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缠结的汽车线束并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3473发布日期:2020-10-09 18:2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缠结的汽车线束并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并丝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缠结的汽车线束并丝系统。



背景技术:

并丝机是一种可以将多条线束并在一起并进行缠绕的一种设备。在一些汽车线束的并丝加工过程中,并丝机通配合放线架进行使用。放线架上可以放置多个盘线筒,且放线架的上方设置有张力枪。使用者可将需要进行并丝的线束一端从盘线筒中取出,穿过张力枪再与并丝机连接,使并丝机对线束进行并丝和缠卷。

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cn203976105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导线轮电缆并丝机,该专利包括机架、电机、束线轮、线轴和可调夹座,驱动轴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线轴装在驱动轴上,可调夹座通过螺纹与排线丝杆连接,前束线轮及后束线轮固定在可调夹座中。该设备工作时,多条线束通过束线轮并在一起,同时电机通过驱动轴带动线轴转动,使线束缠卷在线轴上。

以上专利可实现线束的自动缠卷,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使用者操作结束后需要将卷满线束的线轴取出,并安装新的线轴。由于线轴均安装在驱动轴上,使用者取出或安装时不方便,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缠结的汽车线束并丝系统,其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缠结的汽车线束并丝系统,包括并丝机主体,所述并丝机主体包括机架和用于缠卷线束的收线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线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收线轮转动的驱动杆、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的第一电机和用于固定所述驱动杆的锁合组件,所述收线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一,每一个所述收线轮配合设置有一条所述驱动杆和一组所述锁合组件,相邻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锁合组件同步转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合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收线轮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导线组件将多条导线并在一起输送至收线轮。导线组件可带动各线束来回移动,使线束可以均匀地缠卷在收线轮上,防止线束发生缠结。使用者打开第一电机后,驱动杆带动收线轮转动,使线束缠卷在收线轮上。当收线轮已经缠满线需要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可将驱动杆的一端从锁合组件中拆卸出来,然后使驱动杆与第一电机相对活动,再更换驱动轴上的收线轮。使用者更换了新的收线轮后,可使驱动杆移动至原来的位置,然后通过锁合组件进行固定。这种方式方便使用者对收线轮进行更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安装座、用于固定所述驱动杆的固定杆和防止所述固定杆脱离所述安装座的顶盖,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固定杆的下固定槽,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开设有卡接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孔卡扣配合的卡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通过卡接块与固定块卡扣配合,当驱动杆转动时带动固定杆与安装座相对转动,且固定杆通过带动相邻的驱动杆转动,从而使各个驱动杆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活塞杆和用于容纳所述活塞杆的容置槽,所述活塞杆的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合状态下,弹簧推动固定块使固定块与卡接块相对固定。当使用者需要更换收线轮时,可推动固定块使接块远离固定块,当卡接块脱离卡接孔后,使用者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使用者重新安装收线筒时,可先将新的收线筒安装进驱动杆中,再将驱动杆移动至原来的位置,使卡接块重新安装进固定块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驱动杆连接的连接杆和转动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设置有连接轴和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轴的安装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驱动杆相互垂直,所述转动杆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卡接块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通过卡接块与连接孔卡接,当使用者启动第一电机后,第一电机通过连接杆及转动杆带动驱动杆转动。当使用者解除驱动杆与固定块之间的卡扣配合后,可使驱动杆通过转动杆可与连接杆相对转动,方便使用者对收线轮进行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每一端上所述活塞杆或所述容置槽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固定杆可使固定块与固定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穿设有安装螺栓,所述容置槽开设有供所述安装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活塞杆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安装螺栓滑动连接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安装活塞杆时,可将活塞杆穿设于弹簧并安装进容置槽中,使滑槽与安装孔对准,再将安装螺栓依次穿设安装孔和滑槽,拧进螺纹槽中,活塞杆不能完全脱离容置槽。这种方式简单快捷,方便使用者对活塞杆进行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安装螺栓头部的凹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螺栓的头部可完全容纳于凹陷部中,防止安装螺栓干涉顶盖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轴承,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轴承的下卡接槽,所述顶盖开设有与所述下卡接槽配合的上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盖安装在安装座上时,上卡接槽与下卡接槽之间形成一个刚好可以容纳轴承的卡接空间,从而使固定杆在转动时不易在安装座上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所述下固定槽与所述固定杆之间留有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通过轴承与安装座及顶盖接触,减少固定杆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减少安装座的磨损,使各固定杆的转动更加流畅。

作为优选,所述收线轮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杆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杆的外侧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驱动杆相互平行,所述驱动槽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条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与凹槽之间形成卡接结构,当驱动杆转动时,驱动杆通过凸条带动收线轮进行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方便使用者对收线轮进行更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方便使用者对活塞杆进行安装;

3.本实用新型减少安装座的磨损,使各固定杆的转动更加流畅。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防缠结的汽车线束并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线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并丝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收线轮及锁合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收线轮的远动轨迹示意图。

图7是连接杆及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线架;11、工字轮;12、张力枪;2、并丝机主体;3、机架;31、安装台;4、导线组件;41、第二电机;42、往复丝杆;43、承托杆;431、驱动件;4311、穿孔;4312、滑块;44、支架;441、通孔;45、连接件;451、第二张力轮;452、第一连接臂;4521、第一张力轮;453、第三连接臂;4531、第三张力轮;5、收线轮;51、驱动杆;511、卡接块;512、凸条;513、轴承;52、驱动槽;521、凹槽;6、第一电机;61、连接杆;611、连接轴;612、安装块;62、转动杆;621、连接槽;622、连接孔;7、锁合组件;71、安装座;711、支撑柱;712、下固定槽;713、下卡接槽;72、固定杆;721、容置槽;7211、安装孔;7212、螺纹槽;722、活塞杆;7221、滑槽;723、安装螺栓;7231、凹陷部;73、顶盖;731、上安装槽;732、上卡接槽;74、固定块;741、卡接孔;74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缠结的汽车线束并丝系统,包括有放线架1和并丝机主体2。并丝机主体2包括有机架3,机架3上设置有一组导线组件4、两个收线轮5和用于驱动两收线轮5转动的第一电机6。收线轮5的纵向截面呈工字形。

放线架1上设置有若干个工字轮11,工字轮11通过支杆与放线架1转动连接,且工字轮11上可缠卷线束。放线架1的上方栓接有若干组张力枪12,且每一个工字轮11与一个张力枪12相对应。工字轮11上的线束可依次穿过对应的张力枪12和导线组件4,缠卷在收线轮5上。

导线组件4包括有第二电机41、往复丝杆42、承托杆43、两个支架44和两个连接件45,其中两连接件45栓接于承托杆43的中部,且两连接件45的位置与两收线轮5相对应。两支架44分别位于承托杆43的两端。第二电机41位于承托杆43的一端。

机架3接近第二电机41一侧的上表面焊接有安装台31,第二电机41与安装台31栓接。往复丝杆4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焊接,且往复丝杆42的长度与收线轮5相匹配。

承托杆43接近第二电机41的一端周侧焊接有驱动件431,驱动件431的下部开设有供往复丝杆42穿设的穿孔4311,且驱动件431的底端悬空于安装台31。穿孔4311的内侧焊接有与往复丝杆42相匹配的滑块4312,滑块4312抵接于往复丝杆42上的螺纹内。

承托杆43的纵向截面呈矩形。支架44的底端与机架3的上表面栓接,支架44的顶端开设有通孔441,通孔441与承托杆43相匹配。承托杆43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对应的通孔441,使承托杆43与两支架44滑动连接,当承托杆43移动时,支架44对承托杆43具有限位作用。

当使用者启动第二电机41时,第二电机41带动往复丝杆42转动,使驱动件431带动承托板沿着往复丝杆42作往复运动。

连接件45接近第二电机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张力轮451,第二张力轮451通过转轴与连接件45转动连接。

连接件45远离收线轮5的一侧栓接有第一连接臂452,第一连接臂452远离连接件4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张力轮4521,第一张力轮4521与第一连接臂45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连接件45接近收线轮5的一侧栓接有第三连接臂453,第三连接臂453远离连接件45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张力轮4531,第三张力轮4531与第三连接臂45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其中第二张力轮451、第一张力轮4521、第三张力轮4531和收线轮5的高度逐渐减少。

经过张力枪12的各线束可分为两段,分别与两第三张力轮4531的下部抵接,依次抵接于第二张力轮451的上部和第一张力轮4521的上部,最后缠卷在对应的收线轮5上。与此同时,由于连接件45可沿着承托杆43往复运动,从而可带动各线束来回移动,使线束可以均匀地缠卷在收线轮5上,防止线束发生缠结。

参照图3和图4,每一个收线轮5设置有一条驱动杆51和一组锁合组件7,且两锁合组件7分别位于对应驱动杆51远离安装台31的一端。

收线轮5的中部开设有驱动槽52,驱动槽52与收线轮5平行并贯通收线轮5的主轴。驱动槽52与驱动杆51相匹配。驱动杆51的长度与收线轮5一致,使驱动杆51的两端分别与收线轮5的两端平齐,且驱动杆51两端的中部分别焊接有卡接块511,卡接块511的纵向截面呈矩形。

驱动杆51的平行于承托杆43(参照图2),驱动杆51的表面焊接有凸条512,凸条512平行于驱动杆51,且凸条512的长度与驱动杆51一致。驱动槽52的槽壁开设有与凸条512相匹配的凹槽521。

驱动杆51及凸条512分别容纳于驱动槽52及凹槽521中,使驱动杆51与驱动槽52滑动连接,且由于凸条512与凹槽521之间形成卡接结构,当驱动杆51转动时,驱动杆51通过凸条512带动收线轮5进行转动。

锁合组件7包括有安装座71、固定杆72和顶盖73。其中安装座71的长度与固定杆72一致。安装座71的下表面焊接有支撑柱711,支撑柱711的底端与机架3拴接。

固定杆72的中轴线与驱动杆51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固定杆72的中部设置有两个轴承513,轴承513通过过盈配合与固定杆72相对固定。

安装座71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下固定槽712和两个下卡接槽713。下固定槽712贯通安装座71的两端。下固定槽712的纵向截面呈半圆形,且半径大于固定杆72。下卡接槽713的纵向截面呈半圆形,且下卡接槽713与轴承513相匹配。

当同一固定杆72上的两轴承513分别容纳于下卡接槽713中时,固定杆72的两端与安装座71的两端平齐,此时固定杆72容纳于下固定槽712中,且下固定槽712与固定杆72之间留有距离。

顶盖73的纵向截面呈半圆形,顶盖73栓接于安装座71的上表面,且顶盖7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71的两端平齐。顶盖73的下表面开设有一个上安装槽731和两个上卡接槽732。其中上安装槽731与下安装槽以固定杆72的中轴线相对称;两个上卡接槽732分别与两下卡接槽713以固定杆72的中轴线相对称。

当顶盖73与安装座71相对固定时,两上卡接槽732与对应的下卡接槽713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刚好可以容纳轴承513的卡接空间,从而使固定杆72不易与安装座71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固定杆72通过轴承513与安装座71及顶盖73接触,减少固定杆72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减少安装座71或固定杆72的磨损。

参照图4和图5,每一条固定杆72设置有四条容置槽721,四容置槽721以两条为一组分别开设于固定杆72的两端。容置槽721平行于固定杆72,且容置槽721的内部放置有活塞杆722,活塞杆722与容置槽721相匹配,使活塞杆722与容置槽721滑动连接。

容置槽72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7211和螺纹槽7212,其中安装孔7211连通固定杆72的外侧。安装孔7211的内部穿设有安装螺栓723,且安装孔7211与安装螺栓723的杆部相匹配。活塞杆722的中部开设有滑槽7221,滑槽7221的槽壁与安装螺栓723的杆部相切,使安装螺栓723与滑槽7221滑动连接。

安装孔7211内壁设置有凹陷部7231,凹陷部7231开设于固定杆72的外侧,安装螺栓723的头部可完全容纳于凹陷部7231中。安装螺栓723依次穿设于凹陷部7231、安装孔7211及滑槽7221与螺纹槽7212螺纹连接。安装螺栓723通过滑槽7221对活塞杆722具有限位作用,使活塞杆722不能完全脱离容置槽721。

参照图3和图4,每一组活塞杆722远离固定杆72的一端焊接有一个固定块74,固定块74的中部开设有卡接孔741,卡接孔741与卡接块511相匹配。活塞杆722的表面包裹有弹簧742,弹簧74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卡接块511和固定杆72。

在弹簧742推力的作用下,卡接块511通过卡接孔741穿设于固定块74,并抵接于驱动杆51的一端,使固定块74与驱动杆51之间形成卡扣配合,从而使驱动杆51转动时可带动固定杆72进行转动。当固定杆72的另一端也设置有驱动杆51时,固定杆72可带动另一端的驱动杆51进行转动,使位于固定杆72两端的驱动杆51可同步转动,从而使两收线轮5同步转动。

当使用者对固定块74施力,使固定块74脱离卡接块511时,可解除驱动杆51一端与固定杆72之间的卡接状态。同理,当使用者可对固定块74施力使弹簧742压缩,将新的驱动杆51对准固定块74的位置,在停止对固定块74施力,使弹簧742推动固定块74与卡接块511卡接,完成驱动杆51一端的安装。

通过这种方式,当一驱动杆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杆72进行卡接固定时,使用者可分别解除该驱动杆51两端的卡接状态,从而更换该驱动杆51上的收线轮5。

参照图6和图7,第一电机6栓接于安装台31上,第一电机6与驱动杆5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1和转动杆62。连接杆61的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焊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轴611。

连接杆61的纵向截面呈圆形,且连接轴611位于连接杆61的直径方向上。连接轴61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安装块612,使两安装块612与连接轴611之间形成一个c形的连接结构,且安装块612远离连接轴611的一端与连接杆61焊接。

转动杆6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槽621,连接槽621开设于转动杆62的周侧并贯穿转动杆62,连接槽621与连接轴611相匹配。连接轴611穿设于连接槽621,且安装块612贴合于转动杆62的周侧,使转动杆62与连接杆61转动连接。

转动杆62远离连接轴61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622,连接孔622与卡接块511相匹配。驱动杆51的一端可通过卡接块511与转动杆62形成卡扣连接,使驱动杆51与第一电机6转动连接,且当第一电机6启动时,第一电机6可通过连接杆61及转动杆62带动驱动杆51转动。

当驱动杆51的一端与第一电机6卡接,另一端与固定杆72卡接时,使用者可先接触驱动杆51与固定块74之间的卡扣连接,再使驱动杆51与第一电机6相对转动,令卡接块511脱离转动杆62,完成驱动杆51及收线轮5的拆卸。同理,当使用者安装驱动杆51时,可使收线轮5安装在驱动杆51上,先使驱动杆51与转动杆62卡接,再使驱动杆51转动至固定块74的位置,并使驱动杆51与固定块74重新卡接,从而完成驱动杆51及收线轮5的安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可通过导线组件4将多条导线并在一起输送至收线轮5。使用者打开第一电机6及第二电机41后,驱动杆51带动收线轮5转动,同时导线组件4作往复运动,使线束可均匀地缠卷在收线轮5上,防止线束发生缠结。当收线轮5已经缠满线时,使用者需要更换新的收线轮5。若收线轮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6和固定杆72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按压固定块74先解除收线轮5与固定杆72之间的卡接状态,在转动收线轮5,使收线轮5从驱动杆51中取出,再将新的收线轮5放置进驱动杆51中,使收线轮5转动至原来的位置与固定杆72重新进行卡接。若收线轮5的两端分别两固定杆72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按压固定块74分别解除驱动杆51两端与固定杆72之间的卡接状态,从而将驱动杆51及收线轮5取出,待对驱动杆51上的收线轮5更换完后,可将驱动杆51及收线轮5重新安装进两固定杆72间。这种方式方便使用者对收线轮5进行更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