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箱门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4990发布日期:2021-01-30 00:0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箱门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箱门,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箱门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其主要由箱体、设于箱体后端的箱门和安装在箱门上的锁杠构成。由于集装箱的箱门笨重,在集装箱进出货物时,人工开闭箱门比较吃力,特别是集装箱翻转机将集装箱吊在空中时,作业人员需要借助登高设备方可开闭箱门,更加加大了开闭箱门的难度,开闭箱门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集装箱箱门开合机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代替人工开闭集装箱的箱门方式,降低开闭箱门难度,开闭箱门省时省力。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
集装箱箱门开合机构,包括安装座,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安装座上铰接水平转动的第一摆臂,在第一摆臂后端铰接弹簧,在第一摆臂前端铰接上下转动的第二摆臂,在第二摆臂上端与安装座之间连接第一油缸,在第一摆臂中部下端铰接上下转动的第三摆臂,在第三摆臂上端与第二摆臂下端之间连接连接板,且在第三摆臂下端安装拨叉。
[0006]
进一步优选,集装箱箱门开合机构,包括安装座,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安装座上铰接水平转动的第一摆臂,在第一摆臂后端铰接第二油缸,在第一摆臂前端铰接上下转动的第二摆臂,在第二摆臂上端与安装座之间连接第一油缸,在第一摆臂中部下端铰接上下转动的第三摆臂,在第三摆臂上端与第二摆臂下端之间连接连接板,且在第三摆臂下端安装拨叉。
[0007]
进一步优选,在第一摆臂中部固定安装竖直向下的支臂,所述第三摆臂上下转动安装在支臂下端。
[0008]
进一步优选,所述拨叉与第三摆臂通过销轴上下转动安装。
[0009]
进一步优选,连接拨叉与第三摆臂的销轴为螺栓,锁紧螺栓将拨叉旋转角度固定。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由于水平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的第一摆臂、铰接在第一摆臂后端弹簧,上下转动安装在第一摆臂前端的第二摆臂、连接在第二摆臂上端与安装座之间的第一油缸,上下转动安装在第一摆臂中部下端且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摆臂下端连接的第三摆臂、安装在第三摆臂下端的拨叉,将安装座和弹簧固定在集装箱吊具后端上方,启动第一油缸,第二摆臂带动第三摆臂向下转动,第三摆臂下端的拨叉插到集装箱的锁杠和箱门之间,当拨叉到达位置后,第一摆臂克服弹簧弹力向集装箱后方转动,与锁杠固定的拨叉带动箱门向后开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代替了人工开闭集装箱的箱门方式,降低了开闭箱门难度,开闭箱门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
[0014]
图中:1-安装座,2-第一摆臂,3-弹簧,4-第二摆臂,5-第一油缸,6-支臂,7-第三摆臂,8-连接板,9-拨叉,10-第二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一:
[0016]
如图1所示,集装箱箱门开合机构,包括安装座1,在安装座1上铰接水平转动的第一摆臂2,在第一摆臂2后端铰接弹簧3,在第一摆臂2前端铰接上下转动的第二摆臂4,在第二摆臂4上端与安装座1之间连接第一油缸5,在第一摆臂2中部固定安装竖直向下的支臂6,在支臂6下端铰接上下转动的第三摆臂7,在第三摆臂7上端与第二摆臂4下端之间连接连接板8,且在第三摆臂7下端安装拨叉9,所述拨叉9与第三摆臂7通过螺栓上下转动安装。
[0017]
操作时,将安装座1和弹簧3固定在集装箱吊具后端上方,启动第一油缸5,第二摆臂4带动第三摆臂7向下转动,第三摆臂7下端的拨叉9插到集装箱的锁杠和箱门之间,当拨叉9到达位置后,第一摆臂2克服弹簧3弹力向集装箱后方转动,与锁杠固定的拨叉9带动箱门向后开启,反向上述操作,完成箱门关闭操作。
[0018]
实施例二:
[0019]
如图2所示,进一步优选,集装箱箱门开合机构,包括安装座1,在安装座1上铰接水平转动的第一摆臂2,在第一摆臂2后端铰接第二油缸10,在第一摆臂2前端铰接上下转动的第二摆臂4,在第二摆臂4上端与安装座1之间连接第一油缸5,在第一摆臂2中部固定安装竖直向下的支臂6,在支臂6下端铰接上下转动的第三摆臂7,在第三摆臂7上端与第二摆臂4下端之间连接连接板8,且在第三摆臂7下端安装拨叉9,所述拨叉9与第三摆臂7通过螺栓上下转动安装。
[0020]
操作时,将安装座1和第二油缸10固定在集装箱吊具后端上方,启动第一油缸5,第二摆臂4带动第三摆臂7向下转动,第三摆臂7下端的拨叉9插到集装箱的锁杠和箱门之间,当拨叉9到达位置后,启动第二摆臂4,第一摆臂2向集装箱后方转动,与锁杠固定的拨叉9带动箱门向后开启,反向上述操作,完成箱门关闭操作。
[0021]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