,图6示出了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与目标物的位置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110包括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位于轿厢100上朝向厅门的侧壁处,轿厢100运行时,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能够从橡胶滚轮的一侧经过。

当轿厢100运行时,如果所处位置并非门区,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的前方无任何遮挡物,不会对其产生接触碰撞,第一感应器110的开关保持原状。当轿厢100运行至门区时,橡胶滚轮位于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的前方,橡胶滚轮将会与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产生接触碰撞。此时,第一感应器110的开关状态变化,向控制模块400进行反馈,并通过控制模块400控制高度确认模块来确认轿厢100当前的高度数据。

优选的,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上用于与橡胶滚轮接触的接触部(图中未示出)与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的主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或者,接触部自身具有弹性。如此,当接触部与橡胶滚轮接触,被橡胶滚轮挤压时可以产生弹性变形,以免多次使用后机械式行程开关111c被损坏,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除了上述的几种方式以外,其他类似的传感器亦可。上述方式中,当第一感应器110被遮挡时,发送信号反馈至控制模块400即可。与一些通过摄像机对目标物进行拍摄,并与图片库进行比对分析来确定轿厢100是否到位的方式相比,上述方式更加简单,无需复杂的算法来支撑。因此,上述方式的可实施性更强,能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度确认模块包括第二感应器120与高度参照物510,第二感应器120设置于轿厢100上,高度参照物510设置于电梯井500内。当第一感应器110发送信号反馈至控制模块400时,控制模块400控制第二感应器120通过参照高度参照物510来获取轿厢100的当前高度。

具体的,第二感应器120可以为栅尺传感器,高度参照物510可以为栅尺,控制模块400控制栅尺传感器通过读取栅尺来获取轿厢100当前位置的高度数据。

或者,也可以设置旋转编码器,通过旋转编码器测得曳引机200动力输出轴的速度,进而计算出绳索210与轿厢100被上拉或下放的距离,并减去初始高度,即为当前位置的高度。

在修正过程中,获取轿厢100当前高度h1时,直接使用前述的第二感应器120即可,无需设置新的感应器,可以节省成本。

轿厢100日常运行,从下往上运行时,当第一感应器110感应到目标物310,说明轿厢100运行至某一楼层的门区,通过前述的第二感应器120获取轿厢当前的高度数据h1,并与前一次层高测定时该层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若二者不相等,则进入修正模式。

优选的,当轿厢100运行至与门区位置重合时,第一感应器110的位置与目标物310的位置重合。此时的“轿厢100运行至与门区位置重合”是指轿厢100内部的地面与厅门300的地面平齐。此处的“第一感应器110的位置与目标物310的位置重合”是指第一感应器110被目标物310遮挡。例如,一些实施例中,将前述的橡胶滚轮作为目标物310,其位于门区的顶端,因此,第一感应器110也位于轿厢100顶端的对应位置处。

虽然轿厢100运行时,也可以将第一感应器110设置于轿厢100的顶端,将目标物310设置于门区的底端;或者,将第一感应器110设置于轿厢100的底端,将目标物310设置于门区的顶端;或者,将二者均设置于中间区域。但这些方式中,当电梯运行至顶层或底层时,可能第一感应器110无法到达目标物310所在位置。例如,将第一感应器110设置于轿厢100的顶端,将目标物310设置于门区的底端时,位于底层时,轿厢100需要一直降低到其顶端基本位于底层厅门以下的位置,才能使第一感应器110到达目标物310所在位置。并且,还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加减计算,才能得出轿厢100到达该层门区时的高度。

前述方式中,当轿厢100运行至与门区位置重合时,第一感应器110的位置与目标物310的位置重合。此时读取的数据无需经过计算即为轿厢100到达该层门区时的高度,显然,该方式更加简单。

参阅图1与图3,进行层高测定时,可以使轿厢100从一层向顶层运行。初始位置时,轿厢100的地面至少低于一层门区的地面smm。设定s的大小时,只需满足轿厢100处于该位置时,第一感应器110位于目标物310的下方即可。如此,当轿厢100向上运行时,第一感应器110才能被一层的目标物310遮挡。

轿厢100到达上述设定位置后,进入层高测定模式,控制模块400控制轿厢100向上运行,并将当前楼层数n设置为1。当轿厢100向上运行,第一感应器110被目标物310遮挡时,向控制模块400发送信号,第二感应器120获取当前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将该数据记为n层的高度。接着,令n=n+1,轿厢100继续向上运行,当第一感应器110再次被目标物310遮挡时,向控制模块400发送信号,第二感应器120获取当前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将该数据记为n层的高度。按上述方式逐层获取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并存储至存储器,直至n大于建筑总层数,说明已经完成了所有楼层的测定。之后,电梯可以进入正常运行模式。

或者,也可将n的初始值设置为0,当n等于建筑总层数时,说明已经完成了所有楼层的测定。

以建筑总层数为3层为例对上述方式进行说明。进入层高测定模式后,当前楼层数为一层,轿厢100向上运行,第一感应器110被目标物310遮挡时,向控制模块400发送信号,第二感应器120获取当前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将该数据记为一层的高度。接着,将楼层数设定为二层,轿厢100继续向上运行,当第一感应器110再次被目标物310遮挡时,向控制模块400发送信号,第二感应器120获取当前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将该数据记为二层的高度。接着,将楼层数设定为三层,轿厢100继续向上运行,当第一感应器110再次被目标物310遮挡时,向控制模块400发送信号,第二感应器120获取当前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将该数据记为三层的高度。接着,将楼层数设定为四层,由于建筑总层数为三层,此时,轿厢100已经到达顶层,层高测定已经完成,退出层高测定模式,进行正常运行模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行层高测定时,可以使轿厢100从一层向顶层运行。初始位置时,轿厢100的地面与一层门区的地面平齐,即轿厢100的位置与门区位置完全重合。然后进入层高测定模式,此时,将楼层数n设置为1,第二感应器120获取当前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将该数据记为一层的高度。当轿厢100向上运行,第一感应器110被目标物310遮挡时,向控制模块400发送信号,第二感应器120获取当前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并令n=n+1,即当前为二层,将测得的数据记为二层的高度。按上述方式逐层获取轿厢100的高度数据,并存储至存储器,直至n等于建筑总层数,说明已经完成了所有楼层的测定。之后,电梯可以进入正常运行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n代表了第一感应器110被目标物310遮挡时,轿厢100此时所处的楼层。在前一实施例中,n代表了下一次第一感应器110被目标物310遮挡时,轿厢100所处的楼层。上述两种方式均可。

另外,上述方式中,均给出的是从一层至顶层的测定流程,若电梯存在地下层,例如,电梯的底层为负二层,则从负二层从下往上运行即可。或者,也可按上述方式使轿厢100从顶层向下逐层进行高度测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