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转运系统、玻璃转运架及成套的玻璃转运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8107发布日期:2020-12-15 08:2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玻璃转运系统、玻璃转运架及成套的玻璃转运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厂使用的工装,尤其是一种用于转运玻璃的工具。



背景技术:

玻璃由于其质量大,表面光滑,搬运时尤其是批量搬运时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现有的平板状玻璃转运架包括如于2016年3月9日公开的公告号为cn205076244u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玻璃门窗转运装置,于2019年2月1日公开的公告号为cn208454258u的新型可堆叠转运l型玻璃架,于2019年3月26日公开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9516210a的发明一种玻璃转运装置等。其大体结构均包括底面框架、连接在底面框架上的竖向框架,及其它为实现一定功能的细部结构。为实现方便的转运,底面框架上往往布置脚轮或设置与叉车可配合的叉槽等。

上述结构的转运装置往往只适合于一种尺寸的玻璃的批量转运。使用玻璃转运架的目的在于可以事先将一定数量的玻璃装到转运架上,再整体通过转运架进行搬运,提高效率。

申请人原来的装运模式为将空架固定在转运车上,再将待发货物人工装在空架上,每装完一车货(达到转运车最大装载力为止)需要花数小时,这就需要耽误不少转运车及其司机等待装运的时间,效率不高。为了提高玻璃运送效率以及提高不同规格的非标尺寸玻璃装载率,考虑设计一种更高效的用于转运玻璃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方便不同尺寸平板状玻璃的高效转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于批量转运不同尺寸平板状玻璃的玻璃转运系统、、玻璃转运架及成套的玻璃转运架。该系统设计包含多个玻璃转运架,其可在车间与玻璃转运车辆之间通过轨道方式进行推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玻璃转运系统,包括带有轨行轮的玻璃转运架,还包括地轨和位于地轨一端的地沟,以及带有用于与所述地轨对接的对接轨的转运车,所述转运车位于地沟内时,所述对接轨与地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玻璃转运架的底面布置轨行轮,通常只需要无动力带单轮缘的滚轮即可,以减小单个转运架的成本,然后在装车车间排布与轨行轮相匹配的地轨,在地轨一端布置低于地轨所在平面的地沟,带有用于与所述地轨对接的对接轨的转运车可开到地沟位置,然后通过倒车将对接轨与地轨位置对正,两者对接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装有玻璃的转运架可沿地轨、对接轨推动到转运车上,极大地方便了装车过程,大大减少了等待装车的时间,转运车用于将玻璃从装车车间转运到玻璃使用地点,卸载后的转运车可将转运架带回并反向沿对接轨、地轨推动而将转运架送回装车车间循环使用。使用轨行轮在水平轨道上运行,平稳、省力。

进一步的是,所述地沟的一侧有两条以上的地轨相互间隔且相互平行布置,所述各地轨有一中断段,该中断段可由位于转换台上的转换轨接续,所述转换台布置在地槽中的滑轨上。地槽与各地轨相交叉,但低于地轨所在平面,通过转换台可将分别位于不同地轨的玻璃转运架向某一对接有转运车的地轨集中,这样就可同时在多个位置将玻璃装载到玻璃转运架上,节省时间,同理,同一转运车上的多个回收的空玻璃转运架可分别经由不同地轨向不同的装卸位置分配以再次利用。如:厂内的装车工人在一套玻璃转运架a上装a批玻璃的同时,转运车辆可以用同款的另一套玻璃转运架b运输b批玻璃。转运车辆将b批玻璃配送完毕后回厂,将空玻璃转运架b沿轨道推下,同时通过转换台将空玻璃转运架b推放到待装货区后,再将装好a批玻璃的玻璃转运架a通过转换台推上转运车辆,捆绑牢固后转运车辆即可进行再次送货运输,如此循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转运架,其包括底面框架,底面框架上设有呈矩形布置的两对脚轮,所述脚轮为轨行轮。因转运车货厢位置为长方形构造,故玻璃转运架的底面框架通常也是矩形,方便向同一转运车上装入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转运架,底面框架的尺寸与转运车的尺寸通常是匹配的,其长宽大致为货厢底面长度或宽度,或长度大致为货厢底面宽度,而宽度等于货厢底面长度的一半,长度等于货厢底面宽度,而宽度等于货厢底面长度的四分之一,或依此类推。采用轨行轮的优点已经在前面叙述过了。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底面框架上设置有竖向框架,竖向框架的顶部设有沿底面框架宽度方向挑出的横梁,竖向框架内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的至少一对插槽,插槽的插入方向与所述的横梁平行。竖向框架可沿底面框架的长度或宽度方向设置,以取得尽可能多的玻璃装运空间,为方便玻璃的固定和保护,在竖向框架的顶部设有沿底面框架的宽度方向挑出的横梁,此外,为方便形成不同尺寸的玻璃装运空间,竖向框架内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的至少一对插槽,插槽的插入方向与所述的横梁平行,后文中将提到使用插槽和匹配的中隔架配合所形成的玻璃转运架。

所述竖向框架沿底面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面框架的中间,竖向框架的顶部采用工字形横梁,横梁向竖向框架的两侧挑出。此种形式的转运架,通常用于底面框架的长度、宽度相应匹配于货厢底面的长度、宽度的情况。通常将货厢两侧厢壁打开后卸货。

所述竖向框架沿底面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面框架的一侧,竖向框架的顶部采用u形横梁,横梁向竖向框架的同侧挑出。此种形式的转运架,通常用于底面框架的长度相应匹配于货厢底面的宽度、底面框架的宽度相应匹配于货厢底面的一半长度的情况。通常将货厢后部厢壁打开后卸货。

所述竖向框架上设置有具有不同高度的两对以上的插槽。可形成对应不同尺寸玻璃的玻璃装运空间。

所述插槽内插有中隔架,所述中隔架通过插座板插入所述插槽,插座板位于中隔架本体的一端且与构成中隔架本体的框架为一体式结构,中隔架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挂钩孔。一体式插座板才更为牢固可靠,当中隔架插入插槽后,中隔架的上下形成被分隔开的玻璃装运空间。

所述插座板和插槽上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销孔,可插入定位销,以可靠的固定中隔架。

所述竖向框架为倒“v”形架,则竖向框架的外侧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α的斜面,方便玻璃多层叠靠放置,形成可靠支撑,其内部另有一玻璃容纳空间。该玻璃容纳空间与竖向框架外侧的玻璃装运空间被竖向框架分隔开来,相对独立且明显分开,可用于放置特殊用途的玻璃,如局部补形的特殊尺寸玻璃,方便查找和使用。

所述底面框架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滑层。防滑层的材质可使用橡胶、木板等,玻璃多层叠靠放置更为安全。

所述底面框架及竖向框架内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挂绳钩。方便用绳子于不同部位进行捆扎、绑固。

为了将车辆装载率提升到最大化,同时考虑到下货取玻璃方便,设计了成套的玻璃转运架,该架子由前、后两个玻璃转运架组成,前玻璃转运架靠车头部分放置,其中前玻璃转运架的长度l1等于后玻璃转运架的宽度b2,设计时取该尺寸大致与配套转运车的货厢的宽度相当,前玻璃转运架为横向单边架,即前玻璃转运架的竖向框架沿底面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面框架的一侧,竖向框架的顶部采用u形横梁,横梁向竖向框架的同侧挑出,可从三个方向操作装卸玻璃,占整车货厢约五分之二的面积,前玻璃转运架的宽度b1为后玻璃转运架的长度l2的2/3,设计时取前玻璃转运架的宽度b1大致为配套转运车的货厢的长度的2/5,后架子为纵向双边架,即后玻璃转运架的竖向框架沿底面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面框架的中间,竖向框架的顶部采用工字形横梁,横梁向竖向框架的两侧挑出,可全方位操作装卸玻璃,占整车货厢约五分之三的面积,前玻璃转运架的轨行轮的轮轴中心线与其长度方向平行,后玻璃转运架的轨行轮的轮轴中心线与其宽度方向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车间布置地轨、地槽及转换台、地沟,配合带有对接轨的转运车,实现了玻璃的高效装载和转运;通过玻璃转动架本体和中隔架的组合应用,实现对不同尺寸平板状玻璃的批量转运,使用方便、省力、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转运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中隔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一种螺纹拉钩的示意图。

图7是中隔架组合到玻璃转运架上的示意图。

图8是另一种玻璃转运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玻璃转运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换台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套的玻璃转运架的尺寸及布置建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轨行轮,2-底面框架,3-竖向框架,4-插槽,5-挂钩板,6-横梁,7-加强筋,8-中隔架,9-插座板,10-挂钩孔,11-销孔,12-挂绳钩,13-螺纹拉钩,14-防滑层,15-玻璃容纳空间,20-玻璃转运架,21-地轨,30-转运车,31-对接轨,32-转运车货厢底面,40-地沟,50-转换台,51-转换轨,60-地槽,61-滑轨,α-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转运系统包括带有轨行轮1的玻璃转运架20,还包括地轨21和位于地轨21一端的地沟40,以及带有用于与所述地轨21对接的对接轨31的转运车30,所述转运车30位于地沟40内时,所述对接轨31与地轨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倒车将对接轨31与地轨21位置对正,地轨21末端有小一段延伸到地沟上方以便于与对接轨31更好地对接,两者对接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装有玻璃的转运架可沿对接好的轨道从转运车上上、下,极大地方便了装卸过程,大大减少了等待装卸车的时间。

如图9所示,地轨21所处位置和地沟40所处位置存在高差,地沟40处的水平面高度更低。

还可将两组以上的地轨21相互平行且有间隔地布置在同一地沟40的同一侧。如图10所示,所述地沟40的一侧有三条地轨21相互间隔且相互平行布置,所述各地轨21有一中断段,该中断段可由位于转换台50上的转换轨51接续,所述转换台50布置在地槽60中的滑轨61上,在滑轨61上推动转换台50,可使其上的转换轨51与各条地轨21接驳,从而转运架20的位置可通过转换台50在各条地轨21之间切换。

如果有某些场地限制,地轨21与滑轨61可以不相互平行而是呈非90度的夹角,但通常会如图10所示,布置成地轨21与滑轨61相平行,以缩短在地轨21之间切换的距离,提高效率。

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转运架包括底面框架2和竖向框架3,均为矩形网格的框架,可用型钢焊接成型,底面框架2上设有呈矩形布置的两对轨行轮1,轨行轮1采用单轮缘,匹配铺设在车间的地轨21及转运车上的对接轨31,可将整个转运架沿轨道进行推行,省力,轮缘上端位于底面框架2的上平面以下,轮子不干涉玻璃在底面框架2上的玻璃装运空间,轮面下端位于底面框架2的下平面以下,保证底面框架2不与轨道接触产生摩擦;在底面框架2的四角焊接有挂钩板5,用以固定绳子或螺纹拉钩等,方便玻璃放置后的固定,在底面框架2上设置有沿底面框架2的长度方向布置的且长度与底面框架2相一致的竖向框架3,竖向框架3的顶部设有沿底面框架2的宽度方向挑出的横梁6,竖向框架3内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的至少一对插槽4,插槽4的插入方向与所述的横梁6平行。此外,为增大摩擦力防止玻璃滑出,在底面框架2的上表面铺设有橡胶材质的防滑层14。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竖向框架3为倒“v”形架,其外侧设置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α的斜面,玻璃靠在斜面上后其上端面将错开,方便检点及逐个取出,其内部另有一玻璃容纳空间15,对应于该空间的底面框架2的上表面铺设有木板材质的防滑层14,竖向框架3上设置有具有不同高度的三对插槽4,,其中最低的一对插槽4的高度在竖向框架3高度的一半以上。如图3所示,竖向框架3内设置有平行于底面框架2呈纵向布置的加强筋7,加强筋7位于插槽4附近,使其连接部位强度有保证。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对插槽4内插入有中隔架8,中隔架8通过插座板9插入所述插槽4,插座板9位于中隔架本体的一端且与构成中隔架本体的框架为一体式结构,保证结构牢固可靠,基本上转运过程中会将玻璃放满,所以在中隔架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挂钩孔10,与横梁6的挑出端端头位置相适应,方便放好玻璃后将两处连接,既保护玻璃又稳定结构,横梁6、挂钩孔10,及下方底面框架2四角的挂钩板5,及底面框架2和竖向框架3内的挂绳钩12,都可作为绳子的捆扎固定处,挂绳钩12不会突出于底面框架2或竖向框架3的表面,从而不会触碰到玻璃保证安全。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插座板9和插槽4上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销孔11,向销孔11中插入定位销,可将中隔架8与竖向框架3进而与整个玻璃转运架可靠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中隔架8可插入不同高度的插槽4中,形成用于固定不同尺寸平板状玻璃的空间,需要转运的玻璃可以从架体一侧放置到底面框架2上或中隔架8上,并靠在竖向框架3上,以绳子或图6所示的螺纹拉钩13等进行辅助固定。所述的螺纹拉钩13包括螺纹连接在拉杆本体上的两根螺杆,两根螺杆的另一端为钩状,可钩连在横梁6的端部或中隔架8一端的挂钩孔10上,其可以适应中隔架8的不同插接高度。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玻璃转运架包括底面框架2,底面框架2为矩形网格的框架,底面框架2上设有呈矩形布置的两对轨行轮1,竖向框架3设置在底面框架2的中间,竖向框架3沿底面框架2的纵向布置,其长度与底面框架2相一致,竖向框架3的顶部设有沿底面框架2宽度方向向竖向框架3的两侧挑出的横梁6,横梁6呈工字形,竖向框架3内设置有具有不同高度的三对插槽4,插槽4的插入方向与所述的横梁6平行。插槽4不突出于竖向框架3的表面以方便最大尺寸的玻璃的放置。

实施例2:

如图4、图5和图8所示,参考图2、图3,玻璃转运架包括底面框架2,底面框架2上设有呈矩形布置的两对轨行轮1,竖向框架3设置在底面框架2的一侧,竖向框架3沿底面框架2的纵向布置,其长度与底面框架2相一致,竖向框架3的顶部设有沿底面框架2的宽度方向向竖向框架3的同一侧挑出的横梁6,横梁6呈u字形,竖向框架3内设置有具有不同高度的三对插槽4,插槽4的插入方向与所述的横梁6平行,中间一对插槽4中插入有中隔架8。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参考图1、图4、图5,实施例1的玻璃转运架的中间一对插槽4中插接有中隔架8。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用于长方形钢化玻璃的批量转运。

实施例4:

如图1、图8和图11所示,成套的玻璃转运架,包括前、后两个玻璃转运架20,玻璃转运架20包括大致为矩形的底面框架2,底面框架2上设有呈矩形布置的两对轨行轮1,在底面框架2上设置有竖向框架3,竖向框架3的顶部设有沿底面框架2宽度方向挑出的横梁6,竖向框架3内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的至少一对插槽4,插槽4的插入方向与所述的横梁6平行,前玻璃转运架为图8所示的横向单边架,前玻璃转运架的竖向框架3沿底面框架2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面框架2的一侧,竖向框架3的顶部采用u形横梁6,横梁6向底面框架2的同侧挑出;后玻璃转运架为图1所示的纵向双边架,后玻璃转运架的竖向框架3沿底面框架2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面框架2的中间,竖向框架3的顶部采用工字形横梁6,横梁6向两侧挑出,后玻璃转运架的轨行轮1的轮轴中心线与其宽度方向相平行,其中前玻璃转运架的长度l1等于后玻璃转运架的宽度b2,前玻璃转运架的宽度b1为后玻璃转运架的长度l2的2/3;前玻璃转运架的轨行轮1的轮轴中心线与其长度方向平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