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9216发布日期:2021-02-18 20:5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包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pp打包带,学名聚丙烯,是常见塑料中较轻的一种,pp打包带的主要材料是聚丙烯拉丝级树脂,因其可塑性好,断裂拉力强,耐弯曲,比重轻,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加工成的捆扎带,已在各领域中广泛作用。在传统的打包带装置中,装套打包带的带管一般是通过人工装到气涨轴上,也是通过人工拆卸下来,整个收卷过程非常消耗时间,导致收卷效率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技术方案。
[0004]
所述的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升带管的带管提升转盘模块和用于将带管提升转盘模块上的带管输送至双工位缠绕收卷模块的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
[0005]
带管提升转盘模块包括转盘、用于驱动转盘旋转的转盘旋转驱动机构、多个环设于转盘用于放置和提升带管的提升管机构、用于驱动提升管机构工作的提升管驱动机构及用于实现提升管驱动机构与提升管机构之间离合功能的离合机构;
[0006]
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包括基座、滑动配合于基座上的前后横移座、用于驱动前后横移座前后横移的第二气缸、滑动配合于前后横移座上的升降座、用于驱动升降座升降的第三气缸、转动安装于升降座上的翻转座、用于驱动翻转座翻转的翻转机构及设置于翻转座上的带管夹持机构。
[0007]
所述的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管机构包括设置于转盘上的提升筒、转动配合于提升筒内的螺杆、螺接于螺杆并与提升筒滑动配合的提升块及设置于螺杆下端的从动齿轮;提升管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配合于转盘的转动架、转动配合于转动架并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及设置于转动架并用于驱动主动齿轮旋转的提升管驱动电机组。
[0008]
所述的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合机构包括用于带动转动架转动的第四气缸。
[0009]
所述的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块滑动配合于提升筒内部,提升筒的两侧开设滑槽,提升块的两侧具有凸块,该凸块能够在滑槽上滑动,且提升筒外套接一提升套,提升套与凸块通过螺丝固定。
[0010]
所述的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转机构包括转动配合于升降座上的翻转轴、设置于翻转轴上的翻转齿轮、滑动配合于升降座上并与翻转齿轮啮合的齿条及用于驱动齿条上下滑动的第五气缸,翻转座与翻转轴固定配合。
[0011]
所述的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带管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翻转座上的双向气缸、设置于双向气缸两端的夹持板及与夹持板固定配合的夹持爪。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带管提升转盘模块和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自动装卸带管,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管提升转盘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管提升转盘模块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管提升转盘模块拆除转盘旋转驱动机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0]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拆除基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如图1-8所示,一种pp编织打包带的收卷上料装置,包括机架5、用于提升带管的带管提升转盘模块2和用于将带管提升转盘模块2上的带管输送至双工位缠绕收卷模块1的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3。本实用新型另外配合双工位缠绕收卷模块1和输送模块4使用,双工位缠绕收卷模块1、带管提升转盘模块2、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3及输送模块4均安装于机架5上。
[0023]
带管提升转盘模块2包括转动配合于机架5上的转盘200、用于驱动转盘200旋转的转盘旋转驱动机构201、多个环设于转盘200用于放置和提升带管的提升管机构、用于驱动提升管机构工作的提升管驱动机构及用于实现提升管驱动机构与提升管机构之间离合功能的离合机构。其中,转盘旋转驱动机构201为蜗轮蜗杆减速机,转盘200的中心具有一主轴,蜗轮蜗杆减速机与该主轴传动配合,达到是转盘转动的目的。
[0024]
提升管机构包括设置于转盘200上的提升筒202、转动配合于提升筒202内的螺杆203、螺接于螺杆203并与提升筒202滑动配合的提升块204及设置于螺杆203下端的从动齿轮205;提升管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配合于转盘200的转动架206、转动配合于转动架206并与从动齿轮205啮合的主动齿轮207及设置于转动架206并用于驱动主动齿轮207旋转的提升管驱动电机组208;离合机构包括用于带动转动架206转动的第四气缸209。其中,提升块204滑动配合于提升筒202内部,提升筒202的两侧开设滑槽,提升块204的两侧具有凸块,该凸块能够在滑槽上滑动,且提升筒202外套接一提升套210,提升套210与凸块通过螺丝固定,具体使用时,带管套在提升筒202外并支撑于提升套210上,通过提升套210带动带管上升。
[0025]
带管提升转盘模块2工作时能够实现以下动作:转盘旋转驱动机构201带动转盘旋转;提升管驱动电机组208带动主动齿轮207转动,主动齿轮207带动从动齿轮205转动,从动齿轮205带动螺杆203转动,螺杆203带动其上的提升块204连同提升套210上升,提升套210带动放置在支撑套210上的带管上升;第四气缸209带动转动架206转动,使主动齿轮207与
从动齿轮205分开。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带管提升转盘模块2中只有一个工位的位置与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3是对应的,该工位上的提升筒20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卷装置提供带管,带这个提升筒202上的带管用完时,转盘200旋转,换下一个提升筒202到这个工位继续提供带管。
[0027]
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3包括基座300、滑动配合于基座300上的前后横移座301、用于驱动前后横移座301前后横移的第二气缸302、滑动配合于前后横移座301上的升降座303、用于驱动升降座303升降的第三气缸304、转动安装于升降座303上的翻转座312、用于驱动翻转座312翻转的翻转机构及设置于翻转座上的带管夹持机构,带管夹持机构的位置与位于左端的滚筒机构相对应。
[0028]
翻转机构包括转动配合于升降座303上的翻转轴305、设置于翻转轴305上的翻转齿轮306、滑动配合于升降座303上并与翻转齿轮306啮合的齿条307及用于驱动齿条307上下滑动的第五气缸308,翻转座312与翻转轴305固定配合。
[0029]
带管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翻转座312上的双向气缸309、设置于双向气缸309两端的夹持板310及与夹持板310固定配合的夹持爪311。
[0030]
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3能够实现以下动作:第二气缸302带动前后横移座301在基座300上前后横移;第三气缸304带动升降座303在前后横移座上升降;第五气缸308带动齿条307滑动,齿条307带动翻转齿轮306转动90度,翻转齿轮306带动翻转轴305及翻转座312翻转90
°
,使翻转座312上的带管夹持机构在水平状态与竖直状态之间切换;双向气缸309带动上下两端的夹持板310移动,夹持板310带动夹持爪311移动,使两个夹持爪311合拢或分开。
[0031]
工作过程:带管提升转盘模块2工作,将带管提升至合适高度,然后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3工作,带管升降横移夹持模块3通过升降横移、翻转及夹持动作将带管输送到双工位缠绕收卷模块1的气涨轴上,当提供带管的那一个提升筒202上的带管用完时,离合机构带动主动齿轮207与该提升筒202上的从动齿轮205分离,然后转盘200旋转一定角度,使下一个提升筒202到达提供带管的工位上。
[003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